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阳明 第10页

阳明 第10页

  •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治疗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秘方制作方法。

    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治疗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寒温实热已入阳明之府,燥渴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

  • 白虎汤治疗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白虎汤秘方制作方法。

    白虎汤治疗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白虎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虎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虎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虎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 白虎加白芷汤治疗阳明头痛,发热,恶寒而渴。白虎加白芷汤秘方制作方法。

    白虎加白芷汤治疗阳明头痛,发热,恶寒而渴。白虎加白芷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虎加白芷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虎加白芷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阳明头痛,发热,恶寒而渴。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虎加白芷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阳明头痛,发热,恶寒而渴。...

  • 白虎加味汤治疗鬼火丹。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先赤肿,渐渐由头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肿。白虎加味汤秘方制作方法。

    白虎加味汤治疗鬼火丹。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先赤肿,渐渐由头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肿。白虎加味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白虎加味汤的秘方制作方法,白虎加味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鬼火丹。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先赤肿,渐渐由头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肿。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白虎加味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鬼火丹。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先赤肿,渐渐由头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肿。...

  •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治疗太阴温病;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疹、温毒。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秘方制作方法。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治疗太阴温病;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疹、温毒。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的秘方制作方法,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太阴温病;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疹、温毒。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卷一。)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太阴温病;手厥阴暑温;阳明温病,斑疹、温痘、温疹、温毒。...

  • 八公和阳汤治疗冬月伤寒,邪在阳明、少阳,身热2日即有如疟之状者。八公和阳汤秘方制作方法。

    八公和阳汤治疗冬月伤寒,邪在阳明、少阳,身热2日即有如疟之状者。八公和阳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八公和阳汤的秘方制作方法,八公和阳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冬月伤寒,邪在阳明、少阳,身热2日即有如疟之状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八公和阳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冬月伤寒,邪在阳明、少阳,身热2日即有如疟之状者。...

  • 偏方:菊花汤治阳明湿热型牙周炎

    偏方:菊花汤治阳明湿热型牙周炎

    菊花汤治阳明湿热型牙周炎       处方: 菊花30g 生甘草30g 贼骨30g       用法 上方加水煎至500ml,每日1剂,分早、晚饭前1小时,每服1/2。       主治: 牙周炎,牙周脓肿,阳明湿热型。证见牙龈肿胀,疼痛,溢脓,痛连颊腮,口干发热,溲黄便干。...

  • 儿童肿瘤防治“阳明大降机”理论源流

    儿童肿瘤防治“阳明大降机”理论源流

    浅述吕英从“阳明大降机”理论论治儿童肿瘤的临床经验 吕英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 现任南方医院李可中 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 南方医院古中医疑 难杂病诊疗中心治未病中心主任。从事中医临床近 30 年, 在儿童肿瘤防治工作中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 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证之时以 《易经》 为根本, 以 《黄帝 内经》 为宗旨, 以六经辨证为大法, 以伤寒方药为医 剑, 运用纯中医防治临床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病。立志 通过中医之路报效国家, 继承和发扬李可老中医的学 术思想, 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医师承教育之路, 培养 一...

  • 通中焦降阳明治疗肚脐红臭

    通中焦降阳明治疗肚脐红臭

    脐中,又名神阙,与五脏相通,为元神出入往来之门户,具和畅百脉、通利毛窍、上达泥丸、下至涌泉之能。其居人体上下、左右之中部,上为阳,下为阴,如此势成河洛阴阳二气以戊己土居中立极之象,盖一经立极,则八方交感,故神阙为百脉气机升降出入之总枢。   《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上焦者……其治在膻中;中焦者……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六十六难》曰:“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故名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是三焦之尊号。”脾胃表里络属,乃后天之...

  • 斑秃 中医辨证少阳阳明合病验方

    斑秃 中医辨证少阳阳明合病验方

    潘某,女,14岁,2015年4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2年前因学习和家庭压力出现头发多处呈斑片状脱落,稀疏,伴大束白发,曾于多个医院就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及补益肝肾中药,外用生发酊和生姜外擦均未见改善。刻诊:多处头发呈圆形片状脱落,毛发稀疏枯槁,心烦,口稍干,小便调,大便稍干,纳可,眠稍差,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斑秃。 中医辨证:少阳阳明合病。 治则: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克,黄芩8克,法半夏...

