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第11页
-
中医治疗Ⅱ型糖尿病
本组30例,气阴两虚证用玉泉丸加味:黄芪30克,天花粉、葛根、熟地黄各15克,西洋参8克,麦门冬12克,乌梅9克,山茱萸10克;阴虚热盛证用三消汤加味:生地黄20克,天花粉15克,麦门冬、知母、茯苓、当归各12克,黄连6克,西洋参8克,黄芩、黄柏、白术各10克,甘草12克;肝肾阴虚证用左归丸加味:生地黄、枸,杞子各15克,怀山药、怀牛膝、茯苓各12克,山茱萸10克,炙甘草3克,菟丝子8克;阴阳两虚证用右归丸加味:熟地黄15克,熟附片、枸杞子、怀牛膝、杜仲、怀山药、丹参、鹿角胶各12克,肉桂2克,山茱萸、生蒲黄各10...
-
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处方
糖尿病以其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已成为全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估计超过4000万人,糖尿病前期者数量更加巨大。单纯药物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产生没有太大帮助,所以现阶段强调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降糖、定期检测、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防治目标上一定做到血糖、血脂、血压同时达标,不可只注重血糖控制。 ▲糖尿病发病机理 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紊乱,总体紊乱过程可以概括为代谢旺盛期,此期因过食肥甘,胰岛素分泌旺盛,体重增加,直到体内营养物质堆积造成...
-
耳流水样脓液10余年 雷昌林中医治疗处方
丁某,女,68岁, 2000年12月6日初诊。 主诉:左耳流水样脓液10余年,复发2月。患者患该病已10余年,经常发作;近2个月复发,一直口服抗生素治疗,疗效不显著,最近又连续输液抗感染9天,仍无效。遂转求中医治疗。 刻诊:患者面色青黄晦暗,左耳流水很多,压耳水就流出,耳鸣,耳憋胀,耳痒,听力明显下降。伴头晕、睡下显著,恶心,背凉,手麻足凉,失眠,口干明显,有阵发心悸,大便日1次不利。查:左耳下腺及左颌下淋巴结有压痛,右上腹有明显压痛,胃脘有压痛,腹较胀,两下肢轻度水肿,苔黄腻,脉右沉细弦,左浮弦。有高血脂...
-
防治糖尿病 介绍中医治疗两法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危害严重,具有致残、致 死性,如心脑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 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介绍中医防治糖尿病的 几种方法: 1.宜吃五谷杂粮,如荞麦 面、燕麦面等富含维生素B、 多种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 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2.宜食含糖低的蔬菜,如 韭菜、西葫芦、冬瓜、黄瓜、 西红柿、青椒、茄子。 3.宜吃含钙食物,缺钙 会促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 重。含钙高的食物有虾皮、 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 牛奶等。 4.宜食富含硒的食物...
-
干眼症的中医治疗:滋阴明目
干眼症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或泪液液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纤、视物模糊、视力波动及视疲劳等。目前,治疗干眼症的方法有人工泪液滴眼,配戴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用硅栓等小塞阻塞泪小点,以手术封闭泪点,使用药物刺激泪液分泌等。但多是治标之法,无助于干眼症的根本好转,且有各种弊端和不便。本病属中医“白涩症”范畴,《灵枢》云: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五脏充和,化生有源,津液在目润泽眼睛,濡养眼球。阴...
-
中医治疗白内障
眼球的水晶体就像是一 块玻璃,如果使用过度容易有 混浊现象,影响视力。该病症 常渐进发展。中医认为,白内 障的发生,多因肝肾不足、气 血亏虚而致。中医调理护眼, 可从滋肝益肾、调理气血着 手。 肝肾不足者,可见眼睛易 酸涩,遇风流泪,男性易小便频 数,或小便不畅,腰膝酸软,舌 质淡红,苔薄白,治以补肝益 肾,可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气血不足者,常见于年轻 的贫血族群,出现眼睛昏花, 视力模糊,头晕,眼前看到飞 蚊,说话无力,舌淡,苔白。治 以补气益血,可用六君子汤、 十全大补汤加减。 针灸治疗上,可取精明、 光...
-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的研究思路
益气温阳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论探讨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 AR) 是特应性个体接 触致敏原后由 IgE 介导, 并有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 子参与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AR 在全球人口 中发病率为 10% ~ 20% [1 ] , 典型的症状主要是阵发性 喷嚏, 清水样鼻涕, 其次是鼻塞和鼻痒, 部分伴有可逆 性嗅觉减退, 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 。西医治 疗 AR 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和特异性 免疫疗法, 存在远期疗效不确切, 治疗周期长和风险高 等问题...
-
鼻炎中医治疗 苍耳散藿香汤
鼻炎虽是小疾,但患者会感觉很不舒服。我初学医时,听到的说法是慢性的鼻炎不可治,这多半是从西医传过来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此病中医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并不是不可治疗。 苍耳散 苍耳散是我最早知道的治疗此病的方剂,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只有一例患者吃了此方彻底解决了问题。患者是老家的邻居,前医也是用的此方,我觉得邻居肺脾之气不足,给原来的处方上加了人参5g、炒白术10g、干姜5g,叫患者坚持服用。后来再回老家,患者见我再三感谢,说吃了三个月左右,终于没有以前鼻炎的症状了。后来也在一些患者身上用过,夹外...
