首页 疗 第861页

疗 第861页

  • 腹泻3年余 升阳疗泄泻

    腹泻3年余 升阳疗泄泻

    医案:柔肝益气,升阳疗泄泻   王某,女,54岁,于2013年8月27日初诊。   主诉:腹泻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一日4~5次,便质稀薄,时轻时重,曾自行服用健脾养胃丸症状略减,但病情反复。现腹泻一日3~4次,发时腹痛肠鸣,泻下急迫,泻后痛减,情绪紧张、恼怒时加重,纳差,乏力,胸闷胃脘胀满,咽部有异物感,眼睛干涩,鼻内干燥,头晕,目周略青,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缓。郭诚杰辨证为泄泻,属肝郁脾虚型。治疗应疏肝健脾,升阳止泻。予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化裁。   处方:柴胡12克,...

  •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顽固性恶心、频发性呕吐、持续性腹胀、早期饱腹感、餐后饱腹感和上腹痛难以缓解、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3],实验室检查多有电解质紊乱、血糖偏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介绍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1则及...

  • 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奔豚汤联合曲美布汀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采用奔豚汤联合曲美布汀治疗

    奔豚汤联合曲美布汀对伴有焦虑状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以腹部不适伴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临床表现, 在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最常见[1]。目前, IBS-D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但社会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主要采用止泻、解痉等对症治疗IBS-D, 但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能令人满意。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腹痛&rd...

  • 治疗咳嗽的偏方3

    治疗咳嗽的偏方3

    桑叶25克,杏仁、冰糖各15克。 [制用法]用水2碗,煎成1碗,趁热温服,出汗即愈。 [适应证]风寒咳嗽。...

  • 肠易激综合征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代温灸膏用于长蛇灸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B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排便性状改变、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腹泻型IBS占据比例最大。IBS 发病率调查显示,全球发病率为 2%~15%,欧美国家为 9%~20%, 我国为 7%~12%,可见各地发病率基本相仿。腹泻型IBS病机复杂,目前认为常由多因素致病,与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相关。IBS治疗难度大,病情常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效果有限。本病隶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疾病日久不愈,加之失治误治,患者常表现为脾胃虚寒证。长蛇灸有温阳散寒、扶正通络功效,是中医常用外治法。...

  • 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单兆伟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举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 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 伴或不伴纤维替代、 肠腺化生 和( 或) 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1 ] 。属于 中医学 “胃痛 ” “痞满” 等范畴 [2 ] 。由 Correa 提出来的 胃癌的发展阶段“正常胃黏膜 - 浅表性胃炎 - 萎缩性 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已得到国内外 学...

  • 艾灸治疗腹泻研究进展

    艾灸治疗腹泻研究进展

    腹泻是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 其主要症 状有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 肠蠕动过快, 正常肠习惯 的改变, 粪质稀薄, 含有异常成分等 [1] 。 据保守估计, 全球每年 有170-250万人死于腹泻病, 居感染性疾病死因顺位第三位, 是 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 。 在中医古籍中记载着 大量艾灸的疗法和医案, 历代中医名家对艾灸均有其独到的见 解, 且有着大量使用艾灸治疗腹泻的相关医案 [3] 。 艾灸是以艾 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 通过激发经气...

  • 吴耀持运用导气针法结合隔物灸治疗痛证经验

    吴耀持运用导气针法结合隔物灸治疗痛证经验

    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海派 “陆氏针灸流派” 第四代入室弟子。吴教授在三十 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善于针灸与中药结合, 针灸与推拿结 合, 内外合治, 融会贯通, 精于古法而又不拘泥。在实践 中,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汲取精髓、 推陈出新。治疗病患 常点到即可, 中病则止, 不喜冗长拖沓, 过犹不及, 临证治 疗各种疑难病证力专而效宏。其平时所用导气针法, 既 是授于先贤经典, 又在点滴实践中得以传承发挥...

