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肝郁 第3页

肝郁 第3页

  • 漏证,肝郁气虚夹瘀,临证经历处方

    漏证,肝郁气虚夹瘀,临证经历处方

    患者,42岁。患者以“月经淋漓不尽40天”就诊。患者40天前月经如期而至,与平常如期而来无差异。常规4至5天后,月经仍旧不净,量少,自以为过两天就好,未及时诊疗。又过1周,仍旧不净,到当地村卫生室医治(具体确诊用药不详)1周,效果不显。随后到县级归纳医院诊疗,B超显现:子宫呈后位,形状大小正常,宫体前后径约4.4cm,肌壁回声均匀,宫内膜回声居中,宫腔内未见显着反常声像;子宫颈增厚,厚约3.6cm,子宫颈探及囊性暗区,大小约1.1×0.8cm(节育环方位居中)。双侧附件区未见反常...

  •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王翠霞治疗肝郁脾虚型痛经经验

    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欣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翠霞 关键词 痛经;肝郁脾虚型;止痛汤;王翠霞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指妇女在月经期或经期 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 厥,又称“经行腹痛”,常伴有腰部酸痛、恶心呕吐、手 足肢冷、汗出等全身不适症状 [1] 。根据病因不同,可分 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 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痛经,占痛经 90% 以 上 [2] ,以青少年多见。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 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精神...

  •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治肛门瘙痒(肝郁气滞)方

    处方:黄柏、苍术、牡丹皮、栀子各10克,车前子(包煎)20克,刺蒺藜、白僵蚕、防风、茯苓、当归、柴胡各12克,龙胆草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理气健脾,燥湿止痒。用于治疗肛门瘙痒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脾虚湿热型。症见肛周皮肤瘙痒,肛门有液体溢出,局部皮肤色红湿滑,甚者破溃渗液,范围扩大,瘙痒时轻时重,口干渴,大便稀,每天2-3次,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 肝郁气滞型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肝郁气滞型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胆囊炎与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胆囊疾病,且胆囊炎与胆囊结石二者在病理上常常互为因果。胆囊结石可诱发胆囊炎,胆囊炎又是促使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胆囊炎、胆囊结石属中医之胁痛、胃脘痛、结胸、黄疸等范畴。临床上通过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灵活化裁,常可取得满意疗效。 本病的肝郁气滞型多见于发病初期的胆绞痛或单纯性急性胆囊炎,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口苦,食欲减退,或有恶心呕吐,厌油腻,多无巩膜或皮肤黄染,舌质红或暗,舌苔薄黄。...

  • 疏肝气解肝郁养肝血 中医治法

    疏肝气解肝郁养肝血 中医治法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个词——郁闷。心中有团火,又似有股气,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这其实是肝气不舒的表现。据研究,常容易感觉郁闷的人,与失眠、偏头痛、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乳腺增生、抑郁症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类人的体质,多属于中医气郁体质。这类状态缓慢持久,由情绪起病或影响情绪,继而影响正常生活,患者痛苦异常,身心受累。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草木繁荣,人体内肝气也会随着环境而生发,此时是疏肝气解肝郁养肝血最好的时节。应用中医各种治法,调治肝气郁滞,可谓事半功倍矣。   ...

  • 肝硬化腹水 肝郁血瘀病案处方

    肝硬化腹水 肝郁血瘀病案处方

    肝硬化腹水有诸多原因,当今多数是慢性肝炎演变而致,是中年人的常见病、难治病,本病属中医“臌胀”“积聚”“胁痛”等范畴。肝硬化腹水有许多证型,较常见有以下。   肝郁血瘀   肝主疏泄、主藏血,是疏通气机和调节血量的器官。肝之有病,疏泄失常,气机郁结,血滞成瘀。主要症状有两胁疼痛胀满,拒按,纳少,出现蜘蛛痣与肝掌,面色晦暗,舌紫红,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弦涩等。法当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病案一...

  • 胁痛(肝郁气滞脾胃失调)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

    胁痛(肝郁气滞脾胃失调)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经验方木土和合汤有疏肝解郁,理脾和中功效。主治肝脾失和的胁痛,来源于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由党参12克,柴胡12克,黄芩8克,佛手10克,郁金12克,炒枳实12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组成。小柴胡汤中柴、芩并用,可疏利枢机;柴、芩与姜、夏又成辛开苦降,可宣畅三焦;再配参、枣、草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之剂。四逆散用柴胡疏肝利胆、透达阳郁,枳实降胃导滞、行气散结,二者一升一降,运转枢机,透达阳气;芍药平肝养营,甘草补中益气,二者一柔一缓,调和肝脾。四味相伍,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清阳得...

