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急性 第14页

急性 第14页

  • 熊龙根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绿色通道

    熊龙根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绿色通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广东省教育厅第三批“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学会任职: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   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

  • 急性胃肠炎治疗用红茶

    急性胃肠炎治疗用红茶

    夏秋之交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喝红茶不仅可缓解急性胃肠炎腹痛的症状,还有助于止泻。红茶由发酵而成,主要成分为咖啡因、茶碱和缩合糅质。发酵使咖啡因含量增加,糅质经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些物质对肠炎弧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蜡质芽孢杆菌等有明显的抗菌抑菌作用,并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结构,增加肠道免疫功能。此外,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抑制和消除肠道局部的恶性刺激而止痛。 取红茶3克,放入敞口杯中,加入100毫升沸水泡3~5分钟,趁温热时一口气饮完,两小时内禁食。 (刘力)...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中医疗法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中医疗法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两侧对称性急性肢体或脑神经弛缓性麻痹,感觉障碍相对较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居多,好发年龄为4~6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过程多属可逆性及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本病以筋脉弛缓,肢体瘫痪为特点,属中医“痿症”范畴。   病因病机   热伤筋脉:温邪侵袭,耗气伤阴,水亏火旺,筋脉失润,温热炽盛,热灼络伤而肢痿不用。   湿热阻络:因湿热之邪郁阻、食积化...

  • 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饮食疗法偏方

    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饮食疗法偏方

    急性肠炎 【病因与症状】 急性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天天发作的,在重症中也有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产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 本病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

  • 炒米盐茶治疗急性胃肠炎

    炒米盐茶治疗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用炒米盐茶的方法治疗,疗效较好。 大米100克、茶叶 15克、生姜5片、食盐 5克,混匀放入铁锅内用文火炒至米色微黄,加冷水适量文火煎至 500毫升,温度适中后取汁频服。服用次数根据腹泻、呕吐次数及脱水程度而定,一日可服 1~2剂。方中茶叶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杀灭消化道中的致病菌,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生姜能止呕止吐;大米炒黄后不但可提供营养,还可起到黏膜保护作用;食盐补充电解质,调节电解质平衡。 (程怀孟)·急性胃肠炎脐疗方·急性胃肠炎·...

  • 急性胃肠炎 中医根据症状辨证用药

    急性胃肠炎 中医根据症状辨证用药

    急性胃肠炎,是夏秋季的常见多发病,属于中医“泄泻”、“呕吐”、“腹痛”等范畴,中医根据症状辨证用药,疗效不错。 湿热泄泻 因感受暑湿热邪,或饮食不洁引起,症见腹痛阵作,大便稀薄或如水样,臭秽异常,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乏力、口渴欲饮、尿少黄赤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滑略数。 治宜清暑化湿、理气和中,方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鲜荷叶各30克,黄芩、黄连、白芍、白扁豆、姜半夏、金银花、茯苓各15克,木香、生甘草各10克,车前子12克,水...

  • 刘启廷经验方治急性阑尾炎

    刘启廷经验方治急性阑尾炎

    病案举例 林某,女,20岁,学生,2001年9月17日就诊。患者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二天。患者两天前晚饭后即参加文艺会演,5小时后即感上腹部撑痛不适,伴有恶心、头痛,因表演后出汗受凉,家人按胃肠型感冒给予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吡哌酸等药物,至次晨渐觉满腹疼痛,阵发性加剧,腹部触压、咳嗽及身体震动时疼痛加重,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遂来院就诊。查见患者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面色萎黄,拘体收腹。查体右下腹阑尾麦氏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明显,无腹肌紧张。时测体温38.6℃,舌质偏红,苔厚微黄,脉细数。化验血常规:...

  • 急性胃炎怎么引起的 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胃炎怎么引起的 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胃炎 【病因与症状】 急性胃炎怎么引起的:急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甚至胃壁的急性炎症。本病的主要病因有细菌和毒素的感染,理化因素的刺激,机体应激反应及全身疾病的影响等。根据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临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 急性胃炎的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吐血、便血等。胃脘部不同程度压痛。伴随消化道出血时可观察到吐血或黑便。 【西医疗法】 首先应去除病因,即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

  • 中医辨治急性腹泻

    中医辨治急性腹泻

      中医按辨证施治的原则,常将急性腹泻分为如下证型(类型)进行治疗。   一、寒湿腹泻 腹泻频繁,大便清稀,甚则如水样(俗称水泻),肠鸣腹痛,脘闷少食,或恶心呕吐,或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楚,舌苔白或白腻,脉濡数。治法须散寒化湿、和中。   1.适用方药:(1)藿香紫苏汤:藿香12克,香薷10克,紫苏10克,苍术12克,生姜12克,半夏12克,茯苓15克,车前子10克。加水煎煮5~10分钟(不可久煎),去渣取汁,分3次缓缓饮下,不可急速服用。若腹痛而有冷感、小便不利者,可加干姜12克,肉桂粉1.5克;干姜...

