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益胃 第2页

益胃 第2页

  • 益胃是强身健体之本

    益胃是强身健体之本

      自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低温气候,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长期处于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南部地区低温之外,常伴有连日强降雨。这给我国居民学习、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的同时,也被风、寒、湿等自然条件所诱发的各种季节性疾病所困扰。诸如气管炎、哮喘、关节炎、胃病、心脏病等,其中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尤为常见。   胃炎、胃溃疡,我们通常统称为胃病,或者俗称为胃痛。这是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冬季发生率和复发率最高。据临床统计数据表明,冬季胃病接诊人数大约占全年接诊总人数的4...

  • 益胃加味汤治疗胃炎经验方

    益胃加味汤治疗胃炎经验方

    印会河,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生于中医世家,印老从医六十余载中冶愈诸多沉疴怪症。印老据多年临床经验拟有一治疗胃炎的良方——益胃加味汤,临床运用此方治疗胃阴不足型胃炎每收良效。本期介绍其运用益胃加味汤治疗胃炎经验如下。 益胃加昧汤方药:沙参、生地、石斛、玄参各15克,麦冬、玉竹、川贝母各10 克,芦根20克,蜂蜜30克(药液冲服)。 加减:痛甚加槐花10克,丹参15 克。 功用:益胃生津。 适应证:各种胃炎胃阴不足证(包括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主要症状:胃痛不胀,食后还饱,食酸...

  • 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抗萎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抗萎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变化是以胃黏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多种因素导致胆汁反流,致使胃黏膜长期处于炎性剌激,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饮食失节,情志内伤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所致。病理上以脾胃升降失调为重点,多以脾阳虚弱或胃阴不足为本,湿热郁阻,气滞血瘀为标。临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症,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络瘀或虚寒兼瘀。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认为,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二要活血和络...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化瘀汤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化瘀汤

      组成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半夏10克,黄连6克,枳实15克,刺猬皮15克,没药10克,徐长卿12克,佛手10克,砂仁5克(后下)。   功能养阴益气,理气化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异型增生者,症见胃脘痞满、隐痛、灼热、嘈杂,纳呆食少,嗳气、吐酸,口干,困倦乏力,心烦少寐,大便秘结,消瘦,舌质紫暗,舌苔黄少津,脉沉细。证属脾胃气阴亏虚、气滞络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方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中医“胃痛”、&ldqu...

  • 升阳益胃汤可治便秘腹胀

    升阳益胃汤可治便秘腹胀

      2003年秋,余随家父门诊,曾记载一案。患者李妇,苦于便秘腹胀,食欲不振,经诸医调治,方用承气、二陈汤、四磨饮等均未效。细问病史,知其春季曾患腹泻,治愈后则继发便秘腹胀,食纳减退。5~6日大便一次,先硬后溏,秘涩不爽,颇感痛苦。舌淡,苔薄白,脉软无力。   家父言其是由春季腹泻之后,湿热滞留伤脾。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一身气机失于流畅。今便秘腹胀,属气滞无疑,而大便先干后溏,脾虚可见,苔见薄黄,也为湿热内壅之象。若用攻消之法,以除有形之邪,今脾虚湿困,反为不利,难及病本。思之再三,立方以东垣升阳益胃汤主之...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草果15克,姜黄15克,藿梗15克。上药为散剂,每服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此方为已故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所撰,为治疗慢性虚寒型胃、十二指肠溃疡之专用方。此类消化性溃疡多有明确诊断,病程较长,其体质多虚弱,病人消瘦,胃脘近心窝处隐痛或痛甚,疼痛或引胁背或胸中,多食则加重,饥饿亦加重,夜间疼痛尤...

  • 健脾和胃养阴益胃 刘志成治疗慢性胃炎

    健脾和胃养阴益胃 刘志成治疗慢性胃炎

    名医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弱)方 处方: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元胡各12克,法半夏9克,陈皮、甘草各5克,砂仁3克,高良姜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和胃。用于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症见面色萎黄,少气乏力,胃脘胀痛,食后尤甚,恶寒喜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弱。 创方者:刘志成 名医治慢性胃炎(瘀血阻络)方 处方:川楝子12克,炒蒲黄、炒五灵脂、元胡、郁金、香附、九香虫、丹参各lO克,乳香、没药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 脑梗死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脑梗死方选升阳益胃汤加减

    脑梗死 患者,男,65 岁,因 “发作性眩晕 3 个月, 加重伴左上肢活动不利 1 周”于 2015 年 8 月 28 日 入院。患者 3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眩晕, 头重脚轻,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吐出少量胃 内容物,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诊为 “脑梗死” ,治疗后( 具体治疗方案不详) 症状好转,仍遗有头 晕,头重脚轻,呈阵发性发作,1 周前患者因起居 不慎,症状又发兼见左上肢活动不利。患者既往 体健。入院症见: 阵发性头晕、头重脚轻,劳累 易诱发加重,左上...

