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 第8页
-
气温骤降注意脑供血不足 头晕用养血清脑颗粒
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头晕都是由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一种是血压低导致脑供血不足,一种是血管病理性变化(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缺血状态。据统计,中老年人群中有2/3的人患慢性脑缺血(或称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脑缺血呢?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 中老年人的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相对较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也逐渐下降,...
-
大便出血 健脾养血医生验方
大便出血是由于胃肠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有时大便会呈柏油样。引起便血的疾病很多,多见于胃肠道的炎症、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炎等。便血虽然看上去只是小问题,但也要合理处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医院重症病科主任何启扬教授表示,便血的人是脾虚不能摄血,所以很多会出现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大便的时候有肛门下坠的感觉,便血也不是经常会有,舌质会比较淡,中医的治疗上就要健脾养血。(以下验方为医生临床用方,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医生验方:黄芪20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升麻5克、血余炭10克...
-
治口疮 治法养血柔肝运脾益气
周某,男性,43岁,2012年8月31日首诊。 患者平素大量抽烟饮酒,熬夜或进食火锅后则发生口腔灼痛,甚则溃疡,疼痛难忍,反复发作,痛苦不堪。来诊时,因4天前吃火锅后口腔灼痛,口颊黏膜见米粒大小溃疡数枚,周边黏膜红肿,表面附有黄白苔,眠差梦多,二便调;舌红,苔黄白相兼,脉滑。 辨证:湿热内蕴,火毒内盛。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泻火。 方药:金银花15克,连翘2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6克,黄芩12克,牡丹皮15克,栀子6克,赤芍20克,苦参20克,白鲜皮20克,土茯苓20克,土贝母15克...
-
崔德成温经养血通络法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经验
颈源性心律失常,又称颈性心律失常、颈心 综合征 [1- 5 ] ,临床并不常见。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 工作室指导老师崔德成主任医师基于多年的临床 实践,在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遣方用药方面,积累了丰富完整的辨治经验,收 效满意,现将其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 如下。 1 鉴别诊断 颈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除颈椎病的症状 外,还伴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颈项僵直、 咽干、心中恐惧、汗出恶风等,胸部 X 线片、心 电图、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多无明显异常。按压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可加重心律不齐,松开后心...
-
失眠即不寐 清胆宁心养血安神方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
-
抑郁症补益心脾法 养血补肝法 甘润缓急法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抑郁症属于中医失眠、郁证、癫证和脏躁等病范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兴趣减退,多愁善感,神疲乏力,睡眠障碍,腹胀纳呆,胸闷脘痞,甚至有自杀倾向等。多年来,笔者专注于中医分型辨治抑郁症方面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现将自己治疗抑郁症的十种方法总结如下。 补益心脾法 本法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郁郁不乐,兴趣减低,失眠多梦,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健脾养心,夑理阴阳,和中安神。笔者常用归脾...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D) 是由于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 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的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有研究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VD占10%~20%。调查显示,VD总的发病率为2.543 /(千人·年),其中男性为3.253 /(千人·年),女性为1.971 /(千人&mi...
-
贫血虚劳 治以补气健脾 养血补血温补肾阳
贫血虚劳 秦某,女,45岁,2005年4月15日诊。 主因“周身乏力3年”来诊。患者3年前出现周身乏力,常伴有头晕,心悸,气短,汗出。在市医院诊断为贫血,服用一段西药,病情好转,停药后又反复,遂来就诊。现症:周身乏力,心悸,气短,汗出,头晕,动则尤甚,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查体:口唇色淡,面色淡白。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4g/L。 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肾阳亦虚。 治以:补气健脾,养血补血,温补肾阳。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5克...
-
暑病治法 益气养血清暑 八珍汤
女,30岁。2021年8月11日初诊。诉胸闷十天余,伴心烦、心前区燥热、乏力。平素易劳累,血压低,月经量少但行经时间偏长,二便与睡眠可。刻诊见:身体消瘦,面色萎黄,五轮中肉轮松软不饱满。舌体瘦,舌中凹,舌边淡,舌尖红,少苔。左寸脉滑而有力,右寸脉濡,其余四脉弱。 诊断:(邪入脏腑型)暑病。 治法:益气养血清暑。 方药:八珍汤(四君四物即是八珍汤)合生脉饮(麦味与人参)加减。党参15g,麦冬8g,五味子6g,炒白术12g,茯苓10g,甘草3g,当归15g,炒白芍12g,熟地12g,炒麦芽...
-
俞景茂运用养血疏风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疾病经验
俞景茂 ( 1942—) ,男,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 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 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50 余载,专 于钱乙学术研究,精于中医儿科各家学说,理论功底深厚, 诊治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肺系疾病及疑难杂症。 小儿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有 湿疹、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 休克、变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这些疾病易 迁延反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其中哮喘持续状 态、过...
-
口腔溃疡 治则滋阴温阳益气养血验方
王某,女,76岁。2011年3月2日初诊。自述患口腔溃疡六七年,口内布满溃疡点,辛辣不敢食用,连咸味都感觉刺激舌头,西药中药治疗多年,基本没有效果。伴见手足发凉、畏寒、失眠、耳鸣等。 脉诊:脉虚弱无力,轻取浮缓而显迟象,重按时有小数杂其中。看舌象光剥无苔如猪腰,红色,舌面又水滑甚。脉虚弱是气血不足,浮缓而迟乃是外寒,中有小数乃是阴虚。舌象光剥乃是阴虚,而水滑苔又是外寒之证。病人手足发凉,印证了阳虚外寒,而失眠、耳鸣又印证了阴虚。综合起来看,病人阴虚阳虚齐备,气血均为不足。治疗需要阴阳双补,气血同治。...