  • 陆金根治疗泄泻相关疾病经验

    陆金根治疗泄泻相关疾病经验

    陆金根( 1947- ) , 男,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 师, 第五、 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陆金根全国名老 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上海市名中医, 顾氏外科第四世传人。 从 事中医外科临床及科教研工作四十余年, 尤其擅长肛肠疾病的中医药防治, 通晓理论, 精于手术。依据临床实践的总结, 命名“瘿痈” 和“肛疽” 两个病 名, 已被编入 《中医外科学》 五版、 六版教材和相关的著作中。首创“...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5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5

    蛤蚧3对,黄连500克,百部、白及各1000克。 [制用法]先将蛤蚧去头足切成长条,用黄酒浸后,焙干研粉末,再将另三味用水洗净晒干,粉碎过100-120目筛,与蛤蚧粉混匀,用凉开水泛水为丸,干燥即得。分装成300袋,每袋9克。每次1袋,每日3次。 [适应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乐德行治疗慢性泄泻验案三则

    乐德行治疗慢性泄泻验案三则

    全国名中医、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乐德行在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中有其独到之处,尤精于脾胃疾病,擅用经方,择药轻灵精炼。乐德行对慢性泄泻一病辨证细微,用药精当。乐德行将慢性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归纳为4类:肝旺脾虚型、脾虚湿盛型、寒热错杂型以及脾肾两虚型,认为该病以湿为主,虚实夹杂,从而拟定了四大治则:调和肝脾法、健脾胜湿法、升阳举陷法、补脾益肾法。 医案一 宁某,女,65岁,2015年5月28日初诊。一诊:诉泄泻1年余,常常自觉右胁胀痛间作,右侧腹痛,矢气后痛减,乏力,口干,恶心,纳差,大便...

  • 从气的角度浅析胃痞满的发病与治疗

    从气的角度浅析胃痞满的发病与治疗

    痞满又称胃痞,是由多种原因或诱因导致脏腑气机失调,致使脾失健运、胃气壅塞,进而出现以胃脘部痞塞不通、胸膈满闷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1]。痞满的记载始见于《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明确了痞证的临床表现为满而不痛,即不见或少见疼痛,仅胀满不适。痞满是脾胃系统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广,病情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痞满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个亚型,以早饱感、餐后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不振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且无与...

  • 中药灌肠治疗反复呕吐

    中药灌肠治疗反复呕吐

    呕吐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很常见的一个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导致。呕吐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重者很难口服药物治疗,这为常规治疗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契机。 脾胃者,仓廪之官,共居中焦,生理上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化生精微,胃主收纳,腐熟谷物,脾胃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成为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些理论都在强调六腑以通为顺,为...

  • 颜正华对便秘的论治 泄泻的治疗

    颜正华对便秘的论治 泄泻的治疗

    大便异常指大便不正常,本文医案中指的是便秘(如案1~案4)及泄泻(如案5~案6)医案。颜正华教授对便秘的治疗从以下几个方面论治:热秘、气秘、冷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以及阳虚秘。在治疗时,常用润肠、健运和攻下三法进行治疗。泄泻的治疗,临证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论治:寒湿壅盛、湿热伤中、饮食积滞、肝脾不和、脾气虚弱以及肾阳虚衰等。 医案一 张某,女,20岁。初诊:2009年9月12日。诉便秘2年,腹胀半个月。 现病史:便秘2年,4~5日1行,腹胀半个月,打嗝,恶心,口腔异味,纳、眠可,小便正...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6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6

    黄精30克,蒸百部、天浆壳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肺结核久咳不愈。...

  • 胃石 排除治疗方法

    胃石 排除治疗方法

    消化内镜下治疗胃石的临床体会 胃石是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的一类疾病,患者多有进食富含强收敛性的鞣酸、果胶、矢布醇等的柿子、山楂、黑枣等病史。大多数患者对这些食物没有足够的认识,多因上腹部不适或腹痛、恶心、腹胀、反酸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在行常规胃镜检查时才发现大小不等的胃石,此时多数患者已合并不同程度的糜烂或溃疡形成,所以在胃镜下治疗时多数胃石已经持续存在,且硬度和大小都明显增加,给胃镜下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部分患者需要反复多次行内镜下治疗。本文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20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20

    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 [制用法]水煎。晚上服,连用1周。 [适应证]肺结核盗汗。...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7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7

    罗汉果半个,陈皮6克,怀山药9克,瘦猪肉100克。 [制用法]先将陈皮浸泡刮白,共煎汤。每日2次,连服半月以上。 [适应证]肺结核气阴两虚证。...

  • 肺结核的各种治疗方法

    肺结核的各种治疗方法

    肺结核 本病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外因即“痨虫”传染,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指下体气血虚弱,阴精亏损,正气不足。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肺结核,常见于肺结核的早期。 [方二] 百合、生地、人参、熟地、麦冬各9克,白芍、贝母各10克,百部9克,橘梗1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结核。 [方...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2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2

    北沙参、麦冬、百合、白及、元参、栀子各10克,百部、生地、丹皮各12克,夏枯草、仙鹤草、藕节各15真。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肺结核阴虚火旺证。...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9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9

    生龙骨粉、生牡蛎粉、生鸡内金粉各60克,生三七粉、生白及粉、生百部粉各30克。 [制用法]研细末贮瓶内,早晚各取3克加入调熟的藕粉或山药粉服下。 [适应证]肺结核咯血。...