  • 北沙参鸡蛋糖水 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

    北沙参鸡蛋糖水 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

    北沙参鸡蛋糖水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师丘振文 材料: 北沙参20 克,鸡蛋1-2 个,冰糖适量。 做法: 加清水共煮,10 多分钟后蛋熟去壳再煮20分钟。 功效: 清肺养阴,益胃生津。适宜肺胃阴虚、有咳嗽咯血、咽痛口渴的人群。 【沙参小百科】 沙参虽然也带有“参”字,但却不再具备补气的功效。沙参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而且它们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但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为主...

  •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胃脘痛 验方枳实益胃汤

    王道坤,男, 1941年生,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甘肃省名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王道坤教授深入研究伤寒、易水、温补等学派,临证衷中参西,既善攻邪,又娴扶正,活用“风火痰瘀”理论辨治疑难病症,临床诊疗涉及内、外、妇、儿,尤对脾胃疾病见解独到。主要著作有《医宗真髓》《决生死秘要》及《新脾胃论》等。 组成:枳实15克,生地黄15~30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北沙参15克,...

  • 益胃汤

    益胃汤

    方源: 《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 北沙参9克,麦冬、生地各15克,冰糖3克玉竹4.5克。 用法: 上药用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两次服。所余药滓,再煮取200毫升服。 功效主治: 益胃生津,润肺止咳。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胃阴受伤者。症见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烦热,口渴等症。 方解: 生地、麦冬味甘性寒,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北沙参养阴生津,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玉竹、冰糖濡养肺胃,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滋养胃阴的代表方剂。以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证治要...

  • 当升阳益气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当升阳益气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脾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文中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食不消等症状的描述似参考《难经》。 《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脾脉,其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h...

  •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方源《脾胃论》。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甘草5克,白术、半夏、白芍、茯苓、泽泻、柴胡各9克,橘皮、羌活、独活、防风各6克,黄连3克。 用法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健脾祛湿,升发阳气。主治脾胃虚弱,肢体酸重疼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大便失常,小便频数,怠惰嗜卧。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为君药。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独活、羌活、防风辛散除湿,共为臣药。黄连、白芍苦寒柔润,以制诸药辛燥之性,泽泻利湿,柴胡升发阳气,共为佐药。甘草兼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祛湿、...

  •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 泻阴火益胃汤的组成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 泻阴火益胃汤的组成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的组成: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假如时在长夏,于长夏之令中立方,谓正当主气衰而客气旺之时也。后之处方,当从此法加时令药,名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故升阳者,补脾胃也。长夏时主气衰而客气旺即脾虚湿盛。脾虚生湿、湿盛伤气,二者互为因果。《黄帝内经》言:“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 经典方剂 升阳益胃汤

    经典方剂 升阳益胃汤

    李东垣最大的成就在于创立了内伤学说,而阐释内伤学说的代表性著作是《内外伤辨惑论》。《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生前唯一成书且有自序的一本著作。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卷上”部分主要辨外感病和内伤病的不同;“卷中”部分为劳倦所伤论;“卷下”部分为饮食所伤论。其中,“卷中”部分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列有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四部分。 本文介绍《内外伤辨惑论》的经典方剂—&mda...

  •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痉症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竹叶石膏汤合益胃汤加味

      周某,男性,14岁,2010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发烧,引发病毒性脑炎,在某市级医院住院治疗20天。出院时各项体征基本正常,无头晕、咳嗽、咯痰等症;但四肢及头部无规律性震颤抽搐仍未改善,偶尔有自觉性发烧,测体温正常。为了进一步治疗,寻求中医诊治。   刻诊:患者头及四肢无规律性震颤抽搐,双眼睑跳动;小便黄,大便调,无头晕、纳差、嗜睡、失眠、无步履不稳等症状,无颈项强直症状。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信息,脑电图提示脑电位信号正常...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人到老年,夜里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严重的还会出现口腔黏膜的干涩。有时候嘴唇干裂,咽喉灼痛,口不知味,纳食不香,频频饮水,甚至喝到感觉灌得慌了,还是口渴,肢体倦怠,神疲乏力。 中医学认为,口为脾之窍。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脾胃功能减弱,运化输布职能降低,不能输布精微,津液难以上承口窍。同时,老人往往肝肾阴虚,津液亏少,故老年人易患口干症。 中医治疗,治宜扶脾益胃,滋阴生津。方用益气滋阴汤,可取南沙参、石斛、天冬、玄参、生地、花粉各10克,葛根30克,山药15克,玉竹6克,乌梅、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

