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梅核 第3页

梅核 第3页

  • 中药巧治梅核气

    中药巧治梅核气

    木蝴蝶苦寒,性升,轻散理气,为治咽喉疾患的常用药;常用于治疗咳嗽、喉痹等证,亦有疏肝止痛之效,如《本草纲目拾遗》曰:“治心气痛,肝气痛。”柿蒂苦平,性降,临床常用以降逆顺气,《本草拾遗》曰:“蒂煮服之治哕气。”柿蒂味苦降泄,专人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 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应用。《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散理气,降逆顺气,可使咽部气机升降平衡。 可用于生气动...

  • 气虚痰结所致梅核气治验案

    气虚痰结所致梅核气治验案

    病例:李某,女,45 岁,工人。患者自诉:咽喉不适已2年余,咽中如有物梗阻。曾服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逍遥丸,只能暂时缓解,停药后病情如故。症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脉虚无力。呼吸时感心口上有痰梗阻,呼吸不畅,气短。西医诊断为慢性咽喉炎,中医诊为梅核气,证属气虚痰结。治则:益气化痰,解痉利咽。方用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小麦20 克,郁金、威灵仙、茯苓、党参各12 克,清半夏、厚朴、苏梗、浙贝母、炙 甘草各10克,枳壳6克, 柴胡4克,大枣4枚。每 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服药5剂后,咽部自感...

  • 枇杷叶切丝晒干治疗梅核气

    枇杷叶切丝晒干治疗梅核气

      枇杷叶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其味苦,性平。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梅核气(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和慢性咽炎),疗效颇佳。   取枇杷叶30克,刷去绒毛,用水洗净,切丝晒干;第一次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再加水160毫升,煎至100毫升,滤汁;将二次药汁混合,分早晚2次温服。...

  • “梅核气”治验

    “梅核气”治验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名中医工作室 赵某,女,47岁,2015年10月7号初诊。主诉:咽部阻塞不适两年余。咽部有物,如球状,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自认为患了癌症而精神压抑,胸闷气短,善叹息。心烦郁闷,睡眠欠佳。经医院食道造影、喉镜检查,均无异常。刻诊:形体消瘦,面色暗,舌淡红,苔薄黄,脉沉数。脉症合参,辩为肝气郁结,气机失利。 处方:香苏饮合半夏厚朴汤加减:香附10克,炒苏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川朴12克,枳壳12克,沉香5克,桔梗10克,柴胡12克,川郁金10克,云苓12克,甘草3...

  • 梅核气巧用施老药对 随证加味治疗数例

    梅核气巧用施老药对 随证加味治疗数例

      施今墨教授临床善用对药,被业内称为“施氏药对”。其文献载有“桔梗、枳壳、薤白、杏仁(以下简称“桔梗四味”),此四味药常常配伍应用,……以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甚效。”由此,笔者在临床每遇梅核气患者,巧用施老药对,随证加味治疗数例,效果很好,现汇报如下。   病案一:   王某,女,32岁,1998年5月11日就诊。自诉2天前,因与朋友发生口角,自觉胸满不舒,始则咽喉有痰难咯,继而如食物滞留在咽部,并伴有...

  • 梅核气 治方与饮食宜忌

    梅核气 治方与饮食宜忌

    梅核气一病,相当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症。本病症状为咽喉部有异物感,常感觉有异物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妨碍饮食,咽内检查无异常发现。本病症状虽不重,但多数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有的甚至怀疑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中医认为,梅核气与肝气郁滞有关,多由患者经常情志不舒,抑郁或者生气,导致肝郁气滞所致。 方一:郁金、柴胡、香附各15克,半夏、厚朴、桔梗各10克,茯苓2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一般服5到7剂即可治愈梅核气。 方二: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各15克,射干、甘草各5克。加减:痰多者加竹茹、陈皮各...

  • 治梅核气中医痰核温胆汤

    治梅核气中医痰核温胆汤

      1985年3月初,刘姓女,43岁,因咽不不适,求诊于家父。自诉一年多来,咽部不适,如球状物梗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伴心胸满闷,心情急躁易怒。若遇心情不畅,或感冒之后,症状加重。观其舌红苔黄腻,家父诊后云:咽喉乃人之要道,呼吸、纳食必经之路,岂容阻塞不通。此多因肝郁日久,气滞不畅,然久之则水液失谢失常,痰湿郁结,加之郁火,相互搏击,气机交阻,故中医称之为痰核,也称梅核气。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竹茹6克,枳壳9克,瓜蒌10克,陈皮6克,半夏6克,云苓10克,黄芩10克,浙贝母9克,桔梗5克,枇杷叶6克,...

  • 梅核气 临床方药用法说明

    梅核气 临床方药用法说明

    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感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咽神经官能症。一般多见于成年人,以女性多见。 对咽喉食管及其它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其病位在咽,病变脏腑涉及肝、脾。多以肝气失于调达,气机郁结;或肝郁脾困,脾失运化,痰浊内生,痰气交阻,搏结咽喉,而出现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本病的治疗,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要方法,同时配合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痰气互结证 临床表现:咽中如有炙脔,或其它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时作嗳气,呃逆恶心,...

