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补阳 第2页

补阳 第2页

  • 春分温补阳气的养生之道 温补阳气茶饮

    春分温补阳气的养生之道 温补阳气茶饮

    每年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历书记载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一)春分特点         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在10度以上,这才是真正的春季温度,此时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

  • 冬补阳气的四种特殊食物

    冬补阳气的四种特殊食物

    韭菜:   韭菜又名壮阳草、长生菜,《本草纲目》记载,韭菜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韭菜能温补阳气,冬日吃韭菜正当时。《本草拾遗》对韭菜的评价:“韭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韭菜不仅能驱散阴寒,增强脾胃之气,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习惯性便秘,还能壮阳补虚,防治肠癌。有医家把韭菜称着“伟哥菜”。   韭菜盒子   取韭菜150克,面粉200克。将面粉先加少许开水,后加冷水和成面团待发。再择净韭菜,清洗干净,沥去水分,切碎,加入精盐、椒面搅匀备用。将醒后的面团,分成若干小面团,撖成面皮,包成韭菜盒子...

  • 温阳补阳与通阳是治疗阳气相关病变的常用方法

    温阳补阳与通阳是治疗阳气相关病变的常用方法

    温阳、补阳与通阳是治疗阳气相关病变的常用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因对其内涵或相应方药的性能认识不清,时常可见对这些治法的误用或乱用,造成理、法、方、药的不一致。兹据中医药学的原理,对这些方法加以辨析厘正。     温 阳     温阳即运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扶助阳气以治疗寒证的一种方法。寒证的成因无外乎“阴盛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阳虚则外寒”(《素问·调经论》),其基本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与“疗寒以热药”(《神农本草经》)。     寒证有表里虚实之分。表寒...

  • 冬季气候寒冷“补阳”羊糕

    冬季气候寒冷“补阳”羊糕

        冬季,气候寒冷,羊肉成为大众餐桌的佳选。羊肉性味甘热,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被视为“补阳”佳品。羊肉的做法很多,给大家介绍一种特别的吃法——羊糕,吃起来软糯适口,无膻不腻。       主料:羊后腿肉500克、猪肉皮250克、白萝卜1根。       调料:料酒、盐、胡椒花椒粉、八角、葱姜。       做法:1.羊肉洗净,用水浸泡2~4小时,切大块,开水焯一遍,撇去浮沫;2.将羊肉块、猪皮、白萝卜一起放在锅中,加清水烧开后捞出;3.将羊肉、猪皮放到盘中,加入料酒、葱姜、胡椒...

  • 了解中医补阳药 了解这味春药

    了解中医补阳药 了解这味春药

    在了解这味春药之前,咱们得先了解什么是补阳药。   相信大多人会对补阳药有一个误解,就像许多年轻人,在看中医的时候最怕听到医生对你说——你肾虚了。   从理论上而言,补阳药是能纠正阳气虚衰,以补阳为主药疗效,治疗阳虚症的药物。阳虚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当然一些朋友会有疑问,五脏包含肝心脾肺肾,为啥没有肺阳虚与肝阳虚呢?当然有,但由于手“形寒饮冷则伤肺”“肝气肝阳常有余”等思想的束缚,以及临床上这些症状的少见,中医古籍中对这两个脏器的阳虚证鲜有记载,但在现代研究中已经有不少中医人研究这些理论,于此...

  • 诠释夏季养生之方法 补阳养生方法

    诠释夏季养生之方法 补阳养生方法

    六月是古人比较重视的一 个养生时节。“八九成的人体内 阳气不足,夏至前阳气最盛,这 时我们最需要也最适合补阳。” 养生专家为大家诠释了夏季养生之方法,端午节前用艾叶、菖 蒲、柚叶等来补阳养生方法。 艾草是“女人草”:“产于山 阳,采以端午”的艾草,性温、味 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 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温寒、止 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 每到端午节,它被插在家家户 户的门口,用以避邪、驱蚊,点 燃艾草(也可以点艾条),清淡 的袅袅烟雾能除虫灭菌。艾草 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 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味...

