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 第3页

普 第3页

  •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大起底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大起底

    从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中医药公共卫生专项和行业科研专项,在中西部31个省份的922个县,组织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以来,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即将进入第5个年头。 这个目前在中医药领域的重点项目进展如何?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黄璐琦,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国际学术发展大会上权威展示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成果。 深入一线求新纠错 目前,国家已经在31个省、922个县开展了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现已收集到腊叶标本5023...

  • 让中医药科普占领新媒体阵地

    让中医药科普占领新媒体阵地

    日前,笔者看了一篇《健康谣言泛滥》的文章,对微信传播虚假健康养生知识的现状颇有同感,尤其是中医药健康谣言尤为泛滥。 中医药健康科普知识没有占领宣传阵地的原因众多。如,大多数中医师都忙于临床看病,每天的诊疗任务繁重,还有科研论文需要撰写,没有时间进行科普文章的写作;中医药科普文章尽管有可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但并没有纳入学术业绩考核体系,不会因此在业内获得更高的声誉,进行职称评定时也不会作为一项指标;不重视科普宣传,对科普专家存有偏见,认为科普专家不如临床专家,所作所为只是辅助性工作,重要性无法与临床相比;...

  • 中医药标准化形成普惠式发展

    中医药标准化形成普惠式发展

    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中医走出去,不仅关系到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还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重视留学生教育吸引更多关注 一是要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把握中医药走出去之路。教育与政策对于人才、世运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医药要想真正走向世界,不能仅仅靠一两种中药,也不能仅仅靠一两批中医师,而是要靠具有中医思维的人去传播,需要通过教育把中医思维传播出去。 二是提高教育质量,注重留学生的素质培养。在中医药的留学生教育中,存在质...

  • 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 中医药文化科普

    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 中医药文化科普

    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日前,吉林举办第三期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培训班。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表示,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巡讲主要是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传承是核心,而中医药文化传播是传承的基础。中医药从业者和医疗机构,一定要深悟其中的奥妙,尽快转变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开发服务项目。 在专题培训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新加坡科艺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德国百德福中德国际健康中心首席中医健康专家金世明,资深媒体人刘怀以分别作《中医...

  • “雾”和“雾霾”澄清概念是中医科普宣传的第一步

    “雾”和“雾霾”澄清概念是中医科普宣传的第一步

    从早年流传的“北京咳”到去年的柴静“穹顶之下”无不时刻刺激着我们的脆弱的神经:短期之内雾霾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困局与窘境。 每到北方供暖季,雾霾频现,人们想方设法防范侵害。不仅空气净化器和口罩空前热销,一些“防霾偏方”也不胫而走,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 种种被热捧的“秘方”“偏方”,果真能起到“除霾清肺”作用?这其中不乏一些偏见与误解,笔者试着用网络...

  • 让康复医学在社区普及

    让康复医学在社区普及

    5月28日,周六,住在陕西西安市红专南路社区及周边社区的居民早早地等候在这里,西安交大一附院邓景元康复志愿者团队准时来为他们进行义诊服务。今天是志愿者团队在社区开展义诊5周年的日子。像往常一样,号脉、开方、针灸、推拿……队员们刚到就开始忙活起来。 “我曾患有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志愿者团队每周给我进行一次针灸治疗,现在已经完全好了!”社区居民孙茂林老爷子是志愿者团队受益者之一,现在他也要回报,祖孙三代都加入了志愿者团队,每周六整理居民健康档案、义务帮厨,献...

  • 莫让中医科普泛滥成灾

    莫让中医科普泛滥成灾

    如今网络以及公众号的兴起,让大众产生了不少困惑。困惑的原因是现在的中医科普太多了、太乱了。 作为一名热衷于科普创作的中医人,笔者十分关注科普文章的水平和质量。从整体上来讲,公众号、网络医学科普呈现出几个特点: 一是数量高产化。现在中医科普文章满天飞得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如今的受众几乎人手一机,时刻都可以收到科普信息。而对于网络上运行的千千万万个健康类公众号而言,写作一篇科普文章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爬格子、交编辑并进行严格审阅。如今,负责任的科普公众号认真的写、审阅再发布,...

  • 中药性剧作为特殊的医药科普

    中药性剧作为特殊的医药科普

    2001年,我应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史研讨所所长文树德教授之邀,协作研讨德国保藏的近千种中国民间医药抄本。其间一类触及医药内容的手抄剧本引起了我的留意。这些剧本名称各异,但归于剧情类似的药性剧,全剧将几个小故事串起来,通过药物拟人化的表述,寓教于乐,遍及医药常识。 这些剧本的剧情与言语初看土气十足,但在我看来,这是千百年本草与文学结合的产品,其根由非常久远。药物拟人化最早能够推溯到《神农本草经》,其间的君、臣、佐、使就是借用不同的社会阶层来归类不同作用的中药。梁代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就指出:&ldquo...

  • 马有度:做中医抗疫科普“网红”

    马有度:做中医抗疫科普“网红”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有这样一个中医传承师徒团队,他们以职业医者的高度责任心和敏锐视角,以网络为阵地,以中医为武器,率先为困惑中的民众送去抵御瘟疫的法宝,成为民间自发抗疫的生力军。他们就是马有度教授率领的民间中医师徒传承工作室——巴渝马派中医传承。 群策群力凝智慧 力打科普组合拳 在未知的病毒面前,面对民众的惶恐、茫然、紧张和担忧,巴渝马派中医传承室导师马有度陷入了沉思:如何认知新冠病毒,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如何帮助困惑中的黎民大众……凭着丰富...

