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寒 第165页

寒 第165页

  • 乍暖还寒 中药来治皮肤病

    乍暖还寒 中药来治皮肤病

      真菌,是和植物界、动物界平行的一个种群,它体内不含叶绿素,要通过寄生的方式才能存活,也就是说,它要靠别人养着才能存活。清明节一过,南宁的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专家指出,22至36摄氏度,是最适合真菌生存的温度,加上时下南宁空气潮湿,真菌已经悄悄爬上了人们的身体,湿疹、皮炎、脚癣、座疮等开始蔓延。如果害怕西药内含有激素,那么,来看看哪些中药能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吧。   草药   紫草:可治青春痘、婴儿尿布皮炎   紫草种植普遍,在全国大多省份都有生长,是一味“物美价廉”的好药材。“物美”在哪里?《本草经疏》中说:紫草...

  • 香菜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香菜治寒冷性多形红斑

    寒冷性多形红斑,为冬季常见皮肤病,皮损以丘疹型为主,开始时为暗红色斑丘疹,逐渐增大至0.5~1厘米直径,边缘部出现两圈以上的同心圆性红斑,中心为绀色或出血性水肿斑块。本病多由寒邪阻于经络,使气血不能达到四指末梢而发病,或内寒作祟所致。香菜学名芫荽,其味辛,性温。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止痛解毒之功效。笔者曾用以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效果不错。   方法:取香菜(鲜品、干品、籽),水煎内服或外用熏洗患处,每日2~3次,内服每日用量鲜品100克,干品30克或籽15克,外用量加倍,每次熏洗30分钟左右。儿童用量酌减...

  • 姚魁武寒热并用法临床应用举隅

    姚魁武寒热并用法临床应用举隅

    寒热并用法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 : “奇之 不去则偶之, 是谓重方, 偶之不去, 则反佐以取之, 所谓 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在仲景时期本法运用十分广 泛, 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应用, 取其相反相成的配伍特 点, 在临床中使用往往收效颇佳。姚魁武教授在临床 运用寒热并用法时注重温透的作用, 下面以三则病案 供临床参考。 1 清营与温透并重治疗多形性红斑案 患者男, 36 岁, 2016 年 6 月 7 日就诊。自诉因近日 工作劳累, 突然出现皮肤丘疹、 红斑, 以侧前胸部为著, 痒剧, 初起时为粉红色点片状,...

  • 寒湿肤痒中药外洗

    寒湿肤痒中药外洗

    许多老年人感受湿邪后,湿邪留滞于皮肤,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这时候可以洗个艾草浴,能很快止痒。 艾叶味苦、辛,性温,能温通血脉,驱逐寒湿而止痒。取新鲜艾叶50克或干艾叶25克,加水1000毫升煮开,捞出艾叶后,将药液倒人澡盆中,加凉水适量调至适宜水温(37℃左右)即可沐浴,每次30分钟,一般连续洗浴2天就可以止痒。...

  • 寒风吹来缠腰龙

    寒风吹来缠腰龙

    采访专家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 王锁良 主任医师 正值三九寒天,带状疱疹发病率明显增多,老年人是该病的主要患病人群。这主要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动,而发生带状疱疹。 天气寒冷 病毒活跃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王锁良主任医师介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病毒性皮肤病,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染病毒者有的会发病,有的不会发病。一般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等到机体抵抗力低下或...

    精品偏方 2024-03-08 14 0 寒风
  • 寒冷性荨麻疹临床以方药加减

    寒冷性荨麻疹临床以方药加减

    寒冷性荨麻疹属于中医“瘾疹”范畴,中医认为,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机体营卫不和,风寒郁滞肌表,故而不胜外界风寒相侵,遇冷则产生风团,所以发病,在治疗上多采取固表护卫、辛温解表、活血祛风之剂治之,笔者临床多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投之,但临床效果多喜忧参半。 笔者通过反复思考和临床验证,认为,“发汗法”对于一些运用常规辛温解表无效的患者,经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附笔者治疗的一则医案如下: 刘某,女,24岁,2014年1月10日初诊。 自...

