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背 第48页

背 第48页

  • 背浴治哮喘

    背浴治哮喘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是哮喘的高发期。传统的背浴疗法治疗哮喘效果好,易操作,适合中老年人使用。 背浴疗法就是用不同药物的药液对背部进行擦洗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背部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分布着很多穴位。从现代医学来看,背部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支配着内脏的生理活动。背浴可以通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肺、增强人体免疫力。 取麻黄、半夏、白芍各12克,桂枝、细辛、甘萆各6克,五味子 15克,生姜4片。将上药放人锅中,加水1000毫升煎煮,取药液500毫升,待药液温度适中后擦洗后背,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 次为...

    精品偏方 2024-03-08 10 0 哮喘
  • 治中风后疲劳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

    治中风后疲劳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

      张某,男,60岁。2013年1月8日就诊。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半年伴疲乏感1个月。患者于2012年6月20日傍晚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就诊我院脑病科,诊为“脑梗死”,经抗聚、改善循环等治疗,14天后患者病情平稳,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神经科查体:中枢性面瘫,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近一个月来,患者自觉疲乏,稍作活动则自觉患肢无力,伴怕冷,恶风,饮食可,眠安,二便调。曾复查头CT及核磁,未见新发病灶。观其体形适中,面色萎黄,舌质暗,苔白厚略腻,脉沉滑。诊断:中风后遗症,证属气虚血...

  • 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 催人入睡

    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 催人入睡

    失眠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仍在逐年递增,所以失眠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来预防失眠,其实捶背就可以缓解失眠,催人入睡。 中医学认为,捶背可以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因为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联络脏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调节脏腑的功能。老年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轻柔的捶背,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预防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捶背还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

  • 按头腰背 缓解头晕

    按头腰背 缓解头晕

    眩晕不仅仅是头的问题,还跟五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眩晕不能光治头,头面部、腰背上推拿是必不可少的。以下介绍两种方法。 一、头面部操作 1.坐在椅子上,用抹法,抹前额到太阳穴3-5遍。 2.用双手十指端轻轻叩击头部 3遍。 二、腰背部操作 1.站起来,双脚分开 和肩同宽。让家人用双手 手面交叉拍打肩和大椎 (右手拍左肩,左手拍右 肩),左右各拍30次。然后 用双手的手背交叉叩击腰骶部,先叩击一侧再叩击另一侧。 2.用手掌的掌根推腰部两侧,以感觉温热为宜。 田可然...

  • 被失眠困扰的不妨试试睡前捶背

    被失眠困扰的不妨试试睡前捶背

    不少老人存在睡眠问题.长期失眠不仅会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还会导致心悸、胸闷等不适,甚至诱发心绞痛、中风。 被失眠困扰的老人不妨试试睡前捶背。捶背可以刺激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促进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能放松背部肌肉,缓解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有助于更好人眠。提高睡眠质量。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方法.可以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站或坐均可。用空心掌沿脊柱两侧轻轻拍打背部.若用击法则要虚握拳轻轻击打,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自上而下或...

  • 揉百会防“老痴” 转手背助排便

    揉百会防“老痴” 转手背助排便

    旋转手背能助排便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长期便 秘,犹如封闭的壶中倒不出水来。因此, 治疗便秘要打开肺气,从而畅通肠道,犹 如“提壶揭盖”。患者只要做做手背外旋 运动20分钟,就有助于排便。 自然站立,两手张开虎口,使手背向 外旋转至极点,直至不能再翻转时,手放 松还原,然后继续再往外翻转,如此连续 反复翻转20分钟。手背外旋时,意想两 手腕内侧之大陵穴和神门穴。手背外旋 到极点时,可体会到腕上七寸桡骨侧肺 经孔最穴的开穴反应,可使肠蠕动加强, 促进排便。临便时,以拇指和食指摩鼻翼...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便
  • 热水敷背巧治咳嗽

    热水敷背巧治咳嗽

    风寒咳嗽用药物治疗通常疗效不明显,老年人不妨试试用热水袋敷背的方法镇咳,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用热水袋敷背,水温要以病人能够耐受的温度为宜,用毛巾将水袋包裹好,使之均匀、持久散热,防止烫伤。时间在30分钟左右,在敷背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水袋位置,使整个背部均匀受热。通过这种简单、温和的方法可以促进呼吸系统的血液循环,使人体代谢循环加速,把侵入肺部的寒气驱散,从而达到散寒镇咳的目的。...

