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第57页
-
风湿性关节炎 通络止痛之法治治顽痹
患儿韩某,男,10,岁,小学学生。面黄肌瘦,畏寒喜温,舌苔淡白,脉象细弱,双膝肿痛,有如鹤膝,步履蹒跚,行走困难,病程已2年。其母经常背着孩子四处求医,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整天打针吃药,但收效甚微。余诊之为顽痹,用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法治之。 方药:制马钱子30克,天麻、杜仲、牛膝各30克,木香10克,土鳖虫30克,制乳香、制没药、防风、麻黄、羌活、独活、桑寄生、鸡血藤、僵蚕各30克,全蝎、甘草各10克。 用法:共研细粉,炼蜜为丸,5克重,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
中药热敷治增生性关节炎疗效好
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关节炎患者 40例,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 38~75岁;病程1个月~8年。其中增生性腰椎炎14例,膝关节炎15例,颈椎关节炎9 例,腰椎增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2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当归、红花、丹参、伸筋草、鸡血藤、杜忡、透骨草、五加皮、桂枝、香附、独活、续断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用陈醋750毫升浸泡30 分钟后,装人布袋内,缝上口,放蒸锅中用小火蒸1小时取出。向患处洒白酒适量,将蒸热的药袋放于患处。注意调节温度,开始时可在患处...
-
治痉挛性斜颈 郭剑华验案各种疗法详解
该女患者曾有过痉挛性斜颈病史,加之长期熬夜劳神,使病复发。首诊时只抓住了血虚筋挛、寒阻少阳的病机,忽视了太阳经与督脉的寒凝、阳气不温的病机,所以疗效不明。后通过针刺百会、大椎、后溪以通督脉,天柱、申脉以通足太阳经,完骨、光明以通足少阳经,天牖、中渚以通手少阳经;并通过口服中药以牵正祛风,配合手法治疗。继增加颈项部温灸以温阳通脉、通络缓急,并注意生活中的调养,使病情得到全面控制。 黄某,女,23岁,茶楼老板。2009年7月9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项左旋位弹性固定1月余。患者在同年3月因“痉挛性斜颈&...
-
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汤剂
处方:当归10克、延胡索10克、陈皮10克、郁金10克、独活15克、白芷10克、肉桂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狗脊15克、怀牛膝6克、透骨草10克。 功效:活血理气、散寒除湿、温通筋脉、强筋壮骨。 主治: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症。 用法:上药可煎汤内服,每日1剂,早晚服。亦可共碾为药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克、没药6克共研细末,用白酒调外敷于痛处。 方解:股骨头骨骺无菌性坏死症,又称股骨头骨骺软骨症,或扁平髋,由于髋部强力负重,股骨头骨骺多次受到损伤,气滞血瘀,复感风寒湿邪,致使血液供...
-
老年风湿性关节炎的家庭自疗
冬季是风湿性关节炎的高发期,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达20%。由于行动不便,给生活带来很大痛苦。中老年人可采取敷、熏、洗、推等方法,在家里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无副作用且疗效佳。 外敷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1.石菖蒲、小茴香各60克,食盐500克,人锅内炒热,装入纱布袋,热敷患处,以皮肤能耐受为度,若热敷过程中温度不够,上面可用热水袋保温。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上药可反复使用3次。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2.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裹。每天晚上敷上,早起时取下...
-
中药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40例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西医又称泰齐氏病,以局部结块隆起,自觉疼痛,但不化脓为其特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以中药外敷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6例;年龄18~47岁;病程10天.1年;发病部位大多在2~4肋软骨(左侧18例,右侧22例)。 二、治疗方法 取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30克,大黄、白芷各60克。共研成粉,用时取药粉30 克,以大葱100克煎水调为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lO 天为1疗程。经1疗程治疗...
-
赵纪生治痛风性肾病经验方介绍
赵纪生,男,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肾病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现将赵老辨证论治痛风性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赵老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临床辨证要辨虚实,虚则是辨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实则是辨痰浊、湿热、瘀浊之不同。治疗上则根据脏腑虚实不同,确立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补虚者重在于补益脾肾,益气养阴;泻实则以清利湿热痰浊、活血化瘀为主。 一、脾肾气虚湿热型 表现:精神不振,乏力,腰酸,局部关节红肿疼痛,口干口苦,面色少华,食少,腹胀,大便溏薄,...
-
习惯性便秘治疗的6妙方
1.每日早晨起床后空腹吃梨2个,连服二周以上,有润肠之功。2.鲜红薯叶500克,花生油适量,加盐适量炒熟后当菜吃,每日服1次以上。3.枳实10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稍加大量,泡沸水当茶饮。4.番泻叶20--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饮。老年、体弱、产后不宜服。5.冬瓜瓤500克,水煎汁300毫升,一日内分数次服下,润肠通便。6.生附子15克,苦丁茶9克,炮川乌9克,白芷9克,胡椒3克,大蒜10克,共捣碎炒烫,装入布袋,置神阙(肚脐),上加热水袋保持温度,每日2次,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方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方: 处方:白芍20克,黄连、木香(后下)、槟榔片各8克,当归10克,黄芩12克,红藤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紫珠草、地榆、马齿苋凉血解毒;大便白冻黏液较多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腹痛较重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发热加葛根、金银花解肌退热。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临床症见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方: 处方:党参、...
