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71页
-
名老中医熊辅信治帕金森病经验介绍
熊辅信,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现将熊老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性麻痹,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姿势反射丧失为主要特征。患者多出现以肌张力增强,运动减少,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及膝关节略为弯曲,有“慌张步态”,精细动作较难完成,如“写字过小症”等症状,严重...
-
巧用中成药治眩晕
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多由于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肾精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各类眩晕可单独发生,亦可同时出现。对证用中成药治疗右意想不到的效果。 1.肝火上炎。主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红目赤,口苦咽十,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以龙胆泻肝丸治之。 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主证:眩晕耳鸣,缠绵持久,视物昏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以杞菊地黄丸治之。 3.肾精不足。主证:眩晕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滑泄、...
-
治中风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治疗始终
临床运用活血化 瘀治疗中风一证,常取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无 论何种程度的中风,均 存在不同程度的气滞血 瘀现象。据此,笔者临床 常以活血化瘀法贯穿于 治疗始终,并将中风分为 三种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治以 行气活血逐瘀为法,自拟 逐瘀消栓散主之。处方: 黄芪30克,丹参15克, 穿山甲18克,地龙15 克,蜈蚣3条,獬莶草20 克。方中黄芪补气为君; 丹参、地龙、蜈蚣活血为 臣;稀莶草通络祛风为 佐;穿山甲活血行气,引 诸药以达病灶为使。 2.肝阳上亢治以 平肝熄风祛瘀为法,自 拟逐瘀清栓散主之。处...
-
心 包 炎 中 医 辨 证 论 治
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病毒、 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 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病变,以及心 包黏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 变。临床上主要有急性心包炎和慢 性缩窄性心包炎。除系统性红斑狼 疮性心包炎外,男性发病率明显高 于女性。本病属中医的心痛、咳喘、 胸痹、悬饮、痰饮等范畴。中医临床 通过辨治,可获得良好疗效。 1.外邪犯肺证:证见发热,胸痛 胸闷,喘促干咳,全身骨节酸痛,烦 躁汗出,舌苔黄腻或白腻,脉骨数 或结代。此型见于急性心包炎。治 宜清热宣肺,化瘀活血。方用银翘 散加减。 2.痰热互结证:证见胸中...
-
老中医万远铁治中风脑病验案举例
万远铁,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脑 病科学术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 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名 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万老早年从师湖北省著名老中医叶国 芝,对中风脑病等疑难杂症有自己独 到的见解。现将万老治疗中风脑病的 经验介绍如下。 万老根据“风、火、痰、瘀”的,病理因素,将中风脑病分为以下三型进行辨证施治。 一、风火痰瘀型 表现:此型多见于形体肥胖患者,实证为主。除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主症外,多可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咳吐痰涎,口苦咽干等症。舌红,一苔黄腻,脉弦或弦...
-
针灸和中药治疗脑血栓确有疗效
2009年6月我回到老家陕西省渭南市程家村探亲访友,见到80多岁的堂兄东川哥,他患脑梗已经一年多了,犯过两次,右半身瘫痪,语言蹇涩,只能坐在轮椅上,由别人料理他的生活。我回来之后就开始给他用针灸加中药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竟然出现了奇迹,他居然能拄着双拐自己在村道中来回行走了。他在渭南市人民医院住院时,主治大夫是神经科主任张院长,听说这位患者能拄杖行走,院长不相信,便亲自开车来看。患者自己拄着拐杖连续在村道上走了3个来回,大约有300多米,张院长才信以为真了。院长认为这么高龄的患者已经是恢复无望了,眼前的事实给...
-
中医妙方治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一、临床资料 治疗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 年龄32~64岁,平均44岁;单纯高甘油三酯血 症31例,单纯高胆固醇血症6例,胆固醇和甘 油三酯同时增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15例。 临床症状:形体肥胖,眩晕,头重如裹,肢 体沉重,苔厚腻,脉滑或濡缓,辨证属痰湿型。 二、治疗方法 处方:蒲黄、丹参、泽泻各12克,瓜蒌、薤 白、半夏、五灵脂、山楂各10克。 加减:如兼腰背酸痛,形寒肢冷,加巴戟 天、肉苁蓉各10克;如口臭,苔黄腻,加黄芩 10克,龙胆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4 周...
-
中医分型治老年性震颤疗效好
临床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性 震颤2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 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5例老年性震患者中, 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小为58岁, 最大为75岁。 诊断标准:以头部或肢体颤抖、 摇动为主要表现,轻者仅有头摇,或 手足微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或肢 体颤动不止。 二、治疗方法 1.辨证分型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 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病初表现以肝风震颤为著,病久多为 气虚血瘀所致。以首诊临床表现分以 下几型:①肝肾阴虚,风火内动型 (11例)。症见震颤幅度大,...
