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经 第19页

神经 第19页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疗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指原因不明的面神经管内的面神经受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影响,引起的急性面神经功能障碍。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本病中医诊断为“口僻”、“吊线风”、“歪嘴风”等。是由于正气不足,风、寒、热、痰、瘀痹阻面络,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弛缓废用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适宜技术   1.针灸治疗   (1)急性期:穴取合谷、太冲、头维、上星、攒竹、阳白、丝竹空、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翳风、承浆。以...

  •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面神经炎的中医治疗偏方

    组成:菊花、葛根各15克,大青叶30 克,防风、白芷、蝉蜕、僵蚕、川芎各10 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歪,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中晚3 次饭后服用。 方解: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俗称吊线风,属外风中络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有夜卧当风的病史,而一旦发病,则眼口俱瘫。《金匮要略》谓:“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

  •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治面神经麻痹验方

    1.辣蓼草、鳝鱼血各适量。将辣蓼草捣烂如泥.以辣蓼草泥的一半在锅中炒热备用。把鳝鱼血涂搽于患侧面部(歪向左边涂右侧.歪向右边涂左侧).待脸部鱼血干后.即把已炒过和未炒过的辣蓼草泥混合均匀.敷于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1次.直至痊愈.一般敷药 20分钟左右.患侧面部有一种牵拉感.坚持1周左右.病可痊愈。 2.青壳鸭蛋9 枚.凡士林适量。在患侧面部上薄涂一层凡士林.青壳鸭蛋煮沸15分钟后.取出1个.在患侧部滚动按摩。鸭蛋温度以能耐受为度.蛋凉后再换1个.直至篱0个 3.荞麦面200克.胡椒20粒,干红辣椒适量。胡椒...

  •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熄风止痉 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

  •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主治面神经麻痹 面瘫方

    王净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谨遵“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临证思维方式,精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先后主持完成14项省(部)课题;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教材7本。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 组成:川芎10克,防风10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牡丹皮10克,丹参15克,全蝎3克,白附子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10克,丝瓜络10克,甘草3克。 功能:祛风化痰,...

  • 面神经炎祛风散寒活络

    面神经炎祛风散寒活络

      孔某,男,51岁。2012年11月7日初诊。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经常外感,于2009年.3月的一天,早晨去市场买菜,当时穿衣服少,感受了风寒,回家约2个小时后便觉左面部麻木略痛,触之有凉感。两天后到某院诊为面神经炎,经常规疗法数日效不显著,其间曾又到过几家医院住院,予中西药物数种注射、内服,及烤电、针灸、理疗,穴位敷贴等效果均不显著,症状基本同前。外遇风寒刺激,进食酸凉之物后疼痛尤甚,二便正常。化验血常规、血脂组合、血流变等均无异常。舌质淡,苔薄,脉弱。   证属肌表虚弱,加之外受风寒之邪,当时未得及时清...

  • 时邪外感面神经炎急性期 祛风解毒活络汤

    时邪外感面神经炎急性期 祛风解毒活络汤

    王毅刚,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针灸学会副会长。从事中医针灸40余年,出版中医针灸著作3部,参编著作3部,其中《常见百病针灸点按穴法图解》深受临床欢迎。有多项临床针灸科研项目获奖,发表论文50余篇。有关针刺技法的论文被日本医学期刊全文翻译,有关经筋病针刺等技法发表于美国针灸临床杂志。对诊治中风瘫痪、痿症、痹症、痛证、脑供血不足、脑萎缩等诸多疑难杂症的中医治...

  • 面神经炎用中药熏蒸法

    面神经炎用中药熏蒸法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中医属“面瘫”,又称“口僻”、“口眼喎斜”。以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多数为一侧性,通常为急性起病,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的疼痛。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明确,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而起病,故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

  • 面瘫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面瘫 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大多数是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引起,故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学的“口眼喎斜”、“吊线风”、“卒口僻”均属此范畴。   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数病例都有局部受寒、着凉的诱因,故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使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而致病。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迅速...

