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 第1583页

作 第1583页

  • 胃痛发作指颤法治

    胃痛发作指颤法治

    预感胃痛即将发作时,可平躺于床上,腹部放松,手指稍微弯曲并使指尖布于同一平面,轻贴于腹部,上下颤动,如鸟啄之势。 颤动频率以每秒3~4次为宜,用力应均匀柔和,可从上腹部开始,由剑突下缓缓下行,至脐部,来回往复移动。左右手可转换交替进行。 如此颤动10余分钟,便听到肠鸣音,产生矢气,即已达到治疗效果。此法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腹痛腹胀等症均有较好疗效。刘 潇...

  • 甘松治疗胃虚作痛

    甘松治疗胃虚作痛

    甘松,健胃止痛之良药。治疗胃虚作痛,症见饥则痛发,得食痛缓,痛时喜按,泛酸,脉右濡左弦,余常用《严氏新定方》中的抑木建中汤。 方用:甘松、党参、白术、白芍、陈皮各6克,黄精9克,煅瓦楞子12克,九香虫5克,砂仁6克,甘草5克,大枣3枚,陈饴糖30克(冲服)。 方中用甘松芳香理气而开脾郁,黄精、党参、白术、甘草、大枣、饴糖补中益气而健脾胃,白芍缓中止痛,九香虫理气宽胸而止痛,砂仁、陈皮调中理气,和胃醒脾。脾胃和,则脘痛自止。...

  • 治大发作性癫痫 天地虫龙汤

    治大发作性癫痫 天地虫龙汤

      吕国泰,男,1938年8月生,江苏睢宁人,主任医师,教授。196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分配到山西吕梁岚县工作20年,后调到太原筹建山西中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历任山西岚县中医院院长、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   临床近50年尤精内、妇二科,擅长于肺、脾、心、肾等疾病的治疗。对顽固性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肾炎、肾衰、心衰、癫痫、肺心病等疑难杂症颇为娴熟。常内外合治,针灸并施,取捷径,获奇效。主持科研课题11个,发表论文30余篇。获山西省卫...

  • 有助眠安神作用的食物

    有助眠安神作用的食物

    刚刚过去的世界睡眠日,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睡眠。的确,人如果一段时间睡眠不足,身体会出现衰老症状,影响激素水平及新陈代谢,严重者会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以下从食物的营养角度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助眠安神作用的食物。 牛奶 临睡前喝一杯温牛奶,有镇定安眠作用。 大枣 晚饭后,用大枣熬水加点红糖;或用十枚红枣、五根葱白煮水喝;或者用大枣与百合煮粥喝,都能够起到加深睡眠的作用。 食醋 长途旅行之后,十分疲劳,且难以入睡,可以用一汤匙食醋兑入温开水中饮服,然后静心闭目,一般便会安睡。 核桃 最好是配以黑芝麻...

  • 腹痛反复发作 中医药治疗

    腹痛反复发作 中医药治疗

      1985年9月18日,诊一患者,男,58岁,长期野外生活,终日嗜干食,饮冷水而少进热汤,延至仲秋发生嗳气,上腹疼痛,疼彻少腹,欲便而下堕,曾在乡卫生院肌注抗生素,口服氯霉素等均无效。后经某医给予攻下剂,泻下数次,腹痛不减,反而疼痛固定在脐周以下,疼痛发作时即感欲便而下堕,入厕后稍转矢气而无粪便,但疼痛如故,如此反复发作,屡医不验。要求中医药治疗。   刻诊:精神不振,呈慢性病容,形体较瘦弱,口淡不渴,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脐周以下疼痛,压疼明显,无包块。实验室检查:便常规和血常规均无异常。舌质淡...

  •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经验方:柴胡12克,法半夏、党参、黄芩、藿香、白芍各15克,竹茹、防风、陈皮各10克,茯苓25克,大枣2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症患者25例,治愈1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4例。停药后复发3例,再服本方仍有效。...

