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神经 第22页

神经 第22页

  • 面神经神炎(马瑞宣方)

    面神经神炎(马瑞宣方)

    【方名】蜈蚣矫正饮。 【出处】马瑞宣方 【辨证】风湿痰阻,瘀停经脉。 【治法】祛风散寒,去瘀化痰,通经活络。 【组成】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鸡血藤15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三叉神经痛(秘方数:6)

    三叉神经痛(秘方数:6)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为一种位于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的病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病因至今不明;继发性的多与血管畸形、动脉瘤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带状疱疹、蛛网膜炎有关。疼痛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呈烧灼样、钻凿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发作时间不长,每次疼痛持续数秒钟或1~2分钟,常伴有流泪、流涎、不敢说话、坐立不安等。说话、呵欠、刷牙、洗脸、咀嚼、吞咽或局部受刺激、情绪激动等是导致疼痛发作的诱因。疼痛多为一侧,很少累及两侧,未经治疗很少自...

  • 三叉神经痛(名方:4)

    三叉神经痛(名方:4)

    中药处方(一) 【方名】散偏定痛饮。 【出处】靳文清方。 【辨证】气滞血瘀,风痰阻络。 【治法】活血通络,平肝祛风,止痛。 【组成】生地3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蒺藜15克,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牛子20克,升麻10克,地骨皮30克,白芥子15克,细辛6克,白芷10克,甘草10克,止痉散(分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方名】四味芍药汤。 【出处】夏度衡方。 【辨证】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治法】柔肝潜阳,和络熄风。...

  • 周围神经病之麻木 补阳还五汤加减

    周围神经病之麻木 补阳还五汤加减

    国医大师严世芸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潜心中医古籍和临床研究,对心脑血管系统等疑难疾病的诊治颇有心得。严世芸对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他提出“无风不作麻”“无痰不作麻”“无虚不作麻”“无瘀不作麻”的发病理论,临床上杂合而治,往往能收到起沉疴、疗痼疾的作用。 无风不作麻 风为百病之长,风多挟寒挟湿等邪,乘人体卫表空虚入侵,客于肌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而为麻木。风为阳邪,其性升散,善...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头痛胸痛 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

    •用一个词概括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就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王清任在此方之下所列十九种病证,全部都是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临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应视情况作调整:大便稀者加茯苓,减当归、生地、桃仁用量;舌质淡黯者赤芍用6g,舌质偏红者可用10~15g,舌紫红者可加到30g;柴胡多用会加重烦躁、兴奋、失眠;便秘者,桔梗可加量,不欲饮食者桔梗用量不宜大;头部症状重、精神症状明显者,川芎可用至30g。 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的血府逐瘀汤,是一首极其好用的方子,所...

  • 三叉神经痛(秘方数:8)

    三叉神经痛(秘方数:8)

    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出现剧烈的阵发性疼痛,历时数秒钟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自发,也可由轻微的刺激“扳机点”起,如表情肌的运动、微笑,轻微的触摸面部,微风的吹拂,头部的转动以及说话、洗脸、刷牙、漱口等均会引起疼痛发作。“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以上,此点常位于牙龈、牙齿、上下唇、鼻翼、口角及颊部粘膜等处。疼痛如电击、针刺、刀割或撕裂样剧痛。发作时患者为减轻疼痛而做出各种特殊的动作,如咬紧牙关、连续咀嚼、咬唇、伸舌等,病程可呈周期性发作,发作期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有的患者发作与气候有关,春冬...

  •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秘方数:11)

    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秘方数:11)

    偏头痛,或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以女性较多,多始于青春期,常有家族史。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月经来潮、情绪波动、疲劳等,发作前可有先兆,如视觉闪光。暗点、偏盲、暂时性失语,半身麻木或运动障碍等,一般先兆症状持续15一2O分钟。头痛至周期性发作,每次持续4一48小时,偶可达数天,常见伴随症状有烦躁、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等,少数病人可有眼肌麻痹,发作时两侧瞳孔可以大小不等。应注意鉴别症状性偏头痛(主要因为脑肿瘤、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所致)。...

  • 神经衰弱(秘方数:4)

    神经衰弱(秘方数:4)

    神经衰弱是以易于兴奋和易于疲劳或衰竭,并伴有头痛、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神经官能症。 神经衰弱病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常见症状有:(1)兴奋性增高。容易激动,常为一些小事而悲痛落泪:易烦恼,情绪紧张,精神兴奋,联想和回忆很多,难以抑制;且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易惊醒或早醒;常有头部肌肉收缩感或血管紧缩感,全身肌肉瘦痛,肢体麻木: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强光等很敏感,可产生怕光、怕声、怕冷、怕热。(2)衰弱性增高。当疾病迁延时,常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往往...

