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 第4页
-
养生堂视频和笔记20160520 刘汶介绍重视养脾 健脾补气茶
本页提供2016年5月20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刘汶、赵因。主题是《度夏先养脾》。主要介绍哪些人群是最需要马上着手重视养脾,健脾补气茶,帖敷的方法补益脾胃等相关内容,中医中药秘方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刘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 赵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大到肿瘤,小到感冒,它们的患病因素里面,大都包括同样的一条——脾胃虚弱。而眼下,一年当中最容易伤脾的时节——长夏即将来临,...
-
健脾补气药 行气和胃药
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中医也很在行。今且分享一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药! 选方用药师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气、建中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经验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脾气升发一面,用药轻灵,健脾益气药的使用亦多药量不大,补而不滞。经验方加减薏苡竹叶散即化裁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湿热相关内容。古人的经验虽然宝贵,但在临床应用时,又灵活化...
-
晚期肺癌方用红豆杉汤 中医治法补气血祛水饮抗腺癌
笔者自1962年从中医学院毕业,已从医61年。针对恶性肿瘤,提出补肾抗癌(此法源于内经“三阳结,谓之膈”,明代医家赵献可《医贯》曰“皆肾之病也”)、三辨治癌、低毒抗癌、顺气抗癌等多种治疗大法。 目前,已经明确的恶性肿瘤就已多达200余种,虽然治疗癌症的理论、方法、技术、药物在逐步发展,尤其是靶向药的问世等给肿瘤治疗增加了很多手段,但其导致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上升。笔者认为,仅用一种方法治疗癌症是难以取效的,临证往往需要用几种治法综合诊疗。现列举一例晚期肺癌病例供同道参考。 卢某某,女,82岁...
-
溺毒 补脾益肾法 滋补气阴法 化浊安中法
溺毒作为一个病症名的概念,首见于清·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一书。其谓:“溺毒……头痛而晕,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厌恶吐逆,呼吸带有溺臭,间或猝发癫痫状,舌苔起腐,间有黑点。”何氏此溺毒之描绘,与西医学的缓慢肾功用不全、尿毒症所体现的症状极为类似,其间溺臭尤类缓慢肾衰竭、尿毒症时呈现的呼吸带有氨味的描绘。其根本病机为脾肾衰落,二便失司,湿浊毒邪不得由尿液排出,停留于体内而发生的一种病症。笔者认为溺毒之辨治,虽为同一病症,但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症状的呈现,因此,其医治规律亦不尽相同,兹依据文献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概括为十...
-
瘦人增肥当滋阴降火补气
有人问“老不见胖的人如何增肥呢”?笔者认为,瘦人多虚多火,好动亢奋,其成因与先天遗传基因,饮食生活习惯,所处环境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瘦人多虚多火,治当以养血滋阴,降火安神为主,但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故宜在养血滋阴,降火安神药中加入适当补气药方可提高疗效。方用鸡腿两只,生牡蛎、枸杞子、山萸肉各30克,当归、首乌、夜交藤各15克,太子参、炙黄芪各10克,菊花3克。日1剂,加水煎煮,熟后去药渣吃肉喝汤。以1月为1个疗程。方中枸杞子、何首乌、山萸肉、当归滋阴养血,生牡蛎、夜交藤镇惊安神,黄芪、太子参益气生津...
-
滋阴补气上佳品 食材与做法
食材与做法:将乌鸡汆烫去血水后,与清水浸泡过20分钟的淮山(40克)、枸杞同置于砂锅,加料酒、姜片、热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慢炖2小时左右,出锅前加盐调味。 乌鸡在民间被称为妇人之宝,《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补虚劳羸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乌鸡入肝、肾两经。《本草撮要》认为其“入手太阴、足厥阴、少阴经”。《本草再新》也有乌鸡能“平肝祛风,除烦热,益肾养阴”的记载。山药主治脾虚食少、久泻不止,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二者与滋补肝肾的枸杞同炖,对体...
-
补气血类食谱
一、清蒸人参鸡 原 料 人参15克,母鸡1只,火腿10克,水发玉兰片1 0克,水发香菇15克,精盐、味精、葱、生姜、鸡汤 各适量。 制 作 1.将母鸡宰杀后,退毛去净内脏,放入开水锅 里烫一下,用凉水洗净;将火腿、玉兰片、香菇, 葱、生姜均切片; 2.将人参用开水泡开,上笼蒸30分钟取出; 3.将母鸡洗净,放在盆内,置入人参、火腿、 玉兰片,香菇、葱、生姜、精盐、料酒、味精,添 入鸡汤(淹没过鸡),上笼,在大火上蒸至烂熟; 4.将蒸熟的鸡放在大碗内,将人参切碎,与火 腿、玉兰片、香菇摆在鸡肉上,将蒸鸡的汤倒在勺 里...
-
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虚损的一种治法,可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恢复健康之目的。即《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之义。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补法首先要重视照顾脾肾。 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法,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而选用: 补气(益气)之法适用于气虚所致的气短、懒言、四肢倦怠无力、自汗、心悸、失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常用药物有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山药、莲子、白术、茯苓、大枣等。 补血...
-
补气中药:人参 黄芪
人参与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药,这是众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补气药,为什么又要区别使用呢?因为人参与黄芪补气各有侧重,如果不区别使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再则,用之不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药物浪费。 黄芪之功效与应用,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补气升阳,长于升举之力。常应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及眩晕乏力,或短气不足以息等,并常与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应用于表虚不固的自汗。若卫气不固、汗出,又复加外感风邪者,可与防风、白术同用,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疮排脓...
-
民间的补气方法十五则
补气方 俗话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民间人们检查——个人是死是活,通常摸一摸这个人还有没有气,可见,气对于人体是多么重要。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关系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夭。祖国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过:“百病生于气”,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气的运行有关。因此,要养好生,必须注意补气。 补气法,适应于气虚之人,不是气虚,不能用这种方法。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动则即喘。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少亩懒语、面色胱白、食欲不振、舌淡苔...
-
补气血的食物药膳方
补气血的食物药膳方:人参炖猪肘 [配方]人参10克,猪肘500克,盐、姜各5克,味精、胡椒粉各3克,葱10克,料酒10毫升。 [制作] 1.将人参润透,去芦头,洗净,顺切成薄片;姜拍破;葱切段。 2.猪肘子去毛桩,洗净,切成4厘咪见方的块,将肘子骨捶破,放入沙锅底部,然后放入肘子肉,再放入参、姜、葱、料酒,加水适量。 3.沙锅置武火上烧沸,撇去浮沫,炖50分钟左右,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搅匀即成。 [食法]每周1-2次。 [功效]补元气,益气血。适用于体虚消瘦、面色萎黄、四肢厥冷、腰膝酸软等症。 补气血的食物药膳...
-
夏食凉糕补气血
糯米又叫江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中医认为其味甘,性温,有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止汗止泻的功效。用糯米和红枣制成凉糕,不仅适合夏季食用,还能够补养人体正气,起到温补脾胃、补气养血的作用。非常适宜气血两虚的人食用。 糯米100克,红枣15 枚。糯米提前浸泡2小时,与洗净的红枣同入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炖熟后,放凉食用。《本草经疏》对糯米的养生保健作用做了充分的说明,言其是 “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富含B族维生素以及磷、钙、铁等微量元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虚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