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第3页
-
外科方剂: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慢性骨髓炎中药方剂 中医方剂一 〖辨证〗病后余邪客于筋骨 〖治法〗育阴潜阳活血驱邪 〖方名〗健骨解毒汤 〖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罗禹田方 另附慢性骨髓炎方 处方与用法 海马1阿胶15克芒硝50克黄蜡150克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15克母鸡1只母鸡去内脏存毛将上药装入鸡腹内封好用黄泥外糊1厘米厚晾至半干用桑柴烧烤先用文火后改武火烤至鸡...
-
外科偏方:颈椎病偏方
药枕疗法将药物粉碎加工制成枕头让病人使用通过枕头保健和药物治疗作用而达到缓解症状解除疾病目 (1)采用白附子细辛川芎白芷菊花薄荷桑叶艾叶夏枯草冰片磁石等20多味药制成长40cm宽13cm长圆形保健枕将枕置于颈项下耳下肩上部位头悬空距床面2~3cm头面后伸;使负重点下移而形成头与躯干对抗牵引状态每晚睡前和晨起各1次每次卧枕30分钟 (2)药物防风艾叶细辛生川乌生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羌活独活千年健花椒威灵仙为主如有高血压者加菊花上药共做成一药枕夜间放于相当于第67颈椎部位使头部处于过伸位或放于痛点亦可 (3)...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手外科教授顾玉东的健脑手指操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杨昆 顾玉东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山医院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 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手功能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手外科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顾院士从事手外科与显微外科工作已40年,1966年曾参加世界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工作,以后在肢体创伤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修复及拇、手指再造领域里设计新方法,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方面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总结、有所贡献。在显微外科基础研究 (...
-
痈疽病 中医皮外科的临床
《内经》中有关痈疽病的理论丰富,至今仍指导中医皮外科的临床。笔者在此简要总结如下。 《内经》的痈疽病泛指一切疮疡证。其中,多发于皮肤、肌肉,甚则深入骨髓者,称为外痈;也有生于内脏者,称为内痈。痈疽的形成,主要由于感受风寒之邪,侵入营血,郁而化热,热腐肌肉而为肿为脓。 《灵枢·痈疽》说:“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也有因于喜怒不节,饮食失宜,导致...
-
一位外科医生自疗腰痛的心得
尽管我足一名外科医生,但是慢性腰痛却折磨了我多年。结合亲身经历和门诊经验,我为自己制订了综合的治疗方案,最终找到了战胜它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腰部的保护。养成下蹲干活而不是弯腰干活的习惯,长时间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得很开,尽量将一条腿放在跟前的小凳子等物体上以使髋部微屈,这样可以减轻腰部受到的压力。另外,利用康复设备,每周三次连续六周练习腰部稳定肌。 2.坚持进行巩固性的练习。仰卧在床上,左腿屈曲,然后腰背发力,以左脚、双肩为支点,将右腿、臀部、背部抬起,右腿还可以在空中摇摆几下增加腰部控制的难度,做20~...
-
中医手法治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是介于肱骨头与肱骨干之间的区域,肱骨外科颈骨折是老年人肩部常见骨折之一,多发于女性。由于该部位系松、硬质骨交界处,且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加之活动反应能力减弱,跌倒后极易造成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折一般为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患者多为间接暴力损伤如跌倒时肩部着地或肘部着地,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诊断容易。 临床上,此类骨折可分为三型:外展型、内收型、合并肩关节脱位型。及时采用中医正骨治疗效果好,对无移位的嵌插骨折,不需...
-
外科手术创面不合 选择中医药
如今外科手术日益增多,很多人遇到创面不合的情况,长时间换药和抗炎也没有效果,加重了病患的痛苦。这时候选择中医药可能事半功倍。 若是单纯气血亏虚导致创面持久不能长合,可以用生黄芪30~60克,炖农家养老母鸡,有益气养血,生肌敛疮的效果。若是合并感染,则需加用清热解毒、化湿敛疮的中药。 一位朋友的妈妈,因为胆结石、胆囊炎手术,刀口感染,渗液流水,多日不能愈合。故来电咨询。笔者嘱其购买干净药材生大黄10克,白术20克,熟附子20克,生黄芪20克,打粉后外敷,西医仅以消毒换药。后电话询问,两天后伤口...
-
顾氏外科认为慢性下肢溃疡由浅入深
顾氏外科认为,溃疡发于外侧,属多气多血的足三阳经,宜重用行气活血通络之品,如香附、三棱等;发于内侧,属多血少气的足三阴经,宜重用益气扶正、活血通络药,如生黄芪。发于肌腠加黄芪、麻黄等;发于肉里加四君子汤、葛根等;发于血脉加荆芥、皂角刺;发于筋脉加柴胡、麦芽等。 慢性下肢溃疡由浅入深一般可分为脓腐层、瘀滞层、正常层。其中瘀滞层局部组织的发展变化是治疗关键。且邪毒与气血相互搏结,瘀阻经络是瘀滞层的病机关键。只有局部气血运行正常,经络疏通,才能恢复正气,托毒外出,化腐排脓。 疮面、部位、经络辨证结...
