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验 第42页

验 第42页

  • 名老中医张绚邦 治顽疾经验方

    名老中医张绚邦 治顽疾经验方

    张绚邦,浙江桐乡人,1962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同年赴新疆工作迄今。现任新疆中医学院院长、教授;俄罗斯圣彼德堡巴甫洛夫医科大学客座教授;福建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澳门中医药研究学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新疆科协常委,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因其学术精深,医技精湛,被确定为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张老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肝胆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对多方治疗无效的顽症...

  • 治神经性呕吐 神经衰弱验方

    治神经性呕吐 神经衰弱验方

    治神经衰弱验方 1.远志(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米汤冲服。 2.枸杞30克.羊脑 1只,同放锅内.加水煮熟.分2次服。隔日1 弃0.连服10~15日。 3.百合、酸枣仁各 1 5克,远志9克.水煎分 2次服,每日1剂,连服 15日。 4.合欢皮15克.夜交藤20克,丹参、淮小麦、石决明各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10日。(谭家峰) 治神经性呕吐验方 1.竹茹10 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五味子 10克.合欢皮10 克.生姜15克,甘草10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 1剂。 2...

  • 脾瘅聚证 遇情志不舒即发 中医验方

    脾瘅聚证 遇情志不舒即发 中医验方

    历代中医文献中常见“积聚”之证,而单独论及聚证者少,《难经》云:“气之所聚名曰聚”;“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长处”。 长年郁怒所致的“气窜”为主之聚证,以患者自觉气窜为主证,气窜范围可为全身或局部肢体,气窜部位有胀、痛感,嗳气或拍打后症状方可缓解,多属现代医学所谓神经官能症之类,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又被称为肝气窜证、肝气窜逆证,均为诸多医家的经验总结,未有明确的医籍记载。仝小林教...

  • 经验方加减治美尼尔氏眩晕症

    经验方加减治美尼尔氏眩晕症

    经验方:泽泻、茯苓各20克,白术12克。桂枝8 克,钩藤15克(后下),甘草5克。 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2克;呕吐加姜半夏12克;头痛加川芎、白芷各6克;耳鸣耳聋加石菖蒲10克;气滞加柴胡6克;肾阳虚加附子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关尼尔氏眩晕症62例,治愈54 例,无效8例。...

  • 经常发生眩晕 食疗验方

    经常发生眩晕 食疗验方

    编辑同志: 我母亲今年70岁,经常发生眩晕,一发作就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不仅站立不稳,还出现耳鸣、面色苍白等症状,请问眩晕患者平常该如何吃才好呢? 吉林白城柴茂舸 柴读者: 易发生眩晕的患者,平时应注意休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调畅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在饮食方面,宜多吃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小米、荷叶粥、萝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茄子、豌豆苗、西红柿、莴笋、橘子、柚子、桃、豆油、茶、鲤鱼、海蜇等。尤应多食金橘和萝卜等理气化痰之品。 下面介绍几个眩晕食疗验方: 1...

  • 治术后失眠验案

    治术后失眠验案

    病例:患者,女,59岁。因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行冠脉搭桥术,术后失眠。早期应用曲马多、舒乐安定可减轻症状,但术后1个月症状加重,改服佳乐定、思诺思,并联合用百忧解,但效果不明显。诊见:心烦郁闷,头昏倦怠,心悸胸闷,乍热汗出,口干不欲饮,腹饥不欲食,舌稍红、少苔,脉弦细。头部cT检查示:脑萎缩。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断:不寐。病机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抑郁伤肝,证属肝肾阴亏,髓海空虚。治宜滋补肝肾,益脑安神。 处方:熟地、龙齿(先煎)、酸枣仁各30克,山药、怀牛膝、龟版、合欢皮各15克,山萸肉、枸...

  •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当今社会,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病家往往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导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李恩宽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病人,包括亚健康患者,多属于阳虚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则因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人们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加上饮酒、生冷饮食等,过度消耗人体的阳气,且夜晚加班,甚则通宵达旦,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白天过度消耗阳气,夜晚又没有充分休息,使阴难以养阳,如此则循环往...

