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止痛 第8页

止痛 第8页

  • 硫磺灸能止痛

    硫磺灸能止痛

    在治疗由于骨质增生或者外伤引起的疼痛时,可以采用硫磺灸法。 在疼痛部位寻找压痛最为明显的点,取鲜生姜切成大约0.3厘米厚的片,用针在上面扎几个小孔。将姜片放在压痛点上,取1/2米粒大小的硫磺1粒,放置在姜片上面。将硫磺粒点燃,以自我感觉局部灼热,但是能够忍受为度。灸至皮肤灼热难忍时,用棉球压灭硫磺即可。以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水疱为佳。隔日1次,10 次为1疗程。 生姜活血通络,硫磺则是温热除寒止痛的良药,点燃之后外用,既能利用热疗来止痛,又能避免其对人体的有害刺激。 (徐少商)...

  • 舒筋止痛 主治腰腿痛方

    舒筋止痛 主治腰腿痛方

    处方:薏苡仁15克,牛膝、滑 石、宣木瓜各12克,连翘、白术、 元胡各9克,苍术、黄柏各7克,甘 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 剂。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主治:腰腿痛,中医辨证属湿热 痹痛。症见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 感,或有红肿热痛,遇热痛甚,烦热 口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 脉濡数。 黄媛呜 我有多年腰痛的毛病,每当劳累或 走路过久就疼痛加重。后经亲戚推荐一 方,照此配制,连用3天腰痛明显减轻, 以后每次腰痛复发,再用都能马上见效。 具体做法如下:艾叶、炒黄蟹壳各30克, 浸白...

  • 止痛止泻治慢性结肠炎

    止痛止泻治慢性结肠炎

    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克,肉豆蔻20克,五味子12克,煨诃子8克,炙米壳、陈皮各6克,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克,茯苓、炒苡仁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分服,2周为1个疗程。 本方有疏肝健脾、温肾涩肠、止痛止泻之功效,对久泻有明显疗效。 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者,加延胡索15克、青皮6克舒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克、党参20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伏新顺献方...

  • 治疗结肠炎 温肾涩肠止痛止泻方

    治疗结肠炎 温肾涩肠止痛止泻方

    补骨脂、炒白芍、炒白术各15克,肉豆蔻20克,五味子12克,煨诃子8克,炙米壳、陈皮各6克,炒石榴皮、炒防风各10克,茯苓、炒苡仁各30克。 本方有疏肝健脾,温肾涩肠,止痛止泻之效,对治疗久泻有明显疗效。 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者,加延胡索15克,青皮6克疏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者,加炙黄芪15克,党参20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 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早晚温服,以2周为1个疗程。(伏新顺)...

  • 苦蒿枯叶止血止痛消炎 熏蒸法治疗肛裂

    苦蒿枯叶止血止痛消炎 熏蒸法治疗肛裂

    苦蒿枯叶可止血止痛消炎 有一年我上山砍柴,因使 斧不慎,斧子砍伤右脚,动脉 血管像泉水喷出,印湿几层 布血都不止,在周边无人相 助的情况下,我吃力地爬向 埂子边,顺手揪了一把苦蒿 枯叶,在手中揉绒,敷在伤口 上,手稍紧压瞬间,用衣服撕 下的布条固定,包扎紧,十多 分钟血流就止住了,同时疼 痛缓解扶拐棍回家休息几 天,伤口就痊愈了。 如今事隔六十多年,往事 不忘。顾此防在野外劳作,不 慎跌伤、刀伤和枪伤流血不 止,在无人外援的情况下,可 就近采取苦蒿枯叶揉绒,敷在 伤口上,固定包扎好,会起到 止血止痛消炎的效果。...

  • 肛门病术后止痛 电针白环俞止痛法

    肛门病术后止痛 电针白环俞止痛法

      【穴性特点】   白者,洁也;环者,旋也。此类穴名,多由养生家静坐有得而名之。   张紫阳谓:“心下(此处指七节旁之小心),肾上,脾左,肝右,生门在前,密户在后,其连如环,其白如棉,方圆径寸,包裹周身之精粹。此即玉环也”。其处与脐相应,为人之命脉根蒂。本穴与玉环气机相通,正应其处,故名为“玉房俞”,又名“白环俞”。   本穴位于骶部,主治遗精、遗尿、带下、月经不调及腰骶疼痛等症。   【操作技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