-
用冰片芒硝治外科感染
采用冰片芒硝治疗外科感染,包括丹毒、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疖、淋巴管炎、静脉炎、阑尾周围脓肿等,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用冰片、芒硝按照l:10比例混合均匀,共研成粉。根据病灶大小、病情轻重取适量,用纱布包起置于患处,每日1~2 次,每次2~4小时。一般用药3次病症可以控制。无毒副作用。 体会:冰片味苦,性偏寒凉,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其所含有效成分龙脑、异龙脑均有抗菌作用,对炎性渗出及组织水肿均有抑制作用,能拮抗前列腺素E和控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故其抗感染的效果良好。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和少量的硫酸...
-
肝胆外科医生怎样用三个月治好自己的脂肪肝
医生应该挺会保养,你一定这 么觉得。然而,医生也是普通人,一. 天坐诊看病、还要做手术……忙碌 的工作,难免会有职业病。 浙江省中医院肝胆外科主任 李宁也不例外。李宁在40岁那年 参加单位体检,查出了比较严重的 脂肪肝,血脂和胆固醇也超标了, 人总是感觉疲劳得很。 那时候,李宁身高l米76,体 重达到了80公斤。平时三餐喜欢 大鱼大肉,吃得也多。烟瘾也大,三 天就要抽两包,已经抽了20年。然 而,46岁时,李宁去美国进修了3 个月,回国体检发现,自己脂肪肝 好了,血脂也降下来了!...
-
顾氏外科中医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顾氏外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流派, 创建于 1862年。 肇始于顾云岩; 奠基于第2代传人顾筱岩 (1892年-1968年) , 被誉为 “疔疮大王” ; 腾飞于第 3代传人顾伯华(1916年-1993年) , 顾伯华是顾氏外 科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又是现代中医外科学 的奠基人与开拓者; 发展于第4代传人陆德铭、 马绍 尧、 唐汉钧、 朱培庭、 陆金根、 顾乃强等; 进一步拓 展于第5代传人阙华发、 陈红风、 刘胜、 曹永清、 李咏 梅、 张静喆等, 以专科专病诊治研究为重点, 不断拓...
-
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用药特色
丁甘仁外科医案内治用药特色初探 丁甘仁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 也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丁氏宗伤寒而重温病[1], 在其外科医案中, 很多奇险重久之病症记载精详, 不仅体现于其对家藏或传世的外科外治方药的运用, 在对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遣方用药中也独具匠心。本文将丁甘仁医案著作中收集的外科医案, 从辨证选药、论病选药、据症选药、常用药对4个方面探析其外科病内治过程中的用药特色。 资料与方法 1.文献来源《丁甘仁临证医集》[2]、《孟河丁甘仁医案》[3]、《丁氏百病医方大全》[4]中所载...
-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以人体体表或局部症状为 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的临床主干学科。其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思维 模式。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目前, 在中医外科的临床诊 疗工作中, 存在以西医思维诊治疾病的现象, 导致中医 学术思维日见淡化、 异化, 进而影响了临床疗效 [1 ] 。 《千金翼方》 载 : “医者, 意也, 善于用意, 即为良 医。 ” 其强调诊治疾病, 贵在思维 [2 ] 。《临证指南医案》 将中医临床思...
-
基于《外科正宗·脱疽论》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辨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外周动脉疾病。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ASO患者多达2亿,且发病率和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该病属中医“脱疽”范畴,又称为脉痹、脱骨疽、脱痈、脱骨疔、脚疽等。我国对于脱疽的认识历史悠久。早期医家认为,该病属中医内科“痹证”范畴,故称为“脉痹”,后期中医外科医家认为该...
-
肱骨外科颈骨折(秘方数:2)
肱骨外科颈骨折又名臑骨肩端骨折。肱骨外科颈位于肱骨解剖颈下2-3厘米处,为松质骨与坚质骨邻界所在部位,最易发生骨折。此种骨折尤好发于成人及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伤,临床上常根据骨折的移位方向和受伤程度来区分类型,现一般归纳为三种:(1)外展型;(2)内收型;(3)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型。但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又在此基础上增设二型,即伸展型和屈曲型,并自制钳肱骨颈夹板来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比较容易、应先了解受伤的原理和临床表现,如肩部疼痛、肿胀,肩部有较大的血肿,外科...
-
许芝银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有独到疗效
江苏省中医院许芝银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50余载,潜心研究乳腺和甲状腺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有独到疗效。现介绍其瘀血致病理论如下。 诸因皆可生瘀 人体内气与血相生伴行,维系机体生生不息。若血不循经而行溢于脉外,或各种因素导致血液黏滞、血行缓慢甚则留滞不行瘀积成块,则为瘀血。所以瘀血包括有形之瘀血(离经之血和血凝积块)和无形之瘀血(血行缓慢和血液黏滞)。 引起瘀血的原因有内外之分。外因包括各种外伤、跌仆损伤、水火烫伤、化学伤等。内因则有饮食不节、情志...
-
中医外科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医外科学手术源流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一直停留在切开疗法、烙法、砭镰、挂线、结扎等浅表手术的层次。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医外科手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中医外科手术水平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中医学某种程度上可谓起源于中医外科。早期人类生存环境恶劣,易遭受动物咬伤、冻伤等不测,且当时战事纷争,创伤、流血现象普遍,人们在自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外科疗法,如伤口包扎、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