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壮医 第3页

壮医 第3页

  • 壮医的生理病理观

    壮医的生理病理观

    壮医认为内脏气血骨肉,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基础。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称之为脏腑,没有很明确的 “脏”和“腑”的区分观念。颅内容物壮语称为“坞”,含有统筹、思考和主宰精神活动的意思。如精神病出现精神症状,壮医统称为“坞乱”或“巧坞乱”,即总指挥部功能紊乱的意思。壮语称心脏为“咪心头”,有脏腑之首的意思。称肺为 “咪钵”,肝为&ldquo...

  • 壮医甲诊 主要甲象

    壮医甲诊 主要甲象

    壮医一般将甲象分为28 种,辨甲象为壮医甲诊的重要内 容之一,现分述如下: (1)本色甲 为健康甲象,以甲体微曲、厚薄均匀、质地坚、色红活、月痕清,表面平滑,无斑纹淤点为特征。 (2)葱管甲 甲体过度弯曲如卷筒状,甲根枯槁,甲面无华,压之则甲根白,复原慢。主“嘘”、“勒”久亏,精枯不荣。 (3)蒜头甲 甲板增宽,指端末节异常粗大如蒜头,甲面粗糙,透明度差。主淤毒内阻之证。常见于与心肺(咪心头、咪钵)壅塞有关的病证,如咳、喘、瘕积、胸痹等。 (4)竹笋甲 甲体...

  •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

    壮医刺血疗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采用特定针具刺人体一定穴位、或病灶处、或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再行挤压或拔罐等治疗,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又称“壮医放血疗法”。具有良好的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三道两路、活血祛瘀等作用。凡属表实阳热、血瘀气结、风毒疫邪等实证所致的许多炎症、发热、眩晕、疼痛等均可采用壮医刺血疗法治疗。此外,该法也用于治疗部分虚证、久病。临床用于退热、降压、止晕、止痛时,常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其功能主要有退热、抗炎、镇静、止痛、消肿、降压、止晕、明目、清脑、...

  • 治疑难杂症 壮医最“牛”

    治疑难杂症 壮医最“牛”

      名医简介   黄瑾明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诊疗部专家、主任医师、中国医学史、壮医学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于运用中药、壮药、壮医针灸等综合疗法诊治各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如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和各种痛症、不孕不育、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均取得较好或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报记者 王莹 文/图   壮医治疗是起源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莲花针拔罐逐瘀法、针刺疗法、壮药……都在广西人里有较好的口碑。   这些年来,壮医...

  • 壮医热熨法

    壮医热熨法

    壮医常用取材方便的东西来热熨,治疗一些疾病。常见的热熨方法有以下几种。 沙熨疗法:取细沙适量,放在锅内炒热后加适量醋,装袋,或将沙炒热后加入姜汁30-50毫升,再炒2分钟,装袋,趁热熨患处。主要用于腹痛、腰腿痛、陈旧性损伤疼痛等症。 青盐熨法:取青盐500克,放在铁锅内炒热,单炒或加醋炒,炒热后装在布袋内,热熨患处。此法可以治疗胃痛、腰痛、背部疼痛等多种病症。 米熨疗法:将大米炒热装袋,热熨患处。本法用于腹痛、腰痛等症。 犁头熨法:取报废的犁头铁一块,硫黄适量,将犁头铁放入火灶内烧热后取出,再撒上一些硫黄粉,待其温...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壮医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认为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头痛。有因风邪上犯颠顶.脉络阻遏.或挟湿邪蒙蔽清窍可发生头痛;有因情志所伤,郁而化火,上扰清窍而致头痛:亦有因禀赋虚弱,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而致头痛:或因恣食肥甘,湿痰上蒙而致头痛;或外伤跌仆.气血瘀滞.脉络被阻而致头痛。本版编辑特将壮医治疗头痛的特色技法收集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药线点灸操作规范 1.整线:把松散的药线搓紧。 2.持线:用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 3.点火:将露出的线端用火点燃,药线点燃后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4....