  • 常做三动作防中风

    常做三动作防中风

    严重影响到老人健康的疾病,心脑血管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遇到寒冷天气,更会让老人本就脆弱的血管随时接受严峻的考验。为了将各种突发危险控制在“摇篮”中,老人除了要坚持锻炼、健康饮食、调节情志外,还应该每天做些小动作,强健血管。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病中心李跃华教授说,活动、按摩颈、肩、头,能增加脑部的供血量、减轻脑血管的压力,从而可降低脑中风的患病几率。 摩擦并按摩颈部: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两侧,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然后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后脑,左右来回擦至发热。而后,可以配合一些转头活...

  • 泻黄散中防风的作用

    泻黄散中防风的作用

      方歌中有“泻黄散中用防风”一句。防风,在原方中用量独重。王旭高说:“重用防风者,能发脾中之伏火,又能于土中泻木也。”   脾热,治以泻脾,重用防风(约占全方总量的二分之一稍弱),无论如何作解,似乎并不符合临床。尽管“伏火”需散,但伏火毕竟是火,与“伏寒”不同,治以辛温为主,确有以热增热之弊。   张山雷在《小儿药证直诀笺正》泻黄散方下对方中使用防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方为脾胃蕴热而设,山栀、石膏,是其主宰...

  • 治中风小发作经验方

    治中风小发作经验方

    经验方:丹参、苏木各15克,地龙10 克,炙山甲6克,水蛭5克。 加减:上肢麻木无力较重,加桑枝 12克,桂枝5克;下肢无力,加川牛膝、桑寄生各15克;语言不利者,重用地龙至15克,加石菖蒲、僵蚕、白芥子各8 克;血压偏高者,加天麻12克,石决明 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中风小发作患者90 例,治,愈7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

  • 老慢支反复发作 中医治之

    老慢支反复发作 中医治之

    慢性支气管炎通常简称“老慢支”。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 中医治之一:宣风肃肺。老慢支急性感染时,会出现发热、咳嗽、咯痰,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的症状。过敏体质者,还可出现喘息、哮吗音,甚至不能平卧。采用宜风肃肺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治之,有明显疗效。 处方:蜜炙麻黄6克,炒杏仁、葶苈子、枇杷叶、橘红、桔梗、半夏各10 克,枳壳、甘草各8克,牛石膏15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

  • 慢支发作苏姜调治

    慢支发作苏姜调治

    慢性支气管炎常在冬季复发,苏姜汤对此病有较好的调治作用。 方法:取苏叶20克,干姜3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每次服 100毫升,10天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3天。 此方对咳、喘、痰三症均有效。用药后多数患者食欲增加,睡眠安稳,心跳趋于正常,有个别出现口干、唾液减少等轻微副反应者,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王珍珍...

  • 每天小动作 降低脑中风的几率

    每天小动作 降低脑中风的几率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老人除了要坚持锻炼、健康饮食、调节情志外,还应该每天做些小动作,强健血管,活动、按摩颈、肩、头,能增加脑部的供血量,减轻脑血管的压力,降低脑中风的患病几率。 摩擦并按摩颈部 双手摩擦发热后,按摩颈部两侧,以皮肤发热发红为宜。然后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后脑,左右来回擦至发热。可以配合一些转头活动,头前俯时脖子尽量前伸,左右转时幅度不宜过大,做30个循环即可;或可取站立姿势,两手紧贴大腿两侧,下肢不动,头转向左侧时,上身旋向右侧,头转向右侧时,上身旋向左侧,共做10次,然后身体不动,头用力左旋...

