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 第53页

大 第53页

  • 便秘形成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

    便秘形成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

      便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给病人带来不便与痛苦,而且在排便过程中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可形成许多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便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便质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量少、排便次数过少,或便质不干,但排出不畅等。但笔者认为,无论便质是否干硬,也无论排便周期长短、排便次数多少,诊断便秘最为主要的依据是排便时的感觉,即排便困难。   总体说来,便秘形成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而关于临床分型则多种多样,如张仲景分为阳结、阴结两...

  • 大便秘结 食疗有方

    大便秘结 食疗有方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常见病症,常伴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等症状,久之可引发皮肤粗糙、痔疮、肛裂,甚至大肠癌等不良后果。本病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好发于中老年人和女性。对于一般的便秘,可以选择下面的食疗方。 1.五仁粳米粥 芝麻、松子仁、柏子仁、胡桃仁、甜杏仁各10克,碾碎,与粳米O.1公斤一起人锅,加水适量煮粥。服用时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早晚服用。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的功效,尤宜于中老年人气血两虚引起的...

  • 挑刺三阴交与大肠俞 缓解便秘建奇功

    挑刺三阴交与大肠俞 缓解便秘建奇功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甚至用泻药、栓剂或灌肠才能排便的一种病证。虽然便秘应属慢性病,但也有急症来诊者或者慢性秘结加重者。本病多有大肠积热,气滞不通,寒凝郁结,阴阳气血亏虚,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使大肠传导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大便秘结。 辨证要点 1.阳明热秘 大便干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心烦,口臭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躁,脉滑数。 2.气滞便秘 腹中胀满,嗳气频发,欲便不下,情志不遂加重,纳减食少,口干口苦,苔薄微腻,脉弦。 3.气血亏虚 大便不秘,便后乏力,神疲气短...

  • 大便不成形多年 治疗经过

    大便不成形多年 治疗经过

    笔者曾治一大便不成形多年患者,先后两次六经辨证、方证相应给药,效果都不理想,后去繁就简,以大黄附子汤治之,诸症皆失。 治疗经过 陈某,男,40岁,2013年11月23日初诊日期。 患者主诉大便不成形十多年,且在饮啤酒后加重,肝区饭后胀满一年多,西医诊断为脂肪肝,经服肝脂胶囊而不缓解,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有顽固性湿疹一年多,患处发热、有红点、奇痒,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且有慢性前列腺炎。长期多处求医不效。 现大便日4~5行,不畅,口中和,时烘热,易汗出,怕风,易...

  • 健脾益气治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

    健脾益气治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

      患者,女,67岁。2006年5月20日初诊。大便经常秘结10余年,时轻时重,重时自行口服通便灵、三黄片等通便泻下药及中药番泻叶代茶饮治疗,症状暂时缓解。近1年来便秘症状加重,服上药效果亦不显,遂要求服中药调理。症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但大便并不干硬,肛门内有物坠感,数至厕而不得便或大便量极少,伴有胸脘满闷,身疲乏力,声低懒言,纳食乏味,舌质暗淡,少苔,脉细弱。辨证: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助运。处方:黄芪30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山药1...

  • 便秘 对大肠经刮痧和拍打

    便秘 对大肠经刮痧和拍打

      有段日子,便秘成了困扰我的大问题。每天入厕难,肚子胀不说,整个人都不舒服。也尝试过吃清肠胃的药,用药时,大便倒还通畅,一旦停了,便秘又跟着来了。长期服药,肠胃功能也紊乱了。   在中医院当护士的好友教了我一个方法,试过之后,便秘问题居然解决了。   她对我说:“便秘是因为肠子蠕动缓慢引起的,这时,刺激一下身体的大肠经,可以使得肠蠕动增加,从而解决便秘。”那天,她找来一块刮痧板,在我手臂外侧刮痧,没一会,便出现了深红色的痧斑。此时我的手臂也微微发热,好友说这是刮痧后的正常反应。...

