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第13页
-
梅尼埃病的中医治疗
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中医称本病为眩晕,其病因病机多由于脏腑虚损,兼夹风、火、痰、湿等邪而发病,选用中药对证分型辨治,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白姜散:白果仁,干姜各等份。上二味中药烘干共研末,分成8份,每份9克。每天早晚饭后以红枣12克,黄芪20克,煎水冲服1份(白果仁和干姜)。体虚不甚者用温开水送服也可有效。 天麻和绿茶:天麻切成薄片,干燥储存,备用。每次取天麻片与茶叶放入杯中,用刚沸的开水,冲泡大半杯,立即加盖,5分钟后可...
-
中医治疗长期低热详解
热程超过2周以上. 热度在37℃~38℃之间者. 或体温根本不高.而患者 自身总是感到发热者.中 医均称为低热.大多属于 内伤发热范畴.多以内伤 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 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 机。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 证型。 阴虚低热系五脏津 液精血亏虚.体内阴阳失 调,热盛于内所致.常因 热证日久伤阴或过用温 燥之品而引起。证见午后 发热,手足心热.口燥咽 干,口渴喜饮,或两颧发 热,心悸失眠,神疲体倦。 盗汗自汗。尿赤便干.妇 女可伴月经量少或闭经. 苔少舌质红,或有裂纹, 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 常用方选青...
-
贫血采取中医治疗方法需辨证药膳食补
专家简介 胡晓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会长。 凡循环血液单位体积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贫血的诊断主要依据有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Hb<100g/L,一般可认为贫血。 贫血程度根...
-
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
本文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使用频次前3位药物为炙甘草、黄芩、柴胡;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为炙甘草、黄芩,黄连、黄芩,栀子、黄芩;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麦冬、鳖甲,麦冬、大黄,连翘、厚朴。提示外感发热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为主,其次是泻下药、化痰止咳药。对外感热病的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相关经典方剂,并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
-
中医治疗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有较成熟的治疗方药
口腔溃疡简称“口疮”。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可并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口腔溃疡因为常年反复发作苦不堪言。西医一般认为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西医治疗会补充维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严重者会使用激素,如市面上很常见的“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
-
治失眠焦虑高血压 中医治疗调肝法
患者陆某,男,47岁,2023年5月9日初诊。患者自2014年至2015年经历接连数次的事业、家庭重大变故后开始失眠,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眠,伴有焦虑、抑郁,每晚饮酒后方可短暂睡眠。从2016年起,患者开始长期失眠,白天萎靡不振,头晕、头痛,血压波动较大,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同时伴有情绪低落、心烦意乱、胡思乱想。因担心抗焦虑药、安眠药等存在不良反应而未曾服用西药治疗。其间多次服用中药治疗,未见明显改善。 2023年初因头晕、头痛加重接受中医治疗,予清肝降压胶囊、眩晕宁片口服,治疗1月余未见改善,血压波动于140...
-
晚上发热腰以下如火烤 经常感冒汗出怕风中医治疗方
国医大师郭子光乃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笔者有幸侍诊,受益良多。兹举一例,可窥一斑。 谢某某,男,68岁。2011年6月20日初诊。长期发热7~8年,下午及晚上发热,腰以下如火烤,经常感冒,汗出怕风。中医治疗,多从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着手,口服枸杞、知母、龟板、鳖甲等中药无效。刻诊:自觉发热,下午及夜晚如火燎难耐,恶风,汗出,胸胁痞满不舒,舌淡红、苔薄黄,脉浮弦。辨证:太少合病。方选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党参、青蒿、合欢皮、黄芩、白芍各20g,桂枝、法半夏、枳壳、生姜、大枣、制香附各15g,炙甘草3g,制鳖...
-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湿热型)方 处方:滑石10克,黄芩、茵陈各12克,栀子、藿香、连翘、石菖蒲、白豆蔻、薄荷、射干各8克,砂仁、黄连、通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化浊。用于治疗食管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症见吞咽不利,胸膈胀闷或疼痛,口苦吞酸,纳差,呃逆,发热困倦,小便短赤,或大便溏泻,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食管炎的中医治疗(热盛型)方 处方:黄连、大黄各4克,栀子、杏仁、桃仁、芒硝各8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气泻火。用...