  • 冠心病反复发作 从辨证方法论治

    冠心病反复发作 从辨证方法论治

      病例   侯某,女,80岁,退休工人,2012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1月余。近2年,因胸闷憋气,心前区剧痛,先后三次住院,每次住院均因情志不遂,肝气盛、过于激动所致。住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衰Ⅲ°;陈旧性心梗;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三级(极高危);慢性胃炎。   每次治疗好转出院,医生均开服多种治疗冠心病药物,如欣康、波立维、消心痛、拜阿司匹林、非洛地平缓释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

  • 偏头痛发作该怎样缓解

    偏头痛发作该怎样缓解

    读者问:我今年23岁,经常偏头痛, 请问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缓解这种症状 呢? 广西梧州 李女士 专家答: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 的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性头痛,应针对 不同的发病特点对症治疗。 在经期前后发病者,要在医生指导 下服用雌激素治疗,同时可多吃牛奶、水 果、蔬菜、燕麦、牡蛎等食物。 因压力引起的偏头痛,常在午后发作,患者可将热毛巾敷在后颈部来缓解疼痛;也可采用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弯曲食指,以内侧面从额中至太阳穴抚摩前额30次,然后用中指揉太阳穴30 次,再用手掌做干洗脸动作10次。 某些食物也可引发偏...

  • 每天做些小动作 强健血管

    每天做些小动作 强健血管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不规律、吃得油腻过咸、少运动、作息不规律等,都会招来心血管疾病患,而患上脑中风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为了将各种突发危险控制在“摇篮”中,老人除了要坚持锻炼、健康饮食、调节情志外,还应该每天做些小动作,强健血管。   常用左手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学学“左撇子”,即多用用左手,可起到预防脑中风的效果。因此,惯用右手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平时应尽量多多改用左手,以锻炼右半脑,并由此增强右半脑的血管和功能。与此相反,惯用左手...

  • 四小动作 强心补肾睡得好

    四小动作 强心补肾睡得好

      常抱怨睡眠不好、肾不好的人,不妨试试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医师孙令军推荐的养生小动作。据他介绍,常做这几个动作,不仅能使睡眠好,肾好,“心”也会好。   1、强壮心脏法   经常按压手心的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掌心位置),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脚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   2、壮腰健肾法   扭摆腰部,以起保健肾脏功能作用。站立,两手插握在腰部,上身向前稍倾,慢慢将腰部左右扭摆,动作逐渐加快,使腰部感到发热时为宜。   3、暖肾法   男士可于...

  • 钩藤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钩藤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取钩藤桑枝各20克,冰片10克。先将钩藤、桑枝放入500毫升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煮沸后煎15分钟,再放入冰片煎3~5分钟;待水温适宜时加温水1000毫升浸泡双脚。泡脚掌握在30分钟为宜,每天可早、晚各1次。   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钩藤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有效成分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神经,起到很好的降压作用。   桑枝味苦,性平,归肝经,功能祛风通络,利关节,行水气,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脚气浮肿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桑枝有显著降压作用...

  • 眩晕反复发作数月 用薯蓣丸

    眩晕反复发作数月 用薯蓣丸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系仲景为“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而设的专方。该方由二十一味中药组成,看似庞杂,但组方补中有疏,静中有动,药物用量比例明晰,配伍精当,主辅分明,其中薯蓣和炙甘草的总量约占全方的三分之一,辅助用药极为轻灵,只及薯蓣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虚损性疾病及虚弱体质调理,疗效显著。笔者近日随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老师出诊,亲眼目睹了薯蓣丸的神奇疗效,并深刻体会到,经方的药物剂量和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

  • 胃胀满发作性头痛1年 选经穴治之

    胃胀满发作性头痛1年 选经穴治之

    程某,男,23岁,2011年8月11日初诊。 主诉:胃胀满、发作性头痛1年。 症候:胃胀满,吞酸,噫气,大便黏腻不爽。发作性眉棱骨疼痛,放射至颞部。 经络诊察: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阴经。 选经:太阴经、阴维脉。 选穴:针刺尺泽、列缺、公孙。 二诊:症无变化。取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 三诊:胃胀好转,已不泛酸,大便黏腻,打嗝见好。吃饭后已不恶心、不头痛。取内关、公孙、中脘、足三里。 8月23日追访,诸症未复发。共3诊,属临床痊愈。 医案解读...