  • 端午时节适合补阳 艾叶菖蒲柚叶

    端午时节适合补阳 艾叶菖蒲柚叶

        端午时节正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这时我们最需要也最适合补阳。而传统的艾叶、菖蒲、柚叶等草本植物的运用,除了取驱虫辟邪之意,其补阳的药用价值本身对健康也大有裨益。     艾草  温暖经络驱逐湿寒     艾草,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艾草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味妇科良药。艾草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温暖经络,驱逐体内的湿寒。每天用艾草煮的水来泡脚,不仅加速血液循环还能治疗脚气,可谓一举两得。  ...

  • 民间常用补阳方法十则

    民间常用补阳方法十则

    补阳方     阳,是指阳气。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解释说:所谓阳气,就好象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足见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是多么重要。     补阳法,适用于阳虚之人。所谓阳虚,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不足”,如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人们把这种情况叫做“火力不足”,即阳虚。     [方一]     羊肾1对,肉苁蓉30克,黄酒、葱白、生姜、食盐...

  • 补阳气 自我按摩疗法

    补阳气 自我按摩疗法

    立夏将至,目前正处于春夏之交,自我按摩拍打可温补阳气。 拍打背部 熬夜或者劳累时,可采取拍打法和捏脊法。拍打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捏脊法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起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筋膜,从腰骶部位向上捏到颈项部。拍打法和捏脊法各反复操作3~5遍,每天1次。 按摩涌泉穴 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补肾壮阳、强筋壮骨。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为佳。每天早晚搓揉100下,接着搓揉各脚趾100余下。经常搓揉此穴还有助缓解手脚冰凉症状。 按压肝脏排毒要穴——...

  • 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

    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可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照顾脾肾。   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而选用:   补气(益气)之法适用于气虚所致的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无力、自汗、心悸、失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莲子、白术、茯苓、大枣等。   补血...

  • 皮肤瘙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皮肤瘙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陈某,女,68岁,2005年12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诉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已有6年多,双下肢瘙痒最重,冬季加重,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西医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经西医治疗多年,病情时好时坏,故前来求治。   患者就诊时症见皮肤瘙痒,尤以双下肢为重,可见抓痕、血痂及少许脱屑。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此属气血亏虚。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40克,当归30克,白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何首乌(制)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早、...

  • 阳痿 别急“壮阳”应先“补阳”

    阳痿 别急“壮阳”应先“补阳”

      如今随着时代进步,男性出现ED(勃起功能障碍)这一情况,不再藏着掖着,会积极进行对症治疗。但很大一部分人,发生阳痿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方设法吃药“壮阳”。不少男性认为,吃了壮阳药,肾不虚,阳痿就会治好。   专家则表示:壮阳药表现的”壮”,只是表象,仅为提前透支肾气,并不是男性本身的能力。男性患阳痿,还是应以补为主。”   阳痿或是人体的自我调节   男性出现阳痿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心理压力大、器质性原因、混合性原因等,但大部分阳痿患者会伴有肾虚的情况...

  • 阳痿别急“壮阳”应当先“补阳”

    阳痿别急“壮阳”应当先“补阳”

    如今随着时代进步,男性出现ED(勃起功能障碍)情况,不再藏着掖着,会积极进行对症治疗。但很大一部分人,发生阳痿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想方设法吃药“壮阳”。专家表示,壮阳药表现的“壮”,只是表象,仅为提前透支肾气,并不是男性本身的能力。男性患阳痿,还是应以补为主。 阳痿或是人体的自我调节 男性出现阳痿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心理压力大、器质性原因、混合性原因等,但大部分阳痿患者会伴有肾虚的情况。除了生殖器受过外伤或是刚有性生活不久的年轻男性外,常出现阳痿的男性大多是重度肾虚的人...

  • 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椎病

    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颈椎病

      马某,男,60岁,2013年1月12日初诊。   患者诉:素有颈椎病,曾多次尝试牵引、推拿、颈部放血等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刻诊:颈部僵硬强直,感觉麻木,头晕目眩,双侧上肢麻痛。不时伴有失眠,神疲,恶心。舌体薄,边有瘀痕、色紫暗,苔薄白,脉细弦。门诊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   处方:桃仁10克,红花9克,赤芍12克,川芎15克,当归尾12克,地龙9克,黄芪60克,葛根30克,炒牛蒡子30克,威灵仙30克,甘草10克,白芷1...