  • 治龋齿牙痛 神经性牙痛方

    治龋齿牙痛 神经性牙痛方

    治龋齿牙痛经验 方法:取苦参3片,煎水1碗,含嗽后吐掉,每口漱3—5碗水。 主治:龋齿、神经性牙痛。 白玲珑 治神经性牙痛经验 方法:取蛇皮适量,焙黄研粉,白酒适量调成稀糊,点在痛牙上。 主治:神经性牙痛。 莫红英...

  • 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口眼歪斜“面神经麻痹”

    口眼歪斜即西医上所说的“面神经麻痹”。 患者可取乳香30克,丁香3克,蓖麻籽(去皮),共捣成泥状,摊于干净的纱布上,左侧歪斜贴于右侧面部,右侧歪斜贴于左侧面部,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连续用药7天为一个疗程。...

  • 自拟中药方治疗舌咽神经痛

    自拟中药方治疗舌咽神经痛

    用自拟中药方治疗舌咽神经痛12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均为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属风邪入侵,气血瘀阻,或肝郁化火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 55~78岁;病程2 个月~2年;发作次数为数日发作1 次至每日发作10 余次不等。均服用过卡马西平治疗,6例曾行针灸治疗。 二、治疗方法 处方:白芍、白芷、白菊花、川芎各10克,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地龙、甘草各6克,细辛3克,蜈蚣1条。 加减:心烦不眠者,加栀子、合欢皮各10 克;面白乏力者,加黄芪15克,当归5克;胁肋胀满者,加柴胡...

  • 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用鸡血菜藤

    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用鸡血菜藤

      笔者于临床使用大剂量鸡血藤合加味牵正散,并施针灸疗法治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显著。   用鸡血菜藤20克合加味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地龙、蜈蚣、桑枝、乌梢蛇、麻黄、细辛)煎服,同时配合针刺合谷、内关、太阳、颊车、地仓等穴,每日一次,并将药渣炒热,纱布包敷面部,每日三次。逐日效增。   中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内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经脉,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气血失和,肌肉迟缓不收。鸡血藤性辛、甘、温,具补血行血、舒筋活血作用。加味牵正散具有祛风化痰、舒筋活络、通脉止痛的作用...

  •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疏风散寒 张世葳治疗面神经麻痹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湿型)方 处方:茯苓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独活、防 风、陈皮、法半夏、甘草各8克,苍术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祛湿。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中 医辨证属风湿型。症见口眼歪斜,患侧面肌臃肿,眼 睑浮肿,头重如裹,胸脘痞闷,肢体困重,口腻不渴, 舌淡,苔滑腻,脉缓。 创方者:张世葳 名医治面神经麻痹(风寒型)方 处方:葛根20克,桂枝、麻黄各8克,防风、白 芷、蝉蜕、甘草、生姜各lO克;大枣5枚,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

  • 针刺承泣、太冲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临床观察

    针刺承泣、太冲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临床观察

    青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仝乐,刘波,仝春梅 关键词 针刺;承泣;太冲;面神经麻痹;溢泪症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患者除口角歪 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外,常常伴发患侧眼流泪频 作。流泪症状一般遇风加剧,泪液长时间积聚易引发 眼部湿疹,此外患者频繁擦拭眼泪,一方面容易引发 眼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引起下睑外翻,加重溢泪。 溢泪症状引起的眼部不适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本人通过查阅针灸古籍及相 关文献发现,多有承泣穴治疗“迎风流泪”和“冷泪” 以...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治疗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桂枝温阳助卫...

  •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针药合治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针药合治

      本文“面瘫”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中医的“口眼?斜”证。本证四季老幼皆患,以中青年为多见,病因虽有多种说法,但实践证明,多以风寒淫邪外侵,阳气被郁,经气阻滞,经络失养致面肌?僻不遂。   笔者应用如下方法治疗面瘫,效果较佳,不揣浅陋,仅供参考。   电针疗法   即用常规穴位针刺得气后加电针仪,代替手法行针,其强度以舒适为度,再加用D.T.P.神灯温运针肤代替温热灸法,形成整体的既针且灸疗法。行平补平泻,疏通经络作用。此...