  • 对壮医理论体系的学术评价

    对壮医理论体系的学术评价

    我国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民族医药都有自己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壮族没有本民族的规范化的通行文字(只有流行不广的方块壮字),因此,壮医在历史上的客观存在虽然已经逐步被学术界所承认,但由于没有较多的本民族文字记载,因而能否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则是值得探讨的事情。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标准,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和结论。 首先,壮医药理论所涉及到的有关文字资料,是从大量的地方志、博物志以及有关中医药文献中搜集整理出来的。这些文献的作者,大都...

  • 壮医临症用药歌

    壮医临症用药歌

    壮药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疾病的天然药物。笔者长期从事壮医药的挖掘整理研究,现根据民间歌谣把壮药的临床应用归纳整理成歌诀如下,供广大壮医药爱好者参考。 壮医治病特色浓,以物比类样样通。 以黄治黄黄见黄,黄根黄桅配黄藤; 田基黄加无根藤,黄疸肝热去无影。 以红治红红见红,红药红藤月月红; 红凉伞配红吹风,妇人血虚用就灵。 以白治白白见白,白筋白果与白英; 白地紫菀干层纸,痰白服之喘咳停。 以黑治黑黑见黑,血余炭与黑血藤; 黑灵芝加黑山羊,调气补虚气充盈。 以毒攻毒毒用毒,蛤蟆野芋降毒痈;...

  • 壮医接骨术

    壮医接骨术

    壮医接骨术的原则是:整复、固定、敷药、功能锻炼、预防合并症等。在整复前,先询患者如何受伤,以确定有无骨折、脱臼。 若有骨折,先以消炎药水(大榕树、小榕树、苦丁茶、金银花、爬山虎、路边青叶煎煮液)外洗患处,再行正骨术。其法是先以金银花、闹洋花、小榕树煎水外洗或以天南星、雷公藤捣烂加童尿外擦,达到局部麻醉后,再行整复固定,并外敷草药。 常用接骨草药有大罗伞、小罗伞、小接骨、常山、鬼画符、铺地稔、苦楝叶、姜黄、救必应、骨碎补、两面针、土鳖虫,加小鸡捣烂外敷,15天为1个疗程。 待肿消后,改用接筋续骨、补益肝肾药内服...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壮医
  • 壮医针法

    壮医针法

    壮医针法是壮族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壮医外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针刺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广西众多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都发现有很多打制、磨制的可供刺疗用的尖利的石片、石镞、石斧,此即为壮族地区的原始砭石。此外,在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南宁地区贝丘遗址、柳州白莲洞旧石器晚期遗址、广西宁明花山和珠山附近的岩洞里,还发现有骨针实物。 198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一处西周至春秋古墓中,出土了两枚精致的青铜针;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广西贵县f今贵港市1罗泊湾汉墓出土有...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壮医
  • 壮医耳针疗法

    壮医耳针疗法

    根据壮医基础理论,耳届天部,附于“巧坞”两侧,通连 “勒答”,在生理上通过龙路火路刚络与全身脏腑骨肉相通,在病理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反应,当人体有病时,耳廓相应部位会出现变色、突起、叫陷、水肿、充血、敏感点、缺损等征象,壮医通过针剌这些反应点(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即为壮医耳针疗法。 壮医耳针共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亳针法、压丸法、放血法、药物注射疗法等四种。壮医耳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麦粒肿、牙痛、神经衰弱、痛经、胃痛等疾病。...

  • 壮医排毒疗法治疗痛风有特色

    壮医排毒疗法治疗痛风有特色

    痛风中医属“痹症”,壮医属“发旺”范畴。壮医通过排毒,疏通龙路火路,将沉积在血液、体液和器官中的邪毒排去,泻热排毒、祛风除湿,同时激活五脏六腑的代谢功能,达到扶正之目的。近日,在广西壮医医院开展的壮医防治痛风研讨会上,该院排毒康复科唐华医师介绍,通过外敷内服及茶饮等壮医治疗,一般急性、慢性痛风病患者大多数能得到较好控制。 唐华医师介绍,壮医排毒治疗痛风以柳叶见血飞、土茯苓、车前草、松节等为主药。其中柳叶见血飞能人络搜剔湿热蕴毒,土茯苓等利湿、解毒、利关节。再配以清热...

