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急性 第13页

急性 第13页

  • 冰牛奶加三七粉治急性呕血

    冰牛奶加三七粉治急性呕血

    呕血,即呕吐血液,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约占50%),其次为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此外,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肝癌等,也可导致呕血。 一旦急性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时(在400毫升以上),应按急者治其标,首先止血,再补充液体或输血,严重者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对于因溃疡病致的呕血,以治疗溃疡病为本,凡是采用保守治疗的病人,应用中药治疗治疗良好。临床应用证明,中药三七与冰牛奶混合服用,对治疗呕血效果极佳,特别是服用其他两药、中药汤剂无效,或者服药后即全部吐出的情况下,最适宜服用...

  •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经验方:柴胡12克,法半夏、党参、黄芩、藿香、白芍各15克,竹茹、防风、陈皮各10克,茯苓25克,大枣2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症患者25例,治愈1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4例。停药后复发3例,再服本方仍有效。...

  • 为我治愈急性胃肠炎

    为我治愈急性胃肠炎

    编辑同志: 你们好!贵产及时送来的验方,为我治愈了急性胃肠炎,真是如同大旱适逢及时雨啊,在此多谢你们。 今年1月22日晚餐时,我在家吃了一些煮得不够熟的青菜,晚饭后在观看电视时,又吃了两个冰糖桔。1月23早上我虽然肚子有点不舒服,但也不以为然。下午腹部有点胀,反胃,吐酸水。23日晚腹部出现一阵阵的打咕噜。24日早上上厕所时大腹泻,家人认定若再有三两次腹泻必须上医院请大夫。24日上午九时左右,我正在上网,刚好浏览《中医中药秘方网》,我老伴查后“民间锦囊”栏目的“炒米盐茶...

  • 圆机活法治急性脑出血

    圆机活法治急性脑出血

      急性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厥证”范畴。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中风病机多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气虚血瘀和痰湿阻滞,病因病机不同,发病的缓急轻重不同,其预后亦不同。肝阳上亢者,一般平时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由于受到强烈精神刺激,极度恼怒而发病,病势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但如治疗及时,措施得当,往往恢复较快,后遗症轻微或不留后遗症;而其他三型多有基础疾病或见于老年人,发病之后,治疗恢复较慢,多留有后遗症。今有李振华治疗属肝阳上亢之急性脑出血验...

  • 中医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气管和支气管的急性炎症。病愈后支气管结构可以恢复正常。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往往有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呼吸道症状,全身反应轻微,只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主要症状是咳嗽,可有黏液痰,有的可转为黏液脓性痰。有的病人在早晨起床、晚上睡觉体位改变时,或吸入冷空气,或体力活动后发生咳嗽,有时终日咳嗽。急性气管炎发热和全身不适可在3~5日内消退,咳嗽有时延长数周方愈。听诊可有干性啰音或湿性啰音。   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

  • 中药可防治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药可防治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焦点问题。老年ACS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如左室功能受累多、并存疾病较多等,因此治疗难度较大。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开展与普及,明显改善了ACS患者的预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显示,血瘀、气虚、痰浊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证侯要素,而PCI术后多表现为由实转虚的证候演变。中医药干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陈可冀院士领衔的课题组率先提出“血瘀与PCI术后再狭窄相关”的假说,并相继证实...

  • 急性细菌性痢疾三型辨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三型辨治

      急性细菌性痢疾,属中医“痢疾”、“滞下”范畴,是因外感时行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肠道传染病。笔者将本病按以下三型辨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湿热下注肠腑   症见腹痛阵作,痛而拒按,痛时欲便,便后痛减,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肠止痛,解毒化湿,调气行血。方用芍药汤加减,药用黄芩、黄连、大黄、槟榔、木香、当归、芍药、甘草、金...

  • 中医辨治 急性胃肠炎

    中医辨治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过冷过热、浓茶烈酒、辛辣饮食、服用某些药物及病毒、细菌感染所致。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初起时先感到胃脘痞闷,食欲减退,恶心频繁,呕吐后暂时减轻,呕吐物为食物,甚至胆汁。继而出现腹痛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淡绿色,少数病例大便带有黏液脓血。此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吐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现象。   胃肠湿热型   起病急骤,恶心频繁,呕吐吞酸,腹痛阵作,泻下急迫(里急后重),便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口渴欲饮,心烦,...