  • 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治验

    大便秘结排便困难治验

      何某,女,74岁,2010年7月15日初诊。   主诉:大便秘结,排便困难一年余,曾服承气汤之类泻下,效不佳,反致腹痛。又以润肠通便之麻仁丸治疗,大便可短期缓解,但旋即又结。患者3日内大便未解,如厕虽用力努挣,仍难解出。便秘甚时,必用手指掏拉,大便干结如羊粪状。观其畏寒怕冷,伴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肌肤凉,脉沉细。   治以温阳润肠通便。处方:肉苁蓉30克,锁阳12克,熟地24克,当归18克,首乌30克,火麻仁30克,柏子仁10克,枳壳10克,甘草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大便...

  • 便秘方 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

    便秘方 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

    组成:藿香3克,厚朴6克,枳实6克,猪苓15克,茯苓皮15克,大黄6克。 制法:用水1000毫升,除大黄外,余药先煮30分钟,纳大黄,微火更煮5分钟,去药渣。 用法:以上为一日量,分3次饭前温服。 功用:行气化湿,轻下热结。 主治:少腹硬满、大便不通,伴有脘痞、呕恶、舌苔垢腻黄、脉濡。 宜忌:初服汤当大便,不便者尽服之;若大便者,去大黄,续服,巩固治疗。 方解:本方所主治证候,多由湿热滞于大肠,湿阻气机,腑气不通,故大便不行。藿香、厚朴、枳实,升清降浊。猪苓、茯苓皮,利尿导浊。《神农本草经》...

  • “蜜煎导方”治疗大便硬结难解的病症

    “蜜煎导方”治疗大便硬结难解的病症

      张仲景年少时随同乡张伯祖学医,由于他聪颖博达,勤奋好学,长进特别快。   一天,诊室送来一位唇焦口燥、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的病人,老师张伯祖诊断后认为是“热邪伤津,体虚便秘”所致,但是病人体质极虚,用强烈的泻药病人身体受不了。张伯祖沉思半响,一时竟没了主张。   张仲景站在一旁,见老师束手无策,便上前道:“学生有一法子!”张伯祖听了他的想法,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张仲景取来一勺黄澄澄的蜂蜜,放进一只铜碗,用微火煎熬,并不断地用竹筷搅动,渐渐地把蜂蜜熬成...

  • 便秘为大便秘结不通 调胃承气汤

    便秘为大便秘结不通 调胃承气汤

    便秘为大便秘结不通, 每次解出量少,或排便间隔 时间延长,少于2天1次, 甚至排便困难、少有便意。 中医古代对此有多种描述, 如大便难、肠结、脾约、大便 秘、大便燥结、热燥等,它不 仅是排便的问题,有时也会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常会 导致患者出现纳差、心情烦 躁、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还可能引发或加重其他疾 病如痔疮、肠癌及心脑血管 疾病等。 中医辨证治疗 实热型平素喜食辛 辣厚味,煎炒酒食,面赤身 热,口燥唇焦,喜冷恶热,小 便黄赤,腹满拒按,苔黄舌 红脉滑数。治以泻热通腑, 方可选大小承气汤、调胃承 气汤...

  • 治阴虚便秘 大便秘结经验

    治阴虚便秘 大便秘结经验

    治阴虚便秘 桑葚、枸杞、玄参各20克,每次加水300毫升煎煮30分钟,于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剂。治疗期间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少食油炸、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胡佑志 献方 治大便秘结经验 方法:取皂角粉5克,用黄酒 调糊填脐,外贴麝香止痛膏,每日1 次。 主治:大便秘结。 刘潇 无花果水煎液治痔疮 取无花果200克,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将药液倒入木盆内,先趁热熏患处...

  •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化浊解毒是基本治疗大法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化浊解毒是基本治疗大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总体疗效仍不理想,而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独具特色,逐渐受到重视。李佃贵从浊毒论治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   浊毒证是指浊毒侵犯人体而出现一系列浊毒内蕴的病证。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从典型症状、舌象、脉象、颜面五官征象、排泄物及分泌物等进行辨证。①典型症状:慢性复发性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②舌象:舌质红或暗红或紫红等;...