-
习惯性便秘试服乳果糖
便秘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老年人尤为多见。许多慢性便秘者可出现腹胀、嗳气、口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的症状,不少人常依赖缓泻药如大黄、番泻叶、肠清茶、果导等排便。但是,有些缓泻药使用不当,可损害肠壁神经加重便秘,久之还会引起肠黏膜黑变甚至癌变。 乳果糖为D—半乳糖与果糖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几乎不被吸收,以原型到达结肠后被细菌分解,能降低结肠内酸碱度,提高肠内渗透压,稀释粪便,刺激肠蠕动,有利大便排出。 乳果糖具甜味、口感好,不良反应少。慢性便秘者经过检查,如无肠道狭窄、梗阻等器质性损害多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炎性外痔中药熏洗
鱼腥草100克,荆芥、防风、黄柏各10克,芒硝20克,生大黄、五倍子各15克,冰片3克(出血者加生地榆、槐花;水肿甚者加明矾、土茯苓;肛门瘙痒者加川椒、苦参)。 用法:上方前6味,水煎两次,去渣,将芒硝、冰片投入搅拌,使溶解后,乘热熏蒸患处,待水温后坐浴15-20分钟。每日熏浴2-3次,每剂药用1天,洗前加温。 点评:方用荆防祛风除湿;大黄、黄柏泻火解毒;五倍子、芒硝、冰片除湿消肿、消炎止痛,且有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扩张毛细血管等作用。用其熏洗痔核,可收痛止、肿消之功。加之水温的刺激,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患处...
-
仙人掌治炎性外痔疗养效佳
临床报道应用仙人掌浸出液熏洗治疗120例炎性外痔、肛门裂等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法:取新鲜仙人掌500克,去根去刺,削去外皮,切成条块状,人铁锅中加水煎煮,煎出液约2000毫升,即倒人盆中乘热熏蒸肛门部,待稍温后,坐人盆中浸浴15分钟,每日2 次,连用3—5日。 疗效:经治疗后肛门疼痛多于1 天左右减轻;用药2天后痔核水肿部分吸收、肛裂渗血减少者72例,占 60%;用药后3天,疼痛消失,痔核水肿大部回缩,肛裂渗血停止者28例,占23%。120例患者均在用药7天内疼痛消失,水肿吸收,...
-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方
河南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方 处方:白头翁、土茯苓各25克,秦皮、当归、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各18克,枳壳10克,黄柏、陈皮各12克,黄连9克,广木香、生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化滞。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型。临床表现为大便质稀,有时如水样,便中夹有大量脓血黏液,每日5—6次之多,伴有低热37.5度左右,肛门灼热疼痛,腹痛下坠,泻后疼痛稍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
-
陈木日—6味加味治疗习惯性便秘
顽固性习惯性便秘临床较为多见,但治疗效果往往难以满意,一般常用下泻药只能获一时之效,往往停药后便复加重,常见越下越秘,患者非常痛苦。在临床中采用蒙药阿木日—6味加人中药治疗顽固性习惯性便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 阿木日—6味3克日2次用中药汤剂送服。中药处方:生白术30-40克(大剂量可用80.-- 100克),生枳壳10克,绿升麻 6克,细生地30克,肉苁蓉10 克。随症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纳差加山楂、麦芽;腹胀痛加木香;血虚加当归、熟地。 2.典型病例 王某,...
-
治慢性结肠炎中成药
1.湿热下注型 症见发热、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夹有脓、血、黏液。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 香连丸: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胸隔满闷,宿食停滞。每包10克,1次1包,每日2 次。胃热泄泻者忌服。 2.肝旺脾虚型 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伴胸胁胀满,脘闷纳呆。苔薄白,脉弦细。治宜抑肝扶脾。 加味逍遥丸:具有疏肝养血,健脾祛湿之功效。适用于气郁不舒,胸胁胀满,两胁疼痛,阴虚发热,肢体倦怠等症。丸重10克,1次1丸,每日2次。忌气恼辛辣,孕妇忌服,虚寒者...
-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能治疗多种疾病,而近代应用最多的疾病首推溃疡性结肠炎。从治疗方法看,灌肠方药的应用大体为四类:一是成药验方,如锡类散、云南白药灌肠;二是内(服)外(灌肠)合治;三是分型论治,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四是中西药联用,如在中药灌肠液中加入氢化可的松、奴夫卡因、葡萄糖酸钙等。下面介绍几则简便易行的验方: 复方锡类散溶液:锡类散2支,冰硼散0.5袋,云南白药1克,0.25%奴夫卡因20毫升,加温水至120毫升,混个均匀。保留灌肠。每晚1次,1 5次为1个疗程。 大黄苦参汤:大黄50克,苦参30克,白及10克,地...
-
名医石恩骏 治疗习惯性便秘 专用方
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乃各脏腑组织之综合作用,而肾与脾之功能十分重要,大肠中糟粕之运行排泄,肠道本应自然下行之气机正常与否,又主要在于脾之健运与否。若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则可维持正常之排泄,反之则有习惯性便秘等顽症。凡习惯性便秘者,多长期服用清热泻下或润下之剂,甚或灌肠治疗,脾胃正气必然伤损。临床常为两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