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病 第3页
-
中医经方在中风病中的辨治 侯氏黑散 风引汤 大续命汤
经方在中风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有承气类、柴胡类、抵当类、四逆类及《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的风引汤、侯氏黑散和大续命汤三方。侯氏黑散用于心脾不足,风痰阻络证;风引汤用于热盛动风证;大续命汤用于气血不足,卒感风寒之邪,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阻之证。笔者跟随全国名老中医和经方大家毛德西、李发枝、唐宋教授侍诊学习多年,现将其应用经方辨治中风的经验和自己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侯氏黑散 经方原文:“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侯氏黑散主之。”(...
-
中风病后遗症 中风络塞血瘀证 中风络损血溢证
国医大师任继学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其治疗中风病理论新颖,收效甚广,其在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任继学认为中风病有缓有急之异,缓者多为中经中络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脑栓塞等,并首次提出此证应改为络塞血瘀证,应用理气豁痰、滋阴潜阳、活络化瘀之法。而急者多为中脏中腑之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并率先提出此证属络破血溢证,应用开闭固脱法,现对任继...
-
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
某女,29岁,反复一侧搏动性头痛2年来诊。患者于2年来反复出现一侧搏动性头痛,或左或右,以月经前后、工作情绪不稳定时明显,伴有口苦咽干,不寐,纳差,疼痛明显时可伴恶心呕吐,舌红,苔薄黄,脉弦。查体:BP110/60mmHg,神志清,颅神经未查及异常,一般内科检查均未见异常,雌激素水平正常。西医诊断:偏头痛。中医辨病为头风病,辨证为肝郁化火。 中医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药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泽泻10g,木通10g,玄胡索15g,当归10g,生地黄20g,柴胡15g,生甘草10g...
-
从六经太阴中风病传解读东垣清暑益气汤
东垣清暑益气汤是一首传世名方,笔者早期应用此方也基于仅仅分析此方中各味药的功效构成,而忽视了病机浅深、虚实、寒热错杂的状态,以致不能充分体会此方之奥妙。近期,笔者立足六经辨证体系下太阴中风病传分析此方内涵,茅塞顿开,临床应用疗效亦更加确切。现整理一则医案如下。 陈某,女,48岁,2022年5月27日入院。主诉:反复发热2年余,再发6天。患者2019年因反复发热被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予护胃、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后仍反复发热,服用中药治疗,间中仍易出现发热。2021年6~7月因“尿路刺...
-
痛风病药膳 痛风的饮食治疗
痛风病是由高尿酸引起的一系列组织器官损害的疾病,发作时如针锥刀戳,异常痛苦,常导致关节变形,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而人体内尿酸的生成,饮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平时饮食不加控制,过量摄取食物中的嘌呤,可致使体内嘌岭代谢紊乱,氧化成为尿酸。 临床卜典型表现有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血液尿酸浓度增高,久病者有痛风石沉积,常导致关节畸彤,病程后期可引起肾尿酸结石和其他肾实质损害。严重时危及生命。 痛风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以中年男性居多,女性停经以后较为常见。发作时大多在夜间,突然感到脚胀趾痛,患部有如冷水...
-
活血化瘀为中风病常用治法
活血化瘀为中风病常用治法,肝风妄动,扰乱气血,内则清窍气血瘀滞;外则肢体筋脉失养。故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拘挛,不能屈伸;手脚麻木,肿胀沉困,舌质黯,边现瘀斑等症,此时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滞,开诸经络的闭塞,展肢体的痿废,舒指趾的拘挛,是谓中风主治的大法之一。 药选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琥珀、川牛膝、乳香、没药、茺蔚子等药。其中,当归祛瘀血,养新血,又能补血,一药而多能;川芎上行头目,畅血之气,《药品化义》上说:“川芎气辛温,能横行利窍,使血流气行,为血中之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