-
中风失语 针刺疗法冰刺激疗法
72岁的李奶奶3个月前因中风留下偏瘫、语言不利的后遗症,经医院一系列对症治疗后,肢体的活动有了明显改善,可就是言语恢复得不理想,无法与家人正常交流。两个月前,李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在副院长王晓玲及科室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李奶奶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和家人正常交流了。 中风可引起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王晓玲表示:“中风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因其引发的失语症又是治疗的难点之一,我们运用的针灸、冰刺激、舌肌训练等方法,对改善中风失语症患...
-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方
河南名医治中风轻证(阴虚阳亢)方: 处方:川牛膝、白芍各15克,丹皮、天麻、全蝎各9克,土鳖虫、菊花、乌梢蛇各12克,制何首乌、地龙各21克,珍珠母、鸡血藤各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用于治疗中风轻证,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型。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疼,不经昏倒,突然口眼歪斜,舌体不正,语言不利,半身不遂,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数。 专家点评:本证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肝动化风,风火上扰清窍,走窜经络,气血不畅所致。方中制何首乌、川牛膝、白芍、丹皮、珍珠母,...
-
柏艾胶囊:纯中药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同时,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超重、肥胖等。 目前,在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线降压药物多为西药,西药虽然具有降压快的特点,但长期使用所造成的副作用不容忽视。提高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已经成为目前治疗高血压的共识。针对这一共识,扬子江药业集团成功研制开发出治疗高血压伴代谢综合症的首选纯中药&mda...
-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
抗衰老,先治脑。脑是人机体的司令部,保护好大脑对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脑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预防,坚持梳头就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好办法。 梳头,不仅是美容化妆的需要,而且对自我保健大有益处,尤其是对脑中风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俗话说; “梳头十分钟,预防脑中风”就是这个道理。 用梳具梳头刺激头部经络和内脏相对应于头表的穴位,把操作时产生的生物信息,通过经络作用于头部,使头部毛孔张开、邪气外散。这样疏通经络、振奋阳气、祛淤充氧、调理脏器,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梳头,...
-
中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围,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证,临床表现有的以邪实为主,如气滞、血瘀、痰湿、寒凝等,有的表现以本虚为主,如肾阳不足,气阴两虚等。有的表现为虚实并见,偏重不一。临床一般分以下几种证型: 1.寒凝心胸型:每当受寒或天气骤冷则心胸剧痛,胸闷如压重物,甚则痛引肩背,苔白腻,脉弦等。冶以温阳散寒、宣痹开结。方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处方:瓜蒌、薤白、桂枝、法半夏各10克,陈皮、枳实、干姜各5克,日1剂,水煎服。 2.痰湿中阻型:临床表现为心胸闷痛,脘腹胀满,四肢困重,口淡乏味,舌苔...
-
头晕头痛3年余 中药治方
赵某,女,43岁,2008年3月7日初诊。 患者自诉头晕头痛3年余,日渐加重,每日发作2~3次,头晕时伴恶心胸闷,呕吐清水,食少便溏,观其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畏寒肢冷,近几年曾服中、西药多种无效。曾住院治疗,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椎间动脉供血不足等。诊其六脉沉细,关脉微弦,舌淡苔薄白,此证乃忧思劳倦损伤中气,清阳不升,故血不上荣,脑失清灵,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柴胡6克,焦白术15克,茯苓12克,升麻6克,砂仁6克,半夏10克,天麻10,枳壳6克,当归15克,红枣5枚,甘草5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
中医巧治药物性静脉炎
随着静脉穿刺技术的普及及一次性输液管的应用,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经常通过静脉用药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药物性静脉炎。目前,用西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尚无特别有效的办法。中医认为,药物性静脉炎多半是因为局部的脉络损伤,气滞血淤造成的。虽然用局部热敷的办法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有一定的疗效,但却不尽如人意。临床实践证实,通过外用某些中成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疗效甚好。那么,哪些中成药可治疗药物性静脉炎呢? 1.云香精:用消毒的药棉蘸取适量的云香精,再将此药棉敷于患处,上面放一层塑料布,以保持药棉的湿润度,然后...
-
中药治中风后焦虑疗效好
应用中药治疗中风后焦虑68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8例患者中门诊病人48例,住院 病人20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 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0.5 岁;伴有高血压者42例,伴有糖尿病 者26例,伴有冠心病者32例。 临床表现:除遗留一定程度的肢体 活动不利、语言障碍外,常觉心烦不 安、紧张、担忧,舌质红或淡红,苔薄 或薄黄,脉弦或弦细,辨证为肝气郁 结。 二、治疗方法 在常规服用降血压、调整血糖及改 善心功能药物基础上,服用中药以疏肝 理气、宁神安志。 处方:...
-
杨牧祥 老中医治脑动脉硬化症经验
杨牧祥,男,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将杨老自拟眩晕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 脑动脉硬化症是在全身动脉硬化的病理变化基础上,使脑动脉发生弥漫性的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小血管闭塞,从而使脑实质的供血量减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与精神症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基础。 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患者,由于年老精气渐衰,因肾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若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充脑,脑失所养,髓海空虚,则见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