  • 癫痫反复发作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癫痫反复发作 路志正临证经验方

    刘某,男,22岁。就诊时间:2011年12月8日,时令:小雪。 主述:癫痫反复发作近2年。患者每次癫痫发作前口苦,发作时牙关紧闭, 抽搐、口吐白沫,2~3天内连续发作8~9次。晨起痰黏难出,神乏无力,纳少,多梦;近日口中有异味,大便不成形,偏黏腻。每次发作后较发作前大便干,排便困难,伴口中异味加重,小便偏黄。望其形体肥胖, 颜面头发油脂分泌多,面微红,唇淡红,两目异常,舌体胖、质淡暗红,苔黄微腻;察其脉沉弦滑数,尺弱。此为痰热内扰,蒙蔽清窍。治当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太子参12克,南沙参15克,黄精1...

  • 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胃脘隐隐作痛用中药肚兜

    药用高良姜、荜茇、甘松、细辛、肉桂、吴茱萸、茴香、艾叶、香白芷各9克,共研为末,用柔软棉布做成20厘米见方的小肚兜,内层可铺少许棉花,将药物均匀敷上,用针线密缝好,日夜敷于胃脘部,1个月为1疗程。 适用于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口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温喜按,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温,且病程日久者,舌淡苔白,脉细,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适用之。...

  • 豌豆苗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豌豆苗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冬天时,把一碗绿莹莹的豌豆苗端上餐桌,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桂林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荣军介绍,豌豆苗不仅能给人以最水嫩的慰藉,还有养胃扶阳的作用。 豌豆苗虽不起眼,却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它含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抗氧化、抗疲劳的作用,较高含量的钾元素,有利于降低血压。中医认为,豌豆苗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助于养护人体阳气,对缓解脾胃不适、心腹胀痛都有不错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豌豆苗所含的膳食纤维较多,慢性结肠炎患者需慎食,普通人每次食用不可超过200克。...

  • 自制喷液防哮喘发作

    自制喷液防哮喘发作

    哮喘是常见的老年病之一。哮喘急性发作时,有喷嚏、流涕、咳嗽或胸闷等,严重者呼吸急促、呼气困难、坐卧不宁、喉中哮鸣、咳嗽多痰或干咳、心跳加快、大汗出、面色发暗。这对人体是一种巨大的伤害,可以用喷液方法来预防。 做法 取党参30克、煅牡蛎15克,粉碎,放入喷壶,加水500毫升,白酒5毫升,摇匀。每日喷鼻、舌下,每天3—5次,15天为1个疗程。 说明 哮喘发作乃真气不足,虚阳欲外出所致,党参补气,牡蛎潜阳,白酒引药入经,通过血气的自我调节来改变体质,防止以上危险症状的发生。...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中药验方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复发作中药验方

    李某,男,42岁。3月6日初诊。上腹部隐痛、嘈杂反复发作2年,曾多次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制酸、抗幽门螺杆菌(HP)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溃疡近期可以愈合,但仍有反复发作。期间曾2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刻诊:胃脘隐痛,饥则为甚,得食缓解,泛酸不多,大便质烂,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责之中虚气滞,胃络不和,治拟运中调气和络。 方用: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砂仁3克(后下),煨木香10克,炮姜5克,仙鹤草20克,煅花蕊石15克,佛手5克,煅瓦楞15克,...

  • 胃脘痛频繁发作 麦门冬汤

    胃脘痛频繁发作 麦门冬汤

      林某,女,37岁,2012年1月28日初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胃痛,伴有右胁及后背不适,偶有嗳气,未予重视。后病情反复发作,发作时自己就从药店购买一些治胃病的中西药物口服,效果欠佳。近1月来胃脘痛频繁发作,遂来我院就诊。   患者现胃脘轻度灼痛,痞满纳呆,嘈杂似饥,干恶欲吐,口干口苦,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嫩红,苔剥脱,脉细。胃镜示:贲门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   证属阴虚脾弱,胃络瘀阻。治宜平补气阴,化瘀降逆。   处方:麦门冬10克,太子参20克,北沙参12克,石斛10克,乌药1...