  • 摇头颤动病多端 督脉阳明经穴选

    摇头颤动病多端 督脉阳明经穴选

    颤动症是指头颈部或肢体、手足摇动或颤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轻者头摇,或手足微动,重者头部、四肢、手足颤动,甚至痉挛,四肢拘急。主要由于邪扰风动,筋脉失养或气血虚损,不荣大脑所致。 辨证要点 痰热生风:肢体颤动,发热口干,头晕体倦,咳痰色黄,胸脘痞闷,苔腻,脉滑。 气血虚弱:肢体震颤,意识清醒,倦怠无力,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心肾不足:头及四肢颤动,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多梦失眠,惊恐邪伤,水火不济,风阳上扰,舌质淡红,少苔,脉弦细。 治疗要点...

  • 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支气管哮喘(从“厥阴欲解时”“阳明欲解时”论治) 龚某,女,30岁,于2014年12月2日初诊。自幼患哮喘,2014年10月以来哮喘频发,在当地服用中药2月未见好转来诊。刻诊:夜间2点哮吼痰鸣,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夜间发作哮喘时伴口渴,烦热,咯痰色白清,有清鼻涕,咳嗽不甚,胃纳可,大便正常,舌苔薄黄,舌质偏红,脉细。考虑其证丑时(夜间2点)发病,符合“厥阴欲解时”,遂予乌梅丸方加减:乌梅30克,细辛3克,肉桂4克(后下),川连6克,黄...

  • 耳鸣病在少阳阳明

    耳鸣病在少阳阳明

      案例   冯某,女,38岁。2010年3月31日初诊。   双耳鸣响半年,耳鼻喉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双耳鸣响,呈持续性,伴见头晕,胸闷,失眠,易惊,腰酸,精神欠佳,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弦细。辨六经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苍术、防己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龙、牡各15克,苍术15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防己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

  • 牙痛,阳明火郁,石膏和生甘草药物

    牙痛,阳明火郁,石膏和生甘草药物

    升降散为温病名方,见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组成为白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其成效为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上薄荷、麻黄、石膏和生甘草四味药物,治疗牙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患者张某,男,40岁,右下颌第一、二磨牙苦楚一周余,引起脸颊肿胀,口腔检查未见龋齿,只要牙龈红肿,口服消炎药和止痛药略有好转,但苦楚仍旧剧烈,牙龈及脸颊肿胀不消,现已影响作业和歇息,遂来进行中治疗疗。就诊时症见:右侧脸颊肿胀,按之即痛,不时呻吟,问诊小便黄,大便略干,舌诊舌红而苔略黄腻,脉诊略弦数。...

  • 阳明心学视角与中医情志理论的契合与反思

    阳明心学视角与中医情志理论的契合与反思

    中医理论在诞生之初就深深打上了哲学烙印, 并 在随后的发展中, 不断吸收各时代的优秀哲学思想。 中医在情志病的认识论、 方法论上亦含丰富的哲学 思想。 王阳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 教育家、 军 事家, 他融合了儒、 释、 道三家之精华, 构建起心学 体系, 提出了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的观 点, 心学融会贯通了儒家积极入世、 道家自由、 佛家 空灵觉性的精华, 成为明代广为盛行的哲学思想之 一。 当时有大量医生从儒入医,...

  • 不寐失眠,厥阴阳明合病 处方用竹叶石膏汤

    不寐失眠,厥阴阳明合病 处方用竹叶石膏汤

    治疗恶梦、情绪烦躁,中医多从肝郁、肝火论治,但临床中有些患者的肝郁、肝火可能只是病理状态下伴见的病机,并非核心病机。本案从厥阴阳明入手,治以辛寒清热、甘寒养津,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关某,女,60岁,2022年2月16日初诊。主诉:眠差、恶梦、烦燥多年。患者多年来眠差,入睡则恶梦纷纭,平时脾气急躁,动则易怒。刻诊:精神尚可,面色潮红,情绪急躁,易发脾气,舌边口唇溃疡,怕冷,夏天汗多,口干口苦,口渴欲饮,饮水多,饮凉无不适,眠差,多梦,尿频,无起夜,大便干结不畅,3~4日一行,舌暗红苔黄腻,右关洪...

