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逐瘀 第2页

逐瘀 第2页

  • 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治经行发热

    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治经行发热

      赵某,女,29岁。2009年3月7日初诊。主诉经行发热5年,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肝功能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服用中西药未能达到有效控制,近因经行发热(38℃以上)前来诊治。刻诊:经行身热,经血夹块,小腹少腹疼痛,心胸烦热,夜间为甚,失眠多梦,口干咽燥,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细涩。辨为瘀热内结证,治当清泻郁热,活血化瘀。给予白虎汤与血府逐瘀汤合方:石膏48克,知母18克,粳米15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5克,赤芍6克,牛膝10克,桔梗5克,柴胡3克,枳壳6克,炙甘草6克...

  • 痛经以“少腹逐瘀汤”即可取效

    痛经以“少腹逐瘀汤”即可取效

      余某,女,15岁,学生。诉:腹痛2日。患者经水适来2日,少腹隐痛连及胃脘,饮食俱废,夜不能安;语声低微,面色白光白、口唇色淡无华、舌体胖质青黯苔白。笔者窃思之,痛经为临床所常见,不外气滞、寒凝、血瘀及血虚而已,观其面色白光白、舌质青黯苔白可知寒凝血瘀,以“少腹逐瘀汤”即可取效。   再仔细询问得知:该女14岁初潮,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适中、色淡,少腹坠痛,休息及局部热敷后可获缓解,此次痛经尤剧。切其脉滑实有力,不禁问其平素是否有痰?答:平素晨起即吐白浓痰,近半月来不仅晨起吐痰,三...

  • 少腹逐瘀汤治不孕 少腹逐瘀汤治行经时有腰腹酸胀

    少腹逐瘀汤治不孕 少腹逐瘀汤治行经时有腰腹酸胀

    全国名中医陈宝贵系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屡起沉疴,善用少腹逐瘀汤,强调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现介绍验案如下。 典型医案 医案一 隋某,女,24岁,2017年11月2日初诊。行经时有腰腹酸胀,下腹坠痛,月经量少,夹杂暗色血块,伴有胃脘胀满及恶心感,望其体貌中等偏瘦,面色晦黯。 方药:益母草、佛手各30g,赤芍15g,小茴香、炮姜、元胡、川芎、当归、陈皮、甘草各10g,肉桂5g。7剂,每日1剂...

  • 少腹逐瘀汤治经期小腹冰凉

    少腹逐瘀汤治经期小腹冰凉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张士舜擅长治疗各系统良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症等。笔者跟师多年,获益匪浅,现将其临床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经期小腹冰凉的一则医案总结整理如下。 杨某某,女,34岁,2022年4月7日初诊。主诉:来月经时小腹凉如冰多月;伴有经量多,极少量血块,周期错后六七天,经期正常,无痛经。末次月经2022年3月10日,平素下肢凉,偶有腰痛,纳可,大便干,有劲。舌中有裂纹,苔腻,舌下静脉粗,脉涩。 辨证:寒凝血瘀。 治则:温经止痛,活血化瘀。...

  • 中药治疗腰痛 逐瘀汤

    中药治疗腰痛 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子、牛膝、地龙、当归组成。功效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近年来笔者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各种腰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特别是对腰椎病(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闪挫伤以及腰椎病压迫神经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等)疗效尤著。   病案举例   田某某,男,61岁。腰痛2年加重1周,患者拄杖弯腰跛行来诊。县医院X线片示:L2~L5部分边角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L4~L5椎间...

  • 治腰痛 身痛逐瘀汤

    治腰痛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子、牛膝、地龙、当归组成,从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而来。功效活血行气,祛瘀通络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腰痛,外感内伤均可引起,临床表现为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或痛引背脊腰跨,或腰部屈伸转侧不利等。寒湿凝聚、气滞血瘀、肾虚等皆可导致腰痛,正如《内经》所云“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身痛逐瘀汤是以“通则不痛”为指导原则的,治疗各种原因所导...