  • 名医王付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名医王付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处方:黄连3克,全瓜蒌15克,桂枝8克,茯苓、半夏、桃仁、丹皮、白芍各12克,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化瘀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瘀热痰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头沉面紧,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痰阻咽喉,或面色晦暗,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头痛,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弱或涩。 专家点评: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破血逐瘀;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渗利痰湿;白芍敛阴缓急;桂枝通经散瘀,兼防寒药凝滞...

  • 面部神经痉挛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

    面部神经痉挛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

    广西南宁市农培德献方: 笔者阅读了7月1日第3 版湖南省郴州市读者陈树金 的患者求援,其52岁,两年 前脸部右侧抽搐,经医院诊 断为面部神经痉挛。求治此病 的良方。 笔者作病情病理分析认为, 面部神经痉挛,是骨骼肌或平 滑肌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引起病 症,是较常见的神经病专科疾 患之一。 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宜 益气活血,通络止痉为主。应 读者患者所急需求,笔者谨作 献方一帖如下,仅供参考。 内服处方:党参15克,桃 仁6克,黄芪15克,紫丹参 20克,鸡血藤15克,杭白菊 15克,酸枣仁15克,葛根12 克,...

  • 面神经麻痹“歪嘴风”中药治愈方

    面神经麻痹“歪嘴风”中药治愈方

    面神经麻痹.俗称“歪嘴风”或口眼歪斜。 荆芥、防风、川乌、麻黄、桂枝、藁本、白芷、苏叶、细辛、当归、甘草各15克,用文火炒至焦黄色,凉后共碾细粉。 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9克,温开水送下,14天为1疗程。 一般服用此方 3个疗程可治愈,然后巩固1个疗程,疗效更佳。 (张士达)...

  • 牙神经痛 中医当以止痛为治

    牙神经痛 中医当以止痛为治

    李某,男,47岁,2009年2月16日初诊。自诉患牙痛已二月余,服中西药牙痛好转但不日又作,时痛时止,查牙齿无病状,某医曾诊为齿槽神经痛,求治诸医未果,近二日牙痛又作,难以吞咬饮食,舌红苔白,脉沉而有力,经查身体状况良好,无异常发现,余思再三,此病当以止痛为治。 处方:川乌3克,细辛3克,川椒3克,5剂,水煎漱口,每日4~5次。 二诊,患者遵嘱用药2剂以后,牙痛已止,5剂后牙痛未见发作,病已愈。 按 “牙痛一证,临床常见,为医者当以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取其意而立其方,“谨守病...

  • 治疗面神经麻痹 中药外敷效果不错

    治疗面神经麻痹 中药外敷效果不错

      面神经麻痹多由面神经炎引起,临床以起病急,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脸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进食时食物残渣留于病侧齿颊间隙,口水自患侧淌下为主要特征。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多由外邪入络、脉络空虚所致。一般分为风寒入络型和脉络空虚型。风寒入络型症见口眼歪斜,每于吹风后发作,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脉络空虚型症见口眼歪斜,日久不愈,多兼有头晕乏力,心悸,纳呆等。中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不错。...

  • 用中医来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论治的法则

    用中医来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论治的法则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类疾患,它以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焦虑等为主要症状,伴有失眠、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低热等,归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怔忡、郁证等范畴。多见于中青年,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尤为多见。西医多以排除法或归纳法来拟定心脏神经官能症,多数病人是经各项检查并服用西药之后来请中医治疗的,中医一旦接手,就要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来分析,来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阴阳气血不足为本,痰饮、气滞、血瘀为标。病在心,而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常用调心神、疏肝郁、化痰饮,滋补心肾等方法调治之...

  • 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 辨证论治病案举隅

    儿童心脏神经官能症 辨证论治病案举隅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其他神经症状,一般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多见于青年人,尤以女性较多。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学习压力大、考试成绩不理想、与他人关系冲突等是发作的诱因。近年来,该病在儿童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儿童常以“喜长出气”“常叹息”而就诊,可有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常伴易激动、头晕、失眠、多梦等。现将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孙浩老中医治疗此病的经验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本病...