-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中药治疗
病案:患儿,男,12岁。双上肢远端、大腿、小腿、踝足部较密集的紫红色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20余日。诊为过敏性紫癜,经西药常规治疗,当时紫癜有所消退,但过后仍不断反复再现。 诊见其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述其肢体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尿常规均无异常。辨证为脾气虚弱,固摄无权,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瘀滞于皮下呈现紫红色瘀点瘀斑。治宜补脾益气摄血,佐以化瘀消斑。 处方:黄芪、党参、茜草各 15克,白术、茯苓、山药各10克,炙甘草、砂仁、牛膝、赤芍各9克,丹参12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
-
老年脏器下垂的中医治疗
脏器下垂,是临床常见的中老年疾患。老年人由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中气下陷,出现肝肾等脏器下垂。 一,肝下垂 肝血不足,脾胃气虚。症见右胁不适,或胀痛,劳累加重,伴头昏乏力,苔白,脉细等。B超检查:肝下垂。治宜益气补肝。药用黄芪20克,党参20克,炒白术10克,柴胡8克,升麻8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配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服用。如胁痛较甚,加玄胡10克。 二、肾下垂 肾气不足,气虚下陷。症见腰部酸痛,时有坠胀,劳累加重,腿软怕冷,尿频,舌淡白,脉细弱。B超检查:肾下垂...
-
中医治疗恶寒方
何某,男,38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恶寒为主诉就诊。自述恶寒3年,尤以背部恶寒为甚,观其形体肥胖,面色白润,语音洪亮,但口中有秽浊之气。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略有迂曲,舌苔白腻而厚润,脉象沉弦而细。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曾在省市级医院治疗,多按阳虚论治,服用附子、干姜温阳剂数十剂,附子曾用到30~60克,但恶寒症状未见好转。笔者仔细分析,认为此属痰湿与瘀血互结证,应以健脾化湿与活血化瘀并用,佐以辛温通络之味,以求络脉通畅,阳气温运,恶寒症状或可减轻。 方选桂枝茯苓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处方:茯苓15克,桂...
-
百合病的中医治疗
百合病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嗅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行如和,其脉微微。”由此可见,百合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是阴虚内热引起的心神不安证候;其二是脾胃内伤所引起的饮食失调证候。发病的基本原因多为热性病之后,阴液耗损,或余热未尽;或情志不遂,日久郁结,化火消灼阴液。阴虚内热是其基本病机。 对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指出:...
-
肺结核的中医治疗17验方
本病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外因即“痨虫”传染,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指下体气血虚弱,阴精亏损,正气不足。临床常用的有效的偏、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健脾益肺,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肺结核,常见于肺结核的早期。 [方二] 百合、生地、人参、熟地、麦冬各9克,白芍、贝母各10克,百部9克,橘梗1克。水煎服,日1剂,2次服。 本方滋阴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所...
-
中医治疗面肌痉挛辨证分型
面肌痉挛是指颜面抽搐,即眼睑、嘴角及面颊肌肉抽搐,通常仅出现于一侧。中医治疗此症辨证分型如下。 肝气抑郁型: 颜面抽搐,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闹,每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治疗宜疏肝解郁。药用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6克,佛手12克,薄荷3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肝血亏虚型 颜面抽搐,时发时止,伴有头晕目眩,舌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治疗宜养血缓急。药用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鸡血藤20克,钩藤10克,当归...
-
中医治疗疝气 附子大黄汤治之
现代医学认为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疝的常见类型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中医统称为疝气。其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时出现,平卧或用手...
-
肺鳞癌的中医治疗案例
河南中医学院和贵章教授出身中医世家,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近50年,医疗经验丰富。现就和贵章对肿瘤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案例:肺鳞癌、胸水、胸闷、咳喘急危案 患者邢某,男,64岁,退休工人,2005年7月20日初诊。 因病情危重不能门诊就医,其家属代述:左肺鳞癌,已住某省医院两个多月,胸水、心包积液、咳喘、气短。经放、化疗无明显好转,近喘闷气短日趋严重,且见张口抬肩,端坐呼吸,不得平卧,日夜头不得安枕,稍有动作则呼吸急促,喘息不止,心悸突突,语难成序,已历两周...
-
牙齿过敏 中医治疗法
一项调查显示,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80%发生过牙齿过敏。在吃冷、热、酸、甜食物时,牙齿感到酸痛不适,甚至刷牙或咬硬物时也会出现异常的酸、软、痛等感觉。专家提醒,如不及时消除牙齿过敏,不仅影响咀嚼和消化吸收,还会导致牙龈萎缩,使牙齿提前3-5年脱落。 记者近日采访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晁春良大夫时了解到,正常牙齿表面为牙釉质,光滑而特别坚硬,一般不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产生反应。由于中老年人牙齿磨耗较大,使牙本质暴露,这时冷、热、酸、甜等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到牙髓,就会导致牙齿酸痛难忍。牙齿过敏往往与不良...
-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大全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 目前对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评判标准基本趋于一致,综合如下: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白细胞总数上升50%或2001--3000/mm,总数达4000/mm以上。 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白细胞总数上升40%或501-2000/mm,总数未达4000/mm。 无效:自觉症状末改善或暂时有改善,白细胞总数上升30%或500/mm以下。 2.分型治疗 (1)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鸡血藤30克,补骨脂15克,炮甲珠10克,仙灵脾刃克,黄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