  • 治“腰突”有妙方 逐瘀汤

    治“腰突”有妙方 逐瘀汤

    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62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 性27例;年龄22—72岁,平均45岁;病 程1天~11年,平均3_2年。 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 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 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 (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 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 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 或迟钝,...

  • 血府逐瘀新用

    血府逐瘀新用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的祛瘀名方,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瘀血内停,阻滞胸中气机而导致的胸痛、心悸、失眠、午后潮热、唇色紫暗、脉象弦涩等症状。 近年来,经现代工艺制成的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颗粒深受患者欢迎。随着药物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府逐瘀的相关制剂,对以下两种疾病亦有效。 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为面颊部疼痛,痛处连及眼睛与上排牙齿,痛如电击,时发时止,令患者昼夜不宁。患者可每次服用血府逐瘀胶囊4—6粒(每粒0.4克),每日服2次,疼痛感消失后可改为每次服 3...

  •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腹痛 陈宝贵常用少腹逐瘀汤

      中医腹痛是指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腹痛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也有兼而有之者,临证时需仔细辨别。寒瘀型腹痛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症状为:少腹绵绵而痛,甚则痛剧,或刺痛,痛处不移,或腹胀满,或腰酸腰痛,或月经一月多见,或经期延后,其色紫黑,或兼有血块,或色淡暗,舌象暗淡,或紫暗,舌苔多白。其病机为:寒瘀之邪着于腹部。治则:温阳化瘀兼以止痛。治疗寒瘀型腹痛陈宝贵教授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卓著。   基础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

  • 治失眠拟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

    治失眠拟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

      江某,女,40岁,小学教师。2004年5月28日初诊。失眠时轻时重已历年余,多则每夜能寐三、四个小时,少则二、三个小时。经常头晕、神倦、心悸心慌,时而微烦,急躁易怒,纳食如常,二便自调,舌质正红、无苔,脉细弦。曾服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未能好转,遂延余诊治。余据脉证,先后选用生脉散、天王补心丹、归脾汤、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汤等方剂,珍珠母、龙齿、夜交藤、远志、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镇肝药,均已遍尝。起初半年用药后有好转,每夜能睡五、六小时;但停药后,则失眠又作,后服药亦无多大好转。最后,越服药越难...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心脏神经功能证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心脏神经功能证

    计某,男,29岁, 2004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自述心悸气短,睡眠不佳,胸部疼痛,有时几秒钟的刺痛,有时几个小时的隐痛。疼痛的部位多为左胸乳房下心尖附近,疲劳后出现症状,做轻度的体力活反而觉得舒适。经西医诊断为心脏神经功能症,服用谷维素、普萘洛尔、地西泮、维生素 B.,效果不佳。患者面色胱白,舌质黯淡、边有瘀斑、舌苔黄腻,脉沉数稍涩。辨证为气滞血瘀。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镇静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丹参30克,珍珠母15克,桃仁12 克,当归、红花、生地、怀牛膝各9克,赤芍、川芎、枳壳各6克,桔梗、生甘...

  •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治经前头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刘某,女,47岁,教师,门诊病例。   2009年3月11日初诊:经前头痛半年,患者经前或头胀痛欲裂,痛多在头顶,月经后痛止。且经量极少,经色暗而夹瘀,月经周期正常,时常心烦,口干,舌边瘀斑,舌苔白腻,脉缓。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5年。   辨证:瘀血阻络。   治法:活血通经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组方: 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牛膝15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藁本10克,白芷12克。5剂,水煎服...