  • 壮医挑痔疗法

    壮医挑痔疗法

    壮医挑痔疗法是针挑疗法 的一种,主要用于炎性外痔、肛 门瘙痒、轻度脱肛等症。 常用针具:同针挑疗法。 挑点选择:在腰骶部寻找挑 点。挑点特征:外形似丘疹,高出 皮肤,有的不突起,如帽针头 大小,圆形,略带光泽,呈灰 白色、棕褐色或淡红色不等, 压之不褪色。所选挑点要与 色素痣、色素斑、毛囊炎相鉴 别。找点困难时,可用手摩擦 患者腰骶部皮肤,即可出现。 若腰骶部同时出现两点以上 者,应选择其中最明显、位置 最低的点。一般每次只挑1 个痔点,若患者身体较好,最 多可挑2~3个。 操作方法:让患者反坐 在靠背椅上,...

  • 壮医刺血疗法操作规范

    壮医刺血疗法操作规范

    刺血疗法操作规范 刺血疗法的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两种点刺形式。 1.直接点刺法 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 0.2~0.3厘米,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人。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提捏点刺法 此法是将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剌入0.1~0.2厘米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鼻通、攒竹、上星...

  • 壮医疗法 四方木热叩 药线点灸 无药棉纱灸

    壮医疗法 四方木热叩 药线点灸 无药棉纱灸

    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操作: ①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 1-2厘米。 ②点火将露出时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③施灸将线端火星 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 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 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火星的 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 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 为一壮,一般每次一个穴 位灸一壮。 ④注意事项持线的 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以 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 不便点火,太短易烧着术 者指头。 操作时必须掌握火 候,施灸时以线头...

  • 祖国医药宝库 壮医方药

    祖国医药宝库 壮医方药

    壮医方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和知识,壮医的方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其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单方、复方、验方,秘方,干百年来在壮族地区被用做主要的医疗药方,为一代代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壮族人民尤其是偏远的缺医少药的地区或山区的壮族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 壮族聚居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常青,动植物繁多,山地广阔,矿藏十分丰富,因此,是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的天...

  • 壮医灸法 烧灼或熏烤穴位

    壮医灸法 烧灼或熏烤穴位

    壮医灸法是通过烧灼或熏烤体表一定穴位或患处,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节人体天人地三气的同步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 目的的一种方法。壮医灸 法具有温经散寒,调节气 血(嘘、勒)、消肿止痛、祛 风止痒、保健防病等功 效,其种类繁多,广泛用 于临床各科。 1.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由黄瑾明教授、黄汉儒主任医师等根据壮医龙玉乾祖传经验发掘、整理出来的壮族民间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用壮药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治疗机理:通...

  • 壮医针挑操作方法较多

    壮医针挑操作方法较多

    壮医针挑疗法,是根据病人病症选择体表上有关部位或穴位,用一种特制或大号缝衣针,挑破浅层皮肤异点或挑出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的病症达80多种,尤其对痧症有良效,如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 壮医针挑操作方法较多,就基本手法来说,有浅挑、深挑、疾挑、慢挑、重挑、跃挑、摇挑等。就针挑方式来说,有点挑、引挑、丛挑、环挑、散挑、排挑等。不管采用何种挑法,均以快进快出(慢挑除外),挑断表皮或皮下组织,针孔能挤出少许血液为要。 具体操作步骤选好挑点,常规消毒挑点及针具,左手拇指绷紧挑点皮肤,右...

  •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

    壮医药物竹筒拔罐疗法

    药罐操作规范 1.煮竹罐 将竹罐投入药液中,煮沸5分钟备用。 2.第一次拔罐 根据拔罐部位选定大小合适的竹罐,捞出甩净水珠(也可迅速用折叠的消毒毛巾捂一下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和保持罐内热气)立即迅速扣于选定的部位上。 3.第一次热敷 10分钟后取下竹罐。将消毒毛巾浸于热药液中,捞出拧干,待热度适当时敷于拔罐部位,3 分钟后取下。如法再敷3 分钟。 4.三棱针浅刺 在拔罐部位常规消毒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拔罐部位皮肤上浅刺 (0.2~0.3厘米)3针,以局部少量渗血为度。 5.第二次拔罐 取煮热的竹...