  • 轻轻拍背帮助痰咳出

    轻轻拍背帮助痰咳出

    嗓子里有痰一定要咳出来,不然反而会形成堵塞,使病菌往下走,形成更大感染。如果是老人,家人可以轻轻拍背帮助他将痰咳出。咳痰也需注意卫生,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后要洗手,并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咯痰方法:坐位或站立,身体向前倾斜,采用缩唇式呼吸方法做几次呼吸,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同时用手压在腹部。深呼吸、屏气,然后用力进行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从肺的深部咯出。咳嗽时间不要太长,宜在早晨起床后或餐前半小时及睡前进行。 欣然...

  • 科学拍背防肺炎

    科学拍背防肺炎

    特约专家、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护师 周月娥 进入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小婴儿由于其机体抵抗力低,呼吸道功能欠完善,清理炎性分泌物能力也极差(如纤毛运动差、咳嗽能力差),炎症分泌物很容易向下漫延进入肺内,导致肺炎甚至重症肺炎的发生。近段时间,儿童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患儿明显增加。因此,小婴儿出现感冒症状时,家长及时有效地应对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当孩子出现鼻塞,流涕,偶尔咳嗽或呛奶的表现时,说明已发生上呼呼道感染。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时主要为病毒感染,因此,开始时一般不主张用抗生...

  • 背痛止痛法

    背痛止痛法

    冰敷止痛法 急性背痛袭来时,最佳的方法是用冰块按摩,它有助于消除背部肌肉的肿胀及紧绷。可以将冰敷袋 (或将冰块包在毛巾里)置于疼痛部位,轻轻旋转按摩5叫0分钟,如此1—2天。 垫枕法 背痛的人有时会难以脸朝上平躺着睡觉,此时可以在头与颈间垫 —薄枕,这样可尽量使背部平坦,再垫枕头子膝下,让膝部呈弯曲状,可以松弛腿后腱,进而减轻背部的压力。 维生素B6法 维生素B6可以增加人体对疼痛的抵抗力。如果正在吃止痛药的病人,同时增用维生素B6,就更能控制疼痛而且可以少服点止痛药。维生素B,还可防止...

  • 血压高多揉耳背的降压沟

    血压高多揉耳背的降压沟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揉耳背的降压沟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降压沟位于耳廓背面,由耳廓的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用手摸时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条凹沟。降压沟是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长期坚持按摩可有效地稳定血压。 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夹住同侧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分别对准两耳背后的降压沟,依据降压沟的走势,由内上向外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一天按摩2—3次,长期坚持降压效果更明显。 (中医硕士 刘云丽)...

  • 高血压眩晕 引发“脑中风”背后推手

    高血压眩晕 引发“脑中风”背后推手

    对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坚持长期用药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其实,这些风险与用药不当有关,只要注意预防,多能避免。 当心清晨高血压 大部分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清晨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早上6~10点,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绝大多数人会达到一天内的最高水平,有时能比夜间高出40~50毫米汞柱以上。清晨高血压是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疾病的“元凶”,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因此,降压药应在晨起时即刻服用,并注意观察症状,不要立即出门或进行...

  • 老头晕 用木梳背刮头皮

    老头晕 用木梳背刮头皮

      山东张先生:这几天,我老感觉头晕,到医院体检也没发现问题,一位老中医告诉我可以用木梳背沿着前额发际处,依次从右到左向后刮头皮,刮至后颈部,力度要适中。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刮30下左右。我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感觉确实有效。   点评:引发头晕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神经症等。此外,贫血、心律失常、低血压、尿毒症、哮喘等都可能会引发头晕。梳背刮头的方法对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导致的头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扩张血管,还可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脉、流畅气血的作用...

  • 背俞穴擦法妙治更年期失眠

    背俞穴擦法妙治更年期失眠

    失眠是更年期妇女 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西医治疗多局限于精神 类药物改善睡眠、雌激 素替代疗法,存在药物 耐药、反跳及滥用、依赖 等问题,而中医疗法在 缓解症状、改善情绪、减 少药物副作用等方面均 显示良好疗效。中医临 床采用背俞穴擦法治疗 更年期失眠患者24例, 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更年期失眠患者 24例,均为女性,年龄45~59岁; 病程1。11个月。 诊断标准:一般将40~60岁定 为更年期。失眠诊断标准:(1)睡眠 潜伏期延长(>30分钟);(2)实际 睡眠时间减少(...

