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 第12页
-
温热扶阳法治疗脑瘤、脑梗塞出血
据有关文献记载,对于肿瘤的治疗,多数中医专家学者都认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法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然而,我们认为,肿瘤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阳不化气、阴盛阳衰、寒血凝滞、瘀血内结,因而提出治疗肿瘤应以扶阳化气、温热扶阳、温通脉络,消散肿块、化痰散结为大法,常以附子为君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用辛温发汗之法,解开皮腠,通调水道,使尿量增加,脑压下降,瘀血得化,从而起到热能化冰,辟秽开络,化瘤为血,散结活血,气血得利,经络得畅,脑瘤顽疾自可削减,以至消失而痊愈。 临床近万例病例也证实了温热扶阳法治...
-
泻肝清胃法治血管性水肿
徐某,女,46岁,2011年8月10日初诊。双上眼睑潮红肿胀,痒感尤甚,反复发作两个月。经注射内服中西药物多次,外用派瑞松、艾洛松、哈西奈德乳膏、尤卓尔等,虽止痒当时,但皮疹仍反复出现。查见皮损处除潮红肿胀外,触之有灼热感。近月来性情急躁,头眩目赤,口苦口渴,胃脘灼热,小便色黄,大便较干。舌质红、苔黄略燥,脉弦滑数。诊断:血管性神经性水肿。 辨证:肝胃热盛,蕴于眼睑所发。治则:清泻肝胃之热止痒。处方:龙胆草10克,枙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9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10克,黄连10克,生地黄30克...
-
健脾和胃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张某,男,47 岁。患者反复胃脘胀痛2 年,加剧1周。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时隐痛、嗳气,无反酸。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为主,幽门螺杆菌(HP)阳性。曾服用制酸、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疗效不显。1 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胃脘痞满隐痛,伴胸膈不利,气短乏力,食欲差,食后欲呕,口吐痰涎,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滑。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痰盛。治宜健脾益气,化痰和胃,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法半夏、厚朴、海螵蛸、浙贝母各...
-
疏肝扶脾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蔡某,男,37岁。患者反复胃脘部胀痛1年余,加重3天。近1 年来胃病、胃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曾在多家医院诊治,予制酸剂、胃肠动力药及清热和胃中药等治疗,疗效不佳。近 3天上腹部胀满而痛,食后明显,嗳气频频,伴情绪抑郁,头晕失眠,食欲差,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左脉弦,右脉濡细。行纤维胃镜检查示:胃黏膜花斑样充血水肿,HP阴性。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治以疏肝扶脾,行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处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川楝子、郁金、元胡...
-
中医综全疗法治中风偏瘫
患中风后,大部分患者都遗留偏瘫,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目前中医以综合疗法为主,包括中医辨证施治、针刺疗法、推拿与按摩等几个方面。 1.中医辨证治疗 气虚血瘀型:症见偏枯不用,或肢体麻木,兼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面色无华,气短无力,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虚弱。治宜益气活血,逐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可用黄芪、当归、川芎、桃仁、赤芍、地龙、川牛膝、鸡血藤、木瓜、丝瓜络等。 阴虚风阳上扰型: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育阴潜阳,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
-
搭配方法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使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常采用多种方式搭配使用的方法治疗高血压。 将不同的降压药搭配起来使用临床上这种搭配疗法最为常用。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等六大类。这些降压药各有利弊,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如利尿剂若长期使用可使患者的血钾浓度发生变化。B受体阻滞剂若长期使用可使患者的血脂升高和发生低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用后可使患者出现干咳等症状。将不同的...
-
脑梗死畏寒头痛扶阳法治
弓某,女,46岁,2008年5月10日,因冒雨回家后半夜发热,畏寒头痛,右下肢无力,CT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经用解表发汗、泻火、服中药后,热退食增,但右下肢无力,两眉棱骨疼痛不可缓解,昼重夜轻。又作副鼻窦CT,诊断为额窦炎,血管神经性头痛。观其患者心烦意乱、隐屈不得言,食指、中指按压两眉中心疼痛可减。口干、腹胀、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此属余热未清,肝阳上扰,热阳相持,扰乱上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可投柳枝散。 组成:柳枝40克,薄荷12克,白芷6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苦参10克。...