  • 咳痰近7个月血府逐瘀汤加减

    咳痰近7个月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54岁。患者自述咳嗽、咳痰近7个月,近日又感风寒,可见咳嗽频作,并咳出暗红色血痰。x线胸透显示:支气管扩张,经西医治疗疗效不佳,仍有间断性咳血痰之症。就诊时症见咳嗽,痰中带有暗红色血块,右侧胸痛。舌质暗紫,舌边有瘀斑,舌苔薄黄,脉弦涩。笔者辨证其属瘀血滞留肺络,阻遏气血。治宜活血祛瘀止血,佐以宣肺止咳,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仙鹤草20克,生地15克,川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

  • 头痛1年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头痛1年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刘某某,男,14岁,头痛1年,2015年5月19日初诊。头痛1年,久用中药、西药无效,自述睡眠欠佳,舌暗紫,有瘀斑,脉涩。 处方:血府逐瘀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当归10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甘草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白芷40克,石菖蒲10克,川羌活5克,元胡30克,蔓荆子20克,菊花10克,藁本15克,鸡屎藤10克,鼠妇30克,炒枣仁100克,夜交藤100克,龙眼肉30克,核桃3个捣碎为引。7剂水煎服。 二诊(2015年5月26日):头痛、睡...

  • 嗳气腹胀食入胀加 血府逐瘀汤一方

    嗳气腹胀食入胀加 血府逐瘀汤一方

    血府逐瘀汤一方,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为临床常用之名方。血府逐瘀汤主治条目繁多,从瞀闷、急躁到不眠、夜不安等,主要汇集于“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下。然王清任没有解释血府逐瘀汤的组方思路,对其病机论述也甚少,仅有“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诸语。医家习惯将其以活血化瘀论功,并视为“血瘀证”专方,然该方之临床适应症甚广,现代学者将其广泛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

  •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 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咽部不适有异物感 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潘氏,女,57岁,北京人。退休职工。 患者主诉近一年来自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咽不下,咳不出。早期咽干、咳嗽、胸闷。经多方治疗,服用抗生素类等药物,效不明显。曾经中医以滋阴生津、疏肝解郁等药物治疗,微效不愈。故前来就诊。 诊见患者咽干,咳嗽,声音微哑, 形体壮实,大便干结,脉缓,舌苔薄黄,舌质稍暗红。 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用自拟经验方利咽逐瘀汤加味。 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2克,桔梗12克,甘草5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每日1剂,...

  •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胸背痛典型医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本方主治诸症皆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广泛用于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辨证要点。本方活血与行气相伍,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祛瘀与养血同施,则活血而无耗血之虑,行气又无伤阴之弊;升与降兼顾,既能升达清阳,又可降泄下行,使气血和调。...

  •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成立于建院初期,历经60载,已发展为卫计委国家中医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在许心如教授等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心血管科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不断地学术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凉血清热法治疗心律失常和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独具特色的“治心三法”。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许...

  • 失眠用血府逐瘀汤 屡用屡验

    失眠用血府逐瘀汤 屡用屡验

    病案:黄某,男,49岁。2011年5月23日初诊。 主诉:失眠五年余。 病史:入睡尚可,但睡2~3小时即醒,再难入睡,不服安眠药,靠服克感敏助眠,睡觉时打呼噜。 平时左耳耳鸣,目糊,胸闷,头颈板滞,头晕,但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无乏力,胃纳与大便、脾气均可,有时腰酸。 有高血压病史,常服波依定。面色晦暗,唇暗,舌质淡紫,有瘀点,有齿印,苔薄白,脉弦。 处方:柴胡9克,赤芍9克,枳壳9克,甘草3克,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9克,生地12克,牛膝9克,桔梗6克,川芎9克,...

  • 抑郁症 膈下逐瘀汤

    抑郁症 膈下逐瘀汤

    膈下逐瘀汤(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甘草)是清代王清任五大活血化瘀名方之一,出自《医林改错》卷上,原本是用来治血瘀所致的积块、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王玉英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及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余载,对于疾病的诊疗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经验,应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瘀所致的抑郁症、月经过少、失眠、胃痛、头痛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膈下逐瘀汤( 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

  • 顽固性耳鸣 治则化痰逐瘀中医处方

    顽固性耳鸣 治则化痰逐瘀中医处方

    笔者认为,备化汤临床应用的着眼点不止在于“湿寒合邪的病因”,更在于以寒湿为特征的病证。“有是证,用是方”。这样一来,不管是什么运气之年,只要出现寒湿为特征的疾病,就可以使用备化汤进行治疗。   近期以来,《中医中药秘方网》不断刊载了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案例,笔者将其剪贴在一起认真研读后,悟出它的特点是在阴阳消长的规律上把握和治疗疾病,庆幸又多了一条辨治疾病的思路。试用于临床,竟对以往一些疗效欠佳的疑难杂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择一例与同道分享。...