  • 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经验

    治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经验

    经验方:黄连、黄芩各5克,生地 10克,紫草、地榆、白头翁、当归、桃仁各9克,枳壳6克,木香、大黄(后下)、甘草各3克,芒硝1.5克(冲服)。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用药1~3周。 疗效:本方治疗小儿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21例,痊愈18例,无效3例。...

  •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妇人腹痛 中药验方

      赵某某,女,27岁,2010年7月11日初诊。7月2日经水适断,后腹痛8天,伴恶寒发热,恶心,痛则欲便,便后痛减,小便黄。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8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白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防风10克,怀牛膝15克,石韦30克,车前子30克(包),猪苓10克,泽泻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腹痛减,寒热除,服药后下黑血少许,胃脘作胀,乳房胀痛。舌淡白苔白腻,脉沉细。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香附...

  • 治麻痹性肠梗阻经验

    治麻痹性肠梗阻经验

    经验方:丁香30—60克。 用法:将丁香研为细末,加75%酒精调和,对酒精过敏者可用开水调和,然后敷于脐及脐周,直径约6—8厘米,用纱布及塑料薄膜覆盖,周围以胶布固定。 疗效:本方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患者20例(用药1次者15例,3次者5例),用药2小时后可听到肠鸣音,4~8小时排便、排气。...

  • 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

    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患了气滞痢疾,经过御医反复治疗,都不见效。太宗只得在文武百官中征集治疗气滞痢疾的验方,有效者将给予重赏。 此时,朝中有一个执铜棒的卫士长官,名叫张宝藏,也擅长医学,他以前也曾患过这种病,后来用“牛乳煎荜茇(牛乳半斤,荜茇三钱,同煎,空腹顿服)”治好了,于是,张宝藏将这个验方献给太宗。太宗服药之后,病果真好了。太宗大喜,告诉宰相魏征,要他提升张宝藏为五品官职。 过了一个多月,太宗突然想起那个献验方的张宝藏来,问魏征:“你是否给张宝藏办理了提升的手续?&...

  • 治疗腹泻的验方

    治疗腹泻的验方

      1.山楂肉500克,将山楂肉一半晒干,一半炒焦,合研成细末。每次6克,温醋开水送服,每日3次。   2.马齿苋100克,地锦草50克,凤尾草5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各一次。   3.莲子60克,研成细末,每次3克,米汤送服,每日两次。   4.柿饼3枚,粳米100克,共煮成粥,调入适量红糖食用。   5.炒山药15克,炒薏苡仁15克,莲子9克,炒扁豆6克,将诸药共研成细面,加大枣5枚,共煮成粥,每日服两次。   6.艾叶500克,麻黄50克。将二药加水煮沸20分钟,滤取药液,倒入盆中,坐浴,药液...

  • 小儿腹痛中医验案举例

    小儿腹痛中医验案举例

    小儿功能性腹痛为儿科常见病证,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由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空腔器官脏壁层对张力最敏感,牵拉、痉挛可产生阵发性绞痛。 其疼痛特点为:1.发作性钝痛,反复发作;2.局部压痛不明显;3.腹部柔软,局部喜按;4.肠鸣音无改变。主要原因与饮食不当、消化不良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如解痉、镇静、促胃动力药等,但疗效不佳,且不能阻止复发。 验案举例 邱某,男,1岁5 个月,4月27日初诊。家长代诉:纳差伴腹痛二三天,患儿二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纳减少,有时摸腹,腹部隐痛,未...

  • 腹泻 便秘 验方可治

    腹泻 便秘 验方可治

    治寒性腹泻 胡椒粉少许,填肚脐,用伤湿止痛膏贴盖,每日换药1次,一般连用2-3次即可见效。   腹泻是一种常见不适,季节变化、饮食无节等都是诱发因素。严重的腹泻,会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下面介绍3个验方可治腹泻。   莲薏粥   材料:白莲肉3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克。   制法:白莲肉泡去皮,与另两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   功效:健脾祛湿,用治脾虚泄泻。   无花果叶   材料:无花果叶(鲜品)100克,红糖50克。   制法:将鲜叶切细,加入红糖...