  • 慢性肝炎肝郁以温阳升发为治

    慢性肝炎肝郁以温阳升发为治

    慢性肝炎往往以“肝郁”为主要表现。肝所以成郁,必有其致郁之因,当求其所因此治之,其郁自解。究其原因固多,治法亦纷呈,或疏或泄、或补或柔,已有很多著述及报道论及。但以和煦升发少阳之气的办法医治缓慢肝炎者,尚少涉猎。 对于肝胆的特性,经典著作中有许多精深的论述。《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素问·五运转大论》曰:“其气为柔,其藏在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r...

  • 肝郁证模型及其方法评价进展评述

    肝郁证模型及其方法评价进展评述

    有效实验性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中医证候基础研究的基石。90年代就有学者在开展肝郁证模型的研究时提出两大即便是到现在仍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可能导致肝郁模型定性不准的症结问题:一是对“肝郁”的定义, 认为“肝郁”是一类证, 是对几个近似证候的概称, 不是单一证, 而复制类证模型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引起应用与判断上的混乱。二是实验动物的情志表现, 行为如何定性与评判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认知与标准[1]。这些年来, 致力于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 有些实践逐渐完善成熟成为...

  • 主治慢性胆囊炎 肝郁气滞型方

    主治慢性胆囊炎 肝郁气滞型方

    治慢性胆囊炎方 处方:自芍、当归各12克,枳壳 10克,柴胡8克。每日l剂,水煎分 3次服。 主治: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 肝郁气滞型;症见右胁或右上腹短 暂绞痛或钝痛,反复发作,胸闷,嗳 气,脘腹胀满,食欲欠佳,大便干结, 舌淡红,苔自,脉弦。 钟丽英 治慢性胆囊炎方 柴胡、半夏、川楝子、海金沙、鸡内金、郁金、金银花、砂仁各10克,黄芩12克,延胡索、白芍各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后于餐前30分钟服,每日1剂,连续4周,症状可消。 骨质疏松喝猕蕉汁 骨质疏松患者在补充钙剂...

  • 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理论基础探讨

    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理论基础探讨

    肝郁脾虚证的发生多因情志不遂, 肝气郁滞而 横乘脾土, 或饮食、 劳倦伤脾, 脾失健运而反侮于 肝, 肝失疏泄而成。 表现出消极、 适应能力低下、 体 质量降低、 饮食减少、 泄泻等症状。 其体现了肝胆与 脾胃之间生理病理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因此, 要了 解肝郁脾虚证的中医理论基础, 首先应了解肝胆与脾 胃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 肝与脾的关系 肝胆与脾胃不仅解剖位置上相依, 而且二者在 生理上相互为用、 相互制约, 病理上相互影响, 因 此, 肝胆与脾胃在其临床治疗上也是相统一的。 1. 二者同居中焦 《医贯...

  • 腰痛(脾肾亏虚兼肝郁)治则治法

    腰痛(脾肾亏虚兼肝郁)治则治法

    腰痛 患者某, 男, 21岁, 2015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原 有腰酸、 耳鸣、 尿频、 阳痿、 冬日怕冷, 不渴, 体倦乏 力1年余, 经服膏方(具体不详) 后, 精神逐渐转佳, 余证改善不明显, 现尿频便溏, 日5-6次, 腰酸软, 乏 力, 耳鸣健忘, 嗜睡, 舌红苔稍腻, 脉弦。 西医诊断: 尿路感染; 中医诊断: 腰痛(脾肾亏虚兼肝郁) 。 治则治法: 疏肝健脾, 和解阴阳 处方用柴胡桂枝干姜 汤: 北柴胡30g, 川桂枝10g, 淡干姜10g, 天花粉20g, 左牡蛎10g, 淡黄芩20g,...

  • 治失眠肝郁神伤证 欢天达郁安神饮

    治失眠肝郁神伤证 欢天达郁安神饮

      刘永年,男,1934年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任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帖。   刘永年1963年毕业于南京中医专科学校,后又师从杏林耆宿张简斋先生之弟子傅宗翰先生研习内科疑难杂病之诊治,至今仍坚持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治内科疑难病,思路新颖,治法灵活,方药平正,形成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和实践经验。如对于失眠的治疗,依据“五神藏”理论,认为主要与肝藏魂关系密切,从郁立论,创立&...

  • 肝郁头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肝郁头痛 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肝郁头痛皆与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有关,其头痛的发生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脾胃不和或心神不宁等症,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   辨治方药   临床表现:以头两侧胀痛为主,或偏头痛,或头顶胀痛,发作常与情绪及生理变化有关。常伴有胁腹胀痛或不适,郁闷,嗳气,纳呆,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等;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可选用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基本方药:柴胡、川芎、枳壳、法半夏、白蒺藜各10克,当归、芍药各12克,茯神15克,甘草6克。   方解:方中主以柴胡、枳壳...