  •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痹证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痹证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谢心军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医案1则精读 患者,女,60岁,2019年8月9日以“右手腕部疼痛、麻木8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手腕部偶有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程度呈渐进性加重,发作次数日渐频繁,并出现抓握时右手无力感,近期出现夜间痛醒、麻醒,未予重视;既往有右桡骨远端骨折病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病史。刻下症:右手腕部疼痛、麻木,严重时麻木至指尖,活动受限,夜间明显,平素气短乏力,易汗出,面色淡白,夜寐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腻,舌底络脉迂曲...

  •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

    王清任云:“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医林改错》中补阳还五汤原方用量为“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钱半,地龙一钱。”化为现代剂量为,黄芪12克,归尾6克,赤芍 4.5克,地龙3克,川芎3 克,桃仁3克,红花3克。方中黄芪剂量较大,有医者担心益气升阳效甚会引起血压升高(实不然,下有阐述)。但在临床中,笔者屡见对于气虚明显患者,黄芪用量90克甚至120 克,疗效良好,并未见助阳升压之弊。 补阳还五汤原方具有温和降压作用,其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黄芪实现的。黄芪轻用...

  • 补阳还五汤治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治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原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治疗中风的益气活血代表方,由黄芪、当归、芍药、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笔者多年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补阳还五汤合涤栓散加减治疗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的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病人,疗效满意。脑梗塞在急性期过后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结合自己30余年的临症观察到,本病后遗症期多数病人有气虚血瘀的症象。灵活加减辨证运用补阳还五汤,多数可获得比较明显的收效。   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次症:神疲...

  • 治疗老年性痴呆 滋阴补阳方

    治疗老年性痴呆 滋阴补阳方

    患者,女,74岁,患者近半年来进行性知能减退,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目前不但远事近事遗忘,而且严重失忆,连自己的子女、亲戚朋友都不认识,表情痴呆,反应迟钝,答非所问,喃喃自语,语音欠清晰,怠情嗜卧,纳呆乏力,动作迟缓,步履蹒跚,二便失禁,颜面虚浮,舌质淡,边紫,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诊断为老年性痴呆。证属髓海空虚,痰瘀阻窍。 治当滋阴补阳,祛痰开窍,佐以化瘀通络。 方用地黄饮子加味:人参、山茱萸、杜仲、益智仁、桃仁、法半夏、陈皮各10 克,熟地、茯苓、麦冬、巴戟天、肉苁蓉、赤芍各12克,五味子、石菖蒲、远志、红花各6克...

  • 中药补阳汤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中药补阳汤治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用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2 例,女30例;年龄17~48岁;病程 7天~lO年。脑血流图检查均显示血管紧张度低,处于扩张状态。发作时均有眩晕、失眠、健忘、全身乏力症状,舌淡暗,苔白,脉缓涩。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 二、治疗方法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黄芪30克,当归、赤芍各12克,川芎、葛根各10克,地龙、桃仁各6克。 加减:气虚乏力甚者,加党参10 克;头痛甚者,加蔓荆子12克;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夜交...

  • 腓总神经损伤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腓总神经损伤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曹某,男,47岁。右足背伸无力、背伸不能,走路时足底落地时不能自控,以至于足底像摔在地上,啪啪作响,此状况持续2周余,并因此于 2014年10月17日来诊。 病起于九月末,患者因喝酒喝晕跌倒,翌日酒醒后,发现右脚走路不适,右足背伸无力,无论如何用力也不能背伸,走路时,脚底落地时不能控制,撞击地板以至于啪啪作响。因患者大学所学专业为生物学,自感是腓总神经损伤,即自行购买维生素B1、三七骨伤片、甲钴胺片服用1周,症状未见缓解。随后来山东省中医院骨科诊治,行肌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腓总神经敏感性降低,建...

  • 偏瘫中医妙方:补阳还五汤

    偏瘫中医妙方: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清代名医王清任创立,是用于中风瘫痪症的方剂,载于王氏著《医林改错》,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沿用迄今已170多年。“补阳还五汤”由生黄芪120克、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9克、桃仁9克、地龙9克、川芎9克组成。临床常用于脑血管病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等属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也可用于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疼痛、神经衰弱、癫痫等;还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肾炎、糖尿病、前...