  • 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经验

    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经验

    经验方:黄连、黄芩各5克,生地 10克,紫草、地榆、白头翁、当归、桃仁各9克,枳壳6克,木香、大黄(后下)、甘草各3克,芒硝1.5克(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用药1~3周。 疗效:本方治疗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21例,痊愈18例,无效3例。...

  • 治小儿急性肠梗阻 病案简介如下

    治小儿急性肠梗阻 病案简介如下

    小儿急性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但幼儿无法清楚自述症状,往往贻误病情。临床常用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非手术方法,如病情得不到改善,大多采用手术疗法,否则易出现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刘东汉教授运用“健脾理气和胃法”救治了西医保守治疗无效的小儿肠梗阻,疗效显著,避免了手术之苦。现简介如下。 病案 彭某,男性,8个月,2013年6月27日初诊。 主诉:发热、腹胀、呕吐2天。患者以“肠梗阻”收入某医院小儿外科。患儿入院前2日无...

  • 急性肠胃炎方 治腹痛呕吐泻泄

    急性肠胃炎方 治腹痛呕吐泻泄

      戚某,女,32岁,初诊:1986年4月18日。   病史与检查:腹痛,呕吐,泻泄,恶寒发热二日。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捧腹弯腰,自述从昨天开始恶寒发热,腹痛剧烈,昨晚痛得一夜未眠,伴恶心呕吐,腹泻稀水十几次,经注射及口服阿托品,颠茄片,地霉素等均无效。故来中医求治。患者症状同上,现体温38.5℃,上腹部有压痛灼热,小腹胀满,触之较凉,苔白干,舌质红,脉浮数。   病机与治则:风寒外束,湿热下注;芳香解表,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处方:党参30克,藿香12克,山药15克,石膏50克(另包先煎,取清...

  • 治急性菌痢经验

    治急性菌痢经验

    经验方:地锦草(鲜品)70—100克(重症加倍)。 用法:将地锦草加水煎汤,再酌加蜂蜜或白糖少许矫味。分3次服,每日1剂。或频煎代茶饮服。连服7日为1疗程。忌用其他药。 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42例,治愈39例,缓解3例。服药后如有腹胀不适感,减少药量后消失。...

  • 急性热痢 休息久痢 连梅散

    急性热痢 休息久痢 连梅散

    痢疾有急性热痢及休息久痢之分。临证效方甚多。而独以黄连与乌梅治痢,其源久远。如《本经》载黄连主“腹痛肠*下痢”,《别录》载乌梅“止下痢”皆独用也。梁陶宏景之《补缺肘后方》治伤寒下痢,不能饮食,乃将黄连、乌梅2味组方,共研蜜丸服。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下痢热诸治不瘥方,亦用乌梅黄连等分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20丸,日3夜2服,神效。宋杨子建《护命方》治赤白久痢,并无寒热,而日久不止者,则用黄连乌梅烧存性研末,每服6克,盐米汤送下。黄连用治急慢痢疾似无异议。 至于...

  • 一枝黄花治急性肠炎 慢性胃炎

    一枝黄花治急性肠炎 慢性胃炎

      一枝黄花是多年生宿根植物,其根系发达、耐寒抗逆、喜凉爽气候。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学者及青海民族学院化学系周荣华均报道:“一枝黄花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在物体中以镁和钙的无机元素最多,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绿色植物的挥发油。”这种挥发油独具杀菌、消炎、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消肿的药用效果,是化学家迄今无法合成的物质。据浙江理工大学生物学院竺锡武等专家分析:“从中药一枝黄花鲜草中提取的挥发油,富含榄香烯,总量达到28.74%,表明一枝黄花鲜叶含有较高含量的榄香烯,与蓬莪术、广西莪术...

  • 急性阑尾炎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阑尾炎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的急性炎性病变,常波及阑尾周围组织,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本病中医诊断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油腻,生冷等物,损伤肠胃,湿热内生;或饱食后急剧奔走,使肠道运化失常,导致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肠腑所而导致的内脏痈病类疾病。   辨证分型   蕴热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有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清或黄。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紧或细涩。   [治法方药]通里攻下,清热化湿。大黄牡丹汤,或锦红汤、红藤煎剂加减,主要药物:大...