  • 春季抑郁症 是肝郁所造成

    春季抑郁症 是肝郁所造成

      清明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亲,甚至会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过度或长久的悲伤对身体健康有很严重的影响。   中医认为,春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便是肝郁所造成的。那么,清明时节如何调适情志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一是珍惜明媚春光,放松放松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身心,不要让春困、春愁、思念、悲伤缠身,应该到野外游乐赏景,既有情趣,也是顺应自然之道。二是树立生活、工作的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御不良情绪。   现代人因为家庭、工作上压力、不顺等情志所伤,造成的肝瘀气结,阴阳耗散等...

  • 肝郁脾虚证2型糖尿病 方药疏肝健脾调糖饮加减

    肝郁脾虚证2型糖尿病 方药疏肝健脾调糖饮加减

    医案实录   潘某,女,60岁,2015年10月12日入院,病历号20075999。夙多愁善感、饮食失节,半年前出现口干渴、多饮、多尿,测空腹血糖12.0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9.05毫摩尔/升,诊为糖尿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早14u、晚12u餐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差,空腹血糖9.2~11.5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3.8~16.3毫摩尔/升,症状渐重。慕名寻中医调治入院。症见:体胖,口渴、多饮、多尿、头晕,烦躁易怒,周身乏力,腹胀,睡眠差,小便频数,舌质淡暗,苔薄黄,脉弦细。体重指数:...

  • 梅核气 肝郁气滞型 痰气郁结型

    梅核气 肝郁气滞型 痰气郁结型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致。肝郁气滞型者饮食调理可选择百合、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茭白、丝瓜、芹菜叶、南瓜秧尖、生姜、陈皮等;痰气郁结者饮食调理可选择百合、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茭白、丝瓜、芹菜叶、南瓜秧尖、生姜、陈皮等。   生活中碰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她)老是感觉嗓子里好像长了个东西,有异物感,无疼痛,当吞咽口水或空咽时更觉明显。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但进食无明显梗阻感。在闲暇无事或心情不畅时异物感增强,而专注于工作或娱乐时症状消失。有些患者担心自己是食管癌或者咽喉部...

  • 慢性咽炎咽喉失养肝郁气滞所致

    慢性咽炎咽喉失养肝郁气滞所致

    初夏时冷时热,还不时下雨。这可能会让慢性咽炎“死灰复燃”,患者可能表现为喉咙不适、有“异物感”、易引起咳嗽等。有人可能会用金银花茶来治疗,但这最多能缓解症状,不能有效治疗。 中医认为,金银花属寒凉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多适用于热性病症。慢性咽炎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亏虚,咽喉失养,肝郁气滞所致,简单来说就是“胃寒”。患者一般会有出怕冷、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忌用寒凉或苦寒清热的药。因此,服金银花会助长慢性咽喉炎患者体内&ld...

  • 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处方

    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处方

    患者朱某,女,42岁。2016年10月7日初诊。诉10天前,患者始有口苦,口干,逐渐出现散发性口腔溃疡,脘腹不适,自行购买牛黄解毒片、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3天,疗效不显,遂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具体诊断、用药不详),输液治疗4天,疗效不显,前来就诊中医。 症状:上腹部不适,隐痛,偶有饱胀感,口干不欲饮,舌边、舌尖红,口腔内有散发口腔溃疡,舌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平素有慢性胃炎史,发病前一天因家庭琐事,情绪不良,次日便出现口腔溃疡。 诊断: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 处方:柴胡15g,枳壳...

  • 丹栀逍遥散干预社区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丹栀逍遥散干预社区肝郁化火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据 统计,我 国 普 通 人 群 焦 虑 障 碍 的 患 病 率 为 5. 6% [1 ] 。在社区,焦虑障碍终生调整患病率可达 到6. 37% [2- 3 ] ,社区老年人甚至达到11% [4 ] 。普通 市民对焦虑障碍的识别率仅为 21%,社区医护人 员的识别率不足 85% [5- 6 ] ,因此加强对社区广泛性 焦虑 症 的 防 治 工 作 十 分 必 要。广 泛 性 焦 虑 (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是最常见的 焦虑类型,肝郁...

  • 心郁证肝郁证肺郁证 中医处方

    心郁证肝郁证肺郁证 中医处方

    心郁证   王某,男,68岁,2015年6月3日诊。患者表情淡漠,面色晦暗,语声低缓地说全身尽是病,再问不愿回答了。家属说,五个月前,他胸闷热一周,到某医院问医师,医师说他患早期冠心病,服西药半个月未见好转。现情绪低落,懒言少动,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叹气、不饥、少食,身体逐渐消瘦。今天在家人和朋友多次劝说下,勉强来院求诊于卢永兵老师。刻诊:患者唇舌略红,舌尖有瘀点,少苔,脉细略数,血压110/70毫米汞柱,未见异常。处方:瓜蒌实20克,百合20克,生地12克,合欢花15克,郁金10克,炙甘草15克,大枣1...

