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瘙痒 第16页

瘙痒 第16页

  • 蛇床子煎汤频洗治外阴瘙痒

    蛇床子煎汤频洗治外阴瘙痒

      方药蛇床子50克,白矾6克。   用法煎汤频洗。   说明《神农本草经》谓蛇床子“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阳痿,湿痒……”《本草正义》云:“外疡湿热痛痒,浸淫诸疮,可作汤洗,可为末敷,收效甚捷。”白矾有明显的抗阴道滴虫及抑菌作用,《本草纲目》谓之“治痈疽疔肿,恶疮……”《千金翼方》用之“治妇人阴痒”。二药合用,治妇人阴痒有卓效。...

  • 中医认为琥珀除瘙痒

    中医认为琥珀除瘙痒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尤其在秋冬季.皮肤角质层水分过度丢失、干燥。 因而易发生瘙痒。皮肤瘙痒的老人不妨戴块琥珀。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的树脂埋藏地下经久凝结而成的碳氢化合物。在天然琥珀中含有极微小的琥珀粒子,容易与皮肤接触形成保护膜,不仅是很好的美容品,而且这层保护膜还能有效缓解因人体皮肤干燥、皮屑较多而造成的局部瘙痒,甚至可以通过和瘙痒部位接触来止痒。 中医认为,琥珀有镇惊安神作用,用于惊悸、健忘、多梦、失眠、癫痫等症。尤其对皮肤的保养有着一定的效果。 (刘华花)...

  • 皮肤瘙痒多吃梨

    皮肤瘙痒多吃梨

    很多中老年人都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这是因为年龄大了,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减少,皮肤就会很干燥。所以,补充水分是最重要的,梨就是个补水的好水果。皮肤痒了,可以每天吃两个梨,不需要太多讲究,生吃即可,当然如果你胃不好的话,可以蒸熟了吃。梨最好放在两餐之间,也就是距离正餐一到两个小时,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正餐的营养吸收。如果痒得厉害,可以把梨削一下,用梨皮的内侧擦擦皮肤,过几分钟,瘙痒的感觉也会好转一些。 此外,有便秘的人因为不能及时排毒,皮肤瘙痒的症状会加重,多食梨不但可止痒,对通便也有好处。 吃得太咸、...

  • 老人春天谨防皮肤瘙痒

    老人春天谨防皮肤瘙痒

    进入春天.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渐回升.渐渐远离了寒冷干燥.但仍要注意预防皮肤瘙痒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 春季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的原因是:第一,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尤其是初春时节.时暖时寒.早晚温差仍较大.老人的皮肤较难适应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第二,春天仍较干燥.老年人由于激素水平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减退.使得皮肤水分减少、皮脂缺乏,从而加重皮肤干燥,引起皮肤瘙痒。第三,春季人体皮脂分泌较冬季略有增加.人们会不自觉地增加洗脸及洗澡的次数.洗浴品也会选择去脂力较强的.会加重皮肤干燥而引起瘙痒。最后。春季的紫外线照射强...

  • 外阴瘙痒伴阴股潮湿治方

    外阴瘙痒伴阴股潮湿治方

      汪某,女,39岁。2011年5月18日就诊。外阴瘙痒已2月余。阴部瘙痒,伴有阴股潮湿,苦不能眠,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辨证为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瘙痒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龙胆草、苦参、黄柏各20克,黄芩、山栀、生地、泽泻、柴胡、苍术、木通、当归各12克,甘草9克。2剂,1日1剂,水煎服。复诊:服药后阴部瘙痒大减,阴股潮湿有明显好转,入夜已能入睡,故效不更方,原方再服2剂,随访已痊愈。   本证为肝经经脉的湿热不得宣泄,而随经脉下注之外阴瘙痒、阴股潮湿之证,方用龙胆草、山栀、黄芩,苦寒清泻肝经湿...

  • 皮肤瘙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皮肤瘙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陈某,女,68岁,2005年12月19日初诊。   患者自诉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已有6年多,双下肢瘙痒最重,冬季加重,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西医诊断为老年皮肤瘙痒症。经西医治疗多年,病情时好时坏,故前来求治。   患者就诊时症见皮肤瘙痒,尤以双下肢为重,可见抓痕、血痂及少许脱屑。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此属气血亏虚。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40克,当归30克,白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何首乌(制)15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早、...