  • 陕西各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方

    陕西各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方

    处方:党参15克,柴 胡、当归各10克,白芍、郁 金、白术、酸枣仁、茯神各 12克,远志8克,甘草5 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 每1日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 养血安神。用于治疗心脏 神经官能症,中医辨证属 肝郁血虚型。症见心悸、失 眠多梦,头晕目眩,面色无 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创方者:李联社(陕西 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 病研究室主任) 化疗溃疡银花漱口 临床上用金银花冲泡液联合 生理盐水防治化疗后的口腔溃疡, 效果满意。 方法:金银花10克。先用少量 开水冲洗,再用沸水500毫升浸泡 2...

  • 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结局评估方法

    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结局评估方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 (Bell麻痹)等, 该病通常急性起病, 发病时可伴面部 轻微疼痛及麻木感, 若伴有听觉过敏, 耳后部剧烈 疼痛及鼓膜、 外耳道疱疹, 则称为亨特综合征 (Hunt 综合征) 。 临床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很 多, 如激素、 营养神经、 抗炎、 抗病毒、 高压氧、 微创 手术等, 中医学在治疗该病方面也独具特色, 包括 中草药、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 穴位埋线、 针罐灸、 刮痧、 按摩等。 无论哪种治疗方法, 其最终目的是促 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通过对近两年的文...

  • 脑缺血属“中风”的范畴 针刺对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

    脑缺血属“中风”的范畴 针刺对神经营养因子的调节

    近年来脑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的上升, 严重 危害人们的健康,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针刺疗法在治 疗脑缺血后遗症, 促进机体恢复, 改善功能活动等方 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研究采用体针、 眼针和头 皮针治疗脑缺血, 均发现针刺能改善血液循环, 提高 血流量, 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状态, 促进神经功能的修? 复 [1-3] 。近年来针灸治疗脑缺血的机制研究较为多 见, 大多认为可能与针刺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 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 抑制脑水肿形成和神经凋 亡、 促进神经和血管的再生有关 [4] 。研究深入细胞, 分...

  • 中医举隅心脏神经症常见证型验案

    中医举隅心脏神经症常见证型验案

    刚柔辨治心脏神经症常见四种证型验案举隅 心脏神经症又称功能性心脏不适, 系神经功能紊 乱所引发的心血管症状, 是一种独立的躯体疾患的心 身疾病 [1 ] 。心脏神经症多发生在青壮年时期, 女性多 于男性, 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压 力的增大, 本病发病率逐渐增高。中医虽无心脏神经 症的病名, 但对其认识较早, 将其归结为“心悸” “惊 悸 ” “胸痹 ” “郁证” 等范畴, 在许多古代医籍中都可以 看到与...

  • 牙痛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的穴位按摩

    牙痛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的穴位按摩

    面神经炎恢复期的穴位按摩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治疗得当与否决定着本病的预后。临 床对面神经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穴位按 摩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用轻触手法检查患侧穴位 中痛点的分布,常见痛点分布于手阳明 经:迎香;手太阳经:听宫;足阳明经:头 维、下关、颊车、大迎、四白、地仓;足少阳 经:阳白、童子、上关、听会;经外奇穴:太 阳穴、印堂、鱼腰、牵正;任脉:承浆;督脉: 水沟。患者取仰卧位,施术分为3个步骤: 1.推拿面部:术者先搓热手掌,推擦面部 20~30次,以局部红润发热为度...

  • 神经衰弱失眠病 遂以王氏安神汤治之

    神经衰弱失眠病 遂以王氏安神汤治之

    刘某,女,36岁。初诊日期:2008年12月9日。诉失眠已近8年。稍有响动,即刻醒来,再也无法入睡。以致上班工作精神不振,记忆力也渐渐下降,面部色素斑加重。常年服用舒乐安定,已达每夜4~5片,可安睡3个小时。中药气血双补、调养心脾、镇惊安神、养阴除痰诸法已经用尽,无效,舌稍淡略有紫气,苔薄白,脉弦微涩。因知神经衰弱多心肾不交者,遂以王氏安神汤治之。 处方:合欢皮、炒酸枣仁、法半夏各20克,柴胡、五味子、白芷、藁本、川芎、陈皮、黄芩、山萸肉各10克,元胡索、炒白术各15克,首乌藤30克。水煎服,每天1剂,分...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