  • 寒冷性荨麻疹的防治

    寒冷性荨麻疹的防治

    每当气候突然变冷的时候,一些人的面部,手臂部位会突然出现一片片的风疹块,瘙痒难忍,但当回到室内或气温回升时,风疹块又自行消退。这种病叫作“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真正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寒冷的刺激是引起本病的一个诱因。 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晨间的户外活动,以增强皮肤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和耐受力,气候突然变冷的要随时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皮肤。发病时可口服赛庚啶2毫克,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中药煎剂也有较好治疗效果,可用黄芪12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

  • 江淑安治寒冷性荨麻疹经验方

    江淑安治寒冷性荨麻疹经验方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6克,黄芪30克,防风、白术、白芍、茯苓各15克,当归、川芎、丹参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3服,30天为1疗程,用药1~3个疗程。 说明:寒冷性荨麻疹见冷风冷水即发作,多因气血亏虚、卫表不固所致,故用本方益气固表,养血祛风。...

  • “寒性”荨麻疹该怎样防治

    “寒性”荨麻疹该怎样防治

    从三年前开始,每到冬季,我的双手和面部只要寒风一吹或一沾冷水,便会瘙痒难忍,随即出现红肿及风疹块。医生说患了寒冷性荨麻疹。请问该怎样防治? 贵州兴义 杨先生 专家答:在荨麻疹诸多症状中,有一种因寒冷所致的病症即寒冷性荨麻疹。发病原因是由于寒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一种叫做激肽和缓激肽的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因而产生风团。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可采用以下方法予以预防和治疗: 平日注意保暖,冬季外出戴好手套、帽子、口罩。逐渐增强对寒冷的耐受能力,可先用17℃左右的水浸泡手脚,2—3周后渐减到7~...

  • 治寒冷性荨麻疹 外治带状疱疹

    治寒冷性荨麻疹 外治带状疱疹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6克,黄芪30克,防风、白术、白芍、茯苓各15克,当归、川芎、丹参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3服,30天为1疗程,用药1~3个疗程。   疗效:笔者用本方加减治疗11例,服药1~2个疗程,有效率为98%。   按:寒冷性荨麻疹为见冷风冷水即发作,多因气血亏虚,卫表不固所致,故用本方益气固表,养血祛风。 带状疱疹外治法 虎杖30克,焦地榆30克,银花藤50克,白及20克,大黄15克。将上药研末,再加冰片10克,雄黄20克,青黛10克,混匀。...

  • 治寒性荨麻疹二偏方

    治寒性荨麻疹二偏方

    1.米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共放入砂锅中煮,待醋干后,取出木瓜、生姜食用,分早晚2次吃完,7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用1~2个疗程可愈。 2.桂枝、白术、防风各10克,白芍、黄芪、白蒺藜各12克,生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7剂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可愈。(郭旭光)...

  • 防治寒冷性荨麻疹方

    防治寒冷性荨麻疹方

    寒冷性荨麻疹,指冬春季节,有些人一遇到寒风扑面或接触冷水后,全身就会出现发痒和起风团等症状。其特点是遇到寒冷空气、接触冷水或冰冷物体后,突然感到皮肤发痒,随之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孤立不成片。搔抓后皮肤出现明显抓痕,呈潮红色,可持续 30~60分钟,消退后还可以反复发作。对于寒冷性荨麻疹的防治,一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当有冷空气特别是“寒潮”来临时,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外出和突然接触冷水。身体的暴露部位,如面部、脖子和手部等应该戴上帽子、手套。寒冷时节要注意皮...

  • 散寒止痒 主治荨麻疹用全蝎

    散寒止痒 主治荨麻疹用全蝎

    处方:黄芪、乌梅各15克,蝉蜕12 克,荆芥、桂枝各10克,防风、炙甘草 各9克,蛇蜕6克,麻黄4克,细辛3 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扶正祛风,散寒止痒。 主治:荨麻疹,中医辨证为风寒束表 型,症见水肿性斑块白色或皮肤色,瘙 痒,遇寒加剧,得暖则减,伴周身畏寒, 舌淡苔白,脉浮紧。 罗亚男 全蝎鸡蛋 治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为临床常见皮肤病,一 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常反复发作,时轻 时重,可迁延数月或更久,患者深感苦 恼。临床验证,采用全蝎鸡蛋治疗,有较 好的疗效。 全蝎鸡蛋做法:取散...