  • 孙里杨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中医科普文明的践行者

    孙里杨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中医科普文明的践行者

    担任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院长刚满4年,孙里杨给人的感觉是彬彬有礼而又干劲十足。“70后”的他西医身世,却是兰溪市中医药文明推行的“领头羊”。2014年从兰溪市人民医院调入市中医院后,他用文明引领破解医院开展难题,相继荣获金华市“十佳科普人”“最美科普人”“兰溪市劳模”“兰溪市金牌健康讲师”等称号。 张山雷文明的整理者 上任伊始,孙里杨就在探索中医院的开展路...

  • 马有度:35年与中医科普同行

    马有度:35年与中医科普同行

    今年是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40周年,金秋也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成立25年的日子。作为各分会中唯一一个专事学术普及的分会,除了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之外,由于养生为中医科普的重中之重,因此分会还承担着治未病和打造“上工”的重任。此时此刻,一个令人不能忘怀的名字跃眼而出,他就是重庆医科大学马有度教授。 马有度的名字几乎是中医科普的同义语,业界有人称他为中医科普第一人,无论业内还是业外,许多人对其科普业绩无一不褒奖有加。作为科普分会的发起人和创会者,35年来,马有度兢...

  • 贺普仁:病多气滞 法用三通

    贺普仁:病多气滞 法用三通

    国医大师贺普仁生前以其独特的神针妙法、卓著的疗效饮誉海内外。三通理论、快速无痛针刺手法、火针技术、武医双修,是先生留给中医界的宝贵财富。值先生辞世之际,特设专版介绍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以纪念之。 贺林 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 “病多气滞,法用三通”,是针灸三通法的核心内容。“通”既是病因病机的阐述,也是治疗方法的概括。用“通”的手段达到“通”的目的,是针灸三通法的精髓所在。 由此产生了用毫针通调...

  • 针灸界的国宝贺普仁

    针灸界的国宝贺普仁

    贺普仁是我国针灸界的国宝级人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 据说古时候的老中医,在弟子出师的时候,会送给弟子两件礼物——一把雨伞和一盏灯笼。为什么要送上这两件礼物呢?雨伞是希望弟子今后在看病出诊时,要风雨无阻,只要病人有需要,即便下刀子,也要二话不说拔腿就走。灯笼是在告诉弟子,看病不分白天黑夜,就算在深更半夜,只要有人求诊,医生点着灯笼也得去。 说这个故事的就是首届国医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样分辨普洱茶白霜是否已经霉变

    样分辨普洱茶白霜是否已经霉变

    不少老人都有品茶的习惯,尤其喜欢买普洱茶砖放在家里,收藏几年才拿出来品尝。 近日,梁伯打开了家里收藏的茶砖,发现上面有一层白白的东西。家人认为,这层白霜是茶叶发霉的产物,而梁伯却觉得这是普洱茶自然发酵而成的“单宁”。到底该怎样分辨普洱茶是否已经霉变了呢?下面,一起来听听专家怎样说。 有疑问 答案就在味道上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佘世锋表示,普洱茶在仓储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不止表面,连带茶内部都附有一层薄薄的白霜,是普洱茶自然发酵而成的&ld...

  • 精诚大医 针灸巨匠 缅怀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

    精诚大医 针灸巨匠 缅怀针灸学家贺普仁教授

    国医大师贺普仁的离世,使中国针灸界失去了一位丰碑式的临床大家,北京中医药界失去了一位名师巨匠,北京中医医院失去了一面旆旃巨帜。 扎实的中医童子功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1926年5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石圭村的农民家庭。自幼在家乡私塾习文,主要学习《三字经》《论语》《孟子》等中华经典。年少的贺普仁天资聪慧,酷爱读书,14岁离家赴京投身于北京负有盛名的中医师牛泽华门下为徒学习中医,自此走进中医学的大门。自入门为徒起,他在牛泽华老医生的教导下,立志成为救人病痛的良医。 贺普仁学徒...

  •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指法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指法

    针刺疗效的取得要有准确的辨证、精确的取穴、熟练的手法操作,若仅懂得辨证取穴还不算一个合格的针灸医师。 同是一根针,有功力的医生运用熟练的手技,可使针下生热、生凉,使气至病所,立见奇效。 而缺乏功力的医生针法笨拙,针刺时手指不听指挥,进针困难,或针入而气不至,或针后而不效,病人徒受皮肉之苦。 《标幽赋》载:“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强调指力练习的重要性。指力是持针和运针的功夫,就是手指的力量,广义的指力还包括手腕的力量。 有一定的指力,才能如水之...

  • 针灸学里的套针与普通针

    针灸学里的套针与普通针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繁衍昌盛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中医得以迅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针具及针法,如毫火针、掀针、小针刀、筋骨针、宫氏针疗法等,其根本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将经典医籍中提到的针具或针法结合现代技术加以创新而产生的。套针也正是如此发展而来的。 套针是在新型浮针、浮针、腕踝针、皮下针、针灸基础上发展而来。套针与现代医学留置针很相似。由于套针特殊的操作,以及软套管可留于皮下24~48小时继续治疗,故能更好地发挥激发相应脏腑和器官的调整和修复作用,并可振奋皮部...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