  • 失眠 治神经衰弱 秘方

    失眠 治神经衰弱 秘方

    处方 夜交藤30—60克 丹参30—90克 百合30克 生地30克 五味子15克。 用法 每日1剂,煎二次,混合煎液,午睡前及晚睡前1小时分服。头晕加珍珠母 钩藤;心悸加磁石 钩藤;食欲不振加陈皮 谷芽;精神萎靡加太子参观 党参。外有表邪,内有实热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疗效 用上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失眠患者20余例,均获较好疗效。...

  • 神经衰弱(秘方数:6)

    神经衰弱(秘方数:6)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大脑功能性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属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本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且多与个体素质有关,病人常常性格内向,脆弱多病,身体虚弱,对一些自身不适感觉过分关切。其发病因素有多种,如过度疲劳、中毒、精神创伤等,以上因素引起大脑功能失调,继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的产生。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疲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等。有些病人由失眠开始,主要表现为人睡困难,也有表现为早醒、睡眠浅、多恶梦。胃肠道症状如胃口不佳,腹部胀满,大便次数增多等。...

  • 神经衰弱(医方:22)

    神经衰弱(医方:22)

      神经衰弱多因患者长期受有精神创伤或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痛、易烦躁、食欲不振等。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中医秘方一]   沙参、玉竹各15克,粳米60克。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煎汤,去渣、人粳米煮粥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   本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神经衰弱。   [中医秘方二]   枸杞30克,大枣10枚,鸡蛋2个。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共煎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天。   ...

  • 神经官能症(言庚孚方)

    神经官能症(言庚孚方)

    【方名】益心定志汤。 【出处】言庚孚方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 【组成】当归身10克,紫丹参12克,白檀香5克,细砂仁3克,酸枣仁6克,炙远志6克,北五味5克,玉桔梗6克,煅牡蛎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神经官能症验案举隅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神经官能症验案举隅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小柴胡汤类方中的代表方之一,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又见于《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药组成为“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r...

  • 引火汤治颈椎病案 三叉神经痛案 高血压案

    引火汤治颈椎病案 三叉神经痛案 高血压案

    引火汤最早出处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辨证奇闻》,书中云:“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原方为:熟地黄三两,麦冬一两,巴戟天一两,五味子二钱。同时期的名医傅青主调整药方药量为:熟地黄三两,麦冬、天冬、巴戟天各二两,茯苓一两,五味子二钱。用来治疗小儿乳蛾肿大证属阴虚火旺之病。近代名医李可用引火汤加减治疗顽固性疾病,效果显著,如顽固性口腔溃疡、神经性头疼、高血压等等脑系疾病。李可认为“水浅不养龙”“水...

  • 面神经麻痹(秘方数:5)

    面神经麻痹(秘方数:5)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本节介绍的是贝尔氏麻痹,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不伴有明显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本病的特殊表现是起病急骤,不少患者临睡时毫无异常,但晨起盥洗时忽觉不能喝水与含漱,或者自己并无异常感觉,系为他人所察觉。面瘫的典型表现是患侧口角下垂,健测向上歪斜,上下眼睑不能闭合,发生饮水漏水、不能鼓腮吹气等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也可能由于某种病毒感染,使神经鞘膜发生炎症、水肿;也可能是因寒冷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

  • 神经性耳聋 中医辨证治疗

    神经性耳聋 中医辨证治疗

      神经性耳聋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以消除病因,改善内耳微循环为治疗原则,采取解毒、脱水、脱敏、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体外反博等治疗措施而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瘀阻脉络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 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 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

  •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治疗坐骨神经痛药酒5方

    许多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易患坐骨神经痛,此病影响行走、坐卧,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从临床发病情况来看,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沿臀部、腹腔后面向咽窝部(腿后窝)、小腿外侧直至趾部、足底部的放射性疼痛,多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可减轻。本病归属于中医“腿痛”、 “腰腿病”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责之于外感风、寒、湿之邪侵袭,内因脏腑虚损,主要包括肝肾亏虚,肾阴虚或肾阳虚,精髓不足,内外相引而发。 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传统...

