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 第5页
-
慢性肾衰3-4期 名医方益气活血泄浊汤
郑新,1925年生,第二届国医大师,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研究院)中医急症的开拓者之一。在国内率先提出“肾病多瘀论”的学术观点,在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无法治愈的慢性肾衰竭领域,延缓了慢性肾衰竭的病程发展,延长了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时间,给广大肾衰竭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急、慢性尿路感染的诊治,并...
-
不通则痛 中医方治肢体关节类疼痛
处方及用法:川乌200克,当归150克,桂枝150克,白芍120克,细辛50克,木通80克,吴萸100克,花椒50克,干姜100克,麻黄50克,艾叶50克,肉桂150克,独活100克,共13味,用粉碎机碾成末,过100目筛,每次用50~100克,用布包好扎紧口,放到开水中浸泡,待开水凉到适宜温度时,将患肢置于含药的温水中浸泡15~30分钟。每包药可连续用3~5次。若上肢痛,颈肩痛可将药液溶入浴缸或澡盆兑温水泡澡。 方解:本方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方,明代许宏(宗道)撰《金镜内台方议》卷七“阴血内虚...
-
痹症(寒凝血瘀脾肾阳虚)中医方药
素体气血亏虚,外受风寒,寒客胞宫;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谓之痹症。正气亏虚是痹症形成的主要病因。《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痹症的形成是在正气亏虚的前提下,正虚邪实,风寒湿侵袭机体发而为痹症。祛风散寒,清热和营为治痹症的方法高某,女,42岁。2016年3月12日。诉双侧膝关节腰部疼痛10余年。刻下症:形寒肢冷,消瘦乏力,腰膝困疼,经期头痛腹痛,手麻,月经量少,伴有黑色血块。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沉迟。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
-
痿症治则中医方药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验案3则
国医大师李济仁是新安医学世家“张一帖”第14代传人,皖南医学院教授、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济仁在继承新安医学前贤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等诊治经验颇丰,精擅内、妇科疑难杂症,尤擅痹病、痿病、肿瘤等等疑难顽疾的诊治,独具特色,临床屡起重症沉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并且在国医大师李济仁工作室进行病案收集整理工作,受益匪浅。兹举其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验案3则整理如下,并附笔者学习心得,希望能为同道提供参考。...
-
内伤发热中医方药治法
医案 气虚发热案 牛某,女,45岁。2014年5月15日初诊:间断性发热、乏力、头晕1年余,加重5天。症见:语声低微,面色潮红,乏力,头晕,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形体消瘦,纳差,寐差,易感冒,大便秘结,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诊断:(气虚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方药:黄芪50g,党参15g,白术15g,甘草15g,陈皮15g,当归15g,茯苓15g,砂仁(后下)15g,酸枣仁15g,夜交藤15g,柴胡10g,升麻10g,防...
-
痛风性关节炎 敦煌医方概述 验案举隅
李应存肝、脾、肾三脏同调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李应存教授是我国敦煌医学专家,敦煌医派代表人物,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敦煌医学特色专科专家。其善用敦煌医学理论与医方治疗疾病,同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敦煌医学理法新用观,如在辨证使用敦煌大小泻肝汤的基础上,提出敦煌泻肝清毒法、泻肝宣肺法、泻肝实脾法等治疗方法,这些理法已成为敦煌医派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李应存教授临床常用大泻肝汤、大补脾...
-
根据头痛的部位 用中医方法治疗
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头痛的症状,若头痛反复发作,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最好不要随便吃止痛药。根据头痛的部位,用中医方法治疗,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前额疼痛 痛在前额,严重时可连带眉棱骨处疼痛,伴有眼睛不适,可用白芷大黄饮。先取白芷5克,大火煎汤150毫升,再加入生大黄2克,大火煎3分钟后趁热服下。1剂之后若能解下大便,头痛则可减轻;若不见效,2小时后再服1剂,一般连服3-5剂,头痛可消失。 颈后头痛 颈后头痛连及项背,颈部和背部肌肉发紧,或感觉背部发冷,可用葛根羌活汤。取葛根30克,羌活10克,用纱布包后...
-
中医方治胃下垂一病
胃下垂一病,习以补气升提为法治之。笔者根据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通降法治疗,收到了理想的疗效。 胃为水谷之海,容受饮食。其主纳,纳则贵下行,下行属通降。下行通降,胃则和顺。饮食入胃,胃泌津液,将水谷腐熟,下排入小肠。小肠接受胃腐熟的食物,吸收其精微,又将食物残渣向大肠传送。大肠将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些由入至出的过程,即通降过程。胃之纳腐,小肠受盛化物,大肠传导变化而出,均与胃肠的通降功能有关。胃居中焦,承上启下,是通降功能之枢纽,是肠道通降功能的启始动力。如果胃肠通降失常,则产生如肠梗阻、肠...
-
适用于经后血虚头痛 中医方
经行头痛是指每次经期或行经前 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消失, 多发于行经妇女。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 处方:川芎、白芍、肉苁蓉、当归、仙 茅、蔓荆子各10克,黄精、益母草、玉竹 各15克,淫羊藿12克,白芷20克,熟地 30克。如果肝气不舒,肝郁气滞,郁而化 火,肝火上炎而致的头痛,去补肾之黄 精、玉竹、淫羊藿、肉苁蓉、仙茅,加夏枯 草、竹叶各10克,龙胆草6克,以清泄肝 经实火;气虚血瘀者,白芍变为赤芍,去 黄精、玉竹、淫羊藿、肉苁蓉、仙茅,加黄 芪、党参各10克,以益气活血;兼痰浊 者,加天麻、白术各1...