  • 治胃溃疡 胃痛反复发作方

    治胃溃疡 胃痛反复发作方

    方药:白及、白芍各20克,乌贼 骨、钟乳石各30克,当归、白芷、元 胡、甘松、香附各10克,煅瓦楞子、 炙甘草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每日1剂,30天为1疗程。加减:呕 血加三七5克,灶心土20克(先煎取 液,再煎其他药);便血加地榆、炮姜 炭各10克;胃寒加高良姜、吴茱萸各 6克;有热加黄连6克;体弱加党参、 白术各10克。 主治:胃溃疡(消化性溃疡),胃痛反复发作,局部压痛,胃镜或钡餐检查有溃疡病灶。 朱峰...

  • 胡椒作药引 治好胃寒证

    胡椒作药引 治好胃寒证

    明代温补派大医家张景岳老来得子,50岁时第一个儿子才出生,两年后有了第二个儿子,到小三儿出生时,他已经54岁了。 小三儿是正月出生的,那年秋天白露时节,刚刚半岁的他不慎外感风寒,又吐又泻,张景岳开了些温脾和胃的药,但是没有效果,后来又在方子里加了人参、生姜、肉桂、吴茱萸等药,仍然无效,小三儿还是吃了就吐。 张景岳看到孩子一天天消瘦,自己也非常着急,心想:“这该怎么办啊?难道我连自己的孩子都救不了吗?”张景岳开始仔细分析,孩子分明是受寒引起的吐泻,为什么人参、附子、干姜等温热药不能...

  •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兜肚治之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兜肚治之

    配方:荜茇、干姜各15克,甘松、山奈、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lO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 加味:气虚加党参、生黄芪各30克;兼中气下陷加柴胡、升麻各15克;气滞加香附、佛手、炒枳壳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折成20厘米见方的兜肚形状,内层铺上少许棉花,将药末均匀撒上,外层加一块透气良好的棉布,然后用线密密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日夜兜于胃脘部,一个半月为一疗程。如末痊愈,须更换新药续兜一个疗程。 适应证:胃脘隐隐作痛,得食则缓,泛吐清水,胃部有冷感,喜暖喜按,或兼有大便溏薄,四肢不...

  •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肚兜方

    胃脘隐隐作痛 中药肚兜方

    基础方荜茇、干姜各15克,甘松、山柰、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艾叶30克。 加减气虚加党参、生黄芪各30克;兼中气下陷加柴胡、升麻各15克;气滞加香附、佛手、炒枳壳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柔软的棉布折成20厘米×20厘米的兜肚形状,内层铺上少许棉花,将药末均匀撒上,外层加一块透气良好的棉布,然后用线缝好,防止药末堆积或漏出,兜于胃脘部,注意要紧贴胃脘部皮肤,以助药力直达病所。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可见效,如未痊愈,可继用第2个疗程。 适应症胃脘隐隐作...

  • 哮喘发作期 中药验方

    哮喘发作期 中药验方

    哮喘发作期(冷哮)方 处方:射千、款冬花、紫菀、半夏(打碎)各12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麻黄6克,大枣4枚,生姜3 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痰多者加白芥子和。橘红温肺化痰;痰少、喘甚者加白芥子、莱菔子、苏子降气化痰平喘。 功效主治:温肺散寒,祛痰平喘。用于治疗哮喘发作期,属冷哮者。症见呼吸困难,喉中哮声阵阵,痰白黏或稀薄多沫,不能躺卧,胸膈窒息,面色青白或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或伴发热畏寒,无汗头痛,咳嗽喉痒,鼻流清涕等。舌淡、苔白,脉浮紧。 创方者:陈金伟 哮喘发作期(热哮)方 处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