  • 神经性皮炎(秘方数:9)

    神经性皮炎(秘方数:9)

    神经性皮炎系阵发性皮肤瘙痒和慢性增厚并呈苔藓样变为临床特征的炎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依发病范围大小而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两种。前者损害多局限于颈、项、腘、股内侧和阴囊等部位,先觉局部瘙痒,在不断搔抓和磨擦等不良刺激因素影响下,皮肤逐渐增厚,出现多角形扁平丘疹和明显沟纹,即所谓苔藓样变,系本病特征性表现。因阵发瘙痒而抓伤,病期久者,皮肤颜色加深;后者损害表现与局限型相似,但部位更加广泛,散在于全身多处。瘙痒尤为剧烈,中老年易患此症。...

  • 坐骨神经痛(中医名方:15)

    坐骨神经痛(中医名方:15)

      中医名方(一)   【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中医名方(二)   【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

  • 中医治疗眶上神经痛

    中医治疗眶上神经痛

    眶上神经为额神经较大的终末支,伴眶上动脉由眶上切迹离开眼眶,在眶内分成内外支,又彼此吻合,支配额部上睑及结膜,所以眶上神经痛,局部不红肿,疼痛重点在眶上缘,常伴前头痛或眼睑眼球胀痛。眶上神经是全身神经位置最浅表,可以在眶上切迹直接用手触到的唯一神经,易受风寒刺激而发痛。副鼻窦与眶上神经的通道相邻,故副鼻窦的炎症,特别是额窦的炎症,最易累及眶上神经。眶上神经痛起病较急,或一侧或双侧,或持续或阵发,自觉眉棱骨疼痛,常伴眼球胀痛及前额痛,或痛连眶内,或痛连两颞,时轻时重,或伴恶心、呕吐、眩晕。中医称眉骨痛或眉棱骨病。治疗...

  • 视神经萎缩(秘方数:4)

    视神经萎缩(秘方数:4)

    本病是指视神经纤维变性,导致传导障碍的—种致盲性眼病。本病病变位于视神经,视神经纤维又是传递感觉细胞的光刺激冲动,直达视觉中枢,产生视觉。一旦视神经纤维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产生变性使传导障碍而影响视觉,故本病自觉视力减退,不能矫正,部分病例的视力或视野虽在正常范围,但也可表现出色觉减退。本病有些病变位置在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其表现为不同的视野缩小或偏盲、中心暗点等,通过眼底镜检查,其视神经乳头常可见到蜡黄或苍白,或颞侧苍白等。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有高热、发炎、肿瘤、颅内的各种病变、外伤、中毒、...

  • 心脏神经官能症(秘方数:1)

    心脏神经官能症(秘方数:1)

    心脏神经官能症亦称神经循环衰弱症。心脏无器质性改变,临床以心脏症状和神经衰弱症状为主,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常伴有叹息性呼吸)、心悸、疲乏、心前区隐痛、眩晕等症状,多在劳累或精神紧张启发生或加重。本病发生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平衡失调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的结果。本病的诊断根据上述症状,加上身体其他方面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同时又无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考虑为本病,但必须慎重。本病的治疗着重在心理治疗,消除诱因,安排合适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并予以安定镇静剂。本病属于中医“惊悸”、“不寐...

  • 三叉神经痛依法针刺10天治愈

    三叉神经痛依法针刺10天治愈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称“三叉神经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主要鉴别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每次发作仅数秒或1~2分钟即骤然停止,间歇期正常;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持久,且伴有三叉神经麻痹,患侧面部感觉减退,眼支受损可有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第3支受损可有咀嚼肌萎缩,张口下颌歪向病灶侧,或合并其他脑神经麻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针对病因治疗,即治疗原发病。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止痛为目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

  • 神经源性膀胱 妙用补中益气汤建功

    神经源性膀胱 妙用补中益气汤建功

    这位患者是位14岁的小男孩,外伤后不能自主排尿,常常要等到膀胱胀得很大才能自行地溢出点尿来,外院诊断为“外伤后松弛性神经源性膀胱”,建议患者造瘘。一个14岁的小男孩如果要终生带着一个尿袋过日子,别说讨媳妇,就连日常生活都是个麻烦啊。有朋友告诉患者的家属,别急着造瘘,先找中医看看,说不定还会有希望。于是,找到了我的导师,导师把他交给了我。 当时患儿面色(白+光)白、精神不振、气短懒言、食纳差、腰酸畏寒、小便不能自排(一直保留导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这症状大家一看就知道是&ld...