  • 治寒冷性荨麻疹经验方

    治寒冷性荨麻疹经验方

    经验方:桂枝10克,地肤子20克,荆芥、防风、羌活、干姜皮、土茯苓各12克,威灵仙、蝉蜕、赤芍、川芎、柴胡各6克。 加减:表虚加黄芪12克;头痛加白芷10克;易出汗,遇风即起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顽固不愈加附子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寒冷性荨麻疹患者40例,治愈31例,好转3例,无效6例。...

  • 风寒型荨麻疹中药验方

    风寒型荨麻疹中药验方

      风寒型荨麻疹的特点是:遇风寒周身即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丘疹团块,痒感剧烈,以颜面四肢暴露部位尤甚,得暖则退,与《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拆,则起瘙隐疹”所论相符。笔者以《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获效明显。   组方:黄芪20~30克,桂枝9克,白芍15克,干姜9克,羌活10克,防风9克,蛇床子10克,大枣4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至皮损消退,痒感消失。方中用黄芪为君,能助卫固表,增强机体抵抗寒邪之力;桂枝辛甘而温,功可温阳散寒;白芍配桂枝功可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

  • 治慢性荨麻疹 祛风散寒活血化痰

    治慢性荨麻疹 祛风散寒活血化痰

      欧阳恒,男,1939年生,湖南安仁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第二、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全国中医皮肤疮疡专科医疗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顾问等职,曾受聘于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医5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扎实,学识造诣颇深,擅长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皮肤癌等皮肤疮疡疑难病症。主编著作10部;参编著作5部,撰写论文50余篇。   组成:当归3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通草15克,白芥子6克,天南星6克,...

  • 不可忽略风疹块的寒证

    不可忽略风疹块的寒证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风疹块是因风、湿、热及热毒而致。因此,在治疗上多采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消瘀等法治疗。 风疹块现代医学称之为荨麻疹。中医专家发现,除上述原因可致风疹块外,受寒也是造成风疹块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寒所致的风疹块是风疹块的寒证,现代医学称冷性荨麻疹,有些人冷天外出,遇上冷风、降温天气或人体接触冰雪时,接触部位或全身就会奇痒难忍,随之皮肤就会出现大小不等的风疹块。风疹块起得快,消得山快,消退后不留爪迹。风疹块虽多发于暴露部位,但严重者可累及全身。更严重者还可导致口、舌、咽等黏膜发生水肿,甚至出现头痛、...

  • 寒冷性荨麻疹中药小验方

    寒冷性荨麻疹中药小验方

      有这样一些人,只要寒风一吹或碰到冷水,暴露部位的皮肤就会灼热、刺痒,接着全身出现“风团”一样的皮疹。所以,一到冬天,他们就全副“武装”,用口罩、帽子、手套把自己的脸和手包裹得严严实实。对此,皮肤科专家提醒,这是典型的寒冷性荨麻疹,一种由冷空气引起的过敏反应。   冬季空气干燥,皮肤湿润度下降,过敏体质的人在寒冷刺激下容易发生寒冷性荨麻疹,尤以女性居多。   是不是寒冷性荨麻疹   用冰块测试   通常,寒冷性荨麻疹发病比较急,当气温突然降低或过敏体质者接触了冷风、...

  • 荨麻疹风寒型治疗

    荨麻疹风寒型治疗

    风寒型:皮疹呈淡红色,瘙痒,每逢天气寒冷容易发作,发作时病人感周身怕冷,可有低热,舌苔薄白。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疏风散寒的验方。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荆芥穗30克。 用法:研成细粉,用纱布包好,撒在皮肤上,用手来回揉搓,直至皮肤发热为度。...