  • 特殊头痛病 太阳病阳明病头痛详解

    特殊头痛病 太阳病阳明病头痛详解

    太阳病、阳明病头痛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麻黄汤);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此条文提示,太阳病与阳明病都可有头痛发生,同时当有热;诊疗时必须验其小便以知表里,或汗或下;伤寒在表先用麻黄汤发汗,如头痛不已且鼻衄,须用桂枝汤更小发其汗;知病在里,就有用承气汤的机会了。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里把头痛列入了太阳病的提纲。第8条:“太阳病,头...

  • 解阳明腑实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解阳明腑实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常在急性或反复发作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也可见于继发肠道炎症之后,由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液循环到肠系膜淋巴结而致。现在小儿罹患此疾多和暖衣、厚味有直接关系。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膏粱厚味或穿衣过厚,常使小儿肠胃积热,甚者形成阳明腑实证。纵观此证,结合小儿的特点,多表现为或以外感风寒在前复加积滞,或以内热积滞在先复加外寒,总以外寒和内热积滞互见,加之小儿稚阳之体,风寒极易化热或脾胃常易积食,临床多以阳明腑实里证表现为主。 案一 刘某,女,...

  • 顽固性呃逆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场所

    顽固性呃逆 气舍穴是足阳明胃经脉气注留场所

    孙某,女,31岁,农人,吉林省和龙县龙水村夫。于1984年5月2日初诊。患者重复发生呃逆已有三年余。呃逆常常发生,不能参加劳动,呃逆响亮,连连不止,脘腹胀满,胸闷心烦,口臭,病况时轻时重,呃逆难抑,昼夜不停,经屡次各医院(乡镇县等医院)用中西药医治,但病未彻底治愈,今呃逆发生较重,到门诊针灸医治。 取穴:气舍穴,强影响。留针20~30分钟后,止呃逆。当日因下雨受凉,半夜又复发呃逆。用上针法,1针呃逆而愈。通过1年3个月后,随访未再发呃逆,身体恢复健康。 领会: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连连呃声、令人不...

  • 下半夜作咳 从“阳明、太阴、厥阴欲解时”论治

    下半夜作咳 从“阳明、太阴、厥阴欲解时”论治

    晚8~11点及下半夜作咳,从“阳明、太阴、厥阴欲解时”论治。   陈某,女,30岁,2017年3月18日初诊。患者主诉咳嗽反复发作1年,受凉易咳,服药无数。此次发作以晚间咳嗽为甚,晚8~11点易咳,且夜间1~2点常因剧咳醒来,痛苦异常。观其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脉细。根据咳嗽发作时间分别属于“阳明、太阴及厥阴欲解时”,顺势调节气机升降出入,拟方如下:   处方一(理中汤合小承气汤):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干姜6克,炙甘草5克,枳壳10克,厚朴10...

  • 咳嗽反复发作 小承气汤通降阳明

    咳嗽反复发作 小承气汤通降阳明

    “咳嗽,咳嗽,医家对头!”说咳嗽虽为常见小疾,但有时就是难以治愈。有一种“定时顽咳”就属此类咳嗽,之所以称为“定时顽咳”,一是这种咳嗽发作或加重具有时间规律;二是此类咳嗽按照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佳;三是这种咳嗽病程长且不易治愈,故称“顽咳”。笔者近年来通过五运六气理论的研究,运用仲景“六经欲解时”理法治疗多例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定时顽咳屡收效验,茲结合案例介绍运用心得于同道分享。   案例...

  • 从少阳阳明水热互结论治肺炎发热

    从少阳阳明水热互结论治肺炎发热

    少阳阳明合病可见于多种急性热病。本案从少阳阳明水热互结论治肺炎发热。 谢某,女,71岁,于2022年4月29日入院。主诉:发热伴咳嗽1周。患者于4月22日汗出不慎受风冷,初起发热,恶寒,双侧太阳穴处疼痛,周身肌肉关节酸痛,咳嗽咯痰,痰白质稀,流清涕,自行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症状无明显改善,于4月28日至广东省中医院急诊就诊,完善血常规:白细胞14.31×109/L,中性粒细胞11.96×109/L,超敏C反应蛋白186.69mg/L;胸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急诊予抗感染及解热退热后,...

  • 散寒 阳明病的治疗

    散寒 阳明病的治疗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爆发了规模较大的伤寒病,致病率和致死率高。张仲景曾记载:“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伤寒是古代外感热病的统称,《小品方》云:“云伤寒是雅士之辞,云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那么张仲景在古代并没有确定是何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条件下,是如何治疗伤寒的? 我们知道,自然界存在种类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在亿万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人类共同进化。在进化过程中,人体产生了特定的应答模式应对病原微...