  • 治疗面神经炎药膳方

    治疗面神经炎药膳方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目前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病毒或风湿性损害有关,麻痹症状常只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叠,笑时更为明显。本病中医称“痿证”,由于气血不足,面部遭受风寒热邪侵袭,使经路凝滞,筋脉失养而发生。证见风热风寒两型。用祛风通络的药膳调养,风热型者加辛凉药物,风寒型者加用辛温药物等治疗。以下是治疗面神经炎的中医药膳方。      二芍全虫炖金龟   [配方]赤芍、白芍各10克,全虫6克,金龟1只(约300克),...

  • 醋蛋防老年病治神经性皮炎

    醋蛋防老年病治神经性皮炎

    可防老年病 常吃醋蛋有降压、降脂及软化血管等功效。制作方法:取优质米醋200毫升装入杯中,然后将一只鸡蛋洗净后放入醋中。经过两三天后,蛋壳被软化,仅剩一层薄皮包着胀大的鸡蛋。用筷子将皮挑破,把蛋清、蛋黄与醋搅匀即成。醋蛋液分5~7天服完,每日早晨空腹服一次,每次用开水兑成2~3倍,可加点蜂蜜调匀后服下。 治神经性皮炎 取鸡蛋两个,用酒精消毒外壳后,放入洁净瓶内,加入陈醋,以淹过鸡蛋为度,盖好瓶口。浸泡7~10天后,取出鸡蛋,将蛋壳去掉,再放入消毒瓶内搅匀即可。治疗时,先将患部用温开水洗净,然后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每...

  • 多发性神经炎药膳

    多发性神经炎药膳

    多发性神经炎又称末梢神经炎,当感染变态反应中毒代谢障碍时,最易发生。出现对称性肢体远端感觉迟动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共性症状是:首先出现为手指及脚趾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过敏以后各种感觉均障碍;可出现四肢远端发凉发热发红皮肤变薄或干燥指趾甲松脆:多汗或少汗等。但由于病因不同,分为急性感染性砷中毒性、铅中毒性、糖尿病性、麻风性、粗皮病性和多发性神经炎等。 本病中医称“痿证”,由于肺热伤津,温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亏虚所致。药膳采用清热润燥、养肺益胃、清热利湿、益气健脾、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进行调...

  • 面神经炎药膳

    面神经炎药膳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多发生青壮年,目前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病毒或风湿性损害有关,麻痹症状,常只发生于一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叠,笑时更为明显。 本病中医称“痿证”,由于气血不足,面部遭受风寒热邪侵袭,使经路凝滞,筋脉失养而发生。证见风热风寒两型。用祛风通络的药膳调养,风热型者加辛凉药物,风寒型者加用辛温药物等治疗。 二芍全虫炖金龟 [配方]赤芍、白芍各10克,全虫6克,金龟1只(约300 克),料酒20毫升,姜10克,葱15克,盐4克。...

  • 神经性皮炎药膳

    神经性皮炎药膳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使皮肤干燥,增厚、苔擎天样变的神经官能性皮肤病。其主要症状是奇痒,反复发作。能治疗调养神经性皮炎的药膳有: 防风芹菜汤 [配方]防风15克,芹菜250克,盐、味精各3克。 [制作] 1.防风洗净;芹菜洗干净,切成4厘米的段: 2.防风、芹菜放铝锅内,加入水适量,置武火卜烧沸,文火炖煮25分钟,加入盐、味精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芹菜100克,喝汤。 [功效]清热,祛风,止痒?对神经性皮炎风热外侵型有疗效。 薏米黄瓜汤 [配方]薏米30克,黄瓜250克,猪瘦肉150克,料酒6毫升,盐、味精各...

  • 食疗缓解三叉神经痛

    食疗缓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主要由动脉压迫神经引起。病人的面部大部分都有“扳击点”,只要一触到“扳击点”,哪怕只是轻微的刺激,即可一触即发。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疼痛短暂时,常为数秒钟,犹如触电、火烧、针刺、刀割、撕裂般。下面介绍几则三叉神经痛食疗方:   1、猪瘦肉150克,丹参、川芎各15克,共放砂锅中,加水适量炖煮。调味服食,每日一次。可连服10~15天。适用于瘀血阻之三叉神经痛。   2、川芎10克,鸡蛋两个,葱5根。同放砂锅中加水煮,鸡蛋熟后再去壳煮片刻,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