  • 便秘大便难出治以补气为法

    便秘大便难出治以补气为法

    矦某,女,53岁,2012年8月初诊。诉近一年来,大便秘结,数日不可,脘腹胀满,便时用力,大便难出,汗水淋漓,痛苦不堪。观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烦不欲食,六脉沉弱无力,舌淡苔薄白。一年来,多方医治,终难收效。观前医多用四磨、承气、平胃散之属,也有用麻仁丸之类,药后时有小效,但停药后便秘如故。余观其实属气虚之候,气虚则大便无力推送,致使浊气鄙人难以升提,故气滞肠胃,腹胀满闷,大便艰涩,断然治以补气为法。 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50g,党参15g,白术20g,升麻3g,柴胡3g,当归18g,陈皮6g,枳实9...

  • 大便次数多,大便夹有粘液,结肠粘膜炎,祛湿清肠汤给予调治

    大便次数多,大便夹有粘液,结肠粘膜炎,祛湿清肠汤给予调治

    赵某,男,51岁,广州人,公务员。 患者因为“大便次数增多,伴有粘液反复发作三年”而就诊。患者自2005年5月至今,每天早晨起床大便约三次,有粘液,无腹胀腹痛。肠镜显示:1结肠多发性息肉;2升结肠病变性质待定。病理示:1慢性粘膜炎,2结肠粘膜炎。患者还有多年痔疮病史。曾在多间医院诊断为结肠粘膜炎,经过西药及中成药治疗后,效果欠佳,遂求治。患者于2007年5月30日来广州市华侨医院中医科门诊,当时的症状主要是晨起大便2-3次,每次大便都可见到粘液,无脓血,无腹胀,无腹痛,有痔疮出血。舌质...

  • 便秘不可误用大黄泻下

    便秘不可误用大黄泻下

    便秘是多伴在其他病证中的一个症状。凡遇到便秘,不可不加辨证地应用大黄泻下。《中医内科学》把便秘分为热秘、气秘、虚秘三种,皆是应用的泻下法。但有些便秘情况特殊:如诊治某些虚弱病伴有便秘,误投以大黄泻下通便,不但不会取效,反而效得其反,致病情加重。 典型案例 董某,男,66岁。2012年9月26日就诊。排大便困难2年,近1个月来加剧,近2年大便排出越来越困难,但痛不重,舌质胖大边有齿印,色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治则:补肺气助肠气。 处药:黄芪15g,太子参15g,生白术15g...

  • 大便秘结之疾 中医药处方

    大便秘结之疾 中医药处方

    宋某某,男,67岁,2018年4月11日初诊。自诉有嗜酒之好,平素更喜食辛辣肥甘,半年前罹患大便秘结之疾。大便常七、八日一行,排出困难,痛苦不堪,常凭借开塞露通便。曾服用多种通便之剂,或收一时之效,继而诸症如初,便结已成恶疾。刻诊:口黏腻有异味,口甜、口渴、纳呆,身困重乏力,胃脘痞满,嗳气,大便已数日未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厚腻,脉弦滑。 诊断:湿热中阻,炎热内结型之便秘。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泄热。 处方:杏仁15.0g,白豆蔻15.0g,薏米40.0g,半夏10.0g,黄芩1...

  • 大便秘结不通 治便秘的食疗方

    大便秘结不通 治便秘的食疗方

    正常的生理排便是人体摄入饮食于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将所剩糟粕经大肠排泄出去。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过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 由于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吸收,而致粪质干燥、坚硬,造成便秘,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经常三五日或六七日,甚至更久才大便一次。有的次数不减但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 便秘日久会引起肛窦感染而形成肛窦炎,并进一步引起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血栓外痔等;粪便中的有毒化学物质、重金属以及由细菌产生的各种毒素长时间...

  • 大便干结便秘,不寐 方药代赭石

    大便干结便秘,不寐 方药代赭石

    邹某,女,45岁。2018年10月12日就诊:患者失眠大便不通已5年,伴月经不来二个月。曾服中药作用不甚显着,经朋友介绍来门诊用中药医治。刻诊见面色无华,疲劳感严峻,腹胀,口干舌燥,懒于饮食,今夜不寐,胸闷短气,心里常感发烧感,大便根本4日1行、便结,舌红脉弦细数。 确诊:大便干结、不寐(气血亏虚,阴不潜阳,肠中津液缺少)。 方药:代赭石40g,白术80g,当归30g,熟地40g,肉苁蓉30g,内金15g,黄芪40g,元参20g,三棱5g,莪术5g,砂仁15g,茵陈6g,生麦芽10g,山药30g...