  • 白虎汤证是阳明证三阶段之一

    白虎汤证是阳明证三阶段之一

    笔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坐诊带教时,常有跟诊学生问怎么理解《伤寒论》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以下为笔者对此条文的理解。 古今医家多认为176条有误 关于176条,自古以来,颇多争议。 有认为是“白通汤证”者,如《金匮玉函经》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王叔和注:“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恐非。”近代医家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ldquo...

  • 理解什么是阳明病

    理解什么是阳明病

    阳明病看似简单但并不易懂。当年,有人动员胡希恕先生出书,他总说“还没考虑成熟”,其中就有阳明病诸条文。笔者认为,欲读懂《伤寒论》、认清阳明病,必须明确:经方的阳明病不是经络脏腑概念,而是八纲概念。 首先需要说明,经方是以八纲、六经、方证理论治病的医药学体系;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是有别于《内经》的医学体系。 因此,经方的阳明病是里阳证,不是经络脏腑概念;阳明病不是发于胃腑或阳明经络上的病,而是八纲概念,即症状反应于里的阳证。《伤寒论》论述了阳明病的概念、判...

  • 对阳明病作了独立的思考

    对阳明病作了独立的思考

    对于阳明病,历版《伤寒论》教材都认为“阳明病以热证、实证为主,但也有寒证,如阳明中寒证,即胃中虚冷证”。笔者认为这个提法颇多含混之处,故对阳明病作了独立的思考,得出几点不同于教材的新观点。 六经定义虽异,辨证知机却同 若说阳明病以“热证”为主,那是实热还是虚热呢?如果不包括虚热,“虚热”属于哪种六经病? 若说阳明病以“实证”为主,“实热”属于阳明病众所周知。那“实寒&rdq...

  • 五组问答 解读前提 实论阳明总纲

    五组问答 解读前提 实论阳明总纲

    《伤寒论》阳明篇开始,就是连续的5组问答,格式统一为“问曰……答曰……”这样统一行文且集中出现,又不涉及方药、只涉及辨症,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辨症所依据的是什么? 当然是中医的理。在当今一些中医人把仲景学说简单地视为方药使用经验,而刻意地回避其中蕴涵的医理的时候,重新审视这5组问答,意义重大。 五组问答 问答一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 简要说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

    简要说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

    “经方”是“经方医学”的简称,是一个独立的医药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理论集中反映在六经八纲思想指导下的方证相应学说,临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笔者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 一辨:阳明病实质 经方六经来自八纲。人体患病后,基于正邪相争所产生的症状反应,在病位上不外表、里与半表半里,病性上总赅阴、阳两类,三而二之为六,即病证的六种基本模型:表阳证的太阳病,里阳证的阳明病,半表半里阳证的少阳病,表阴证的少阴病,里阴证...

  • 辨阳明腑实《伤寒论》八种辨证方法

    辨阳明腑实《伤寒论》八种辨证方法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燥热伤津的极重阶段,故及时判断阳明腑实证形成与否,果断“急下存阴”是十分必要的。辨腑实证是否已成的要点为大便难、大便硬或燥屎内结,但临床不可过于机械。笔者现将《伤寒论》中辨阳明腑实已成的八种辨证方法总结如下。   濈然汗出   阳明病身大热、汗大出,为病在阳明之经,如出现手足濈然汗出或濈然微汗出,则是病在阳明之腑而大便已硬之征。故《伤寒论》213条原文说“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为何&ldqu...

  • 出爪亮翅势 手阳明经筋

    出爪亮翅势 手阳明经筋

    出爪亮翅势导引法是鸟类的仿生导引法,脱胎于经典的导引势“鸟申”。 出爪亮翅势导引法疏导手阳明经筋,与此相应的是手阳明大肠经。中医学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 手阳明经筋起于大拇指、食指,上行至头面。其常见病候主要反应在头、面、耳、鼻、喉及热病。如:口干,鼻塞,齿痛,颈肿,喉痹,面痒、面瘫、眼珠发黄,肩前、臂及食指痛等。大肠经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 【分解演示】 第1步(见图1) 动作要领:两脚并拢,自上而...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阳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