  • 治急性肠炎经验

    治急性肠炎经验

    经验方:地锦草30克,炒山楂、炒黄芩、车前子、藿香各15克,木香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2日。 疗效:本方治疗急性肠炎患者43例,治愈36例,好转4例,无效3例。...

  • 急性胃肠炎 中医的经络疗法

    急性胃肠炎 中医的经络疗法

      现代人饮食都不太节制,大鱼大肉、酒水饮料拼命往肚子里塞,肠胃负担增加的同时,还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如果不想打针吃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病情好起来?专家介绍,中医的经络疗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最近,28岁的南宁市民小陈就体验了经络疗法的神奇。几天前,小陈和几个朋友聚会,吃了不少宵夜,大半夜就被肚子痛醒了。他说:“胸口像堵了一块东西一样,呼吸不顺畅,想吐又吐不出来。”那天晚上,小陈跑了几次卫生间,大便稀溏,全身冒冷汗,整个人都虚脱了。第二天早上他赶紧到医院就医。   在治疗室...

  • 治急性颔下淋巴结炎方

    治急性颔下淋巴结炎方

    将全蝎、冰片按3:1的量混合,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匀成软膏,装瓶备用。用时将药膏均匀涂于患处,纱布覆盖固定。 3天换药一次,1—3次即可痊愈。适用于急性颌下淋巴结炎。...

  • 急性肠炎治验

    急性肠炎治验

    两年多来,笔者用《医方集解》的痛泻要方随证化裁,治疗急性肠炎36 例,效果显著。兹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36例中,小儿12 例,成人24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5岁;病程在l~5天之间、腹泻日5次以下者17例,5次以上者 19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所泻者为稀水,或溏状便,色微发白或浅黄,肠鸣,个别患者尚有轻度恶风寒,或见发热,舌平或淡,苔白稍厚滑腻。粪检:脓细胞(++)5 例,(+)者7例,未见脓细胞者24 例;黏液(+)者5例,余皆未见异常。 2.治疗方法基础方为痛泻要方:防风、...

  • 急性胰腺炎中医疗法

    急性胰腺炎中医疗法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总死亡率为5%~10%。根据急性胰腺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腹痛的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胁痛”、“膈痛”、“腹痛”、“胃心痛&r...

  •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

    急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辨治

      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因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气候寒冷及过敏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咳嗽、咯痰或喘促为主要临床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喘症”等范畴。因其病因复杂、病程较长,一旦发病难以治愈。近年来,采用传统中医方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此病由于致病原因(病邪)不同,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   外感风寒型   此型较为多见,约80%的病人属此型。表现为咳嗽、多痰,痰液清稀、鼻塞流清涕,有时伴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此型常用...

  •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饮食疗法偏方大全

    急性支气管炎中医饮食疗法偏方大全

    【病因与症状】 急性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及理化刺激或过敏反应所引起的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受凉和过度疲劳可降低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故可诱发急性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发病往往较急,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痛、声哑等。同时可有畏寒、发烧、头痛、乏力。咳嗽初起并不严重,呈刺激性、痰少,1~2天后咳嗽加重,痰量逐渐增多,由黏液性转成脓性。症状较重的病例往往在晨起及晚上睡觉时体位改变或吸人冷空气、体力活动后,有阵发性咳嗽,有时甚至终日咳嗽。一般急性气管炎3~5天可恢复,但咳嗽症状却会长达数周方可...

  •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山东名医治急性支气管炎方

    处方:炙麻黄、杏仁、桃仁、浙贝母、连翘、厚朴各9克,丹参、当归、葶苈子、半夏、桔梗各12克,黄芩、瓜蒌各10克,金银花、生石膏、芦根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用于治疗慢阻肺病急性发作期、急性支气管炎及以咳嗽为主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属外感风热、痰热壅肺型。症见发热,气急,咳嗽,咳吐黄痰或白色泡沫状黏痰、量多,喘息胸闷,面红,口咽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专家点评:本方中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葶苈子泻肺平喘;浙贝母止咳化痰;厚朴下气平喘。本方药味众多,对痰热壅...