  • 壮医线刮疗法

    壮医线刮疗法

    壮医线刮疗法是采用苎麻或棉纱的线条或线团,蘸取清水或植物油,反复刮动、摩擦身体局部皮肤,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取苎麻或棉线搓成直径约3毫米,长 30厘米的线条。治疗时以线条蘸少许植物油或清水。用两手拇指、食指各持线的一端将线绷直,以绷紧的线条反复刮擦治疗部位,边刮边不断蘸油或水,直至皮肤出现紫黑色痧斑为止。或者取适量苎麻或棉线揉成一团,蘸水或植物油,在所选取的部位摩擦、刮抹,直到皮肤出现紫黑色斑点为止。 壮医线刮疗法属于刮痧疗法的一种,它通过刮擦病人皮肤至痧斑出现,达到解暑化毒、祛风发表、醒脑开窍、通络止痛、...

  • 壮医目诊消化性溃疡

    壮医目诊消化性溃疡

    现代医学诊断消化性溃疡除了根据患者所出现的症状,还需要借助现代的仪器检查才能确诊。而壮医有—套独特的目诊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确诊率可高达86.3%。 壮医目诊消化性溃疡,一般采用时钟面的12等分标记法,将每一侧眼睛的白睛分为12个部位(时钟点位),不同时点代表不同的系统反应区,两眼白睛消化区(左右眼巩膜12点和6点)出现异常脉络(脉络粗大呈深红、绛紫色,脉络弯曲度大,或其末端带有瘀点或瘀斑等)即可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溃疡眼征为巩膜胃肠区有以12点或6点中线的大U形脉络分布,且近虹膜端有顶部带瘀点的脉络...

  • 壮医治疗头痛眩晕九方

    壮医治疗头痛眩晕九方

    壮医认为,头痛多因龙路(主管糟粕废物的运输)或火路(主管体内各种信息的传感)不通,致外毒或气机阻滞于“巧坞”(大脑)而引起。治疗以通龙路、火路为主。眩晕(壮医称为“兰奔”)是由于情志失调、气机不畅、两路不通、火毒内生等因素所致;更与病后体弱失养、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有关,治疗当以清化痰热、调理大脑、滋养气血为主。 一、壮医治偏头痛三方 1.生萝卜适量,切碎、捣烂绞汁。患者仰卧,取萝卜汁滴人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对部分偏头痛患者有效。 2.荆芥10克(研末,以荆芥...

  • 壮医治腮腺炎经验方

    壮医治腮腺炎经验方

    流行性腮腺炎,壮医称为“猪头肥”。是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多见。好发于5-9岁小儿。中医诊为“痄腮”、“腮肿”、“腮疮”。 壮医认为,风湿毒邪侵袭,阻滞龙路、火路,气血壅塞,阻于耳下腮部。临床表现:轻症:发冷发热,头痛轻咳,耳下腮部酸痛,咀嚼不便,继之一侧或两侧腮部肿胀疼痛,边缘不清。重症:高热头痛,烦躁口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精神倦怠,腮部漫肿,灼热疼痛,咽喉红肿...

  • 壮医外治法简介

    壮医外治法简介

    壮族人民主要聚居于岭南,特别是广西一带,故对疾病的成因及治疗也受该地区的气候及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偏重外治,重用解毒,简便验捷的风格。 壮医外治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壮医穴位刺直疗法壮医穴位刺血疗法是指用小针刺破穴位浅表皮肤或小静脉,使之小量出血,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功能的一种治疗技法,是广西壮族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治疗变应性鼻炎 (鼻鼽)卓有成效,在广西民间广为流传。 壮医药罐疗法 壮医药罐疗法是一种集针刺、热敷、竹筒拔罐为一体的壮医特色治疗方法。先用煮沸之壮药药水加热竹罐,再将竹罐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一般用热...