  • 治脑中风后遗症 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治脑中风后遗症 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病例:患者,女,78岁。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清3周余。病史:患者3周前在家如厕摔倒后,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不伴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症。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中西医治疗 后好转出院,就诊时患者右侧肢体仍活动不利,言语謇涩,乏力,食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滑。查体:左侧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诊断:脑梗死(恢复期)。辨证:气虚血瘀,瘀毒痰毒互结。治法:益气活血,化痰解毒通络。方用四妙勇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玄参20克,金银花、.伸筋草各15克,茯苓...

  • 手指紫黑麻木 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手指紫黑麻木 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陈某,女,61岁,2007年1月10日初诊。 患者左手手指皮肤紫黑,数月不愈,近来紫黑色逐渐加深,并且明显麻木、畏冷,左肩肘部略感胀痛。既往左手并无外伤史,曾去医院做过多次检查,均未发现病因。查其右手手指皮色正常、无麻木冰冷感。舌苔薄白,右脉细,左脉细而涩。 辨证:臂痹,脉络不通。 治法: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合虫藤饮。 处方:黄芪3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4克,地龙10克,全蝎6克,蜈蚣1支(去头足),僵蚕10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0克,桂枝5克,防风10...

  • 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头痛

    补阳还五汤治疗外伤头痛

    例1:李某,女,33岁。患者因被丈夫打伤头部,当地卫生院诊为“脑外伤”。住院治疗10余天后出院。现仍感头痛、头晕,痛甚时如锥刺样,尤以后额顶部为甚,伴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检查:精神萎靡,右后额顶部见脱发斑。颈软,心肺正常,瞳孔等大等圆,伸舌居中。舌苔薄白中微黄,舌质暗,舌尖有瘀点,脉象涩而无力。 辨证属气虚血瘀,冶拟补气活血行瘀,予补阳还五汤。处方:生黄芪120克;当归尾3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服7剂后,头痛略减。14剂后惊悸失眠好转,舌瘀点转淡。20剂后...

  • 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 中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肢体的麻木疼 痛或感觉异常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发病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伴随着时间延长, 病情日趋加重, 最 终导致病患致残。笔者自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 期间, 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 α-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 30 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 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 [1] ; ②上肢...

  • 咽喉炎病机认识 顺势补阳法

    咽喉炎病机认识 顺势补阳法

    咽喉炎是咽喉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发病人数约有25亿人(次)以上。多见于成年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症状顽固,不易治愈,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将之归为喉痹、喉瘖、梅核气等范畴。西医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加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近期疗效好但不良反应明显且容易复发。郑小伟教授从事教学和临床工作30余载,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喉源性咳嗽等。 1 病机认识 喉痹病因病机的最早论述,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rdqu...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补阳还五汤 加减治疗声带麻痹 陈某,男,70岁,2013年6月5日初诊。6年前行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曾多方求治,终不得效。现持续性声嘶,说话费力,伴咳嗽少痰,大便稀,一日2次,舌质紫暗,少苔,脉沉细。某医院喉镜检查示双侧声带轻度充血水肿,左侧声带固定于旁中位,右侧活动可。 西医诊断:声带麻痹。中医诊断:慢喉瘖;病机:气虚血弱,瘀滞声门;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2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

  • 颅脑损伤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颅脑损伤予补阳还五汤加减

    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认为,苁蓉牛膝汤虽为丁酉年运气之方,但只要是具备了木运不及的病机特点,即使不在该运气年亦可应用此方。临证应把握运气病机,灵活应用,病不从方,必要时舍症从脉。今年多位龙砂医学传承弟子,学用此方收到了佳效,现将部分验案摘要如下。 《三因司天方》载苁蓉牛膝汤(苁蓉、牛膝、木瓜、白芍、熟地、当归、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乌梅一枚,鹿角一钱),乃为六丁年“岁木不及,燥乃大行,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复则病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咳而鼽”所设运气方...

  • 补阳还五汤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为临床多发脑血管疾病, 随着早期诊疗措施的不断进步, 疾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病死率降低, 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诸多后遗症, 如瘫痪、言语功能障碍等, 影响患者康复期间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1]。西医主要采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 可取得一定效果, 但难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等。脑心通胶囊和补阳还五汤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本研究探讨了脑心通胶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

  • 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归芪祛风合剂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 其遗留的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仍是神经内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因此, 从中医活血通络方面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意义重大[2], 本文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药加减治疗中风恢复期, 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许昌市中医院中风科住院的辨证为气虚血瘀的恢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