  • 雷昌林治验急性胸膜炎方

    雷昌林治验急性胸膜炎方

      和某,男,45岁,1991年3月30日初诊。   主诉:左侧急性胸痛、发热10天。该患者近10天一直恶寒发热,咳嗽,左胸痛,全身困乏无力。在本地医院初以外感诊治,后以肺炎治疗,连续使用青霉素、氯霉素等药6天,效果不明显。胸透复查:“左侧胸膜炎,少量积液,并粘连肥厚。”并确诊为左侧急性胸膜炎。患者对西医治疗失去信心,遂寻求中药治疗。   刻诊:患者仍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体温38.5℃,无汗,咳嗽,痰不利,左下胸痛,有时跳痛,咳嗽震动即痛,晚上不敢朝左侧睡;伴全身困乏无力,大...

  • 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益肺止咳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病案: 苏某,男,69岁,农民。2006年12月21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咯痰,气喘16年余,每遇感冒或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而诱发,5天前因不慎受凉出现胸闷,咳嗽,咯白痰,质稀,伴气喘无力,服用西药抗生素及止咳药治疗,疗效不显,且有加重趋势。查体见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舌体淡胖、苔白滑腻,脉沉细。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中医辨证属肺肾气虚,外感风寒,方用自拟益肺止咳饮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杏仁12克、砂仁6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鱼...

  • 治慢支急性发作经验方

    治慢支急性发作经验方

    经验方:苏子、白芥子、炒菜菔子、茯苓各10克,麻黄、半夏、陈皮各6克,甘草3克。 加减:痰黄稠,舌苔黄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瓜蒌各10克;痰白清稀,舌苔白者,加款冬花、五味子各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48例, 临床控制(咳、痰恢复至发病前水平)18例,有效26例, 无效4例。...

  • 治外感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

    治外感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咳嗽,西医称急性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最为多见,小儿和年老体弱的人,感受风寒或风热更易发病。   发病时,先有怕怜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全身不适等感冒症状,咳嗽日益加重,最初是干咳,以后逐渐有痰。外感咳嗽主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治疗时应区别对待。   风寒咳嗽:痰稀色白,容易咳出,并有风寒感冒的症状。应当采用发散风寒、祛痰止咳的治法,可选用以下方药。   1、一般可煎服止嗽散(百部、白前、紫菀、桔梗各10克、荆芥、陈皮、甘草各6克)。每日1剂,分3次服。   2、...

  • 妙招缓解岔气 急性胸肋痛

    妙招缓解岔气 急性胸肋痛

    生活中“岔气”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我们剧烈运动时更为常见,“岔气”虽然不能造成什么危险,但是,发生“岔气”时会伴随着呼吸而产生钻心的疼痛却让人难以忍耐。 岔气又称急性胸肋痛,现代医学证明,岔气其实是一部分帮助呼吸活动的肌肉出现痉挛性收缩造成的。长期没有参加体育活动或天气过冷,以及大量出汗引起的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也能引起岔气。 如果岔气时,不但咳嗽,而且连大小便都疼,在医院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方法一 把与患侧相同的肢体举起来,然...

  • 治急性扭伤 疔疮方

    治急性扭伤 疔疮方

    治急性扭伤 疔疮方 方药:栀子、大黄、乳香各等量,共研 成细末,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陈醋或75% 酒精调成糊状外敷患处。主治:手足急性 扭伤、疔疮疖肿。 疗效:经临床应用,本方 疗效确切,手足急性扭伤一般用药24小 时症状消失;疔疮疖肿据病情不同,起效 时间不一,但用药后均痊愈。 张智清 治带状疱疹方 方药:龙胆草、甘草各6克,栀子、柴 胡各9克,黄芩、当归、赤芍各10克,生 地12克,车前子、泽泻各15克。加减:热 象明显加金银花12克;湿重车前子用至 20克;痛甚加元胡10克;痒甚加白鲜 皮、荆芥、防风各9...

  • 治颌面部急性炎症经验

    治颌面部急性炎症经验

    治颌面部急性炎症经验 经验方:生地、元参、银花各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桔梗9克,薄荷(后下)、甘草各 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颌面部急性炎症患者82例,治愈51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 治带状疱疹经验 经验方:黄柏、大黄各2份,芒硝、五倍于各1份。 用法:上药共研成粉、混匀,与凡士林配成3P/o 的软膏,用时按皮损大小将药膏平摊于纱布或麻纸上厚约02厘米,并贴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疗效:本方治带状疱疹患者140例,用药2~4 次,全部治愈。...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