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细辛 第7页

细辛 第7页

  • 赤小豆粉治血肿 细辛治口疮

    赤小豆粉治血肿 细辛治口疮

    赤小豆又称红小豆,是我们日常食用的一种杂粮。它不仅营养丰富,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外伤血肿亦有良效。可取赤小豆200克研成粉末,装瓶备用。每天取药粉适量(依据患处的大小而定),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连用2—3天。患者若有皮肤破损、肿胀异常明显,则不宜用本方,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中医认为,口疮的发生,常由心脾郁热或阴虚火旺所致。本人有一家传单方,用细辛敷脐治疗口疮效果极佳。 自中药店买细辛3克,研细末,用米醋调糊敷于肚脐上,以脱敏胶布固定。一般贴2—3小时即可揭去,每日...

  • 鼻鼽(过敏性鼻炎)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鼻鼽(过敏性鼻炎)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刘某,女,42岁,2007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鼻痒、清涕8年。患者患鼻鼽(过敏性鼻炎)8年,经中西诸药治疗未愈,遂来求诊。   刻诊:鼻痒,清涕涟涟,喷嚏频频而作,打喷嚏时牵及腰部及大腿筋痛,伴心胸发凉,得热则舒,畏风,无汗,神倦,有时咽痛。查:扁桃体无肿大;舌尖散在瘀点,质淡,舌苔黄薄滑,脉沉弱。   中医诊断:鼻鼽。乃命门火虚,督脉阳虚,肺卫不足,风邪客于鼻窍所致。   治则:温阳益气、祛风摄津法。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组方:麻黄6克,附子9克,细辛10...

  • 姚树锦治过敏性疾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姚树锦治过敏性疾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物过敏、过敏性休克等,常常诱发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过敏性哮喘等一系列病症,给患者生活及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姚树锦主任医师为陕西太和医学流派第四代传人,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临证50余载,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他针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变特点,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多有良效,现简要总结其部分经验。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标准   麻黄附子细辛汤,原为治疗太少两感的经典...

  • 咽痛吞咽困难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加减

    咽痛吞咽困难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加减

    陈某,女,24岁,2012年3月16日初诊。 病史:咽痛5日,伴右下颌痛,吞咽困难,服头孢克肟颗粒、清热散结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无效,口淡不渴,舌暗淡,苔少,脉沉细微。查:咽后壁稍红,右侧扁桃体Ⅰ度肿大。 辨证治则:寒凝阳衰,治以散寒温阳,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加减。 方药:麻黄9克,细辛6克,制附子12克,桂枝15克,清半夏15克,桔梗9克,炙甘草15克。3剂,水煎服。 随访:患者告第一次服药后有轻微汗出,疼痛大减,可进流质饮食,再服未见汗出,三剂尽症状消失。 按:...

  • 受寒后咽痛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

    受寒后咽痛用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

      冬季为一年中的最后一季。冬季气候寒冷,流水结冰,寒水的太过则为淫邪。其时间为:阴历十月至十二月的六个节气。冬三月属寒水,是冬令的主运与主气,其气运严寒冷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拆,无扰乎阳。”所谓“闭藏”,其特征为:天气寒冷,生机潜伏,阳气内藏。冬季大气沉降收藏,大寒前后,阳气沉潜,人与天地相应,内有阳气虚弱的人,感大气寒湿之气,内外合邪,容易发生少阴兼太阳感寒的暴喑证。笔者临证30余年,对少阴兼太阳感寒暴喑证,用...

  •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关于细辛的作用和用量,历来一直有不同的见解。本人在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对其利窍散痰行滞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治疗经过 陈女,60岁,2008年4月1日就诊。患者主诉晨起口苦而干,舌边麻木刺痛,咽部有异物堵塞感,自觉有气自体内上冲至咽,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 证属梅核气,病机属肝郁气滞痰凝,有化火之象。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处方以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龙胆泻肝汤化裁:山栀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生地15克,半夏12克,厚朴12克,枳壳12克...

  • 细辛冰片治牙痛

    细辛冰片治牙痛

    细辛10克,冰片1克,共研碎,用脱脂棉包好。左面牙痛放在左鼻孔里,右面牙痛放在鼻孔里,十几分钟后牙痛即可缓解。苏州常新 专家点评: 牙痛是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是因牙龈炎、牙周炎、龋齿(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中医认为牙痛是由于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 鼻腔中的黏膜,对药物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中医治疗经常利用该渠道给药,属于塞鼻法。细辛能祛风、散寒、行水、开窍,中医认为它能治风冷头痛、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药理研究发现该药能起到...