  •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湿秘经验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湿秘经验

    湿秘,是因湿邪导致的便秘。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跗肿骨痛阴痹.....时眩,大便难。”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大便》中提出湿秘之名,曰:“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明代诸医家进一步明确了湿秘的病机,如明代徐春莆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曰:“湿秘者,湿热蕴结,津液不行而秘涩也。”说明湿秘的病机主要是湿阻气滞,推动无力。张景岳进一步...

  • 数天未排大便腹胀 食积便秘案

    数天未排大便腹胀 食积便秘案

    吴某,男,65岁,2008年1月6日首诊。患者连续3天六餐参加宴会,4天未排大便,腹胀2天未敢进食。现面部红赤,腹部涨痛,有压痛,尤以左下腹明显,欲呕,发热,口苦口臭口干,连续2夜烦躁不安,唇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处方: ①番泻叶10克,加水150毫升,煎至水沸即停火,待温服下。 ②大黄(后下)10克,黄连10克,神曲15克,枳实10克,黄芩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麦冬12克,山楂10克,石膏30克,水煎服。 嘱先服①方,一小时后服②方。四小时后来电,患者服①方一小时后连泻大便3次,服②...

  • 经常大便秘结 气虚便秘案

    经常大便秘结 气虚便秘案

    黄某,男,72岁,2007年6月3日首诊。患者三个月前做胃溃疡手术,近二个月来经常大便秘结,5~8天一次。现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口淡纳少,食则腹胀,虽有便意,难以排出,努挣乏力,挣得汗出短气,也未能排尽。便不硬,便后常是周身无力,难以站立,唇舌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缓,血压95/55毫米汞柱。 处方:黄芪30克,新开河参15克,陈皮10克,生白术50克,当归身10克,日煎服1剂。 2007年6月9日二诊 大便3天1次,较易排,全身症状减轻,纳稍增,效不更方,再进6剂,大便2天1次,排出畅快,...

  • 大黄附子汤合丹参饮治胆心综合征

    大黄附子汤合丹参饮治胆心综合征

      李某某,女性,56岁。2011年11月12日就诊。主诉:右胁部持续性胀痛,放射至心前区,伴胸前憋痛、气短2天,加重2小时。患者有脂肪肝、胆石症史2年。2天前,进油腻饮食后感上腹部阵发性胀痛,每次发作1~2小时不等,不伴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按胃病治疗有效;2小时前又进油腻饮食后感上腹部持续性胀痛,放射至心前区,伴胸前憋痛、气短,服用胃药及速效救心丸不缓解。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其父患冠心病。诊见:体胖,表情痛苦,右胁部疼痛不适,口咸,口稍干、不苦,无汗,大便困难,舌紫暗,舌苔白腻,脉沉细紧。查心电图诊...

  •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浊毒论治便秘验案

    国医大师李佃贵从浊毒论治便秘验案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张仲景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便秘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脾虚...

  • 大蒜酸奶防治脂肪肝

    大蒜酸奶防治脂肪肝

    脂肪肝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疲乏、腹胀或肝区有胀感等。自制大蒜酸奶饮用有益于防治脂肪肝。中医认为,脂肪肝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等所致。 大蒜性味辛、温,具有行滞气、暖脾胃、促消化的作用,大蒜经糖醋腌制后大大提高其消脂及健脾益肝的功效,加上酸奶及蜂蜜后则更具有下气、消食及降脂作用。将糖醋大蒜头1个,去皮膜后剁成糜糊状,与脱脂酸奶100克及蜂蜜10克混合均匀,每天早晨服用。...

  • 大便常秘结不通现面色红 阴虚便秘案

    大便常秘结不通现面色红 阴虚便秘案

    王某,男65岁,2007年12月3日首诊。患者十年前查得糖尿病,半年来大便常秘结不通。现面色红,4~6天大便1次,便硬难排,腹微胀,头晕,耳鸣,失眠,口干微渴,午后有潮热,手足心热,唇舌红,舌中央有裂纹,脉细数。血糖8.7毫摩尔/升。 处方:生地12克,玄参12克,葛根20克,花粉15克,知母10克,地骨皮12克,玉竹12克,白芍20克,麦冬15克,枳实10克,生白术40克,日煎服1剂。 2007年12月9日二诊 大便3天1次,较易排出,质仍硬,潮热减轻,依上方再进六剂。 2007年12月...