  • 壮医药线点疗法

    壮医药线点疗法

    壮医药线点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点灸法。该疗法是通过以壮医秘方浸泡过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于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疏通气道、谷道、水道,调节龙路、火路气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壮医药线点疗法最常用的就是点灸法。一般医者以右手拇指、食指秉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厘米。然后将露出的线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接着将线端珠火对准选定的穴位,顺着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健而敏捷地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个穴位灸一壮。壮医药线点...

  • 壮医刺血灸疗治哮喘

    壮医刺血灸疗治哮喘

    壮族医学将哮喘归于“气道病”范畴。壮医学理论认为,由于毒邪阻塞“气道”,导致哮喘发作,反复难愈。壮医刺血疗法和药线点灸疗法能够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并具有抗过敏作用,用治哮喘病疗效独特。 壮医刺血疗法是通过针刺“龙路”、“火路”在人体的体表网络穴位或浅表小静脉,使之小量出血,从而疏通经络,鼓舞正气,逐毒外出。并通过调理经络气血及脏腑功能,恢复天、人、地三气的同步运行,从而调整机体整体功能,使其达到阴阳平衡状态。 壮医特...

  •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的原理和独特疗效

    壮医刮痧排毒疗法的原理和独特疗效

    2009年3月,来自广州45岁的郭女士,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15年。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治了15年,症状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经过敏原测定,她对花粉、粉尘、海鲜等15种物质过敏,经朋友介绍,到我处求医。我给她采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配合壮药治疗。第一次治疗后,各种过敏症状就消失了,并停用各种抗过敏药物。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所有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了一年至今未见发病。 2010年1月,65岁的广西某大学教授,患有“颈椎退行性变、甲状腺肿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心肌...

  • 壮医治流感方

    壮医治流感方

    在远古时期便萌发了壮医壮药,居住在广西地区的壮族先民们,为了生存和繁衍,便积累了与疾病做斗争的一些有效方法和药物。壮族地区也曾流传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秦汉时期壮药种类已相当丰富,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类40余种。当时的岭南越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瘴气经验。唐代以后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并渗透汉医学的壮族医学,壮医方剂学也初见雏形。现提供壮医治流感方: 处方:金银花15 克,黄芩10克,连翘 10克,大青叶10克,桔梗10克,贯众10 克,荆芥5克,桑叶10 克,薄荷5克,甘草5 克...

  • 壮医治病用简方

    壮医治病用简方

    壮医治病的原则主要是调气、解毒、补虚。在防治疾病时,注意从调整人体功能失调人手,用药比较简便,贵在精专,组方一般不超过五味。 如针对瘴毒,选用青蒿、槟棉、薏苡仁等。痧病选用救必应、金银花、板蓝根、黄皮果等。瘀病选用田七、桃仁、赤芍、苏木等。疮肿选用大青叶、蒲公英、地丁、两面针等。咽痛者用毛冬青、鱼腥草、穿心莲、玉叶金花之类。咳嗽用瓜蒌根、十大功劳、百部、穿破石之类。胃病用一枝箭、过江龙、金不换等。痨病用不出林、铁包金、石油茶、穿破石、黑吹风等。红白痢用凤尾草、地桃花、金银花藤。骨折用小叶榕、七叶莲、泽兰、接骨草、铁...

  • 壮医针刺与中医针刺的异同

    壮医针刺与中医针刺的异同

    壮医针剌以“以痛为腧”和“以灶为穴”为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以痛为 腧,即以痛点作为治 疗的穴位、部位。痛, 主要是患者的感觉, 主要是患者的感觉 是患者的一种自觉 的临床表现症状。壮 医针刺“以痛为腧”, 明确了以疼痛点作 为施治穴位的原则; “以灶为穴”,即以患 者所患疾病的受累 部位或有阳性体征 表现的部位选取若 干穴位作为施治穴 位的治疗原则。而中医针刺依据以下4个基本原则:①补虚泻实,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虚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