-
豁痰化瘀法治冠心病
吴某,女,58岁,2010年3月16日初诊。阵发性胸痛连及后背3月,加重1周。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背刺痛,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诊见:胸背刺痛,胸闷如窒,灼热感,口苦不欲饮,痰多黄黏,舌苔黄腻,舌质紫暗,脉滑数。查心电图示:ST-T改变。中医诊断:胸痹,证属痰浊血瘀。治当豁痰化瘀,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25克,半夏15克,茯苓25克,甘草10克,竹茹20克,枳实15克,黄连25克,丹参30克,红花10克,川芎25克,赤芍20克,胆南星20克,菖蒲25克,生姜15克,大枣10枚。7剂,水煎服,每日1...
-
泻南补北法治疗眩晕症
病案举例 马某,女,54岁。 初诊:8月10日。 主诉及病史:眩晕伴有头痛、咽痛、口干、耳鸣、尿赤已3年。症状逐渐加剧,经某医院检查,血压 206/112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 诊查:患者来诊之时,面红而光,腰酸而痛。舌绛苔少,脉象细数。 辨证、治法:此乃阴虚火旺之证,当以泻南补北法治之。 处方: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3 克,当归身6克,地黄15 克,杭白芍12克,京丹参 15克,夏枯草15克,条黄芩6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 另用明天麻12克,向日葵(果盘)12克,和鸡蛋 1个...
-
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腐气味,大便次数增多、稀溏发黏等不适症状。除了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选用一些自然疗法来辅助治疗,达到健脾养胃,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从神经反射理论来说,对相关部位的良性刺激,能产生强烈的神经冲动,阻断其他病理冲动传入神经中枢,从而能使病理的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通过神经反射启动机体内部的调节机制,活化各器官组织的机能,释放各种治疗因子,从而起到消除疲劳、健脾养胃的治疗作用。 用推足的方法治疗消化不良,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推足时,患者坐在床上,两条腿向前伸直,然后—条腿膝...
-
根据头痛的部位 用中医方法治疗
很多疾病都会出现头痛的症状,若头痛反复发作,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最好不要随便吃止痛药。根据头痛的部位,用中医方法治疗,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前额疼痛 痛在前额,严重时可连带眉棱骨处疼痛,伴有眼睛不适,可用白芷大黄饮。先取白芷5克,大火煎汤150毫升,再加入生大黄2克,大火煎3分钟后趁热服下。1剂之后若能解下大便,头痛则可减轻;若不见效,2小时后再服1剂,一般连服3-5剂,头痛可消失。 颈后头痛 颈后头痛连及项背,颈部和背部肌肉发紧,或感觉背部发冷,可用葛根羌活汤。取葛根30克,羌活10克,用纱布包后...
-
神阙穴敷药疗法治胃肠功能紊乱
肚脐又名神阙穴,是中医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敷脐疗法是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敷于患者的肚脐上,使药性循经直达病灶部位,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尤适用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 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一般无器质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呃逆、恶心、呕吐等,还有一些患者有下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不畅、便秘、腹泻、排气增多等,且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头痛等症状。 在临床上,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效果显著。...
-
祛风止痛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脸痛”等情况,容易与牙痛混淆。主要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
-
滋肾养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病变,历来是消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特色病种。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胃脘痛”范畴。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喜进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不节,郁思恼怒,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年龄、高盐、过热、低维生素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有的研究结果还证实除上述病因以...
-
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方法为主,而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即将羊肠线埋入相应的穴位皮下,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该疗法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等优点,临床上多用于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的治疗。 埋线的穴位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常选择脾...
-
有氧疗法治肺结核疗效好(一)
有氧疗法对治疗肺结核有较好效果。医学临床验证,肺结核缘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使用抗结核药物是治疗和控制结核病的有效方法。此外,轻负荷的有氧运动也具有积极的疗效。有氧体疗法在锻炼中氧耗保持为最大吸氧量的60%,心率约120-130次/分。可以发展呼吸功能,减轻机体缺氧,活跃机体代谢和促进解毒,缓解症状,并利用“三浴”(日光、空气、水)等环境因素,提高和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和改善不同类型肺结核的有氧疗法简便易学,可按照各自病况因人制宜进行气功疗法、医疗步行、医疗体操和小球疗法。以下...
-
温运脾阳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奠某,女,36 岁。胃脘痞满反复3年,加剧1月,以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或疼痛,痛势剧烈。曾多次行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 西医予洛赛克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转诊中医服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陈夏六君子汤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偶见反酸,稍嗳气,食欲差,口淡乏味,大便溏,两手冰冷,腰酸,精神疲乏,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细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味。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干姜、白豆蔻、熟附子、海螵蛸、浙贝母各8 克,丁香、肉桂、炙甘草各3克。7剂,每天1剂,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