  • “自身中毒”学说 保持大便畅通

    “自身中毒”学说 保持大便畅通

    便秘是老年人带有普遍性的最常见病症,虽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能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并可加速机体衰老。因为在人体大肠中寄居着大量细菌,这些细菌在肠道中通过分解发酵作用,可产生大量毒素。这些毒素如果不及时排出体外,积蓄在肠道中就会被肠壁细胞缓慢吸收,引起慢性中毒,使细胞代谢紊乱,继而使一些重要器官如脑、肝、心脏、血管等发生硬化改变,导致机体的衰老与死亡。这就是著名科学家梅契尼可夫在研究衰老问题时提出的“自身中毒”学说。因此,保持大便畅通可减少大肠中一些有毒产物的蓄积和吸收,从而减缓机体的衰老...

  • 肛裂,大便带血,肛门间歇性痛苦,蛋黄油

    肛裂,大便带血,肛门间歇性痛苦,蛋黄油

    肛裂是肛管皮肤破裂,久不愈合形成裂口,患者表现以大便带血,肛门间歇性痛苦为主要特点。现介绍用蛋黄油外搽治肛裂有效的办法。 蛋黄油制取:把鸡蛋3~5个煮熟,将蛋黄取出放入锅中捣碎,用微火炒,开端会干,稍后开端出油,再炒至深褐色后将油倒入洁净的小瓶内,候冷备用。 用法:每天大便后用温开水或10%过锰酸钾溶液清洗肛门,然后用小棉签蘸上鸡蛋黄油少许,搽在肛裂部,1日1~2次。一般连用数次,痛苦能显着减轻,使用3~5天,肛裂可痊愈(血止、痛消)。本方适用轻、中度肛裂患者。 肛裂可归为中医的&ld...

  • 小儿肝脾肿大治验一则

    小儿肝脾肿大治验一则

    孟某,男,1岁。初诊:患 儿脘腹胀满,嗳气,善太息, 食欲不振,咳嗽痰多,睡不踏 实,喜欢趴着睡、打滚,大便 溏薄;肝肿大,约两横指,脾 肿大,约一横半指;舌淡红, 无苔,脉弦。诊断为肝脾肿 大,证属肝气郁结,脾失运 化。治宜疏肝理脾。方用柴平 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10 克,姜半夏10克,甘草10 克,苍术15克,陈皮10克, 厚朴10克,干姜7.5克,大 枣10克,山楂10克,麦芽 10克,枳实7.5克,槟榔10 克,白茯苓10克,草果10 克,藿香10克,红参10克。5 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儿...

  • 肝胃不好验案 肝脾方药大意

    肝胃不好验案 肝脾方药大意

    肝脾之论,《难经》《金匮要略》已有论说,后世于此多有发挥。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醒胃必先制肝”“治肝不该,当取阳明”之论,王旭高《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二》曰:“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充满于中宫,多因脾弱”,李冠仙《知医必辨·论肝气》有:“肝一病即延及他脏”等。可见,肝脾同治论一向为历代医家所注重。...

  •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茵陈大枣大黄治肝炎方

    治疗肝炎有二验方 一方:取茵陈、丹参各10克,红糖5 克。先水煎茵陈与丹参,取汁200毫升, 用药液冲开红糖后服用,每天1次。连用 7天。茵陈有保肝解热、降压抗病毒之功 效;丹参活血凉血祛瘀,再配合能促进肝 细胞再生的红糖一起服用,尤其适用于 治疗成人急性黄疸型肝炎。 二方:取茵陈15克,夏枯草10克, 大枣5枚。先煎前2味药,剥开大枣待药 液煮沸时放入,取汁200~300毫升口 服。每天1次,5天为1疗程。夏枯草可 散郁结、清肝火。与茵陈配伍除了能增强 其效果外,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并纠正 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