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治 第790页
-
五苓散治腹胀尿频 淋病合并睾丸炎
处方源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此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五苓散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1.腹胀尿频钱某,女,32岁。初诊自诉5天前因乘长途汽车,途中忍尿,之后出现尿频、尿少,小腹坠胀,小便1日解20 余次,脉细,苔薄腻,质淡红。小便常规检查正常。症属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治宜化气利水,以缓其急。方用:桂枝6克,猪苓、茯苓各15克,泽泻、冬葵子各12克,知母、黄柏、白术各10克,肉桂末3克(分吞)。水煎服,每日1齐U。服药3齐0 后,复诊:尿...
-
运用升降散治疗慢性肝炎病案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张鹤腾所著的《伤暑全书》,但是运用发挥最大的却是清代的杨栗山,后世医家对此方的推崇是与杨栗山的发挥分不开的。 升降散全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升清降浊,使体内气机得畅,身体正常的机能得到恢复,效果明显。其治疗疾病范围也经后世医家有所发挥和创新。 本方升清降浊,对于机体代谢失常引起的气机不畅、痰浊阻滞、气滞血瘀均有很好的疗效。具体症状可有胸闷腹胀、头晕失眠、乏力、小便不利、大便不畅、情致抑郁等。而升降...
-
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治夜尿频案
龙某,女,53岁,2015年11月17日初诊。该患者因夜尿频影响睡眠来寻求中医治疗,在问诊中得知患者白天小便基本正常,夜间尿意频频,每晚3~4次,以致影响睡眠,偶有头晕,易口腔溃疡,大便先干后稀,舌淡苔薄黄,脉双尺沉弦紧。既往史:糜烂性胃窦炎、胃窦多发性溃疡、低T3综合征、乳腺增生。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辨证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浅不养龙;方用潜阳封髓丹合五苓散化裁: 熟附子(另包,先煎)10克,炒龟板10克,川黄柏10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玉桂皮10克,白茯苓15克,猪苓片20克,建...
-
五积散治疗腰痛医案举隅
腰痛多因感受外邪、内伤或跌扑损伤导致腰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因气血亏虚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引起腰部疼痛不适。腰痛为风湿科常见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等疾病。王莘智系湖南中医药大学风湿科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王莘智教授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运用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丰富,现介绍其运用五积散治疗腰痛验案2则。 1 验案举隅 案例1:患者,女,54岁,初诊:2019年1月29日。主诉:反复腰部疼痛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腰部疼痛,以酸痛...
-
冯志海运用消瘿止痛散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经验浅析
冯志海,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从事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临床工作30余年。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自拟消瘿止痛散,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疗效明显,今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痛风急性发作和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均为湿、热、毒胶着于局部而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消瘿止痛散应用于两者的治疗中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笔者在跟随冯志海教授学习过程中深感此法的独特之处,现将消瘿止痛散治疗...
-
黄土汤合参苓白术散治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一则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无此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泄泻、便血、痢疾、肠风等范畴。笔者用黄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刘某,男,43岁,2021年10月初诊。主诉:便溏下血近3年。做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黏膜散在出血,直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水肿,可见地图样溃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其他医院经多次治疗不见显效,遂来诊。刻下症见:便溏每日2~3次,血随便出,颜色淡红,下腹坠胀不适,伴腹痛绵绵,遇寒加重,喜温喜按,乏力,纳差,失眠,面...
-
独活寄生汤合鸡鸣散治下肢麻木
腰椎间盘突出易压迫坐骨神经,导致腰痛及下肢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走向分布,因此诊断并不难。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但是不少患者会遗留下肢麻木,恢复较慢。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原发疾病及下肢麻木症状,笔者以独活寄生汤合鸡鸣散加减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举例分享。 患者,女性,54岁,腰痛、右下肢疼痛半月,在医院检查CT提示L5-S1突出,经过治疗后疼痛减轻,但是右下肢酸麻胀一月余未缓解,遇冷加重。来诊时舌淡红、苔腻润,右脉细重按弦、左脉细滑。 辨证:湿邪阻滞,经络失养。 治则:温化寒湿、行气通络。...
