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 第2页
-
月经后期病的治疗方法
二、月经后期 月经后期指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日一至的。如仅延后三五天,且无其它不适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 本病的发生有虚有实,虚者或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而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冲任不畅,致使经期延后。常用的治疗月经后期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克,黄酒或米酒500克。 将前三味洗净置酒瓶中浸泡3---6天。视酒量大小,每次15--30克,早晚各1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 本方适用于因气滞所致月经后...
-
治月经后期方
方药:党参、白芍、女贞子、益母草、枸杞子各12克,牛膝、当归、枳壳、白术、泽兰、川芎各10克,熟地、山药、鸡血藤、丹参各15克,香附8克。 加减:伴腰酸耳鸣,头晕等肾虚明显者改山药30克,加续断15克;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弱,血虚明显者加入炙黄芪20克,炙甘草 10克;伴小腹冷痛、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之血寒者去白芍加台乌药、香附各 10克;心烦、乳胀,小腹胀痛明显之气滞明显者加川楝子15克;体肥多痰之痰湿者去熟地加苍术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疗效:治...
-
当归四逆治带下、月经后期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大枣、细辛、通草、炙甘草、吴茱萸、生姜所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内有久寒所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降逆化饮。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妇人带下、乳房窜痛等,收到较为理想疗效。 带下、月经后期 张某,女,28岁,未婚,2006年3月16日初诊。 自诉:1年来白带量多,质稀如水,无臭味,经期推后1周左右,量少色暗,伴四肢逆冷,右肩关节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此乃血虚中寒,湿邪下注所致带下,月经后期。法宜温养血脉,益气化水,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
因劳累致月经后期 临床诊断为郁证中医治方
冯明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30多年,医疗经验丰富,提倡升降出入辨证。他认为当代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职场竞争大、工作压力大,百姓之病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导致,多发胃肠、肝脾之病,治疗以升清降浊为主,并注重调畅肝胆情志。笔者现举一病案微发其旨。 张某,女,44岁,2017年4月21日初诊,自诉春节后因劳累致月经后期,此月月经推迟一周仍未至,乏力,双眼内侧发痒,略有恶风畏寒,足冷。症见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弦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少,不痛,有少量血块,纳可,二便调,眠尚可,多梦。既往患有...
-
月经后期 月经失调 方用傅青主的温经摄血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韩婷芬、王俊月 指导老师:谢文英 月经后期又称经迟,相当于西医的月经失调,可伴见于卵巢、子宫等器质性疾病,或手术创伤,或精神刺激等。“经以月至,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中医认为月经后期多可分为虚实寒热,有血虚、阳虚、血寒、肝郁等。血虚是因久病体虚、产后失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阳虚是因素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不能温运,气为血之帅,阳气虚则血亦少,血寒则是因感受寒湿邪气,阻滞冲任,寒主收引、凝滞,运行不畅亦不得如约而至;肝郁常见于妇女多忧思郁怒,素体阴...
-
经期延长药用举元煎 月经过少月经后期药用当归地黄饮
全国名中医姜惠中是湖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妇科临床工作,学风严谨,造诣精深,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姜惠中临诊,受益匪浅。姜惠中在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症、宫颈疾病等多方面颇有建树,现将其治疗月经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医案一:经期延长 刘某,女,28岁,2011年9月3日初诊。患者平素月经正常,14岁月经初潮,28天一行,5~7天干净。末次月经期:2011年8月25日,近三月来经期延长,10~14天方净,血量稍多,色淡,质稀,伴小腹时有隐痛,体倦,乏力,...
-
针灸治月经后期
患者为26岁单身女性,月经后期58天未至,无任何不适感。观其舌淡红、苔薄白,脉双寸、关弦,双尺脉沉。中医诊断:月经后期。辨证:肾阴亏虚,肝失疏泄,治法:补肾阴、活血通经。取穴:双侧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关元、中极、水道、归来。关元穴用温针灸。得气后采用龙虎交战补泻手法。第二日复诊,诉乏力、腰酸,考虑四关穴疏泄太过,遂去太冲穴,加双侧太溪、照海以补肾,关元、中极用温针灸。余穴不变。第三日复诊,诉乏力、腰酸明显减轻,小腹隐痛。针刺、温针灸同前,并用双孔艾灸盒灸小腹半小时。第四日,诉昨日下午月经已至,量不多,可见少量...