  •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 瘙痒剧烈 辨证分型治疗

      荨麻疹为最常见多发皮肤病,瘙痒剧烈,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丘疹团块,时起时消,无定时发作,有的短期内治愈,部分迁延时间较长。其病因机较为复杂,在临床中对此病辨证分型治疗,获效明显。   胃热炽盛症见瘙痒难忍,抓后皮疹色红,烦躁不宁,胃脘灼热,口苦口渴欲饮,溲黄便干,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证属胃火炽盛,风邪侵袭。治宜清胃泻热疏风。方取:生地30克,丹皮12克,黄连10克,石膏10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大黄12克,木通6克,蝉蜕9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0克。水煎服,日1剂。   脾胃虚寒症见皮肤...

  • 外阴瘙痒怎么办 中医验方

    外阴瘙痒怎么办 中医验方

      郭某,女,39岁。2011年8月25日初诊。无明显诱因会阴部瘙痒2月余。会阴部阵发性瘙痒,搔抓数日后有少许黏液渗出。在两家医院妇科进行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对症予氯雷他定、赛庚定、维生素C等内服,外用皮炎平软膏、肤轻松、肤乐乳膏,痒感当时减轻,过后依然痒剧。患处有抓痕,黏痂及色素沉着,且具灼热不适感。近来头目时常眩晕,耳鸣,口苦口黏,纳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数。诊断为会阴部湿疹,为肝经湿热下注,蕴结所发。处方: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9克,车前子10克,木通5克,白术10克,...

  • 中药陈皮预防皮肤过敏 减轻瘙痒

    中药陈皮预防皮肤过敏 减轻瘙痒

    春季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此许多过敏性体质的患者非常苦恼。中药陈皮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可以预防皮肤过敏、减轻瘙痒。 陈皮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其实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成熟橘子的干燥果皮,由于人药以陈者良,故名陈皮。陈皮气香,味辛、苦√眭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陈皮中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等有效成分,有抗过敏作用,能够通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 每目可选用陈皮6克,加开水600~ 800毫升,闷泡10分钟后饮用,喝完可续水,至味淡后嚼食陈皮。需要注意,陈皮虽然原...

  • 补水护肤以对抗皮肤瘙痒

    补水护肤以对抗皮肤瘙痒

    深秋气温进一步降低,不少中老年人都有皮肤发痒、抓挠起屑的困扰。因此,需要补水护肤,以对抗皮肤瘙痒。 Tip1 洗澡莫太勤水温莫太高 频繁洗澡及水温过高,会让皮肤失去油脂的保护而变得“干上加干”,因此适当留一些我们体内分泌的天然油脂在皮肤表面,是可以护肤的。 另外,现在很多老人的家中都会安装有浴霸,不要以为浴霸只在冬天用,这个季节,老人们洗澡时也可预先开一会浴霸,这样可以预防着凉。 Tip2 纯棉衣裤防瘙痒 柔软舒适的衣着,能减少皮肤与衣物之间的摩擦,让身体觉得...

  • 治秋冬皮肤瘙痒 肛门瘙痒方

    治秋冬皮肤瘙痒 肛门瘙痒方

    治秋冬皮肤瘙痒 取透骨草20克,侧柏叶20克,皂角10克,白矾15克,装入棉布包内,加水2500毫升煎煮。煮开之后,取出布包(布包内药物可重复使用2次),取药汁,洗浴20-30分钟,每天1-2次,连续15-20天。 此方可以疏通经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解毒止痒。 治肛门瘙痒方 处方:苦参、蛇床子、明矾、地肤子各 30克,荆芥、防风各15克。用法: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 1剂。功效:杀菌止痒。主治肛门瘙痒。 王丽西...

  • 皮肤起皱脱皮伴有瘙痒症状时按摩曲池穴

    皮肤起皱脱皮伴有瘙痒症状时按摩曲池穴

      今日是大寒。大寒时天气寒冷干燥,皮肤的水分被户外干燥的空气吸收,加之冬天皮肤新陈代谢缓慢,易出现肌肤缺水现象。这时人们会觉得皮肤紧绷绷的不舒服,起皱脱皮、瘙痒干裂等症状也随之而来,所以大寒时节皮肤的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面部与全身的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帝内经》中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的说法。若以按摩手法刺激面部经穴和皮肤组织,不仅可调节局部或全身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还可以加速身体代谢废物的排出,从而达到补充体内的水分和...