  • 治疗喘咳的经验方

    治疗喘咳的经验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一治疗喘咳的经验方,命名曰八子定喘汤,主治老年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症见喘咳气短,动则加重,吐痰不利,唇甲紫绀者。验之临床,每有良效。   该方由白芥子10克、紫苏子10克、莱菔子(炒)15克、葶苈子20克(包煎)、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先煎)、车前子30克(包煎)、补骨脂10克、大黄6克(后下)、前胡15克、白前30克、杏仁10克、紫菀30克、川贝(冲)10克、水蛭10克、皂角10克组成。每日1剂,水煎2次,共300毫升,取150毫升分早晚温服。如果是老年虚喘,动则加剧,可...

  • 杨牧祥治慢性胃炎临证经验

    杨牧祥治慢性胃炎临证经验

      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胃镜诊断的普及和病理组织学研究的进展,慢性胃炎的确诊病例逐渐增多,据统计,慢性胃炎约占门诊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由于浅表性胃炎可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发生癌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近年来引起中西医的高度重视。   病因病机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嘈杂”、“吐酸”等范畴,尤以胃痛为主症。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弱等。《素问·举痛论...

  • 治顽固性哮喘经验

    治顽固性哮喘经验

    经验方:黄荆子、枸杞子各30克,莱菔子、葶苈子、苏子、五味子各15克。纯白雄稚鸡(白毛小公鸡)1只。 用法:用丝线将公鸡勒死,除去内脏,洗净,将6味中药混匀包好置于鸡腹中,棉线缝好。放置瓦锅内,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吃鸡肉喝汤。 隔日1次,14日为1疗程,治疗1-2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顽固性哮喘患者19例,治愈11例,有效5例,无效3例。...

  • 胃脘疼痛30余年 中药验方

    胃脘疼痛30余年 中药验方

      何某,女,70岁,2012年8月初诊。   主诉:胃痛30余年,间断发作。以往服用中成药(不详)即愈,今年开始频繁发作。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某中医馆连续吃中药3个月,效果不理想。   刻诊:胃脘疼痛,且固定、局限,自觉有冷风直穿于胃中,喜暖、喜按,但又不任重按。舌暗,脉弦紧。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全身怕冷,食欲可。   辨证:寒凝胃腑,血瘀胃络。   处方:丹参30克,檀香8克,砂仁4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高良姜8克,香附10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细辛5克,莪术10克,...

  • 治肺结核咳血经验

    治肺结核咳血经验

    经验方:白芨、生大黄各50克。 用法:将白芨与生大黄烘干,混匀,研成粉末,每次取6克药粉,温开水冲服。每天3次。 疗效:本方治疗肺结核咳血患者68例,服药3日后,显效(咳血停止)46例,有效(咳血减少)18例,无效4例,显效率达67.%。...

  • 治急性菌痢经验

    治急性菌痢经验

    经验方:地锦草(鲜品)70—100克(重症加倍)。 用法:将地锦草加水煎汤,再酌加蜂蜜或白糖少许矫味。分3次服,每日1剂。或频煎代茶饮服。连服7日为1疗程。忌用其他药。 疗效:本方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42例,治愈39例,缓解3例。服药后如有腹胀不适感,减少药量后消失。...

  • 顽固呃逆病例谈关幼波老师的临证经验

    顽固呃逆病例谈关幼波老师的临证经验

      呃逆是指由于胃气上逆以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呃逆多数可自行停止,但也有极少数病例连连作呃昼夜不停,令人十分痛苦。下面结合两个顽固的呃逆病例谈谈关幼波老师的临证经验。   病案1   田某,男,72岁。   患者于一个月前因生气后饮酒引起呃逆频作,接连不断,昼夜无休止。有一次曾因严重呃逆而致气闭晕厥,经抢救恢复,唯呃逆依然。在当地用过中西药物未见功效,后转京诊治。到某医院做了全面检查,食道以及胃肠系统均未发现异常。诊为“膈肌痉挛”。由于治疗未见好转,前来我院就...