  • 不寐(肝郁脾虚)治法处方

    不寐(肝郁脾虚)治法处方

    某患,女,31岁。以少寐3个月为主诉,于2009年4月9日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家庭纠纷,出现少寐,每夜睡眠3~4小时,甚至不寐,持续不解,精神恍惚,心神不宁,胸胁胀闷疼痛,不思饮食,疲乏无力。患者平素易思虑,少言,性格内向。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不寐(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养心安神。 处方:解郁安神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夜交藤15克,炒枣仁15克,菖蒲15克,远志15克,生龙齿50克,琥珀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鸡内金1...

  • 气郁导致失眠 从肝郁论治失眠验案举隅

    气郁导致失眠 从肝郁论治失眠验案举隅

    失眠可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多梦易醒,或深度不够,重者彻夜不能入睡,长期睡眠不足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甚则导致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及学习等。西医将失眠称为睡眠障碍症,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起效较快,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易产生依赖作用。失眠归于中医“不寐”范畴,中医药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受到患者的青睐[1]。心主神明,心神理论是辨证治疗失眠的重要理论[2],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情志及心理因素致病也越来越普遍,故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从肝论治失眠。 1...

  • 肝郁与阿尔茨海默病 肾虚与阿尔茨海默病

    肝郁与阿尔茨海默病 肾虚与阿尔茨海默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身体衰老的同时,要面对退休、养老、丧偶等诸多问题,多伴有情志失调,继之出现健忘、失眠、少言、孤僻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检出及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在老年前期及老年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俗称“老年性痴呆”。本病属于中医学“痴呆”“健忘”“呆病”范畴,究其病机虚实夹杂,总归与患者年老体衰、脏...

  • 解郁安神清心除烦中医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方

    解郁安神清心除烦中医治肝郁化火型失眠方

    出现失眠就不必过分的担心,你越是紧张,越是强行入睡,结果会适得其反的。有些人对连续多天出现失眠更是紧张不安,认为这样下去大脑得不到休息,不是短寿,也会生病的。其实这类担心所致的过分焦虑,对睡眠本身及其健康的危害更大。因此大家应保持一个自然的心态,对缓解失眠是很有帮助的哦。 组成:缬草10g,龙胆6g,竹叶6g,甘草片6g。 功用:解郁安神,清心除烦。 适应证:肝郁化火型失眠。 禁忌证: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慎用。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体会:方中...

  • 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调糖饮

    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 疏肝健脾调糖饮

    庞国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河南省中医糖尿病医院院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国家区域中医内分泌诊疗中心建设单位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国首届百杰青年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40年,专长内科,尤擅长糖尿病及其慢性神经性并发症、中风、头痛、失眠等疑难杂症的临床诊疗。 组成:北柴胡10克,全当归10克,云茯苓30克,生白芍30克,炒苍白术各10克,粉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淡豆豉...

  • 郑亮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撷萃

    郑亮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撷萃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具有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烧灼感等症状,但缺乏解释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证据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众多学者认为FD的发病机制为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精神心理因素与本病密切相关[2],焦虑、抑郁为其常见的表现。中医认为,FD的发病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有关,其中情志因素对F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 清心豁痰汤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

    清心豁痰汤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

    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创制的清心豁痰汤从健脾入手,临床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清心豁痰汤 方药组成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枳壳10g,郁金10g,乌药10g,栀子10g,莲子心5g,石菖蒲10g,小茴香10g,胆南星10g,甘草3g,琥珀3g(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能主治健脾疏肝,清心豁痰,主治脏躁病。 症见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神志...

  • 对众不责防肝郁 愧悔不责防伤脾

    对众不责防肝郁 愧悔不责防伤脾

    孩子成长中难免犯错,家长教养有责,但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不该责备呢?如果不该责备孩子的时候责备了,又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七不责”。原文中说;“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年幼的孩子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

  • 叹气的原因“肝郁”“气虚”

    叹气的原因“肝郁”“气虚”

    民间自古有种说法,叫“一叹穷三年”,谁要是一天到晚长吁短叹,必定会被家里的老人责骂。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叹气的确不是什么好现象,而是身体有异样发出的“警报”。 叹气,即叹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以长声嘘气为舒的一种症状。叹气与“嗳气”不同,嗳气是指胃气上逆,戛然有声的表现;而叹气则是气机郁滞不利,而得长叹为快的症状,所以叹气其实是自身寻求气机舒畅的一种本能反应。 叹气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肝郁&rd...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