  • 急性泄泻 急性肠炎 穴位针罐灸

    急性泄泻 急性肠炎 穴位针罐灸

    急性泄泻等同于西医的急性肠炎,是一种与饮食不洁有关的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很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多以餐饮后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每天数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转输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位于中焦属土脏,喜燥恶湿,主升清气;胃主受纳水谷,气机为降,喜润恶燥,脾胃二脏一燥一湿,一纳一运,共起健运受纳功能。患者贪食冷凉或误食腐蚀不洁之物致脾胃受伤,升降失司,清浊不分,乱于胃肠,水谷夹杂而下就会发生泄泻。治宜运脾化湿,分利清...

  • 急性菌痢的灌肠疗法

    急性菌痢的灌肠疗法

    急性菌痢属中医“湿热痢”或“疫毒痢”(急性中毒性菌痢)的范畴。用灌肠方法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加味白头翁汤:白头翁30克,黄连15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焦山楂30克,白芍15克,广木香10克。水煎取液200毫升,分2次作保留灌肠,早晚各1次。功能:清热解毒,适用于急性热痢。 白头翁苦参汤:白头翁、苦参各50克,金银花;黄柏、滑石各30克,加水浓煎成200毫升药液,先给患者作清洁灌肠后,再以药液保留灌肠。灌肠后静卧休息,每日1次,连用3次。功能: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

  • 急性胃肠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胃肠炎的中医辨治

      1.寒湿泄泻 证见泄泻清稀,或如水样,肠鸣腹痛,胸膈痞闷,头晕纳呆,或伴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舌苔白腻,脉象濡弱。治宜芳香化浊、散寒燥湿。方用藿香正气散。药用紫苏叶、藿香、茯苓、苍术、法半夏、陈皮各10克,桔梗、厚朴、白芷各6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功效:解表散寒、芳香化湿。   2.湿热泄泻:证见吐泻频作,吐物酸腐,便时暴注下迫,肛门灼热,大便泻后不畅,可伴有发热、口渴心烦、腹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调整肠胃。方用葛根芩连汤。药用黄芩、扁豆花、车前子(布包)...

  • 治肠痈方 急性阑尾炎术后残端感染

    治肠痈方 急性阑尾炎术后残端感染

    宋某某,女,17岁。2004年8月25日初诊。 患者于10天前突感腹痛,逐渐加重,伴有呕吐、发热(体温38.5℃)。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临床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回家后第3天,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0℃),右下腹(麦氏点)疼痛,遂到县医院诊治,诊断为阑尾术后残端感染,给予保守治疗2天,未见明显好转,前来就诊中医。 诊见患者发热(体温38.0℃),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夜间疼痛加重,消瘦病容,偶有恶心、呕吐。右下腹有术后瘢痕,拒按,舌淡苔黑,脉细...

  • 治急性细菌性痢疾经验

    治急性细菌性痢疾经验

    经验方:葛根15克,黄芩、枳壳、藿香各6克,白芍、木香各10克,焦山楂、马齿苋、槟榔各12克,黄连、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600毫升,6小时服1次;用2日症状缓解后,浓煎300毫升,日服2—3次。 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42例,治愈39例,好转3例。...

  •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胃脘疼痛 急性胃脘痛穴位临证心得

    杨某,女,42岁,农民,2008年11月14日初诊。 胃脘疼痛2天。2天来,因饮食不节,活动不协调,胃脘疼痛,饭前饭后均有疼痛不适。来诊时,仍有胀满、咳嗽、喘气,饮食尚可,两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此为胃脘气滞血瘀作痛,选内关穴针刺。 令患者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约30秒后,胃脘疼痛即可消失,每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针后随访,仅针刺1次,一直未反复。 临证心得 急性胃脘痛,为常见病,多发...