  • 舒肝止痛丸治脂肪肝胁胀

    舒肝止痛丸治脂肪肝胁胀

      轻、中度脂肪肝患者,有的常时不时地感到两胁胀满不适或隐隐作痛,以右侧肝区为明显,或伴有嗳气、腹胀、矢气多等。处以舒肝止痛丸,取其舒肝理气、柔肝止痛之功效。一次4、5克,一日两次,症状轻者服5天即可缓解,较重者可服5~10天。   舒肝止痛丸的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薄荷、甘草、生姜、醋制香附、郁金、醋制延胡素、川楝子、木香、陈皮、制半夏、黄芩、川芎、炒莱菔子。方中大量用舒肝理气药:柴胡、香附、郁金、木香、川楝、陈皮。肝主疏泄、通调气机,肝体阴用阳,故以白芍、甘草、川芎、当归养血柔肝止痛;白术、莱菔子、...

  • 急性肾绞痛 针灸立竿见影的止痛

    急性肾绞痛 针灸立竿见影的止痛

      【穴性特点】   委中穴正当腘横纹中央,“委”有“曲”之意,取穴时须屈曲膝关节,故名委中。   《灵枢·本输》曰:“委中者,腘中也,为合,委而取之”。委中穴又名郄中,是针灸四大要穴之一,又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足太阳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是刺血较为理想的穴位,故《针灸大成》称其为“血郄”。古有“腰背委中求”之语,出自《四总穴歌》,初录于明代针灸学家徐风编著的《针灸大全》。...

  • 肾绞痛频发 穴位快速止痛法

    肾绞痛频发 穴位快速止痛法

    肾绞痛多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移动所致,尤以后者为多见。本病好发于深夜凌晨,发作时一侧腰腹绞痛,难以忍受。患者常大汗淋漓或手足厥冷,可伴有频繁呕吐,或有小便色深及小便不畅。西医多临时用杜冷丁、吗啡等强效止痛剂配合解痉的阿托品、6-542等治疗。如果肾绞痛频发,或者经检查确诊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者,可用指压承山穴止肾绞痛,或针刺肾结石点以救急。 1.指压承山穴 《人民军医》报道,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用一手或双手拇指重压肾绞痛发作一侧的承山穴,重压15秒左右,有明显酸痛感后,肾绞痛可立刻消失或明显缓解。笔者近...

  •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胁痛(肝经气滞血瘀证)活血止痛之法

    导读:本文重点介绍知名中医专家张洪义教授运用活血化瘀药的经验。张教授将活血化瘀药按其效力归纳为几组药对,临证时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的程度、部位、性质等不同进行辨证加减,在治疗中获得良好效果。张教授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可资借鉴和参考。 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非常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现代医学中体现为抗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可见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该方面均非常重视。全国名老...

  • 肾绞痛 中药代温灸膏止痛效果

    肾绞痛 中药代温灸膏止痛效果

    肾绞痛的表现为腰部或腹部的突发剧烈疼痛,可有腹股沟、会阴、尿道放射痛,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缓解疼痛是肾绞痛患者就诊的主要诉求,也是泌尿外科急诊的重要课题。笔者在临床中对肾绞痛采用西药解痉、镇痛联合中药代温灸膏外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经治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42.25±13.83)岁;结石直径0.7...

  • 缓急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缓急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孙其斌,男,1956年生,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一、二批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现任技术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药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国家专利2项,主持和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级科研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创立“腰突方”,同时提出了“筋束骨筋动节...

  • 痛风 化浊祛瘀通络止痛方选

    痛风 化浊祛瘀通络止痛方选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血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辛辣油腻、烧烤熏灼、酒酪海鲜的大量摄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痛风病人逐年增多。中医治疗痛风历史悠久,疗效确实。现将本人用中医辨证论治痛风病例介绍如下:   郑某,女,64岁。2014年11月20日来诊。左足拇趾跖骨头红肿疼痛十多年,加重1周。现左拇趾、跖骨头肿大、焮红、灼痛、膝肿痛,彻夜不停,心悸、乏力,上午甚,目糊、口干苦、记忆锐减,舌淡红苔薄黄,脉右弱左弦数。高血压病史,高血尿酸。   辨证 湿热蕴结、瘀毒阻络。...

  • 慢性软组织损伤 活血止痛软胶囊中医证候疗效

    慢性软组织损伤 活血止痛软胶囊中医证候疗效

    活血止痛软胶囊治疗慢性软组织(气滞血瘀证)损伤多中心临床研究 慢性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临床中很难达到痊愈的治疗效果,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通的拉伤或扭挫伤需制动数周或月余, 并且其受损伤处将成为以后肢体活动的薄弱区。药效学研究表明活血止痛方具有止痛、抗炎的效果[1]。活血止痛软胶囊是在活血止痛方的基础上开发研制, 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本次临床试验采用活血止痛软胶囊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为多中...