  • 茶叶搓揉头皮 防治头皮瘙痒头屑

    茶叶搓揉头皮 防治头皮瘙痒头屑

    头皮是覆盖在颅骨上的软组织,其上分布着极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和数以万计的毛囊。头皮若处于亚健康状态,会使皮脂腺分泌异常,轻者会引起头皮瘙痒和头屑,严重的还会导致脱发。随着天气变热,阳光越发强烈,全身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都增加,头皮更是如此。但由于头发的覆盖,头皮出汗后不容易干,分泌的油脂也不像其他部位那么容易清洗,这就为真菌等微生物创造了良好的滋生条件。再加上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会附着在头发上,刺激头皮,引发瘙痒。这时,若随意用指甲抓挠,还会损伤头皮,引发感染.加重瘙痒,形成恶性循环。剩茶水就可以很好地保护头皮健康,远...

  • 阴囊瘙痒 中医辨治一般分三型

    阴囊瘙痒 中医辨治一般分三型

      阴囊瘙痒症是指阴囊皮肤瘙痒异常,古称阴囊风、绣球风、阴下湿痒,中医辨治一般分三型。   湿热蕴结   初起阴部干燥痒甚,喜浴热水,甚者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异常,搔破浸淫流水,痛如火燎,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此乃素体肝经郁热,外感风湿之邪,与肝热相搏,湿热不得外泄,循肝经下注阴囊所致。治宜清泻肝经湿热。   药用:龙胆草8克,车前子20克,柴胡10克,木通5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泽泻12克,苦参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另外用马齿苋60克,煎水外洗,每日2次...

  • 冬季皮肤瘙痒验方

    冬季皮肤瘙痒验方

    验方1 大胡麻60克,防风、黄柏、甘草、白鲜皮、苦参各30克,荆芥、乌梅各15克。将上药研末混匀,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 验方2 透骨草、当归、黄精、蛇床子、地肤子各30克,花椒、蝉蜕各15克。上药加水3000毫升,煎煮15~20分钟,取汁擦患处,每日2次,每剂用2天,3剂为一疗程。...

  • 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典型病案

    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典型病案

    近年来,笔者用白花蛇舌草、槐花、地榆自制成外用剂,治疗皮肤瘙痒,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制备方法 鲜白花蛇舌草200克,鲜槐花100克,地榆100克,以上三味晒干,共研细末,加入25%酒精1000毫升,浸泡1周,取药液贮备用。根据瘙痒范围,取备用药液50~100毫升,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160~240毫克,利多卡因注射液2~4毫克,每次用2~6毫升涂擦瘙痒部位,每日1~2次,连用1~2周。8周岁以下儿童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另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典型病案 案1 赖某某,男,32岁。阴囊及两侧腹...

  • 艾叶治荨麻疹 皮肤瘙痒

    艾叶治荨麻疹 皮肤瘙痒

    艾叶治皮肤瘙痒:艾叶、千里光各30克,加水浓煎后温洗患处10~15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艾叶、防风、荆芥穗各10克,煎水熏洗。(郭旭光) 艾叶治荨麻疹:生艾叶10克,白酒100克。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日一次,连用3日;艾叶30~50克,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4次。 艾叶治皮肤溃疡:艾叶、茶叶、女贞子叶、皂角各15克,水煎外洗或湿敷患部,每日3次。   ...

  • 点膝内侧止瘙痒

    点膝内侧止瘙痒

    春季多风,许多老年人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有时瘙痒难忍,甚至影响睡眠。此时您可以用手指点按膝盖内侧,有利于缓解瘙痒症状。 中医认为,老年人本身就气血亏虚,容易生内风,再加上春季外界多风,内风与外风合而致病,在皮肤则表现为瘙痒、干燥、脱屑等。治 疗应以 养血祛 风为主。 膝部内 上方有一穴位——百虫窝,具有祛风养血、活血止痒之功效,每天坚持按压此穴位,可以防治春季老年人皮肤瘙痒。 点按百虫窝时,患者应屈膝,膝盖内上方3寸处即是该穴,每次点按5分钟,每日2次即可。 (张明)...