-
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6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黄芩6克,清半夏9克,香附15克,陈皮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功能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主治适用于以气虚、肝郁气滞为主,兼有血虚、痰瘀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风湿病。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为主;桂枝、白芍温阳通络,滋阴生血,阴阳双补,柴胡、黄芩、半夏调和阴阳,疏肝解郁;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生姜既助半夏、陈皮化痰和中,又可制约半夏之毒性。合而用之,共奏益气养血,疏肝解郁...
-
血虚发热经验方益气养血清热汤原方
徐某,女,38岁,2013年12月7日初诊。 患者主诉因发热三个月来诊,主诉呈阶段性发热,尤其是月经前后发作明显,体温多在37.2℃~37.5℃左右,一般傍晚感觉肢体酸乏,四末发凉,午夜体温则升高,患者素有子宫肌瘤和贫血病史,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末次月经12月6日结束。刻诊见患者面色无华,唇淡口干,四肢不温,自述头晕头昏、动辄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渴不欲饮、盗汗、睡眠不宁、耳鸣健忘,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依据舌脉症候辨证,当属于崩漏失血,导致阴血亏虚,阳无所依,而浮散于外而发热。治宜益...
-
梦游症怎么治疗 活血通窍养血安神
周某某,女,32岁。1977年2月6日初诊。患者3年前有夜间迷糊史,未予治疗,逐渐发展成夜间默然自起,或在家中做如扫地等家务事,或出户游走,然后归床入睡,次日问其皆自不知其事。日复如此,久而面黄肌瘦,精神疲惫,头昏脑涨,食欲减退,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腿酸痛。舌暗淡,脉沉细。 辨证为心血不足、气血逆乱为主,治以养血安神、活血通窍为主。 处方:丹参30克,夜交藤30克,云茯苓15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炒酸枣仁5克,...
-
清氽牡蛎 滋阴养血清肺补心
原料 主料:鲜牡蛎肉500克。 配料:冬笋20克,水发木耳20克,香菜梗。 调料:葱、姜、丝,清汤,盐,料酒,芝麻油。 制作鲜牡蛎刷净泥沙,冲洗干净,用利器撬开牡蛎盖,取出蛎肉,摘掉硬牙,将牡蛎原汁盛入碗中,沉淀干净,备用。将蛎肉去掉杂质洗净,用沸水氽过捞出控净水分,锅内加清汤、牡蛎原汁、冬笋、木耳、葱、姜丝、盐,倒入蛎肉至八成熟,连同配料捞出放汤盘内,原汤烧开撇去浮沫,加料酒、香菜梗,淋上芝麻油,倒盘内即成。 养生功效滋阴养血,清肺补心。 小贴士牡蛎又称海蛎子、蚝,山东沿海冬春盛产,是...
-
清热化痰养血治痉病
彭某某,男,64岁。2010年4月17日初诊。诉头部摇动2年余。2年前即头部摇动,难以控制,且伴有后项不适。偶有痰涎溢流,尚有轻度脂肪肝。诊见脉濡,舌质红,舌尖尤甚,苔白。证属痰热上扰,血虚生风。治宜清热化痰,养血祛风。方投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黄连6g,制胆星6g,竹茹10g,枳实10g,陈皮15g,法半夏10g,茯苓15g,甘草8g,生姜3片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地龙10g,钩藤10g,生地15g,焦山楂30g,黄芪20g,羌活10g。15剂,...
-
女性养生 中医养血
现代女生多爱美,但是日常生活中却不知怎样调养,中医专家告诉你,女性养生重在养血,这样才能使女性的身体更健康。 人体是血肉之躯。只有血足,才能使皮肤显得红润,面有光泽;只有肉实,才能使肌肉发达,体形健美。对于女性来说,追求面容靓丽,身材窈窕,应重在养血。 由于女性生理有周期耗血多的特点,祖国医学早就指出:妇女以养血为本。女性若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发枯、头晕、眼花、乏力、气急等血虚症,即贫血。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产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维艰等早衰症状。可见,女性养血补血尤为重要。那...
-
阿胶鸡子黄汤:养血滋阴 柔肝熄风
方源: 《通俗伤寒论》。 处方: 阿胶(烊化)、钩藤各9克,鸡子黄2枚(冲入),生地、白芍、茯神各12克,炙甘草6克,生石决明、络石藤、生牡蛎各15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 养血滋阴,柔肝熄风。主治邪热久留,灼伤真阴,筋脉拘急,手足蠕动,或头目晕眩,舌绛苔少,脉细而数等证。 方解: 本方是用于滋阴熄风之剂,适宜于肝风内动而属于阴虚血亏者。若阴血既亏,则筋脉失其荣养;因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方中用阿胶、鸡子黄作为主药,以养血滋阴。另外,肝质喜柔,燥则风动,故用生地、白芍养血柔肝,茯神、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