  •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4

    治疗肺结核的偏方14

    猪肺1个,生白及30克,百部、麦冬、贝母、黄芪、甜杏仁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配合肺结核各期西药治疗。...

  • 治疗咳嗽的偏方4

    治疗咳嗽的偏方4

    杏仁、桑叶、牛蒡子各9克,桔梗、薄荷叶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适应证]风热咳嗽。...

  • 治疗咳嗽的偏方6

    治疗咳嗽的偏方6

    荆芥、陈皮、甘草各5克,百部、白前、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外感咳嗽。...

  • 清震汤治疗久泻

    清震汤治疗久泻

    徐某,女,54岁,2013年4月5日初诊。 患腹泻已30余年,症见腹隐痛或肠鸣即欲泄泻,质或稀或稠,常伴不消化物,日3~4次不等。在省内外遍求名医,服药均无效。 面色灰滞,下肢酸软,舌苔白厚腻,脉滑。显系脾为湿邪所困,清阳下陷、浊阴上升而致的飨泻,故湿不去,则泻不止。 20世纪20年代,范文虎老曾远赴济南,用清震汤(苍术30g,升麻10g, 鲜荷叶一大张)治疗张宗昌久治不愈的泄泻,获奇效。 本例亦可用此方以升清降浊。 患者3天后复诊,云:“服用1剂即泻止...

  • 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涎沫

    吴茱萸汤治疗呕吐涎沫

    患者俞某,女,36岁。2017年因呕吐涎沫就诊于我中心,之前曾就诊当地某医院,西医治疗无效,故求治于中医。刻诊见呕吐涎沫、连续不止、头痛、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沉细等。自述半年前因感寒后发病。 处方:吴茱萸10g,党参10g,大枣12枚,生姜20g,3剂,水煎服。患者3日后来诊,其母诉,患者第1天,服药1次,呕吐涎沫频率减少;服药第2次,呕吐涎沫停止。 此例病例疗效明显是因为使用了吴茱萸汤原方。《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厥阴肝...

  • 针灸闪罐治疗肠梗阻术后腹胀

    针灸闪罐治疗肠梗阻术后腹胀

    患者,女,42岁,于2015年10月18日来诊。诉肠梗阻术后20天,反复腹胀、恶心、呕吐10余天。20天前因肠梗阻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可,饮食二便正常,10天前行上腹CT造影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难以进食水,无发热、胸闷、停止排便等症状。现有上腹部胀满,上脘穴区有压痛,排气排便尚可,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等,腹软,未见明显压痛、反跳痛、墨菲征等;腹部叩鼓音,未见移动性浊音、肝肾叩击痛等;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不亢进。舌红、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 腹胀(肝郁脾虚...

  • 和胃法是治疗胃气不和之大法

    和胃法是治疗胃气不和之大法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娄莹莹 孟宪鑫 李刚 张金丽 张纨 孙润雪   李佃贵教授,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多年,博采众长,衷中参西,擅长治疗脾胃病。   和胃法属于和法范畴,是治疗胃气不和之大法。“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五味篇》)“胃不和则精气竭”(《素问·厥论》)。可见调和胃气在临床治疗脾胃病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李佃贵运用和胃七法治疗慢性胃病,疗效显著。...

  • 方药治疗痢疾的案例

    方药治疗痢疾的案例

    逆流挽舟法开创于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仲景用葛根汤来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之下利,成为后世医家治疗表邪内陷之下利的大法。下面介绍一个中医药治疗痢疾的例子。   患儿13岁,男,因暑假游玩饮食不洁后,突恶寒发热、腹痛腹泻、下赤白冻,每日5~6次余,里急后重,体温达40℃以上,舌红,苔白根黄腻,脉浮数。到儿科就诊,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点滴,出现红疹,瘙痒,及时停止给予抗过敏对症处理,患儿父母要求中医药会诊。   患者湿热食滞夹时邪,更夹外感而发,所谓表里俱变。治法清里解表,表里同治,表解则里自和。方药以人...

  • 咳嗽治疗的偏方

    咳嗽治疗的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芫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