  • 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李耀谦,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谦”字门儿科中医术传承人之一。在国家及省级学术会议以及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尿崩症辨证分析》等十多篇论文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参加《现代中医内科学》《淮扬饮食文化史》的编写,自著《谦字门鳞爪》一部。擅长内科、儿科、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主张融伤寒、温病学于一炉,力主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相互贯通融会,相辅相成,以决病之...

  • 痛风肾损伤 中医治以泄浊止痛补肾健脾处方

    痛风肾损伤 中医治以泄浊止痛补肾健脾处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早期肾损伤验案1则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尿酸过高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肾脏、骨骼等处而导致的疾病。痛风缓解期一般无明显症状,经常被患者忽视,若病情逐渐进展,易导致肾损伤。因此,痛风缓解期的治疗及改善肾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早期肾损伤的验案1则。 1 病案资料 患者,男,29岁,2019年5月24日初诊。主诉:右踝关节肿痛间断发作4年余。病史:患者4年前因大量活动后出现右踝关节肿痛,自行外敷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后右踝关节肿痛间断发作,自行外...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郭剑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政协、科协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出版中医著作5本,完成市局级科研31项,对研究和治疗筋伤病有丰富的经验。   组成:川牛膝30克,独活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

  • 痛风性关节炎 通痹止痛方解

    痛风性关节炎 通痹止痛方解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苍术...

  • 冯志海运用消瘿止痛散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经验浅析

    冯志海运用消瘿止痛散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经验浅析

    冯志海,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自拟消瘿止痛散,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疗效明显,今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痛风急性发作和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均为湿、热、毒胶着于局部而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消瘿止痛散应用于两者的治疗中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在跟随冯志海教授学习过程中深感此法的独特之处,现将消瘿止痛散治疗...

  • 风寒湿热之痹证 活血通络止痛治疗方法

    风寒湿热之痹证 活血通络止痛治疗方法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病证,临床常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 典型病例 赵某某,女,32岁。因关节疼痛3年、加重1个月于2004年4月16日就诊。患者2001年夏因汗出后贪凉,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并逐渐加重至全身关节疼痛,连及筋肉,灼痛、胀痛。曾在单位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布洛芬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时减轻。2004年3月前因受寒再次加重。刻下症:双手胀痛,晨僵,活动欠灵...

  • 痛风运用中医药治疗 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

    痛风运用中医药治疗 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为主

    李现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浅谈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等组织,引起病损及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现代人高蛋白饮食不节制,导致痛风发病率日益增加。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严重者可造成骨质破坏、关节畸形,甚至可引起肾损害[2]。痛风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经济损失。痛风属中医“痹证”范畴[1],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在痛风性...

  • 肾阴虚,肾精虚股骨头缺血坏死,补益精血壮骨止痛

    肾阴虚,肾精虚股骨头缺血坏死,补益精血壮骨止痛

    肾阴虚 “认清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能对临床辨证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王玉生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肾阴与肾精来说,二者从阴阳属性方面讲皆属于阴,这是广义之阴。在辨证中经常提到肾阴虚和肾精虚,肾阴虚即是狭义之阴了。肾精虚包含着肾阴虚在内,肾阴虚却不包括肾精虚。 肾阴的生理病理:肾为先天,肾阴起到滋润五脏六腑、毛皮肌肉、四肢百骸等重要作用,称为肾中元阴。肾阴亏虚时,除本脏各部位缺少濡养外,还会波及全身其他脏腑组织失去濡养,形成肝肾阴虚、心肾阴虚、肺肾阴虚等。还可导致很...

  • 结肠炎治则 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结肠炎治则 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王某,女,51岁,2021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7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有时腹痛,排便不规律,每日2~3次不等,便时排气多,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便不成形,稀薄状,肛门有坠感,受寒后腹痛腹泻症状加重,得暖则舒,小便清。曾在某三甲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中西药物内服、灌肠治疗,效不明显,遂来诊。就诊时症状基本同前,肢体乏力,口腻口黏,纳食不香,舌苔白腻,脉濡。 辨证: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寒湿下注大肠。 治则: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处方:炒白术3...