-
外感发热不退中医方
处方:柴胡18克,黄芩、水牛角粉(先煎)、丹皮、法半夏各10克,生姜、甘草各8克,红枣4枚,党参、桔梗各12克,生地、白芍、葛根各15克。 用法:用清水4碗煎余1碗半,分2次服,隔4—6小时服一次。当天服药,次晨多可退热。小儿按成人体重比例酌减用量。 功效主治:解肌退热,凉血平肝。主治外感发热不退,中医辨证属热入营血型。症见外感发热数天不退,入夜热甚,或稍高热即易抽搐的小儿,可伴咽痛、流涕,少咳嗽,身疼,舌红,脉弦数。 专家点评:此方是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来。方用小柴胡汤加桔梗、葛根解肌退热,对少...
-
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7日印发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 10克、牛蒡子10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 5克煎服方法:每日1J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解毒清热功能,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3.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
-
中医方解网友疾病
来自网友缘: 咽喉炎喝什么 给你推荐下面三种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酌情选择。 金银花茶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对于咽部红肿热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酌情加冰糖或蜂蜜饮,或配上菊花、竹叶代茶饮。 生甘草茶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甘草生用,其清热解毒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更为突出。特别适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的咽炎患者,可单用煎服,也可与桔梗同用,以增加宣肺祛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胖大海茶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能缓解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咽痒不适、声音...
-
中暑了怎么办 中医方法缓解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之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容易耗气伤津。暑热之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津液受损,引发中暑症状,轻则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四肢发凉、出冷汗、面色苍白等,重者可发生抽搐或突然晕倒,甚至引发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一旦发生中暑,除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外,还可采用以下中医方法缓解。 针灸 对于轻症中暑者,可用药油按摩太阳穴;胸口不适者,可指掐内关穴(前臂正中,腕上横纹2寸),还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温开水、糖开水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解暑。 对于重症中暑晕厥者,可用指...
-
裂纹舌中医方
裂纹舌,又称皱襞舌、 阴囊舌、沟纹舌。舌体比正 常大,表面有多数纵横交 错、深浅不一的沟纹,一般 于舌的正中有深的纵行沟 纹;舌的功能、色泽及柔软 度均无异常,一般无自觉 症状。但皱襞中往往容易 存在食物碎屑,易引起继 发感染,可出现红肿、不适 感或刺痛,有恶臭,甚至可 发生浅表性溃疡。 本病有先天和后天两 种,先天性者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后天性者,舌水 肿、充血、肌肉萎缩及表皮 过度增殖者均可引起,如 维生素B,缺乏、烟酸缺 乏、银屑病,合并地图舌, 往往易患传染性口角炎。 肢端稽留性皮炎,毛发红 糠疹、掌跖...
-
治耳鸣老中医方法
1、屏气法 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目睁大眼,使气进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2、按耳法 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天,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静,方能奏效。 3、咬牙切齿法 耳鸣时咬牙。右边耳鸣,咬左边牙;左边耳鸣,咬右边牙;两耳齐鸣,咬两边牙。 4、推摩耳根法 食指放在耳前,拇指放在耳后,沿耳根由下向上推摩,每次40~50下。推后感觉耳部发热,面部、头部也会有发热的感觉。 5、鸣天鼓法 每日清晨和睡前,将两手掌搓热后按紧两...
-
治化脓性中耳炎三款中医方
化脓性中耳炎 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提供三款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验方 方一:取枯矾20克、冰片4克、五倍子5克,研极细末,混匀,瓶装备用。用时,先将患耳以生理盐水洗净,消毒棉签揩干,取以上药粉少许装入自制的小纸筒,一端内口边缘,靠近耳孔,通过纸筒轻轻吹之,使药粉进入患耳内。每日3次,连续使用1周左右。 方二:滑石20克,枯矾10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睡前用盐开水或双氧水洗净...
-
中医方用加减 治糖尿病肾病
1.湿热蕴阻证:证见渴不欲饮,口黏口 苦、有秽气,身重乏力,小便混浊不清,舌质 淡红,苔厚腻或黄腻,脉濡滑。洽宜清化湿 热,宣通三焦。方用三仁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证见尿浊,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头晕多梦,或尿频尿 多,手足心热,心悸不宁,舌体瘦薄,质红或 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 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3.肝肾阴虚证:证见尿浊,眩晕耳鸣, 五心烦热,腰膝酸痛,两目干涩,小便短少, 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肝肾。方用 杞菊地黄丸加减。 4.气血两虚证:证见尿浊,神疲乏力,气...
-
治突发性耳聋中医方
河北名医治突发性耳聋(痰火郁结)方 处方:陈皮10克,半夏、瓜蒌各15克,茯苓18 克,黄芩、杏仁各12克,蜈蚣2条,黄连、胆南星、全蝎、枳实、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火化痰,和胃降浊。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痰火郁结型。临床表现为平时耳鸣不息,头昏沉重,胸闷胀满,咳嗽痰多,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创方者:孟宪萍 河北名医治突发性耳聋(肾精亏损)方 处方:熟地、山药、当归、川芎、五味子各18克,山茱萸、茯苓、菟丝子各20克,丹皮10克,泽泻1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