    精品偏方 2024-03-08 12 0 瘙痒
  • 外阴瘙痒用什么药 验方8则

    外阴瘙痒用什么药 验方8则

    1.鲜桃叶120克.煎汤.冲洗阴道.治妇女外阴瘙痒。 2.陈艾叶适量.煎汤熏洗。 3.生白果.捣烂擦局部。治外阴瘙痒。 4.桃仁、雄黄等分,捣烂加蜜作锭如大枣大.纳入阴道中。每日换二次。 5.花椒3克.黄柏15 克,黄连3克.苦参30克。煎汤熏洗外阴部。 6.土茯苓9克.苦参15 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妇女外阴瘙痒。 7.马齿苋120克.青黛 30克。将马齿苋焙干.和青黛共研细粉调香油外敷。亦可煎汤熏洗外阴部。用于阴部湿疹剧痒. 8.乌梅9粒.蛇床子 15克.皂角1个。煎汤去渣.加食盐少许。每日熏洗...

  • 脚气之痒 皮肤瘙痒

    脚气之痒 皮肤瘙痒

    说起脚气,当真让人恨之入骨,据统计,我国有70%-80%的人受到脚气困扰。但真正了解脚气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对这个病都是道听途说,认知上存在很多误区。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是足癣的俗称,也叫“香港脚”。有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我们常说的“脚气”则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病。 通常情况下...

  • 肛门湿疹 肛门瘙痒 民间方

    肛门湿疹 肛门瘙痒 民间方

    肛门湿疹: ① 马齿苋、苦参、白藓皮、黄芩各30 克,地肤于30克,青黛20 克。水煎熏洗。 ② 黄柏、土槿皮、蛇床子、苦参、明矾各15克,五倍子30克。水煎熏洗患处。 肛门瘙痒: ① 苦参、蛇床于、明矾、地肤子各30 克,荆芥、防风各15克。水煎,先熏先洗患处,每日2 次,每次15—30分钟,每日 1剂。 ② 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生地各20克,蝉蜕 10克。水煎熏洗患处。...

  • 湿敷疗法用于瘙痒剧烈的体癣

    湿敷疗法用于瘙痒剧烈的体癣

      体癣是除毛发、掌跖、甲及腹股沟以外的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家养动物最常引起体癣,如本人患有头癣或足癣、或者与患者有密切接触、接触污染衣物或家具也有可能引起体癣。常表现为感染从侵入皮肤的部位离心性播散,中央消退,形成典型的大小不等的环状损害,也可为弓形、螺旋形等。皮损大多有鳞屑,自觉瘙痒和烧灼感。   笔者运用此疗法使用于瘙痒剧烈的体癣,瘙抓后半有少量渗液,皮疹呈局限性,孤立散在者,可取:百部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10克,地肤子10克,苍耳子10克,半边莲10克...

  • 治足癣 老年皮肤瘙痒症经验方

    治足癣 老年皮肤瘙痒症经验方

    经验方:白凤仙花30克,加米醋半斤,浸泡1天。 用法:每晚睡前用凤仙花醋泡脚20分钟,连用7天为1疗程,用药1~3个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足癣患者180例,痊愈168例,显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 经验方:生地、川芎、白芍、当归、黄芪、何首乌、刺蒺藜、防风各15克,荆芥10克,甘草6克。双目干涩加菊花15克,多梦失眠加茯神、酸枣仁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药期间禁酒,少食辛辣燥热、高蛋白、海鲜、鱼虾蟹类、牛羊肉等饮食,穿棉质内衣裤,皮肤干燥可用保湿润肤品。 疗效:本方治疗老年皮肤瘙痒...

  • 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 丙申年三因司天方

    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 丙申年三因司天方

    乙未年运气方于内外妇儿诸科疑难杂症,甚至危重症救治中的显著疗效已屡见报端。而公元2016年,岁次丙申,仍未见丙申运气验案楷模。笔者初学,于运气实不甚了了,虽不才学用紫菀、备化汤等乙未年运气方于儿科临床,亦每获奇效,但于时下究当如何运用,着实胸中无数,临证蹀躞不下。 近日连遇两则首诊失治的湿疹病案,细察并不觉首诊辨证遣方有何不妥,况尚有多例验案在前,今却乏效至此,百思莫解。故而困顿之下,求诸运气,不意真拨云见日,药到病除。今就此二则病案谈丙申年三因司天方——黄连茯苓汤,以期抛砖引玉。...

