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第12页
-
治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验方
慢性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节律性腹痛、呕吐、厌食、甚至出血。下面介绍几则中医辨证调治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小验方。 1.醋炒柴胡、炒枳壳各12克,白芍、元胡各15克,制香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浓煎至400毫升,分2-3次服。本方适用于肝胃气滞型(胃部胀痛,连及肋背部,食后痛甚,胸闷,嗳气,泛酸水,口苦)。或用大黄、元明粉、栀子、香附、郁金各20克,滑石40克,甘草、黄芩各10克,共研为末,每次取适量加姜汁调成糊状,敷肚脐。 2.黄芪、白芍各15克,桂枝、炙甘草各3克,干姜6克,大枣...
-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是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或囊状突出。也就是说,憩室是类似疝气一样的一种囊肿,是挂在食管壁、胃壁、肠壁上的一种袋状物,小的像黄豆,大的有鸽蛋那样大。这种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 憩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胃肠道器官壁虚弱及腔内压力过高,可能是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肥胖、便秘、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得这种病。 消化道憩室病的自觉症状主要是疼痛。食管憩室发炎时,胸骨后部及胸上部会出现疼痛,而且往往是在进食时发生。如果是胃憩室发炎,也会在上述部位发生疼痛,但疼痛时间是在饭...
-
疏肝和胃 王均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名医治消化不良(脾胃虚寒)方 处方:党参、炒白术、茯苓、山楂各15克,于姜、 法半夏各12克,枳壳、代赭石(打碎先煎)各18克, 砂仁、木香、吴茱萸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温中,和胃理气。用于治疗非溃 疡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中焦气滞型。 症见脘腹胀满,时有脘腹疼痛,暖气,食欲不振,面色 少华,神疲,畏寒,喜热食,便溏,舌淡,苔薄白或白 腻,脉沉缓。 创方者:王均 名医治消化不良(胃阴亏损)方 处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自芍、谷芽、枳壳 各12...
-
几款药粥疗法供消化不良者选用
不少人经常会出现上腹胀痛或胸骨后痛、嗳气,甚或恶心、呕吐、烧心、反酸,但去医院做胃肠道检查,却查不出明显的相关器质性疾病。其实,这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药粥对症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款供消化不良者选用。 一、普洱茶粥 材料:陈年普洱茶12克,大米O.1公斤。 做法:先将普洱茶块加清水煮取茶汁,然后将茶汁与大米同放粥锅内煮粥。 功效:消食除胀。此方对过食油腻、食滞不消者尤为适宜。 二、保和粥 材料:山楂、神曲、陈皮各5克,麦芽 30克,茯苓、法半夏、连翘各IO克,大米 0.1公斤,砂...
-
艾灸里内庭穴 治愈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性腹泻属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多因过食生冷肥甘厚腻及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所致。采用艾灸奇穴里内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2l例,其中男性13 例,女性8例;年龄5~76岁,平均48岁;病程3~7天。患者每日大便5次以上,粪便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无脓血。患者均有排便急迫,肛周不适甚至失禁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以艾条点燃后,对内庭穴对应脚掌前部的里内庭穴(即在足底部,当足掌面第2与第 3趾的夹缝之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施以温和灸,艾条距皮肤1~1.5厘米,灸至患者...
-
主治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百合丹参饮
赵进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糖尿病肾病“微型癥瘕”重点研究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委,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副主编,...
-
消化功能障碍 妙方加乌梅一药
刘某,女,42岁,2003年11月初诊。患者3月前,曾患感冒发热,病后形瘦乏力,胃纳不佳,西医诊断为消化功能障碍,也曾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效果不佳,故来就诊。见其面色少华,胃中时有灼热,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大便量少不爽,小便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无力。 辨证属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木承土,运化失常。治以益气养胃, 柔肝助运。 方药:党参12克,生黄芪15克,乌梅10克,生麦芽12克,枸杞子12克,鸡内金12克,金石斛9克,黄连5克,神曲9克。水煎服,每日1剂,5剂。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饮...
-
在消化领域内优化联用中西药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危北海, 男, 教授, 主任医师, 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50余年, 擅长治疗脾胃病、肝胆病、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 是国内脾胃学说开创人之一, 建立了国内最大的脾胃理论知识库, 多达400万字。 自1979年至今, 共获得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科委等科技进步成果奖24项, 共发表学术论文112篇,担任6部学术著作的主编、 副主编, 1992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现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
-
消化道出血 极力主张用中药治疗
1975年12月14日清晨起床后,我觉得腹部胀满,恶心欲呕,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家人赶紧将我送入医院接受治疗,值班的医生一量,我的血压只有60|90mmHg。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由于出血量大,不到一个小时,我已连续出现三次休克。医院立即为我输血抢救,但因血源不足还不能采用手术治疗。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的老朋友、黑龙江省清河镇卫生院中医师吕大夫来看我,极力主张给我服用中药治疗,并且开了一个药方: 白及、大黄、龙骨、乌贼骨、三七、百合粉各等份,研末冲服。 不一会儿,按照这个处方配成的药面就送到病房来了,用水...
-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医法
消化性溃疡,又称溃疡病、胃十二指肠溃疡,但也包括手术后的残胃溃疡。胃液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条件,胃黏膜屏障和黏液屏障损害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远较胃溃疡多见,前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其典型症状为上腹部节律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疼痛,并伴有泛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等症。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可确定溃疡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以及判定良恶程度。溃疡多数位于十二指肠球部、胃角,也可位于幽门前区、胃窦及高位...