-
中医治疗副鼻窦炎: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疔疮功效。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组成,内服外用都可。笔者用其为主治疗急性副鼻窦炎、慢性副鼻窦炎等属于中医“鼻渊”范畴的疾病,疗效满意。 基本方及用法 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天葵子15克。水煎2次,混匀约500ml,取200ml温热敷前额或鼻梁,早晚各1次。取300ml分2次早晚服用,日1剂。急性者1周为1疗程,用1~2疗程。慢性者2周为1疗程,用2~4疗程。 ...
-
中医治疗(鼻衄)鼻出血
鼻衄又称鼻出血,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鼻出血多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亦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等则可致贫血。治疗鼻出血的关键在于查明原因,确定出血部位,迅速而有效地止血。 止血方法: 1. 指压法。用浸渍血管收缩剂棉片塞入鼻腔,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10分钟~15分钟。 2. 烧灼法。用30%~50%硝酸银、铬酸烧灼出血点。 3. 填塞法。适用于出血量较多、出血部位不明确者。用碘仿纱条先压...
-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自觉咽中不适,微痛,干痒,灼热感,异物感,常因咽痒而引起咳嗽,易受刺激而引起恶心、干呕、且晨轻夜重。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心、咽部微暗红,喉底处血管扩张,有散在少数滤泡或滤泡增生,可互相联合成片,少数病人悬雍垂肥厚增长。亦有黏膜干燥、萎缩或有痂皮附着。此为慢性咽炎的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慢性咽炎,多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疗以滋阴利咽为主。 一般护理: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治疗全身性疾病,治疗鼻窦炎。注意营养,增强体质锻炼。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在有粉尘或刺激性气体环境中工作者应戴口罩。根据不同类型的咽炎采取...
-
中医治疗慢性喉痹
慢性喉痹西医称慢性咽炎,常用抗生素治疗。但临床发现,绝大多数慢性喉痹并非细菌感染,用抗生素无效,反会对身体有害。慢性喉痹的最佳治疗法是用中医辨证论治。 肺燥症见咽喉干燥或疼痛,干咳或咳嗽少痰,痰粘难咳,甚则咳而胸痛,常伴有眼睛干涩、鼻腔热、口唇干。治则养阴润燥。方用:百合、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川贝母各 12克,桔梗、天冬、当归、枇杷叶、白芍各10克,甘草、陈皮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 血虚症见咽喉发干,有异物感,可伴有面色淡白无华、口唇与指甲色淡、头晕眼花、失眠、心悸、肢麻、咽黏膜淡白、脉细弱。治则...
-
乳蛾(急性扁桃体炎)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乳蛾,即急性扁桃体炎,系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起病急,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咽喉疼痛,甚则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因高热而发生昏睡、抽搐等。中医治疗疗效良好。 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当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可选用下列中药治疗方。 风热型主要表现为乳蛾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发热恶寒,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疼痛,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说话及吞咽时疼痛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当...
-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
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除内服中药外,外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针灸:取列缺、尺泽、合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列缺、尺泽用平补平泻法,合谷、曲池用泻法,三阴交、足三里用补法。症状发作之时施治,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到半个小时。既可有效减缓症状,又可扶助正气 按摩:按压天突、人迎、廉泉、合谷穴,每穴一分钟(注意与揉法相结合)。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有效预防慢性咽喉炎的急性发作。 刺血疗法:取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者取耳背上部静脉,使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于静脉上点刺,挤出血液3~5滴。可以有效缓...
-
中医治疗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喉部(特别是声带)病变的主要症状,也可因全身疾病引起。声嘶的程度因病变轻重而异,轻者仅见嗓音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困难甚至失音。 急性声音嘶哑: 伴有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多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单纯性喉炎、急性声门下喉炎等。治宜清热解毒、疏风利咽,药用利咽汤:金果榄15克,木蝴蝶15克,桔梗15克,射干20克,黄芩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牛蒡15克,马勃12克,芦根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薄荷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上清丸、利...
-
中医治疗口腔溃疡用药方法
口腔溃疡是一种最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多发于唇、颊、前庭沟、舌尖、舌侧缘等处黏膜,伴有锐痛。一般7~10天痊愈,但也有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者,故称复发性口疮。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认为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黏膜上的表现,与免疫和内分泌紊乱、胃肠道功能障碍、饮食不节、病毒感染、局部刺激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临床症状 本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多见,其中28~45岁的女性尤甚。症状可分三期。初期:大约1~3天,可见口腔黏膜充血、潮红,出现散在的粟粒状、针尖...
-
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治疗心得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它溃疡,是以口腔反复出现黏膜破损、充血水肿和疼痛的一种疾病,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一般是一处或多处溃疡分布在口腔内各个部位,同时可能伴有发热、头痛、淋巴肿大等表现。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神经内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药物.传统常用的局部外用药物、口服补充维生素等以及中医清热解毒、清心泻火等方法疗效欠佳。笔者借鉴伏气温病理论、运用温病方药辨治本症.获得较理想的疗效。 典型病例 患者,女,护士,1月22 日初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2 月余,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