  • 荨麻疹 气虚血瘀寒闭案

    荨麻疹 气虚血瘀寒闭案

    气虚血瘀寒闭案 谷某,女,20岁,2014年4月26日首诊。 患者头面胸背部起痒疹已三四年,多家医院诊为荨麻疹,中西药治疗未效。痒重时抓破出血,痒可暂止,止后复作。常年手足凉,月经后期、经前腹痛已三年。患者现胸背部散在大小不等黑褐色丘疹和挠痕,舌质淡紫,苔薄白滑,脉细弦,划痕隆起(+++)。 辨证:气虚血瘀,阳气郁闭,肌肤失荣。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疏表。 药用:生黄芪30克,当归尾20克,白芍20克,熟地30克,川芎15克,桂枝30克,红花10克,丹参30克,徐长卿15克,白蒺藜30克,麻黄1...

  • 银屑病 治以温通寒湿疏散郁热为法

    银屑病 治以温通寒湿疏散郁热为法

    一女性患者,银屑病病史10余年,以清热凉血方法治疗数年,胃越来越难受,身上越来越怕冷,经常疲劳,很容易感冒;虽皮损时好时坏,但身体却明显在变坏。患者于是换方向、换专家,改用温热法,又服药2年,身体整体变好,但皮损不变。 找到笔者时,视之斑块肥厚,颜色不红,按广汗法体系判断为“大斑块型”,舌质胖大而暗、齿痕明显。予以立足整体、全面调理。前后用真武汤、桂枝茯苓丸、吴茱萸汤等方,吴茱萸用到70克以上,桂枝用到90克以上,身体和皮损都在变好,但是皮损变化不快,实为“顽疾”...

  • 硬皮病 中医虚寒瘀毒为目治之

    硬皮病 中医虚寒瘀毒为目治之

    •姚高升以为系统性硬化症的病性为本虚标实,肾虚为本,寒、瘀、毒为标,病变涉及多脏腑,为有表有里、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的杂乱疑问病。 •系统性硬化症首要矛盾为寒,次要矛盾为热。故阳和汤的使用贯穿疾病一直,雷公藤、忍冬藤清热解毒,为反佐之品。 北京中医药大学姚高升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参谋。他从事中医皮肤外科临床50余年,在医治皮肤临床疑问杂证方面有丰富经历。笔者曾跟随姚高升出诊,总结出姚高升医治系统性硬化症的经历如下。 系统性硬化症(SSc)也称硬皮病、进行性系...

  •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

    慢性湿疹 齐某,男,67岁,风疹反复发作7年余,曾多方治疗效果不显,每年冬末春初即易起病。2015年4月21日初诊,刻下症见:双上肢外侧对称性皮肤多发淡红色粟粒状湿疹,伴明显瘙痒,皮肤多处抓破结痂痕迹,颈后皮纹粗糙、增厚伴色素沉着,夜间因瘙痒剧烈严重影响睡眠,伴手足凉,口淡不渴,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血虚兼有风寒。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处方:《伤寒论》桂二麻一汤加减。蜜麻黄8克,杏仁12克,桂枝20克,炙甘草5克,干姜20克,大枣15克,茯苓10克...

  • 顽固性寒冷性荨麻疹 江淑安治验录

    顽固性寒冷性荨麻疹 江淑安治验录

    江某某,男,34岁,军人。于1987年8月27日入某院皮肤科病房住院治疗。 患者自诉于1973年春一次军训中偶发荨麻疹,当时周身起风团,触之碍手,伴瘙痒难忍,每日早晚为甚。经用中西医药治疗旬余才控制未发,但不久又复发。自此后每年除6至8月不发外,几乎每月不间断,寒凉季节天天必发,尤以面部、四肢起风团为多,或晨发、午消、晚又发,或此消彼发,逢受寒凉、或受冷空气、冷水刺激后发作明显,甚时彻夜瘙痒难寐。八年中曾先后赴武汉等地医院、部队医院治疗均不能控制,亦慕名访了许多名老中医治疗罔效,甚为苦恼,严重地影响了工作...