-
燥湿运脾平胃散 健胃助消化抗溃疡
平胃散出自宋代宋周应的《简要济众方》,且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剂,主治由于湿困脾胃,气机运行受阻所引起的脘腹胀满,食少无味,呕恶吞酸,肢体困重,昏昏欲睡,大便稀溏等症,其人舌苔白腻而厚,脉缓或滑。 《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枢,主运化水谷津液。其中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性喜燥而恶湿。胃属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湿邪滞留于中焦,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邪下注于肠道,则常多自利,治之当燥湿以运脾,行气以和胃。 方中...
-
健脾开胃为治消化不良饮食方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上腹部 不适,可伴有食后腹胀,腹部胀气,暖气泛 酸,恶心呕吐等症状。许多消化道疾病以 及全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如溃 疡病、反流性食道炎、肝炎、胆囊炎、胃癌 及胰腺疾病等,若只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 其它器质性病变,可认为是功能性消化不 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与胃动力障碍、 精神因素、胃酸敏感性增加、幽门螺旋杆 菌感染有关。 注意饮食规律性,少吃多餐,低脂肪 膳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劳及精神 紧张,尽量戒烟戒酒,可有效地预防功能 性消化不良的发牛。中医认为,本病多为 肝郁气滞、运化失...
-
捏脊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厌食
不打针不吃药治疗消化不良、厌食,可以试试捏脊法。此法通过自下而上捏拿小儿脊背上的督脉、膀胱经上的穴位,可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的治疗目的。中医认为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脊柱两侧的膀胱经上,有多个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捏拿后背部的皮呋,就可以通过刺激脏腑相关穴位而治疗疾病。 捏脊法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厌食等病症的方法是:俯卧,操作者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相互配合,从尾骨处的皮肤开始,沿着脊柱两侧 —直向上,提捏起局部的皮肤,向上拉一下后松开,重复此动作,一直向上做,到达肩颈部位。每...
-
消化不良中成药有招
患者若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可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餐后饱满、腹部胀气、易饱、厌食、恶心、呕吐、胃灼热等症.也可有大便稀薄.或伴有食物不消化、大便酸臭、大便秘结等症状。根据常见病因.中医将消化不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 肝胃不和型 多与情绪有关.因为一些不顺心的事,有食欲不振、嗳气、胃部胀痛、饮食无味等症状。此时患者可选用沉香化气丸等. 饮食停滞型多与饮食有关.发生在暴饮暴食之后。出现脘腹饱满、厌食、嗳腐酸臭、矢气酸臭、大便干或恶臭、舌苔厚腻等症状,可选用保和丸、槟榔四消丸、大山楂丸等。 湿浊困脾型多发生在梅雨季节或过...
-
油腻造成消化不良 加强运动可以达到健脾和胃
现代人物质生活丰富,各种美食都在中秋佳节蜂拥而至,螃蟹、月饼等中秋特产更是成为了馈赠长辈的热门货。不过,老人的肠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在节日期间又会很容易因为高兴而吃得过于油腻,造成消化不良。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邓力指出,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运化,换句话说,中医的脾胃运化功能也就相当于西医所讲的消化系统功能。所以,对于节后出现消化不良的老年人,适当加强四肢的运动可以达到健脾和胃、助消化的功效。 指导专家 邓 力 广州市中医院综合科肿瘤二区主任、主任医师...
-
饮食调节消化不良 支招巧应对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易受情绪影响,有时食物稍粗糙或生冷及食物过多、过油腻时也可诱发。那么,老年人在饮食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1、忌摄入含蛋白质和钙质过多的食物 乳类、乳制品、瘦肉类、鱼、虾米皮、鸡蛋黄、咸鸡蛋、松花蛋、动物软骨、豆类、豆制品、海带、紫菜等都含大量蛋白质或钙质,若摄入过多,会使大便呈碱性,干燥而量少,难以排出。 2、忌胀气不消化食物 干豆类、洋葱、土豆、薯以及甜食应适当...
-
上消化道出血(呕血 黑便)治方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胆道的出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中药方治疗效果显著。 一:主治 呕血、黑便。可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组成 大黄、白芨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4 5克,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出血量多势急者,可每2小时服药1次。 功用 止血、祛淤、生新。 二: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便血与吐血、尤以溃疡出血疗效最佳。 组成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
-
消化溃疡服地龙粉
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胃脘疼痛,灼热,食少,眠差,嗳腐吞酸,口干喜热饮,舌红,苔薄黄,脉数者,中医辨证为胃热型。治宜清胃热,止胃痛。中医认为,地龙味咸性寒,人胃、脾、肝、肺经,具有平肝止喘利尿、解经通络之功效。用地龙粉内服治疗胃热型消化性溃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方法:取地龙(干品,药店有售) 适量,研成粉,每次服2克,每日3 次,饭后1小时服,夜间疼痛加重者睡前加服1次。据报道,本方治疗消化性溃疡72例,治愈61例,显效ll例,治愈率达84.72%,平均治疗时间为35 天。服药期间多数病人反映睡眠较好,食欲增加。...
-
主治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方解
梁开发,男,1952年生,四川绵竹人,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成都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阳市首批中医药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擅治中医内科、妇科、男科等疾病,对脾胃疾病尤有心得,先后发表医学论文89篇。 组成:党参10~18克,乌药10~18克,蒲公英15~30克,白术10克,枳实(体虚非气滞重症者改用枳壳或香橼)10~15克,木香6~10克,槟榔6~10克。 功能:益气健脾,和胃通络,行气止痛。 主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