-
升降散治咳嗽变异性哮喘
方药组成:僵蚕10克,蝉蜕10克,生大黄5克,炙麻黄9克,炙紫菀10克,黄芩15克,地龙9克,防风9克,百部15克。临症加减:流清涕、鼻塞,加苍耳子、辛夷、红花;干咳少痰,加沙参、天冬、款冬;气虚乏力,去大黄,加生黄芪、五味子、白术;咽痒甚,加威灵仙、荆芥、元胡;痰多质清稀,加细辛、干姜、云苓;咽痛加玄参、板蓝根、桔梗;气逆而咳,加枳壳、旋覆花。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隐匿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哮喘的潜在形式。可由两种形式起病。一是以支气管平滑肌病变为主,表现在发作性呼吸困难,二是以呼吸道炎症刺激...
-
溃疡性胃炎 枯螵散治疗
患者杨小军,男,41岁。2012年8月23日来诊。胃痛,嘈杂反酸一周。该患者自述多年前就常感觉胃痛隐隐,嘈杂不适,有轻微烧灼感,偶吐酸水,食纳差,饭后腹胀疼痛加剧,四肢倦怠。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溃疡性胃炎,服用西药后疗效尚可,但易复发,近日因病情加重来诊。以枯螵散治疗:海螵蛸40克,醋延胡索30克,枯矾25克,甘草25克,乌药25克,白及30克,佛手30克,琥珀20克。上列诸药共研细粉,每服3克,日3次,服药期间禁食生硬,辛辣刺激性食物。经服该方3剂后痊愈,后嘱其注意饮食习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方中海...
-
当归芍药散治腹泻2年余 夏秋季节明显
马某某,男,26岁。2013年8月30日初诊。 患者诉腹泻2年余。夏秋季节明显,大便不成形,每日2次,伴脐两侧腹痛,进食则舒,时有头痛,小便可。2013年1月外院查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医曾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效差。舌暗红,舌体胖大,苔薄黄腻,脉沉细。 处方:川芎6克,当归6克,生白芍10克,泽泻6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蚤休10克,白及10克,生黄芪15克,煅乌贼骨15克,生山药30克,元胡10克。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腹泻、腹痛完全缓解,后以黄芪建中汤化裁另服1月,病...
-
五更泻 以三味止泻散治之
1980年前后笔者回家探亲时,邻居一位30岁上下的男患者前来求治。他面色蜡黄,骨瘦如柴,形寒肢冷,浑身乏力,舌苔淡白,脉象沉细。1米70的个头儿,体重尚不足100斤,难以胜任农活之重,只能在家中坐吃山空。询之,则曰患五更泻已十多年,每天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已经四处投医,花了上万元,痼疾依然如故。 诊之为五更泻,处以三味止泻散治之。用石榴皮、茯苓、白术各50克,共研细末,每天服3次,每次服10克。患者连服10天,脐腹已不作痛,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0天,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力渐...
-
鹿茸益胃散治疗消化性溃疡
方药组成:炙黄芪20克,茯苓20克,木香15克,槟榔15克,干姜9克,焦白术20克,当归25克,砂仁18克,石斛20克,黄连9克,炙甘草9克,党参20克,炒杜仲15克,苏梗15克,青蒿15克,鹿茸9克,山药25克,草果15克,姜黄15克,藿梗15克。上药为散剂,每服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此方为已故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所撰,为治疗慢性虚寒型胃、十二指肠溃疡之专用方。此类消化性溃疡多有明确诊断,病程较长,其体质多虚弱,病人消瘦,胃脘近心窝处隐痛或痛甚,疼痛或引胁背或胸中,多食则加重,饥饿亦加重,夜间疼痛尤...
