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 第701页
-
治疗癌症 老教授的漫漫中医路
“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人家小学毕业,去看中医书,把自己女婿的绝症治得这么好,我看书还不如人家吗?”本文听李宁先教授的心声,深深触动,一起把中医学得更好! 朋友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学中医十年的收获和体会。做为一个化学家,我深知一个个西药是如何诞生的,心里实在有点害怕,而面对自称自己的治病理论是阴阳平衡,五行运行及易经的中医来说,也感到实在有点玄,心里也充满着怀疑。在青、中年时,有点什么病,一概不看病不吃药,总是硬抗着,带病生活,一直拖到一身的病痛,坚持工作直到60岁退休。但...
-
骨肿瘤“骨瘤”的范畴 推荐食疗中医饮食调理
发生于骨内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指发生于骨骼及其附属组织的肿瘤,良性者多见,预后好;恶性者病程短,预后差。继发性骨肿瘤较原发性多见,主要由乳腺、甲状腺、肺、肝、前列腺、血液及淋巴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质而形成。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有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常见原发恶性骨附属组织肿瘤有尤文氏瘤、骨网织细胞肉瘤、骨髓瘤。骨肿瘤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骨肿胀畸形或骨质破坏、继发性病理骨折等。 骨肿瘤在中医文献中属于“骨瘤”的范畴,早在唐、宋时代已提出此病名。骨肿瘤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祛瘀散结,养...
-
纯中药治疗艾滋病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HIV)病人以来,据原卫生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其中病人约15.4万人,死亡8.8万人;2011年新发现感染者约4.8万人,因AIDS相关死亡约2.8万人。 甘肃省于1993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1835人,分布于全省14个市(州)的83个县(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20例,艾滋病病人715例,报告死亡356例。甘肃省虽然是艾滋病发生率低...
-
癌症的动物疗法
癌症的动物疗法是指在癌症的病人饮食和中药处方中,食人大量具有特殊抗癌作用动物药或食物,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以对抗癌症毒素。传统中医药中,常使用牛羊肉滋补人体阴阳,使用驴胶、阿胶、鸡子黄、冬虫夏草、鳖甲养血滋阴,抵抗人体免疫力,并采用白花蛇、壁虎、全蝎、蜈蚣、僵蚕等以毒攻毒,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食蛇抗癌法:白花蛇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杀毒消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白花蛇中所含有的多种酶对肿瘤有较强的对抗作用。而蛇毒常用于以毒攻毒治疗各类癌症,民间有捕蛇食肉以抗癌的传统方法。具体食用方法是:...
-
治疗癌性发热中药方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目前西医治疗癌性发热主要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不持久且存在较大副作用,严重影响癌性发热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报道。笔者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在临床治疗和学习中总结了一些治疗经验,现总结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发热1年余,腹胀半年”为主诉入院,2004年7月行右下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入院时神清,发热,不恶寒,咳白粘痰,量多易咳,口淡,声嘶,胸闷,呕吐...
-
癌症自然消退 防癌抗癌食疗方
据资料表明,在20世纪中,全世界约有1000名癌症患者出现肿瘤自然消退。所谓肿瘤自然消退,是指确诊为肿瘤的患者,未经特殊有效的治疗而肿瘤消失或好转,患者因而得到“治愈”。 自然消退的肿瘤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肿瘤;未经有效的治疗;肿瘤病灶确实缩小或消失。从癌症种类来看,多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肾上腺癌等源自胚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此外还有少数绒毛膜上皮癌、肺癌和皮肤癌病例。 至于引起癌症自然消退的详细机理,目前仍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可能是:1.内分泌的影响:在自...
-
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核心辨证
癌因性疲乏中医证候文献回顾 癌因性疲乏 ( 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 是 以患者主观感觉为主诉的一系列症状,早在 1979 年由 Haylock 及 Hart 对其进行了相关报道 [1 ] 。目前 临床上对其病因及诊断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 报道,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将 CRF 定义为一种与 肿瘤或肿瘤治疗相关,痛苦、持续的包含生理、情 感和认知层面上主观疲劳感,常伴有功能障碍,经 充足睡眠及休息后这种疲劳仍无法得到缓解,是一 种典型的身心疾病 [2 -3 ] 。CRF 在肿瘤患者中...
-
吴显文以健运中焦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吴显文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 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肿瘤科主任医师,其擅长放化疗过程中及恶性肿 瘤晚期的中医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健运中焦, 主要学术特点为辨病辨证相结合。 1 肿瘤的形成与 “阳气虚 ”“浊气生”相关 “健运中焦”的提出源于李东垣 《脾胃论·脾 胃盛衰论》之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吴显文 教授认为,肿瘤既已形成,病机演变复杂 , 《灵 枢·百病始生》云 : “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 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总结出 其形成与 “阳气虚、浊气生”有关...