  • 治头痛眉棱骨痛 祛风止痛方

    治头痛眉棱骨痛 祛风止痛方

    处方:白芍、白蒺藜各12克, 菊花、防风、羌活、黄芩各9克,甘 草6克。 加减:面色潮红,手足心烦热 者,去黄芩,加生地12克;痛处 崮定不移,刺痛,舌暗有瘀斑者, 加茺蔚子9克,牛膝、稀签草各12 克。 用法:每口1剂,水煎分3次 服。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头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等,中医辨证属风热 型,症见恶风发热,面目发红,咽干 口渴,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 浮数。 曹玉河...

  • 痛风性关节炎 活血止痛罗氏痛风汤

    痛风性关节炎 活血止痛罗氏痛风汤

    罗仁,1952年出生,广东梅州人,医学硕士,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五、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参与主编《亚健康评估与干预》等专著3部,临证擅长经方合方应用,疗效显著。 组成:百合30g,黄柏10g,薏苡仁30g,牛膝30g,山药30g,赤芍10g,苍术10g,车前子15g,金钱草30g,白茅根30g,炙甘草5g。 功效:清热祛湿,活血止痛。 主治:湿热毒瘀阻于经络所致痛风性关节炎。 用法:水煎...

  • 头痛头晕 予泻火平肝止痛

    头痛头晕 予泻火平肝止痛

      患者邓某,32岁,每遇行经即头痛头晕,甚则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几月来症状时有加重。近期经行之际,头晕阵作,苦不堪言,工作学习均大受影响。数次前来求诊。   笔者观其心烦易怒,消瘦面红,口干口苦,脉弦舌红,故每以肝火炎上,予泻火平肝止痛之品。多用八味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剂,均未收效。今日来诊正值经期,头痛又作,头晕目眩,经水时少时多,伴紫黑血块而下。口干,舌红,脉弦滑。   总结前法,当属肝经实热,可作定论。但处方用药疑虑多多,即向家父请教。   父诊后云:此案属肝经实热,肝火旺则上冲,故头痛头晕...

  • 行气通络止痛 治疗头痛偏方

    行气通络止痛 治疗头痛偏方

      1.川芎100克,浸于500毫升酒中,每次20~30毫升,每日3次,一般用药5~6次后即可见效。亦可将川芎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两次冲服,连用7~10天。川芎有疏风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为治疗头痛的首选药之一。   2.取越鞠丸每次10克,每日3次,连服1~2个月。越鞠丸能解六郁,方中大黄、栀子导滞以降火泻火,川芎、白芷疗头目之痛,故治偏头痛有效。   3.白芷研为细末,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用7~10天。白芷芳香解表,祛风止痛,对偏头痛治疗效果较好。   4.葛根10~20克,...

  • 风寒入络头痛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风寒入络头痛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

      头痛是临床多见的症状,又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来说,根据病史、疼痛发作的性质、程度、时间、部位便可确诊。中医学认为头痛病因有内外之别,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内因则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陈宝贵认为本病肝肾亏虚、气血不荣为本,风寒侵袭、络脉痹阻为标。乃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在外为风寒侵袭,邪客经脉,风寒之邪循经上犯清空则头痛。在内为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或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因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清窍失荣;或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络而发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髓海...

  •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冠心病经验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治冠心病经验

      活血化瘀通痹止痛   娄某,男,58岁,2008年1月7日初诊。患冠心病、高脂血症10余年、出现房颤3年余。现时心前刺痛、胸闷、偶有夜间憋醒、惊悸胆怯,睡眠不实,眩晕,盗汗。动态心电图(DCG)示:房颤,频发室早伴成对。心脏超声示双心房扩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舌紫、苔薄白,脉结时促。   此为心脉痹阻,心神失养。治以活血化瘀通痹,养心安神定志。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生地15克,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枳壳15克,川芎15克,柴胡15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党...

  • 头痛有些较难治愈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法

    头痛有些较难治愈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法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有些较难治愈。以头痛部位而言,头痛常分为正头痛、偏头痛、前头痛、巅顶痛、后头痛等。头痛之因很多,以表里分,有外感、内伤之别;以虚实论,有虚、实夹杂之异;以部位言,有巅顶、前、后、两侧之殊。 因“头乃诸阳之会”,居位最高,风邪最易袭之,又因“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治外感头痛以祛风药居多。如白芷入阳阴经,主治前头痛(前额痛、眉棱骨痛);羌活入太阳经,主治部位在前、后头痛;细辛入少阴经,主治寒盛头痛连齿者;藁本入太阳经,主治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