-
天麻钩藤饮结合柴胡疏肝散治头痛头晕症
病例:患者,男,72岁。因头晕头 痛就诊。自述既往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病史。1个月前头晕加重,并伴随 头顶部剧烈疼痛,颈项部拘谨不舒,甚至 不能抬头仰视,心内科检查血压升至 1。70/100毫米汞柱,加用利尿剂降压药。 半个月后复查,头晕头痛无改善,血压未 降。 遂来要求中药治疗。患者中等身材, 体态偏瘦,面部黧黑,虽头痛头晕,但语 言嘹亮,声高有力,自述年轻时身体强 壮,脾气暴躁。患者饮食尚可,睡眠不 佳,二便正常,舌紫暗,苔微黄,脉寸关 弦数,尺脉沉细。综合四诊考虑,患者属 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引起的...
-
廷福胃痛散治疗胃脘痛
方药及治法:炒鸡蛋壳(勿糊)、 玄胡各15克,炒山药、全当归各30 克,白术、茯苓各15克,木香、山楂各 10克。诸药共研为细末,每次15克, 每天3次,饭后30分钟温开水调服。 若痛甚者加服玄胡细粉2~3克/次;溃 疡者可加痢特灵0.1克/粒/次(此药使 用最长不可超30天)。 胃脘痛是气机不畅所致的中脘 部出现的气滞血瘀病象。其本为脾胃 虚弱,标乃气滞、血瘀、痰浊、湿热等。 治以理气为主,宜行气、活血、燥湿、 清火、化痰、消食、和中并治。 上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 止痛、健脾消食等功效。笔者临床观察...
-
白术芍甘散治疗痉挛性胃痛
胃痉挛是由于其黏膜受到刺激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神经反射,从而产生胃壁肌肉的一种剧烈收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绞痛,可向中下腹甚至向胸前、后背放射。胃痉挛疼痛多由于一时性受凉或胃炎引起。突发痉挛性胃痛,要排除其他疾病或确定诊断后才能进行治疗,否则会掩盖急腹症的表现而延误治疗时机。下面推荐痉挛性胃痛的中医单验方治疗。 方药组成:白术30克,白芍30克,生甘草10克。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主治:肝脾不和,胃脘疼痛。用于痉挛性胃痛、腹痛,亦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颈椎病等属于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用法:...
-
急性扁桃体炎采用加味银翘散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起因,患者发病突然,发热恶寒、喉痛、头痛,吞咽困难等症。检查两侧扁桃体红肿,并有黄色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压痛。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加味银翘散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基础方:银翘20克,金银花15克,山豆根15克,板蓝根15克,牛蒡子10克,炒黄芩10克,薄荷6克,桔梗10克,仙鹤草15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 加减:发热重者加茯苓3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黄9克,化脓者加川贝9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一般服...
-
升降散合银翘散治痄腮变证
刘某,男,18岁,1月20日初诊,一周前外感邪毒起病,致双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发热不适。于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9天,并口服三九感冒颗粒,腮腺肿痛消失,仍发热,伴寒战不适,遂来求治。症见:发热39℃,伴寒战,咽痛,双侧睾丸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脉数。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医辨证为痄腮变证之毒窜睾腹证。嘱继续输液治疗5天,中药给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治疗,方用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连翘、牛蒡子、蝉蜕、僵蚕、橘核、荔核、川楝、甘草10克,山豆根6克,鱼腥草、土茯...
-
清胃散治口周皮炎
孔某,女,31岁,2010年8月13日初诊。口唇周围皮肤潮红,自觉干燥不适,痒剧月余。某院诊为口周皮炎,予派瑞松、赛庚定乳膏交替外搽,当时症状稍轻,如2~3日后不用上药,皮疹便呈现前状。查见除上述皮损外,触之有灼热感。述其近些天来口苦口渴欲饮,小便色黄,尿有热感,大便秘结。察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辨证:胃火炽盛,循经上熏所发。治则:清胃泻热,消炎止痒。清胃散加减:生地黄30克,当归12克,牡丹皮12克,石膏10克,黄连10克,知母12克,麦冬12克,天花粉10克,大黄12克(后入),竹叶9克,车前子9克,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