-
中医治疗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俗称“粉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囊肿生长缓慢,个别较大囊肿有胀感或异痒外,多无不适,一般不会恶变,但易于感染。皮脂腺囊肿若不治疗,囊肿破裂会形成瘢痕,易于复发,也影响美观。 中医认为,皮脂腺囊肿主要是腑脏功能失调,导致湿热内蕴、痰瘀积聚于肌肤所致。治疗上分内治和外治。 内治法 囊肿多发者,治宜清热化痰。 取茵陈、白芥子、姜半夏、陈皮各12克,莱菔子、蒲公英、玄参各15克,夏枯草、生山楂30克、茶树根3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3次服。继发感染者,可用银蒲合剂,金银花、蒲公英各50克、...
-
蒲黄治疗癌症机理 蒲黄的食疗方
蒲黄入药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临床常用中药。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浊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性平、味甘微辛;归肝、心、脾经。具有活血化瘀、止血镇痛、通淋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等。 蒲黄为黄色粉末。体轻,放水中则飘浮水面,手捻有滑腻感,易附着手指上。气微,味淡。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辗轧,筛取花粉。生蒲黄可揉碎结块,过筛。蒲黄炭:取净蒲黄,照炒炭法炒至棕褐色。临床的常用量为5~10g,包煎。外用适...
-
补益心脾祛瘀散结的方法治疗脑瘤
颅内肿瘤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成人脑实质肿瘤大多为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及听神经瘤等。继发性脑瘤多在肿瘤晚期,经血性转移,其原发癌多为肺癌、乳腺癌及肾癌。脑瘤属于中医厥逆、头风、头痛的范畴。当脑瘤膨胀性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占据较大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会引发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相应的症状,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引起相应局部的定位性病变,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国内外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虽多,但大多难以达到临床治愈。因此,很多患者在经过西医手术放化疗之后,就诊于中医。朱丹溪说:“凡人...
-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的运用目前已相当广泛,然而其作用也受到一些质疑。我们强调从临床实践体会出发,提出“正确理解中医,让中医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 肿瘤是慢性病,它的治疗过程是漫长的。目前没有一种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可以贯穿其始终(如手术、化疗之类),很难想象有哪个肿瘤分科医生(如外科、化疗科等)可以陪伴癌症患者走完整个治疗过程,然而中医恰恰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一点我们在跟师明代御医凌云第十六世传人凌耀星教授过程中深有体会。凌耀星认为:肿瘤患者需接受整体调治,其原则可归纳为“攻、补、调、...
-
孙宏新治疗恶性肿瘤思想初探
1 科研学术思想 1.1 黏附分子与肿瘤转移相关理论 黏附分子是指存在于细胞与细胞间的一类分子, 其可参与细胞的增殖、生长及分化过程, 并发挥信号传导作用。目前已知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有关。其机制简言之, 是肿瘤细胞的黏附因子表达减少可以使细胞间的附着力减弱, 肿瘤细胞脱离与周围细胞的附着, 这是肿瘤浸润及转移的第一步;另一方面, 肿瘤细胞表达的某些黏附分子使已入血的肿瘤细胞得以黏附血管内皮细胞, 造成血行转移[1], 为提出痰证与黏附分子理论相关假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1...
-
中医学肝癌综合治疗概述
一、中医肿瘤综合治疗概念 中医综合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特色,在抗肿瘤治疗上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但既往中医治疗肿瘤的确切地位与作用未能被国内西医界普遍接受。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中医治疗方法本身也逐渐丰富多彩起来,为了正确应用中医各种治疗方法并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近年来,专家曾提出中医综合治疗肿瘤不仅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要强调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综合合理应用,其确切含义是: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有计...
-
治滑膜肉瘤秘方 中医有思路有疗效有实践
最近魏则西事件让人们在对年轻生命惋惜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滑膜肉瘤疾病。21岁大学生魏则西从检出滑膜肉瘤到离开人世,生命只维持了两年时间。他生前曾说这是一种可怕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也没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中医能治疗滑膜肉瘤吗?效果如何?本报记者走访了多位中医肿瘤专家,发现中医药治疗滑膜肉瘤其实有着宝贵的经验,能给患者带来希望和正能量。 滑膜肉瘤是起源于滑膜、滑囊、腱鞘的一种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少年、青壮年多发,常发于膝部和大腿、足踝部、肩、臂、肘、腕和髋部,表现为局部肿块,多不痛不痒,故发现多...