  • 生气拉肚子搓腹背可止

    生气拉肚子搓腹背可止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生气发怒,有些人就会出现腹泻。这在中医学上属于气滞腹泻,病根是肝,情绪郁怒;紧张焦虑,造成肝气郁结,横逆反脾,会出现腹泻、腹痛,便后腹痛略减,胸胁胀闷,口苦吞酸等症状。解决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通过搓腹擦背,使肝脾气血调和,腹泻自然而止了。 搓腹 主要着重在腹正中线上的上脘(脐上5寸)至下脘(脐上2寸)这一区域,从上到下,由轻到重,反复搓揉 1—2分钟,以自觉皮肤透热为度。 擦背 主要着重于后背正中线两侧的肝俞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至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

  • 热水袋敷背治风寒咳嗽

    热水袋敷背治风寒咳嗽

      一到变季稍受风寒,就有人咳嗽不停。这时用热水袋灌足热水,外用薄毛巾包好后,敷于背部肺的位置,这样就可以加速驱寒,能很快止住咳嗽。 此法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尤其灵验。经亲身尝试,果然如此。...

  • 热水袋敷背止咳

    热水袋敷背止咳

    一到冬季稍受风寒,我就咳嗽不止。后经朋友介绍,用热水袋灌满热水,外用薄毛巾包好,敷于背部肺的位置,这样可以加速驱寒,能很快止住咳嗽。此法对伤风感冒早期出现的咳嗽尤其灵验。经亲身尝试,果然如此。...

  • 搓背可治风寒感冒

    搓背可治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可引起头痛、发热,可搓膀胱经予以治疗。 手法:将生姜100克切碎,泡人白开水中,1小时后涂抹在脊柱两侧,用手掌在膀胱经(位于脊柱两侧旁开1.5寸处)上行搓法,以搓热为度。 要领:受术者俯卧位,施术者搓法要由慢变快、由轻至重,方向由下向上,每分钟100次以上。另外,术后10分钟,可将以3根葱白沏水喝,1杯为宜。...

  • 伸伸脊柱防耳背

    伸伸脊柱防耳背

    人到老年,耳朵听觉灵敏度降低,常常听不清别人讲话,并因此与人发生交流障碍,还会造成记忆力下降,甚至引发老年痴呆。研究发现,通过脊柱伸展练习,能使耳背的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取仰卧位,两臂伸直放在体侧,两鹏伸直,两脚分开比肩宽。全身放松,调匀呼吸。脸尽量向左侧偏,直到脖子不能转动为止,同时手指伸直,左手垂直往上抬,直至距床面30厘米。脸仍尽量向左偏,左手保持与床面30厘米的距离,平行向右移动,手指伸直指向右脚尖方向,保持此姿势,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时间越长越好。当气憋不住时,脸转回原位,同时呼气,全身放松,10秒...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脊柱
  • 清神醒脑防治老花眼 久坐背痛

    清神醒脑防治老花眼 久坐背痛

    久坐背痛运动缓解 腹肌训练:头垂下,两手握住椅子的两侧往上提,这时下腹部用力,将身体弓起,保持这个姿势,停止呼吸3—5 秒,再慢慢吐气,头抬起。做5次。 望肚脐运动:坐椅子1/3,双手叉腰,背部稍微弓起,下腹部用力,头垂下,眼睛看着肚脐的位置,一次持续约 10~15秒,连续做5次。 罗明承 扳小姆指 防老花眼 老花眼在医学上又称老视,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是由晶状体退化引起的。 从40岁起,每个人就会逐渐产生这种花眼现象,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得了老花眼,也不能放弃恢复视力的努力...

  • 按脚背防治青光眼

    按脚背防治青光眼

    冬季气温骤降,易造成眼压波动,诱发青光眼。按揉脚背的行间穴可防治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眼内压增高、视神经和视功能受到损害的疾病。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青光眼是肝经风热、肝郁气逆导致风热循肝经上攻于目,眼内气机阻滞引起的,可出现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恶心、呕吐、面红、口苦、烦躁易怒,胸胁胀闷等。 行间穴为肝经上的穴,在脚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用一手拇指按揉对侧脚的行间穴,频率为每分钟40下,力量以出现酸胀感为宜。两脚交替进行,每次3分钟,每天2次。按揉此穴具有清肝泻火、熄风潜阳的功效,可降眼...

  • 除口臭 刷舌背

    除口臭 刷舌背

    绝大多数的口臭是由于口腔因素引起的,特别推荐大家用牙刷清洁舌背部,此方法能减少引发臭味的挥发性硫化物,能明显改善口臭。 具体方法是用牙刷轻轻地刷刷舌背,如果本人的呕吐反射比较强烈,可以先清洁舌背部再刷牙。 对已经患上了牙龈炎、牙周病(早期的典型症状是刷牙出血)的患者,则要及时就医治疗。 崔丽...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口臭
  •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灸头顶 掐脚背 揉手背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灸头顶 掐脚背 揉手背

    近日,由姚晨、倪大红领衔主演,郭京飞、杨祐宁、李念等联合出演的都市情感剧《都挺好》精彩落幕。在最后,父亲苏大强出现老年痴呆症前兆,却唯记攒钱给小明玉买习题集,这一幕也引起观众的泪目。 其实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记忆力减退,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那么,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对此,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中医脑病二科主任桂平为我们进行详细解析。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桂平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

