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第3页
-
包治咳嗽 一味海蛤壳
北宋建中靖国年间,徽宗赵佶带宠妃去野外狩猎,宠妃在途中受了风寒而咳嗽不止,呼吸急促,夜不能眠。徽宗急招太医治疗,太医用药几天,宠妃仍病未见轻,反而加重,皇上大怒,又下令他们必须在三天内治好宠妇的咳嗽,否则格杀勿论。 有一太医实在没办法,就出门买了几贴号称能包治咳嗽的药,赶到宫中给宠妃服用,想碰碰运气。不料宠妃的咳嗽病竟在一日内痊愈。徽宗闻讯后龙颜大悦,当即赏银百两。后来发现原来那包治咳嗽的药竟只是一味海蛤壳,放在火上煅过,磨成粉末而成。 海蛤壳是文蛤或青蛤的贝壳,产于各地沿海地区,夏秋两季自海滩泥沙中淘...
-
舌下腺囊肿“痰包”治疗方法
患者,男,5岁,1998年7月来诊。 家长代述5月前发现患者舌系带右侧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颜色青紫,不痛。患儿自觉不舒服,频繁伸舌,说话不流利。某三甲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并予手术治疗。3个月前又发现舌系带右侧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无奈又做第二次手术。术后约1月余,发现舌系带两侧又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查:舌系带两侧分别有黄豆大小肿块,色青紫,触之疼痛。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脘腹胀满,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滑。问之,患儿喜食肥甘,恶食蔬菜瓜果,常有食积。证属脾胃气虚,痰阻络脉。治宜益气健脾,化痰...
-
心 包 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 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 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病变,以及心 包黏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 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 性缩窄性心包炎。除系统性红斑狼 疮性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 于女性。本病属中医的心痛、咳喘、 胸痹、悬饮、痰饮等范畴。中医临床 通过辨治,可获得良好疗效。 1.外邪犯肺证:证见发热,胸痛 胸闷,喘促干咳,全身骨节酸痛,烦 躁汗出,舌苔黄腻或白腻,脉骨数 或结代。此型见于急性心包炎。治 宜清热宣肺,化瘀活血。方用银翘 散加减。 2.痰热互结证:证见胸中...
-
眼睑红肿小包小硬结 饮食乱痧疗法
近日,不少人趁着难得的降温开始享受冬日的火锅,但是火锅材料多偏辛温,加上围炉时温度高,不少人吃肉又偏多,更易热气上火累及眼部,眼皮会出现红肿小包,摸上去感觉有小硬结,一按还有点痛,那么就要小心了可能是麦粒肿了。唐梁表示,中医认为眼睑属脾土,其发病要从脾来考虑,因此冬日的饮食是要特别注意的。 调整饮食饮食杂容易导致脾胃蕴热,眼睑生疮,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芹菜、苦瓜、黄瓜、香蕉、梨等,也可吃一些野菜,如鱼腥草、枸杞叶等。少吃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鱼肉及海鲜。反复发作的病人要忌酒、咖啡、辛辣、...
-
心包炎方药 逍遥丸,生脉散
患者,女人,50岁。劳累后胸闷气喘半年。侧卧位即有喘不过气来感觉,动则汗出,汗出后心悸乏力。性情烦躁易怒,怕吵。双下肢足踝部轻度水肿。素有胆囊炎病史。本次去上级医院做核磁共振(MRI)查看,确诊为心包炎(轻度积液)。左脉弦,右脉细,舌质淡苔薄,舌下静脉迂曲。 首诊方药:逍遥丸,生脉散,五苓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5g,薄荷9g,白术15g,赤芍9g,茯苓15g,黄芪20g,丹参15g,葶苈子9g,麦冬15g,制五味子9g,党参20g,猪苓9g,泽泻9g,桂枝9g。 首诊处方7剂,服...
-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山甲消瘰丸
组成及用法:柴胡9克,青皮9克,制香附12克,玄参12克,浙贝9克,牡蛎15克,昆布12克,黄药子9克,海藻12克,炮山甲粉4.5(分吞)克,全蝎粉4.5(分吞)克,赤芍12克,当归9克,紫草9克,海浮石15克,桃仁9克,红花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结节,包块,瘿瘤。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陈慈煦的经验方。陈慈煦(1913年~1983年),江苏南京人,受业于南京名医杨伯雅。杨氏擅长温病与内科杂病,陈氏得其心传,受益殊深。抗战初期,携眷入黔,定居贵阳,解放后执教于贵州省中医进修学校,历任...
-
腹胀肠鸣窜痛起包块 治重度气郁方
陈某,男,44岁,1987年5月18日初诊。 【病史与检查】 患者主诉腹胀、肠鸣、窜痛起包块三月余。该患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工作。从2月8日发病,自感受凉及饮食不当后,引起腹部膨胀著,顶撑得两胁痛,左下腹时起包块难受,饮食日减,先后在乌市八大医院诊治,均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经三个多月中西医治疗,病情反越来越重,全身越来越无力,身体越来越瘦。从发病后一直不能上班。由其姐搀扶到余处诊治。 患者面青黄无华,身体衰弱,消瘦明显,精神抑郁,焦虑不安,胸闷气短,畏寒怕冷着衣厚,口干渴,不断想喝水...
-
秋季病痛 艾包热敷治疗
秋季多发的疾病,一般都和寒冷有关,如咳嗽、关节痛等,还有一些疾病会因寒冷而加重,如腰椎、颈椎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就是说经络不通畅就会导致疼痛,而寒冷会加重经络不通畅,因此对于这些病痛可以用简单的热敷来缓解甚至治疗。 热敷疗法的操作工具相当简单,家庭里的热水袋、电暖宝均可,但从疗效上说,用艾包热敷的效果更好。艾草本身就具有温气血、通经络、逐寒湿的作用,将艾绒缝进小布袋,每次使用时,先将艾包微微打湿,然后放入微波炉中加热2分钟,取出后以手试温度,以皮肤不会被烫伤为宜,再敷于疼痛部位,效果明显。 热敷虽...
-
驱寒除湿 自制中药包热敷
山东青岛读者刘先生荐方:冬季很多人都会感觉脖子周围酸胀、发冷、疼痛,我自制的中药包热敷后,能疏通经络、驱寒除湿,可在按摩前,平时看电视、用电脑时使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具体方法是:艾叶、石菖蒲、生姜各120克,木瓜、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各20克,茴香15克,盐10克,混合在一起,装入纱布袋中缝好,用微波炉加热后热敷15~20分钟即可。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许建中点评:艾叶能散寒止痛;石菖蒲可活血、散风、祛湿;生姜能发汗解表;木瓜能祛湿;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羌活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独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