-
脂肪瘤属中医肉瘤范畴 纯中医治疗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包囊,内有被结缔组织束分成叶状成群的正常脂肪细胞。有的脂肪瘤在结构上除大量脂肪组织外,还含有较多结缔组织或血管,即形成复杂的脂肪瘤。脂肪瘤好发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内侧,头部也常见;另有一类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脂肪瘤,常见于四肢、腰、腹部皮下。脂肪瘤因为是良性,一般进展缓慢,无临床症状者可不用处理,但有些脂肪瘤影响美观,西医治疗大多选择手术或者激光切除。笔者近年来治愈多例脂肪瘤患者,发现采用纯中医治疗为主确实能收到良效,介绍如下。 脂肪瘤属中医肉瘤范畴...
-
饮食调理 癌症放疗期间推荐食疗
癌症病人一般在放射治疗中常见头晕、烦躁、失眠、口苦、恶心或呕吐,如兼溺黄、大便结、舌苷黄干、脉滑数者,为热伤肺胃,此时饮食调理要求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多吃高蛋白质、含丰富维生素和清润滋补的食物,饮食物要多样化而又易于消化,宜多饮汤水,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清肺滋阴,养胃健脾;在放射末期或放射治疗后,出现眩晕疲乏、嗜睡口淡、食欲减退或大便溏薄,白细胞减少或有明显贫血症状,舌质晦暗、脉细或细数无力者,为脾肾亏虚,某些病人经放射治疗后可有迟发反应,在放射治疗结束后数周乃至数年出现放射副反应,其病机亦责之脾肾虚损,中医饮食...
-
中医讲“扶正固本”中医治疗肿瘤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不规律,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空气越来越不好,导致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肿瘤患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西医手术切除以及化疗,这类患者中又有一部分人因为术后恢复等原因导致身体每况愈下,甚至死亡。更多患者是抱着西医无法挽救时,中医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心态来进行中医治疗,这时往往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近些年临床治疗中发现患者对中医治疗产生很多误解,希望本文能解开广大患者的误解,并引起重视,从而更好的运用中医进行治疗。 在患者来看西医治疗见效快,肿瘤术后就缩小或者消失了,中医治疗时肿瘤缩小以...
-
畅达“邪毒”出路提高肿瘤疗效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受 《医宗必读 》“养正则积自消”的启发,我 们倡导以扶正为主治癌的思想,经过多年临床与基 础研究验证,逐步形成了以扶正治癌为特色的肿瘤 防治体系,其核心是以扶助正气为主,结合适度祛 除邪毒以促进机体失调的阴阳恢复正常,提高自身 抗病能力 [1 ] 。由于内外邪毒结聚于经络、脏腑, 不能及时外达是肿瘤形成的关键因素,因此,畅通 邪毒外达的通路可以促进邪毒及时外泄以防止其蓄 积致癌或促癌外排,进而达到防治恶性肿瘤复发、 转移的目的。本文对此观点进行理论渊源的梳理和 临床可...
-
治疗肿瘤顾护正气贯彻始终
郑玉玲,女,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食管癌重点病种负责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中医专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恶性肿瘤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发表肿瘤相关文章 96 篇,学术专著 6 部,先后获得...
-
和贵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癌症
河南中医学院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贵璋,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及教学5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现将和贵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癌症的经验浅述如下。 《医学心悟》中总结治病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中有“和”法。现代《方剂学》又将“和”法分为“和解少阳”、“和解胃肠”、“和解膜原”三种情况。《广瘟疫论》记“和”法有四:寒热并用,补泻合剂,表里双解,平其亢雳谓之和。窃思凡用和解之法者,必其邪气之极杂者。寒者、热者、燥者、湿者、气者、血者,结于一处而不得通,则宜开...
-
脐疗治恶性肿瘤呃逆疗效好
用麝香填脐后隔姜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呃逆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共32例,原发性肝癌 15例,胆管癌7例,胰头癌8 例,胃癌2例。均有手术或介入或化疗病史。其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38~72岁。 治疗方法 先用75%酒精棉棒消毒脐部皮肤,每次取麝香0_3克(药店有售),研粉填于肚脐;再取厚约2毫米、直径约2厘米的生姜片1片,贴于肚脐之上;再用艾条悬灸姜片,每闩2次,每次20 分钟;然后弃姜片,用敷贴贴封肚脐。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 个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愈:呃逆停止, 2周之...
-
孙桂芝应用虫类药治疗肿瘤经验
中医所说的虫类药不仅仅是我们所认知的“虫子”,包括了所有的动物药,因为古人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动物都称之为“虫”,东汉时期的书籍《大戴礼记》中提到:“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可见得,在古代虫类药即是动物类药的总称。 临床运用中,又可以根据功效分为以补益为主的虫类药及以攻伐为主的虫类药两大类。 以补益为主的虫类药 如孙桂芝教授常用的鳖甲、龟板、桑螵蛸、鹿角霜等,多有补肝益肾之效。肿瘤乃正虚邪实之病,邪毒内盛日久,耗伤肝肾精血,而此类血肉有情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