  • 急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 治方

    急性支气管炎 上呼吸道感染 治方

      急性支气管炎   王某,女,73岁。2008年2月13日就诊。   主诉:咳嗽一月余。患者1月前受凉后出现恶寒、低热、咳嗽,经口服消炎西药后恶寒发热均消,但咳嗽未见好转。刻下症见:咳嗽频作,咳声稍嘶哑,痰量极少;神情低落,不欲多言语,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口干,饮水不多;夜间睡眠微有汗出,大便稀溏,气味不重,每日1次,小便正常;舌痛较甚,舌质红,舌中有裂纹,舌前少苔,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证属邪在少阳的寒咳兼见肺阴不足。拟六味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五...

  • 参赭镇气汤治慢阻肺急性加重

    参赭镇气汤治慢阻肺急性加重

    赵某,女,1936年出生。2014年7月1日初诊。 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致神昏,经某医院抢救后出院,携氧气瓶鼻导管吸氧,乘坐轮椅来门诊就诊。刻诊:呼吸气短,面目浮肿,不能平卧,需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纳食可,吸氧状态下指脉氧饱和度84%~90%,舌暗红质嫩,无苔,脉浮大而数。 处方:生黄芪90克,红参30克,山萸肉30克,生山药60克,生代赭石90克(先煎),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龙牡各30克,苏子15克,炒白术15克,牛蒡子15克,炙甘草6克。14剂水煎服。...

  • 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案 急性支气管炎

    桂枝加桂汤治奔豚案 急性支气管炎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殷银霞教授为甘肃省第二批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笔者跟师期间,发现殷银霞教授运用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沈某,女,42岁,教师。于2011年4月28日初诊。 患者4天前,不慎外出受凉,出现咽痒,咳嗽呛咳,无痰,无发热,但畏寒,无周身不适,自服桑菊感冒片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又服枇杷止咳糖浆、甘草片等均无效,呛咳,无痰,发作时,无时间规律,又服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等均无效,而寻求中医治疗。刻下见:胸闷,自觉心脏有“跳出”感,一股气...

  • 治外感急性发热 柴银石膏退热汤

    治外感急性发热 柴银石膏退热汤

      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羌活10克,大青叶20克,葛根3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青蒿20克,芦根15克。   功能解表清里,解毒退热。   主治外感急性发热,包括伤寒三阳经证和温病卫、气分证发热,如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等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   用法生石膏用文火先煎40分钟,再纳余药煎20分钟,水煎2次,共取药液400毫升,分2次服用,每日1剂,热退即止。   方解外感急性发热,病位多在三阳经或卫分、气分及相关脏腑。急性发热是邪毒内侵,肌体与邪毒相互作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的...

  • 清热解毒 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清热解毒 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桔梗10克,芦根50克,竹叶10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见头痛恶风,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咽痛或充血,舌尖红赤,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加水400ml,浸泡10分钟,先用武火煎开,再改文火煎15分钟,取汁300ml,分2次服。   方解江南地区,气候炎热,人体多蕴内热。故所患上呼吸道感染,多在素蕴内热的基础上,复感风寒之邪,形成外寒内热,即“寒包火&rdq...

  • 偏方治急性支气管炎 胆结石 口腔炎

    偏方治急性支气管炎 胆结石 口腔炎

      急性支气管炎黄芩15克,前胡12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鱼腥草30克,金银花15克,瓜蒌15克,橘红15克,款冬花12克,川贝母12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此方有宣肺清热,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痰热内蕴、肺失宣降之咳嗽,咯黄色黏痰,咽喉肿痛,或兼见发热,口干舌燥,舌质红,苔薄黄等。   胆结石柴胡15克,香附15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半夏10克,金钱草30克,茵陈15克,鸡内金15克,白芍20克,郁金12克,大黄12克(后下)。   此方有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之功效,适用于胆...

  • 治急性湿疹 狐臭 乳腺炎方

    治急性湿疹 狐臭 乳腺炎方

    治急性湿疹方 内服方大黄(后下)、黄芩各10克,黄连6克,茵陈、地肤子、白鲜皮各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600毫升左右,分3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可愈。 外用方黄连5份,甘草1份,共研细末,备用。患处有渗出者,取药粉干撒患处,干燥无渗出者,将药粉与香油调匀后涂患处,每日2次。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辛辣食物,避免搔抓,忌用热水或肥皂等刺激物烫洗。 广西桂林监狱医院 主任医师林中献方 明矾水治狐臭 明矾15克,葛根3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500毫升左右...