  • 银屑病治法 宣散在表的寒湿 提高在里的运化 散掉中间层的郁热

    银屑病治法 宣散在表的寒湿 提高在里的运化 散掉中间层的郁热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近期张英栋用多首经方联合治疗一例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现将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马某,女,14岁,2022年1月16日初诊。自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身上长出黄豆大小的鲜红色斑丘疹,伴瘙痒,被医院诊断为银屑病,后经口服中药(具体不详)、复方甘草酸苷,外用卡泊三醇等治疗,效果不佳,皮损反复、时轻时重。2周前天气转凉后感冒,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后皮损加重,新发大量疹点,瘙痒加重。刻下:全身怕冷明显,腹部、腰臀部及双下肢凉,头部及上半身易出汗,...

  • 患冻疮别火烤 冬起夜要穿鞋 防寒穿背心

    患冻疮别火烤 冬起夜要穿鞋 防寒穿背心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长期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空气中及患者末梢循环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如何预防冻疮?专家提醒,冬季穿鞋子要注意保证足部血液微循环的通畅,穿尖头鞋的女士可在办公室准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同时,加强耐寒锻炼,练习用冷水洗脸、洗脚、洗手或冷水浴;注意防寒保暖,衣服鞋袜保持宽松干燥,每天晚上还可以按摩脚部,揉搓双脚,促进血液循环。 一旦患上冻疮,不要用火烤或放在很热的水中浸泡,以免因受冻部分失去知觉而发生烫伤;最好在室温下按摩一段时间...

  • 肛门潮湿(寒湿下注)附子理中汤加味

    肛门潮湿(寒湿下注)附子理中汤加味

    柯某某,男,62岁。2017年3月21日初诊。诉头晕,伴肛门潮湿、有黏液且质稀量多、偶有坠痛感、神疲乏力、腹胀纳呆、食后嗳气、舌红、苔薄黄润、脉细滑等症。有头晕病史。 诊断:肛门潮湿(寒湿下注)。 治法:温补脾肾、芳香化湿。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味:苍术30克,麸炒白术15克,党参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大腹皮15克,山药20克,芡实20克,木瓜20克,木香(后下)10克,马齿苋30克。10服,每日1服,水煎服,分2次温服。注意休息,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忌...

  •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虚寒型痤疮探析

    基于六经辨证治疗虚寒型痤疮探析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以男性多见[1]。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减少皮脂分泌、抗炎、抗角化、抗菌为原则,采用内服或外用维A酸类、抗生素、激素,或采用激光治疗等,疗效欠佳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部分患者皮损局部表现为炎性丘疹、粉刺、脓疱等,虽属于热象,但从整体来看,又有畏寒怕冷、腰腹冷痛、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女性痛经等症状,切合六经病中太阴虚寒证病机。本文基于六经辨证探讨运用温经汤治疗虚寒型痤疮的疗效。 1 历代...

  • 白癜风应从寒辨治 中医临床治疗白癜风应用热法

    白癜风应从寒辨治 中医临床治疗白癜风应用热法

    中医皮肤科学重视皮损辨证,尤其是对于以斑、疹、渗出、水疱等,但对于白癜风相关论述较少。笔者深入研究皮损辨证理论,结合古代文献,提出白癜风属阴、属寒,当从寒论治,采用温药治疗等观点,不仅符合中医学阴阳、五行等辨证体系,契合临床实践,而且开方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白癜风是由于原发性皮肤色素脱色而形成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白斑,病因不明,易诊难治。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不影响正常生理活动,但因影响美容,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痛苦。 中医学称白癜风为“白癜”“白...

  • 小儿寒气滞疝痛 小儿阴茎糜烂

    小儿寒气滞疝痛 小儿阴茎糜烂

      【组成】硫黄9 克、艾叶6 克、曲酒适量。  【用法】前2 味布包入酒煮热,乘热熨患儿小腹痛处,每日3 次,每次20~30 分钟,连续熨3~5 日。  【主治】小儿寒气滞疝痛。   【组成】蚯蚓粪、葱涎。  【用法】调和涂患处。  【主治】小儿阴茎糜烂。...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