  • 细辛外用治口疮糜烂

    细辛外用治口疮糜烂

    细辛4.5克(研末),分作5包,每次取1包以米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肚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一换,连用4-5天。 一般口腔溃疡敷药后大多在4天左右就能痊愈。小儿高热或泻泄后满口糜烂、流涎多、痛甚不肯饮食者,用此方亦有效果,未见副作用。...

  • 治牙痛 取细辛1克放牙痛处

    治牙痛 取细辛1克放牙痛处

    花椒治牙痛方 取花椒10粒,加白酒50毫升浸泡10分钟后含服,每日数次,每次10分钟,3-4天即可,对神经性、过敏性、蛀牙引起的牙痛均有效。 长沙市中医医院(八医院) 药剂科主任药师 邓曼静 献方 治牙痛经验 方法:取独头蒜2—3头,将蒜去 皮,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将蒜切开, 熨烫牙痛患处,蒜凉再换,连续多次可 见效。 主治:牙痛。 吕文丕 治牙痛方 取细辛1克,放牙痛处,用牙咬紧,一般5-10分钟可...

  •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减

    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加减

    患者张某,男,56岁,于2015年4月26日就诊。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及口腔糜烂伴剧烈疼痛3年,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局部给予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效果不显。遂求治于河南省开封市名老中医陈五一。 刻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双手不温;口唇、磨牙后区、舌腹口腔严重糜烂,溃烂中央流较多红黄色分泌液,糜烂周围有白色花纹;诉糜烂部位经久不愈,病变部位剧烈灼痛感,偶有虫爬感;长期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夜尿3~5次;舌质稍红,舌体胖大,舌周布满齿痕,苔薄润,脉沉细。 西医诊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溃疡;中医...

  • 医治牙痛的方法 细辛荜茇含嗽

    医治牙痛的方法 细辛荜茇含嗽

      组方细辛6克,荜茇9克。   用法加水200毫升,水煎100毫升,每半小时含嗽一次。因药味辛辣,此方不宜内服。连续含嗽至多3日,牙疼可缓解。   细辛、荜茇二药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对龋齿、牙根周围炎、牙髓炎、冠周炎等引起的牙疼,有迅速止痛作用。据观察,本方对化脓性口腔病变疗效较差。因药味辛辣,儿童不宜服用。...

  • 细辛敷脐治口疮

    细辛敷脐治口疮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常常疼痛难忍,反复发作,影响进食、睡眠,可采用细辛外敷肚脐来治疗。 中医学认为,中老年人口腔溃疡多是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所致,治疗上需要引火归元。将细辛3克研为细末,每晚清洗肚脐后,用 米醋调成糊状,贴敷脐中,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次日清晨取下。细辛具有散浮热、解郁火、通窍止痛的功效。 肚脐为人体气血汇聚之处,贴敷于此可以更好地发挥细辛引火归元的作用。 (龚宝良/荐)...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三则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三则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中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肾之阳气助麻黄之发散,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十二经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练,功效卓著。现代临床应用已远远超过《伤寒论》所载治疗范围。可以用来治疗心肾阳虚兼外感寒湿所致的一系列虚寒性病症。笔者临床用本方加味治疗慢性颈肩背腰腿疼痛,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案1   张某,男,41岁。有20多年慢性腰酸痛史,体质偏弱,每逢冬季大便必...

  • 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医案分析

    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医案分析

      临床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必拘泥于有表寒的存在。但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阳虚,二是寒象。此寒象包括寒邪客于肌表而产生的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亦包括寒邪直中少阴而产生的阴冷、阴缩……寒客于经络关节而导致的肢体运动不利,还包括由于阳虚阴寒内盛而产生的虚寒之象。   判断寒邪袭人有三个要点:一是痉脉,二是疼痛,三是恶寒;而其中尤以脉诊为重。痉脉是其独创的一部脉象,亦是一部反映寒邪特性的典型脉象。   河北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是第二、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咳嗽,嗜睡,哮喘,水肿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咳嗽,嗜睡,哮喘,水肿

    【方药】麻黄二两(去节)(6g)细辛二两(3g)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9g) 【煎服】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2次,温服)。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解说】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的名方,该方主太、少两感证。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为特征。用麻黄解太阳寒邪,细辛温少阴寒邪,附子温经扶阳。三药相合,于扶阳之中促进解表,于解表之中不伤阳气。...