  • 薄荷玉米须治急性膀胱炎方

    薄荷玉米须治急性膀胱炎方

    处方:鲜薄荷、玉米须、冰糖各 30克。 用法:先将前二味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10分钟去渣,再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分3次饮用,或倒入杯中代茶饮,每日l剂。 主治急性膀胱炎。 韦立威...

  • 治偏头痛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治偏头痛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治偏头痛经验 经验方:代赭石(另包先煎)30克,白芍、白芷、川芎各15克,赤芍12克,羌活10克,细辛3 克,全蝎8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偏头痛患者32例,治愈18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6例。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柴胡12克,法半夏、党参、黄芩、藿香、白芍各15克,竹茹、防风、陈皮各10克,茯苓25克,大枣2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症患者25例,治愈1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4例。停药后复...

  • 治咳嗽 治急性腰扭伤 治盗汗

    治咳嗽 治急性腰扭伤 治盗汗

    姜蒜外敷涌泉治咳嗽 取大蒜和生姜(量为2:1)混合捣烂成泥,捏成饼状,每晚洗脚后敷于双足底涌泉穴,再以胶布固定,每次2个小时,7天为1个疗程,对风寒、风热、燥热咳嗽以及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咳嗽,均有很好的疗效。 细辛、肉桂外敷治急性腰扭伤 细辛3克,肉桂、大茴香、白芷、公丁香各10克,辛夷花50克。将上药粉碎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1克药粉掺入膏药贴上,贴于最明显痛点。5-7天外敷1贴膏药,2贴为1个疗程。 五倍、五味敷脐治盗汗 取五倍子、五味子各15克,共研细末,备用...

  • 速效救心丸治偏头痛 急性腹痛

    速效救心丸治偏头痛 急性腹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毛德西   速效救心丸是百姓所熟悉的急救良药,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从字面上看它好像以“救心”为主,但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发现它还能治疗许多其他疾病,在此举出数例,以供在日常生活中参考使用。   偏头痛   速效救心丸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张力、使微循环血液流速加快的功能,并能降低血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小板聚集率和吸附力下降,对血液黏稠度有调节作用。可于偏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口服10粒,1小时后口服6粒,头痛缓解后每日早餐后服8粒...

  • 苦瓜治急性中耳炎

    苦瓜治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耳窍化脓性疾病,耳内有黄色脓液流出,听力减退,发热头痛,严重时可听不见声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多因外感风邪,或胆火上炎,导致热毒闭阻足少阳和足少阴经脉,精气不能上达于耳。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和胆是相互表里的关系,肝胆火旺势必影响到肾,肾又开窍于耳和二阴,因此,肾气不足,肾精亏损是主要病因,中耳炎的辨证其治在肾。在《灵枢寒热病》中记载,“聋哑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这里所说的“取天牖”,意思就是把...

  • 白内障 急性中耳炎中药方

    白内障 急性中耳炎中药方

    老年性白内障中药方剂 辨证:肝郁,肾虚。 治法:疏肝理脾,清心益肾。 方名:消障汤。 组成:土白术10克,杭白芍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青葙子12克,茺蔚子10克,枸杞子10克,车前子10克,石决明15克,决明子15克,香附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急性中耳炎中药方剂 辨证:风热邪毒上壅耳窍。 治法:行血疏气,清泄热毒。 方名:加减普济消毒饮。 组成:连翘9克,黄...

  • 流行性急性结角膜炎 自拟方治疗

    流行性急性结角膜炎 自拟方治疗

      流行性急性结角膜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病,属于中医的“天行赤眼”的范畴,俗称“红眼病”。临床多表现为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笔者每遇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患者,在早期及时应用阿昔洛韦眼药水及抗生素眼药水的同时,配合应用解毒散邪的自拟“红眼灵”方加减治疗,疗效良好。   “红眼灵”由麻黄6克,蔓荆子10克,藁本6克,细辛3克,金银花30克,野菊花30克,薄荷6克,甘草3克组...

  • 中药治“红眼病”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中药治“红眼病”急性流行性结膜炎

      进入春季以后,又到了“红眼病”的多发季节。本病中医俗称为“红眼”、“火眼”;现代医学称为“急性流行性结膜炎”,是以结膜充血、脓性黏液及脓性分泌物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好发于春、夏、秋季,通过接触传染。发病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自愈趋势。本病在中医学属于“暴风客热”范畴。   一、风重于热   症状:痒涩刺痛,羞明流泪,眼眵清稀,眼睑微肿,结膜充血。兼见头痛鼻塞,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微黄,...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