  •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颤证手震颤处方 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合方

    患者男,72岁,2023年6月20日初诊。主述:5年来每次紧张时双手颤抖而不能自主,以左侧为重。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紧张时双手颤抖,当时因症状尚轻,未予治疗。此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双手抖动幅度越来越大,影响日常生活,遂于2023年3月去当地中医院住院治疗,给予针刺、烤电、中药、西药治疗,疗效不显。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告诉其病难治,建议放弃治疗、回家休息。患者担心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影响今后生活,遂在病友的介绍下来诊。 刻下:患者精神良好,体型适中,每当紧张时双手颤抖得非常严重,不能持物,平时睡眠较差,易醒...

  •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方源: 《医林改错》卷上。 处方: 当归、生地、红花各9克,桃仁12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甘草各3克,桔梗、川芎各4.5克,牛膝10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要适应病症: 神经精神系统病症 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 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 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

  •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金某,女,17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痛经已3年。11岁初潮,从14岁开始即出现行经第一天小腹痛,且伴有剧烈呕吐,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行期间小腹喜热捂,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血得温则...

  •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脐上一寸压痛──膈下逐瘀汤加减

      石某,男,32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患者反应迟钝,时有短暂意识丧失,发时自觉头痛欲裂,颈项板滞不舒。去年5月份因昏迷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在协和医院昏迷10天,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询问病史,知2000年骑摩托车出车祸,当时右额头受过严重外伤,无他不适。舌暗苔薄白,脉细涩。腹部按诊:脐上一寸压痛。处方: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各5克。7剂,水煎服,日1剂。9月7日复诊,颈项板滞感稍减,脐上压痛减轻,后宗此方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灵枢·邪气脏腑病...

  •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

  • 胸部压榨不适 血府逐瘀汤治验

    胸部压榨不适 血府逐瘀汤治验

    患者杨某,女,38岁。 2014年8月22日以“胸部压榨不适十余天”就诊。 刻下症见:胸部自觉有物压榨致憋闷不适,月经周期正常,经期、经量适中,经色黯有血块,带下无异常。舌质黯,舌苔薄白,脉涩。中医辨证为瘀血阻滞于胸中之胸痹,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药用: 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枳实、桔梗各10克,赤芍15克,生山楂12克,甘草6克,6剂,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9月5日患者因它病就诊,诉前症药后即愈。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列血府逐瘀...

  • 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 主治头痛 治胸痛

    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 主治头痛 治胸痛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 血府逐瘀汤治黄褐斑案 失眠案 抑郁症案

    血府逐瘀汤治黄褐斑案 失眠案 抑郁症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主方。“血府”一词是指“人胸膜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后世医家对血府的阐释进行了深化,认为血府泛指脉。其一,查血府逐瘀汤所治条目其病位遍及上下内外,后世应用此方更是内外妇儿无不包括,只有脉络遍及全身。其二,《素问》曰:“夫脉者,血之府也。”故而说,此方主治脉络瘀滞,符合生理和临床实际。血府逐瘀汤体...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用一个词概括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就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王清任在此方之下所列十九种病证,全部都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临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应视情况作调整:大便稀者加茯苓,减当归、生地、桃仁用量;舌质淡黯者赤芍用6g,舌质偏红者可用10~15g,舌紫红者可加到30g;柴胡多用会加重烦躁、兴奋、失眠;便秘者,桔梗可加量,不欲饮食者桔梗用量不宜大;头部症状重、精神症状明显者,川芎可用至30g。 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是一首极其好用的方子,所...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