  • 桑椹 补肝益胃熄风滋液

    桑椹 补肝益胃熄风滋液

      主料桑椹400克。   配料面粉,面包渣,鸡蛋。   调料白糖。   制作桑椹去柄,面粉鸡蛋加水调糊,桑椹蘸糊后滚上面包渣,入油炸黄即可。配白糖蘸食。   养生功效补肝益胃,熄风滋液。...

  • 石斛麦冬茶:益胃消食和中

    石斛麦冬茶:益胃消食和中

    石斛、麦冬、谷芽各10克。沸水浸泡,代茶饮。 功效: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消食和中。适用于阴虚胃热,呕逆少食,咽干口渴,舌光少苔。...

  • 补脾益胃佳品——菱角

    补脾益胃佳品——菱角

    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因为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据近代药理实验报道: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方法是用生菱角肉20个,加适量水用文火熬成浓褐色汤服用,每日3次;或用菱角肉100克,加薏米30克,煮成粥吃亦可。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菱角性凉,胃寒脾弱者不宜食用过多。菱角还有以下功效: 防癌抗癌:在以艾氏腹水癌作体内抗癌的筛选试验中,发现菱角...

  • 升阳益胃治呃逆

    升阳益胃治呃逆

      秦某,女,47岁。2011年6月12日初诊。素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每月10余日方净。一月前频发呃逆,服药罔效。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轻度贫血,膈肌痉挛。刻诊:呃逆连声,头晕心悸,汗出短气,周身倦怠,脘闷腹胀,大便溏薄,小便短黄,口干不欲饮,舌尖红,苔白微腻,脉弦细无力。此乃气血俱虚,劳倦内伤所致。立方当补益中气,升阳益胃为治。予东垣升阳益胃汤加减:红参10g,黄芪18g,焦白术15g,云苓10g,陈皮5g,半夏6g,黄连3g,砂仁6g,炒白芍10g,柴胡5g,苏叶5g,甘草5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

  • 益气生津的名方 益胃生津的药膳

    益气生津的名方 益胃生津的药膳

    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 宋·苏轼 一枕清风直万钱, 无人肯买北窗眠。 开心暖胃门冬饮, 知是东坡手自煎。   【古诗今译】   炎热的夏季,枕边清凉的风像一万钱那样珍贵,却好像没有人愿意追逐这悠闲自适的时光。这清心养胃的门冬饮,要知道是苏东坡亲自煎煮的。 【诗词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很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解读: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苏东坡刚睡起来,听闻米元章冒着炎热的天气...

  •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 健脾益胃

    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 健脾益胃

    生津止渴利脾肺, 润肠止泻兼养胃。 细嚼慢咽易饱腹, 身患溃疡少光顾。 【注解】中医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城市生活节奏十分紧张,职业人群的压力很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忧郁,这时拿起一个苹果闻一闻,不良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同时还有提神醒脑之功。吃苹果既能减肥,又能帮助消化。且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脂肪等,是构成大脑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苹果中富含镁,镁可以使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一个苹果中含有5克的膳食纤维,也就可以满足人体一...

  • 荠菜明目益胃似灵 清热解毒软坚结

    荠菜明目益胃似灵 清热解毒软坚结

    明目益胃似灵丹, 肥美不过三月三。 清热解毒软坚结, 体质虚寒要少餐。 民间有句俗语“三月三,荠菜做灵丹”,这句话很多人都听到,但是这荠菜未必是等到春天才有的,在江南很多地方如今已经有荠菜上市了,而且春节包春卷更是荠菜的美味食疗首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食荠菜习惯。比如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经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句。到了唐代,荠菜更是春天里广受欢迎的美食,甚至还将以荠菜为主料的春盘作为礼物互相...

  • 银耳具有滋阴润肺 益胃生津的作用

    银耳具有滋阴润肺 益胃生津的作用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和燕窝均为补养之品,但燕窝价格昂贵,而银耳无论色彩、口感、成效都与燕窝相似,价格便宜,因而被称为“穷人的燕窝”。我国邮政部分于1981年8月6日发行志号为“T66”《食用菌》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第1图就是人们了解的银耳。 银耳具有开胃补脾、益气清肠的成效。在我国,食用银耳的前史非常悠长,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作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曹雪芹创造《红楼梦》之时,也将银耳...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