  • 方剂解读麻黄细辛附子汤

    方剂解读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散寒通痹,即温阳、通阳、升阳、补阳,临床应用并不局限于太少两感证,更不必拘泥于有无发热恶寒之表证,举凡风寒身痛、暴哑咽痛、冷风头痛、风寒齿痛等诸多病证,使用本方均收卓效。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经典经方,现就该方的主治、方解、加减化裁及临证运用心得等进行解析,并附验案二则。 方剂解读 原文:《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麻黄二两(去节)(6g),细辛二两(6g),附子一枚(炮...

  • 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开温下法之先河的方剂,后世之温脾汤即以该方加减而成。 大黄附子细辛汤是论述寒实内结证治的处方。《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一语道破天机:“腹满而痛,脾实邪也;胁下满痛,肝实邪也;发热若脉数大,胃热实邪也。今脉紧弦,脾寒实邪也,当以温药下之,故以大黄附子汤下其寒实。方中佐细辛者,以散其肝邪,此下肝脾寒...

  • 中医从仲景方讨论细辛的运用

    中医从仲景方讨论细辛的运用

      中医理论认为,细辛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但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在此从仲景方讨论细辛的运用。   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

  • 张仲景治痰饮 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

    张仲景治痰饮 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

      医圣张仲景治痰饮的基本原则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他把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体现了这一大法。三药均性温入肺,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   此三药联用,散中有收,收中有散,彼此协同,互相制约,体现了“温药和之”之义。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方、厚朴麻黄汤等方均以此为主温化痰饮。证之临床,确实有效。   外寒内饮,饮停于肺,小青龙汤是疗效确凿之方。水停心下,水气凌心,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苓桂术甘汤温阳强心,健脾化饮。但在某些心脏...

  • 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

    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临证运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之邪,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仲景有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之邪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经祛寒。如伤寒手足厥寒,脉...

  • 细辛不过钱 汤剂不尽然

    细辛不过钱 汤剂不尽然

      细辛辛香透窜,临床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的态度。笔者认为,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笔者特取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   细辛的功用   发散风寒细辛辛温,能发散风寒之邪,尤善散少阴经之风寒。伤寒少阴病,脉沉发热,有麻黄附子细辛汤。用附子温阳,细辛配麻黄入里使风寒之邪外达而散。   温经祛寒细辛辛温,能达经脉,与桂枝配伍,温经祛寒。如伤寒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仲景用当归四逆汤,以归芍养血,细辛、桂枝温经祛寒,...

  • 仲景用细辛组方配伍探要

    仲景用细辛组方配伍探要

      《伤寒论》中虽仅有5方计7处用了细辛,其用量少则一两,多则六两,然可窥仲师善于妙用细辛组方之一斑。简要分析如下。   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   细辛味辛性温,为少阴经之表药,能疏腠散寒,通阳化饮;干姜可温中散寒,健脾化饮;五味子酸收敛肺,降逆止咳,并可防姜、辛过散之弊。细辛与姜、味配伍的方剂是主治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之证的小青龙汤。仲景治寒饮阻肺的咳喘证,最喜用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首创姜、辛、味伍用以止咳平喘之妙法,开后世散、敛并用之先河。细辛助五味子宣降肺气,协干姜温化痰饮。《本草求原》曰:&...

  •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临床常用药对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温运通便 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温运通便 方用大黄附子细辛汤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英栋临证擅用经方,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近日张英栋以大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一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取效佳,现将该医案整理分析如下。 安某,女,10岁,2023年7月26日初诊。主诉:甲状腺功能减退3个月。目前口服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日1/2片,麻仁润肠丸每日早、晚各1.5袋。刻下:精神、睡眠好,饮食一般,挑食,颈部肿大,大便2~3日一行,不干不稀,基础体温36.5℃,头、颈部易多汗,冬天手脚冰凉。舌淡胖,苔薄白,舌下淡。2023年7月20日甲功三项结果为T3:2.3...

‹‹ 3 4 5 6 7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