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逐瘀 第3页

逐瘀 第3页

  •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家王清任的传世名方,原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牛膝、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等11味药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疼,调畅气机。 高血压一证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血行不畅、气机紊乱而致,而血府逐瘀汤既能沟通上下,又能调和气血,与此颇为对机。故此在临证当中余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症。其中,视其具体情况有热者加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等;大便不畅加大芸、决明子、大黄等;下肢浮肿加茯苓皮、黄芪等;苔白者加葛根、防风等。另外,舌红血热或低压高者重用生地(...

  • 血府逐瘀汤中经典药对配伍 桃仁-红花 枳壳-桔梗 川芎-赤芍

    血府逐瘀汤中经典药对配伍 桃仁-红花 枳壳-桔梗 川芎-赤芍

    浅析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典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脑卒中类型。该病起病急骤,“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象比类而称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卒中”[1]。临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脑卒中病理因素的认识归纳为虚、火、风、痰、气、瘀,病理性质多属本...

  • 肺纤维化案膈下逐瘀汤 乳腺增生症案 冠心病案

    肺纤维化案膈下逐瘀汤 乳腺增生症案 冠心病案

    国医大师陈绍宏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一线工作,善用成方、经方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现将陈绍宏临床运用膈下逐瘀汤的经验总结如下。 肺纤维化案 患者蒋某,男,49岁。以“喘促、胸闷8年,加重1月”为主诉就诊。症见动则胸闷、喘促,泡沫痰,桶状胸,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低,肋间隙增宽,纳食少,大便不成形,疲倦乏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血压120/100mmHg,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病史8年。 诊断:(痰湿蕴肺、肺气闭郁,兼肺脾...

  • 少腹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血府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各 9g,桃仁 12g,红花 9g,枳壳、赤芍各 6g,柴胡 3g,甘草 3g,桔梗 4.5g,川芎4.5g,牛膝 10g。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为活血方之基本方。 患者平素工作操劳,谋虑太过,易致肝气郁滞不畅。气滞日久,则血瘀不行。瘀阻胸中,气机升降失常,则胸闷不舒,心神被扰,则夜寐不宁;肝气郁滞,横犯及胃,引动胃气上逆,故常呃逆;肝气郁滞,则性情易怒。左关脉弦,右脉沉涩,舌边紫,乃肝气滞,瘀血停留之征象。法当行气活血化瘀,投以血府逐瘀汤加味。 方中四逆散(...

  •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培额(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无穷 莲花拔罐可建功 例一、梁某,男,71岁。2009年 12月1日初诊。 主诉:左额面部带状疱疹后遗三叉神经痛2年。 患者于2007年10月上旬无明显诱因下左额部出现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行抗病毒等治疗后疱疹消失,但后遗左侧三叉神经痛,呈放射痛。牵扯整个头项及额面部。每日反复发作3-6次。每次痛时均靠服用吗啡止痛,连续2年。就诊时主要症状是左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呈放射痛,局部不能触碰,夜间 1点左右痛明显,每日靠服吗啡方能止痛,不能戒断吗啡形成吗啡依赖,身体虚弱不堪,平...

  •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32岁,2014年10月初诊。诉胸闷,口渴、饮水不解。半月前因搬新家,负重劳累致疲倦不堪,次日晨起,感胸闷,渐增口渴,饮水稍安,时而又渴。近日来口渴加重,甚则夜间因渴而醒数次。日前做糖尿、血常规、胸透等检查,均属正常。前医曾用清热生津之品罔效。 刻诊:脉弦不数,舌质偏暗。 辨证:瘀血为患。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丹皮12g,当归18g,桃仁10g,赤芍10g,川芎9g,柴胡6g,香附6g,生地18g,瓜蒌9g,元胡10g,枳壳9g,川牛膝10g。3剂,日1剂,水煎服。...

  • 逐瘀类方 瘀血指征 临证鉴别 药物配伍

    逐瘀类方 瘀血指征 临证鉴别 药物配伍

    王清任(1768~1831年)是一位革新派的医学家,他的《医林改错》虽然只有3万余字,但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他所拟定的逐瘀汤类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血瘀理论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危重与疑难病症方面是可以信赖的经验方药。今就其逐瘀汤类方的证治分析叙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 逐瘀类方 逐瘀是一种治疗方法,它的对应证候是瘀血。瘀血作为病证名称,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证治》篇,虽然该篇未载活血化瘀方药,但在其他篇幅确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名方,如下瘀血汤...

  • 壮族民间特色治病技法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

    壮族民间特色治病技法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

    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的发展源流及学术传承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流传于壮族民间的一种特色治病技法, 它将针刺、拔罐与药酒外涂有机结合, 具有穴位刺激、拔罐负压、吸排瘀血和药物外敷渗透四重效应, 临床可治疗内、外、妇、皮肤、五官科等多种疾病, 疗效确切[1,2,3], 2010年始见于报道, 2013年入选全国首批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 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具有较大研究发展潜力。本文通过文献和实地调查, 基于文化背景挖掘整理该疗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学术发展脉络, 总结其传承现状、学术特色...

  •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瘀血内伤发热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医案 瘀血发热案 王某,女,44岁。2014年10月20日初诊:间断性发热2月余。症见:面色晦暗,形体适中,语声正常,低热,乏力,口渴不欲饮,时有小腹部疼痛,纳差,月经先期,量多,睡眠和二便尚可,舌质紫暗、苔白,脉细涩。 诊断:(瘀血发热型)内伤发热。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清热、益气养血。 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20g,生地15g,熟地15g,鸡血藤2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柴胡15g,枳壳15g,桔梗15g,牛膝15g,甘草15g,黄芪20g...

  • 瘀去新生不破不立 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来疏肝行气

    瘀去新生不破不立 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来疏肝行气

    •血府逐瘀汤可看作是桃红四物汤、四逆散加桔梗、牛膝的合方。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四逆散疏肝行气,通达全身;桔梗载药上行,以行胸中之血;牛膝使瘀血下行,给邪以出路。祛瘀血,补新血,行气血,化瘀生新是为血府逐瘀。 •血府逐瘀汤中以四逆散来疏肝行气。胸中瘀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情绪的失调,即肝气郁结,因此治疗此类疾病不仅要方药得当,还得做适当的心理疏导以打开患者心结,这也是当今所提倡的“身心疗法”。 人之生命力全赖气血之运动也。气血之运动,譬...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