  • 治疗风疹瘙痒中医案例处方

    治疗风疹瘙痒中医案例处方

    赵某,男,3.5岁。 初诊2016年2月19日: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余。患儿自2013年9月起全身散在皮疹,随年龄增加,不轻反重。两年多来,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多家西医院求治,反复住院治疗,不但无功,反每每被劝尽早出院。目前除外涂各种药膏暂时可缓解剧烈瘙痒外,即使激素冲击治疗亦无法控制病情发展。患儿家长哭诉,患儿自皮疹后几未进食过任何蛋白质,肉蛋奶等对此患儿皆属奢望。进而又述,因多方求治西医无效,似已无处寻药,今方首次就诊中医,虽对中医中药将信将疑,但见患儿每日之痛苦,实属无奈,只得一试。笔者听此,虽难免不悦...

  • 肛周瘙痒伴湿疹多年 予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肛周瘙痒伴湿疹多年 予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朱某,女性, 51岁,2014年6月1日首诊。 患者肛周瘙痒伴湿疹多年,入夏以来手部湿疹加重,腰膝酸痛无力,夜眠多梦,乏力明显,晨起为重,皮肤色斑增多,近发现头部斑秃一处,硬币大小,并有扩大之势,二便尚调。舌淡暗苔厚腻,脉沉细。清暑健脾除湿为法,予东垣清暑益气汤加减。 处方:野葛根20克(碎,先煎去沫),潞党参10克,上绵芪30克,炒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小青皮5克,广陈皮5克,西升麻5克,炒当归10克,剖麦冬15克,北五味10克,炒黄柏10克,建神曲15克(包),建泽泻15克,...

  • 全身皮疹伴瘙痒 予黄连茯苓汤一试

    全身皮疹伴瘙痒 予黄连茯苓汤一试

    赵某,男,3.5岁。2016年2月19日初诊。 患儿全身皮疹伴瘙痒两年余。患儿自2013年9月起全身散在皮疹,随年龄增加,不轻反重。两年多来,去过多家西医院求治,反复住院治疗,效果不显。目前除外涂各种药膏暂时可缓解剧烈瘙痒外,即使激素冲击治疗亦无法控制病情发展。患儿家长哭诉,患儿自皮疹后几未进食过任何蛋白质,肉蛋奶等对此患儿皆属奢望。因多方求治西医无效,似已无处寻药,今首次就诊中医,虽对中医中药将信将疑,但见患儿每日之痛苦,实属无奈,只得一试。 刻诊患儿面色萎黄,身形瘦小,全身散发大小红斑、丘疹...

  • 皮肤瘙痒症 虫咬性皮炎 银屑病 预防几种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 虫咬性皮炎 银屑病 预防几种皮肤病

    “医生,我的手臂、小腿都被我抓烂了,很痒,晚上都睡不着觉。”入秋后,天气渐冷,62岁的市民李先生饱受皮肤瘙痒的困扰,甚至影响到起居,不得不就医。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肖明辉介绍,天冷后,人体新陈代谢变缓,汗腺以及皮脂腺的分泌量减少,皮肤表面的水分随之减少,导致皮肤干燥。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皮肤病。肖明辉提醒,多事之秋,要预防以下几种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 秋季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下降,皮肤容易干燥,引发瘙痒。特...

  • 治湿疹瘙痒方

    治湿疹瘙痒方

    土茯苓、薏苡仁各30克,白芷、黄柏、蛇床子各10克,蝉蜕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适用于因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

  • 湿疹瘙痒感剧烈 临床中宜据症分型辨治

    湿疹瘙痒感剧烈 临床中宜据症分型辨治

    湿疹是最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原因复杂。有多种皮损表现,形态各异,可有潮红、丘疹、水疱、渗液、糜烂、流滋、结痂、肥厚、皲裂等症状。中医依其性质特点,又有“浸淫疮”“湿毒疮”“湿疡”等病名。按发病部位不同而称,耳部者为“旋耳疮”,手部为“瘑疮”,阴囊部为“绣球风”,腘窝部为“四弯风”,小腿部为“湿臁疮”。主要症状是瘙痒感剧烈,且...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