  • 老年痴呆 捏耳 按揉手背合谷穴与足太冲穴

    老年痴呆 捏耳 按揉手背合谷穴与足太冲穴

    刚说过的话就忘了、事情重复说、东西放在哪里想不起来、出门容易落东西,严重者甚至不认识家人……老年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特效药,很多人会寻求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老年痴呆有肾虚精亏、心气不足、瘀血内阻、痰迷心窍等不同的病变机理,可以学习一些体表刺激疗法防病治病。人体体表有五脏六腑的经络穴位,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就能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产生内源性“药物”。 捏耳 俗话说:&ldq...

  • 鲜姜汁敷背治风寒感冒

    鲜姜汁敷背治风寒感冒

    风寒型感冒是由寒邪袭肺,肺卫失和引 起。轻者鼻塞声重,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 嗽,咯痰清稀色白;重者恶寒重,发热轻,无 汗,头痛,肢节酸痛,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 紧。此病全年可发,尤以冬、春两季为多。运 用鲜姜汁敷背治疗本病,方法简单易行,现 介绍如下。 方法:患者俯卧位,露出背部,操作者位 于患者右侧,先取瓷勺l把,蘸少许凡士林,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刮痧至背部皮肤微红。 再取鲜姜汁20~30毫升,涂抹整个背部,在 背部穴位:大椎、肺俞:肾俞等处放置鲜姜蓉 lO~20克,使用保鲜膜覆盖整个背部,保留 15~2...

  • 老年人运动出汗 自制背心防感冒

    老年人运动出汗 自制背心防感冒

    随着气温升高,开始晨练的老年人也多起来了,而有的老年人因为运动出汗了,湿了内衣,没有及时更换而着凉得了感冒。 其实,老年人可以自制一件吸汗背心,能有效防止感冒。制作时可选用一块纯棉布,布的宽度约与自己上身的宽度一致,布的长度则应是自己上身长度的两倍(前后襟对折)。将棉布在长度的方向上对折,再在折线中央挖一个能自如伸进脑袋的孔。 锻炼之前,将吸汗背心贴身穿上,外面套上衣服。这样,晨练时出的汗就会被背心所吸收。运动结束后,用手从颈项处将背心从头上掏出,就能解决不能及时更换内衣的问题。 (陆青新)...

  •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是指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胸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国医大师刘志明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补肾通阳活血方是刘志明自拟治疗胸痹的有效方剂。笔者认为,刘志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胸痹患者无数,效果甚佳,对病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临证经验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冠...

  • 腹背发热 治宜补火生土安养冲脉

    腹背发热 治宜补火生土安养冲脉

    雷某,女,57岁,2011年6月24日初诊。 主诉:上腹及右背发热3年。患者每天早晚右上腹及背腰部发热,如火烧样不适,有时串疼。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十二指肠球炎。服奥美拉唑、洛赛克等药后症状未减轻,又以中药清热解毒、清热利湿、和胃降逆等法治疗未见效果。 刻诊:上腹部不适,伴疼痛,胀满,口渴,喜热饮,有一片热气在右上腹、背部绕动发热难受,手足心发热,腰困痛如折,尿频、遗尿,大便稀溏,全身畏寒,头昏乏力,心悸气短。脉象沉细,舌淡苔白腻滑润。 辨证:肝脾肾三阴寒证,阴火上浮。治宜补火生土,...

  • 背热如焚,上身多汗,上热下寒,附子泻心汤

    背热如焚,上身多汗,上热下寒,附子泻心汤

    韩某,男,28岁,未婚。患者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2~3次。在当地数医医治无效,特地来京请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此为上热下寒之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患者所服之方,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 处方:附子泻心汤:黄芩6g,黄连6g,大黄3g(沸水浸泡10分钟去渣),炮附子12g(文火煎40分钟,然后兑“三黄”药汤。加温后合服)。药服3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阴囊抽搐...

  •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立方依据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立方依据

    王彦刚以青蒿鳖甲汤合清骨散加减治疗背热经验 背热是指背部感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后世称胸背热,项背热[1]。《医学入门》则称背热。王彦刚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王教授认为肾阴虚为背热的核心病机,病位在肾,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病性属虚实夹杂,在肾阴虚的基础上可出现外感风邪、肺部郁火、脾胃湿热、气滞血瘀等兼杂病机,王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常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屡获良效,现将其治疗背热经验简介如下。 背热产生的根本原因 王教授认为,背热产生的核心病机为肾阴虚,肾阴虚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