-
骨折后期踝关节功能碍熏冼治方
用伸筋草、鸡血藤、海桐皮、红花、当归、苏木、川椒、威灵仙各50g。骨痂形成缓慢加杜仲、川断、骨碎补、地鳖虫;疼痛麻木甚加肉桂、元胡、防风、生半夏;肿胀甚加泽兰、大黄、路路通;关节屈伸不利加宽筋藤、海风藤、牛膝、木瓜;遇寒加重加生川乌、生草乌、天南星。水煎取液,药温<50℃,熏冼患足,每次30分钟, 日1-2次,10日为1疗程。 主动功能锻炼。取穴:商丘、太溪、昆仑、解溪、丘墟等。点按穴位,每次30分钟。关节僵硬甚禁暴力被动屈伸。用3—57周,结果:优45例,良28例,中8例,差2例。...
-
治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 柴胡鳖甲汤
刘渡舟(1917~2001年),生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营口人。刘老行医、执教半个多世纪,力倡仲景之学,上溯岐黄之道,下逮诸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宏富,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和医疗风格。刘老诊治疾病,胆大心细,高屋建瓴,圆机活法,知守善变。推重经方,不薄时方,倡言“古今接轨”,主张方证相对,有是证用是方,在治疗许多疑难重症时,每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 组成柴胡6克,炙鳖甲10克,煅牡蛎15克,沙参10克,麦冬1...
-
中风康复 后期康复操锻炼
病案举例:张老太突然患了中风,经医生救治,命保住了,但右侧手脚只能轻微地动,全身无力,口角偏斜,说话也不利索。家人加倍精心呵护,把老人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躺在床上啥也不用做。 点评:从中风患者康复的角度来看,病人整天躺着不动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对有肢体运动障碍的中风患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被服侍周到,而是要尽快提高其运动功能,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被动地活动肢体关节是家庭康复的第一步。肌肉和关节挛缩是中风后致残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所以,尽早、及时、持久地进行患肢的康复运动非常必要。一般从发病的当天或第二天起,就可对不能...
-
适合糖尿病后期水肿患者的食疗方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等。中医认为,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的气化功能失调有关,某些药茶、药膳可以调和脏腑功能,常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些中药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并且可以熬汤代茶随时饮用。如赤小豆可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可改善肾炎水肿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尤其适合水肿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疮脓、尿黄的患者;又如白茅根,性味甘寒,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对于合并血尿、小便灼热伴疼痛的患者尤为适宜,可取白茅根30克(或鲜品6...
-
桔梗汤治感冒后期干咳不止
对于感冒,余每用桂枝汤、麻黄汤、银翘散、桑菊饮、参苏饮之类解表方剂辨证使用,几剂见效。去冬今春季的流感,每每病患感觉感冒好转,但干咳绵绵不止,甚者月余不休,咳起时,来势汹汹,涕泣俱出,甚者伴呕吐,苦不堪言。 面对病患之苦,辨证用药而不应,作为医者辗转难眠,是辨证有误还是是用药有错?细细思之,每每病患复诊,感冒症状基本已不明显,而主诉大都为咽痒干咳难了。复诊用感冒类方剂是自己先入为主,总纠结于感冒而没有仔细辨证推敲。感冒已了而咽部受损未除,再施感冒类方剂怎么得应?此时,脑子闪现新思路,何不用桔梗汤一试?...
-
温热病血分证后期 邪伏阴分治法青蒿鳖甲汤
【 邪伏阴分 】 临床表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精神倦怠,舌质红少苔,脉细略数。 病机分析 本证乃温热病血分证后期,热邪大多已解,而阴液未复,余邪未净,深伏阴分之候。夜热早凉,是指夜间低热,清晨即退,昼日不发热。这是因为,人体卫阳之气昼行于表,夜入于里,阴分本有伏热,阳入于里则阴不制阳,故入夜则身热。清晨则卫阳之气由里出表,故热退身凉。因邪不在表,其身热虽退,而热邪仍伏阴分,不从表解,故热退无汗。邪在阴分而不在脾胃,故饮食能进。但热邪内伏,水谷精微被其所耗,不能充养肌肤,故虽能食而形体...
-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偶尔有自觉性发烧,测体温正常。为了进一步治疗,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震颤抽搐,双眼睑跳动;小便黄,大便调,无头晕、纳差、嗜睡、失眠、无步履不稳等症状,无颈项强直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信息,脑电图提示脑电位信号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