  • 速治菌痢验方

    速治菌痢验方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以夏秋季节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腹痛、腹泻,大便初时为糊状或水样,继而转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 1.秦皮30克,白头翁30克,红藤60克,败酱草60克,马齿苋60克,凤尾草60克,赤芍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2.葛根9克,黄芩9 克,焦槟榔12克,白芍15 克,藿香9克,黄连6克,木香9克,生甘草6克,车前予15克,炮姜3克,水煎服。清热化湿,消积导滞,调和气血;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3.穿心莲12克,鱼...

  • 治肠结核经验方

    治肠结核经验方

    经验方:紫皮大蒜适量。 用法:第1疗程:服用紫皮大蒜每次25克,每日服3次,连服10日;第2疗程,每次服紫皮大蒜20克,每日3次,连服20日;第3疗程:每次服紫皮大蒜15克,每日3次,连服30日;第4疗程:每次服紫皮大蒜10克,每日2次,连服12个月。均于进餐时一同服用。 疗效:本方治疗肠结核患者30例,全部有效,且多数病例疗效巩固。...

  • 治急性肠炎经验

    治急性肠炎经验

    经验方:地锦草30克,炒山楂、炒黄芩、车前子、藿香各15克,木香10克,炙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2日。 疗效:本方治疗急性肠炎患者43例,治愈36例,好转4例,无效3例。...

  • 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治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经验方:党参、白术、茯苓、白芍各15克,陈皮、防风、炙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10天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7例,治愈62例,有效17例,无效8例。对45例随访半年,复发3例。...

  • 花蕊石治出血证经验方

    花蕊石治出血证经验方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道,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肝、胰腺、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包括胃肠吻合术后肠病变出血,排除口腔、鼻、咽喉部出血和咯血。根据失血量大小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和急性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则危险性大,死亡率占10%左右。 经验方:花蕊石(醋煅)60克,白及40克,大黄炭 20克,三七、甘草各10克。 加减:上消化道、胃及十二指肠出血者加海螵蛸15克;结肠或小肠出血者加地榆炭30克。 用法:上药混匀,共研成粉,装瓶密封。用时成人每次取10克,沸水调服,每日3次。出血量多及病重者4小时服...

  • 治验重症呃逆证 降逆通腑法

    治验重症呃逆证 降逆通腑法

      “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嗝”,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胃气逆为噦(哕)”。呃逆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几乎寒热虚实、七情六欲皆可致病。其病状轻重不一,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缠绵难愈。中风及久病并发呃逆者,多属危候。当见病知源,探究虚实,始可奏效。笔者选用降逆通腑法治验重症呃逆证二则,谈点肤浅经验。   验案一   牛某,男,35岁,2013年5月9日初诊。   诉:打嗝一周,加重两天。患...

  • 徐景藩治炎症性肠病其论治经验总结

    徐景藩治炎症性肠病其论治经验总结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炎症性肠病,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世卫组织列为难治性疾病之一。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认为其病介于“泄泻”、“痢疾”之间,诊为“下利”较为实际,若病程在3个月以上,又可称为“久利”。笔者兹就其论治经验总结如下。 徐景藩认为,脾居中焦与胃相合,若脾失健运,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水走肠间而为下利泄泻。若湿邪内蕴,肠腑传导失司,通降不利,气血瘀滞,兼以湿热损伤脂膜、血络,则便泄并带...

  • 治哮喘经验

    治哮喘经验

    经验方:白芍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取30克, 加沸开水100—150毫升,或将细末再煮沸3—5分钟,取药液温服。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哮喘患者35例,显效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

  • 急性肠炎治验

    急性肠炎治验

    两年多来,笔者用《医方集解》的痛泻要方随证化裁,治疗急性肠炎36 例,效果显著。兹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36例中,小儿12 例,成人24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65岁;病程在l~5天之间、腹泻日5次以下者17例,5次以上者 19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泻后痛减,所泻者为稀水,或溏状便,色微发白或浅黄,肠鸣,个别患者尚有轻度恶风寒,或见发热,舌平或淡,苔白稍厚滑腻。粪检:脓细胞(++)5 例,(+)者7例,未见脓细胞者24 例;黏液(+)者5例,余皆未见异常。 2.治疗方法基础方为痛泻要方:防风、...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