  • 木蝴蝶治疗梅核气

    木蝴蝶治疗梅核气

    木蝴蝶苦寒,性升,轻散理气,为治咽喉疾患的常用药,常用于治疗咳嗽、喉痹等证,亦有疏肝止痛之效,如《本草纲目拾遗》曰:“治心气痛,肝气痛。”柿蒂苦平,性降,临床常用以降逆顺气,《本草拾遗》曰:“蒂煮服之治哕气。”柿蒂味苦降泄,专入胃经,善降胃气而止呃逆,为止呃要药。因其性平和,故凡胃气上逆所致各种呃逆均可应用。《本草纲目》:“古方单用柿蒂煮汁饮之,取其苦温能降逆气也。”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升散理气,降逆顺气,可使咽部气机升降平衡。可用于生气动怒,...

  • 解毒利咽治“梅核气”

    解毒利咽治“梅核气”

    【配方】贯众、板蓝根各6克,甘草3克。 【用法】上3味药用开水冲泡后,代茶温饮。每日1剂,分3~5次饮用,连续2~3天即可。对板蓝根过敏者忌用。 【功效】凉血清热,解毒利咽。 贯蓝煎防感 本方名为“贯蓝煎”,主要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上3味药合用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且清热解毒功效良好。以药浸泡代茶,既饮服方便,又可使药物的成分充分浸出,不致因过度沸煎而使一些成分遭受破坏。本方适用于流感高发季节的预防用药。 (孙俊韫)...

  •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

    关于细辛的作用和用量,历来一直有不同的见解。本人在临床上用细辛敷脐治疗梅核气,对其利窍散痰行滞的作用有一定体会。 治疗经过 陈女,60岁,2008年4月1日就诊。患者主诉晨起口苦而干,舌边麻木刺痛,咽部有异物堵塞感,自觉有气自体内上冲至咽,舌淡红,苔黄腻,脉细弦。 证属梅核气,病机属肝郁气滞痰凝,有化火之象。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化痰。 处方以越鞠丸、半夏厚朴汤、龙胆泻肝汤化裁:山栀12克,黄芩12克,柴胡12克,生地15克,半夏12克,厚朴12克,枳壳12克...

  • 芹菜蜂蜜治梅核气

    芹菜蜂蜜治梅核气

    新鲜芹菜适量,洗净后榨汁或捣烂后用纱布挤汁,加三分之一的蜂蜜,用文火煎熬成浓糖浆备用。 每次服1汤匙,用开水冲服,每天3次,约1个月左右可获痊愈。 用此方法需先经医院检查,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病变。糖浆放冰箱中冷藏,以防霉变。...

  • 调理肝脾治梅核气 路志正临证经验

    调理肝脾治梅核气 路志正临证经验

    李某,女,49岁,1964年生。2013年11月3日初诊。 患者主诉咽堵4年余,因父亲去世,悲伤但未能放声痛哭、发热引发。患者咽中如有物堵、咽干,有痰易出。口微黏,伴有胸闷气短,喜太息,胃胀,两胁有拘挛状,急躁易怒。头发白,时有多梦,健忘、心悸、胆怯易紧张,食欲不振、纳谷不馨。得嗳气则舒,排气少,大便不畅。自4年前情志不遂后闭经至今。未婚。望其舌体胖大,目窠晦暗,唇红发汗,质暗红,边略有齿痕,苔薄黄厚腻,脉弦稍迟紧。 辨证:肝胃不和,气滞痰凝。 治法:疏肝和胃,调理气机...

  • 连建伟临证经验方治梅核气 面瘫 不寐

    连建伟临证经验方治梅核气 面瘫 不寐

    连建伟教授系第3批、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分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中医师。 连教授师从岳美中、王绵之等名医门下,从事中医临证近40载,学验俱丰。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内科疾患,知常达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拜连教授为师侍诊案侧,受益匪浅。兹将连教授运用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作归纳总结,以期旁通分酌。 温胆汤源流演变 连教授精研典籍,谙熟仲景,旁及时方,探幽索隐,穷于理致。常常教诲吾辈学生,研究方剂当追源溯本,方能理解方剂真实的含义及功用。...

  •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加减治疗 胃脘痛案 梅核气案 痛经案

    朱文元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年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情志郁结而致气机紊乱之各种证,疗效显著,谨举验案三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胃脘痛案 仇某,女,44岁,1999年6月17日诊。胃脘胀痛2年余,时轻时重。10余天来因情志刺激,胃脘胀痛加剧,两胁及背部亦胀痛,伴恶心,嗳气频作,矢气腹胀。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腹部稍隆起,剑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此乃肝气横逆犯胃所致。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 12g,郁金12g,陈皮10g,延胡索12g...

  • 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处方麦门冬汤加减

    梅核气,咽神经官能症,处方麦门冬汤加减

    高某某,女,37岁,教师 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无胸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经阿托品、654-2等药治疗,心律转齐,心率维持在45~55次/分,仍然有胸闷、心悸、乏力、不寐等症状出现,时或加重。曾在我院及外院门诊治疗,服用中药汤剂及复方丹参片等,效果不显。近1月来,自感喉中有球状物,欲吐不能,欲咽不下,甚感苦楚,渐至胸闷心烦,多寐,善太息。3天前因家事纠纷,怒后手足发凉,麻木,旋即不省人事,经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后苏醒,次日又作昏厥,数分钟后苏醒。入院时症见:心悸,胸闷,头晕...

  • 主治梅核气 张恩树中医方解

    主治梅核气 张恩树中医方解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全国名中医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射干10克,木蝴蝶5克,合欢花5克,佛手花5克,玫瑰花5克,厚朴花5克,绿萼梅花5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疏肝理气,开郁化痰,清热利咽。 主治:梅核气证属痰气交阻者,相当于西医慢性咽炎。 用法:日1...

  • 梅核气 药取半夏厚朴茯苓

    梅核气 药取半夏厚朴茯苓

    梅核气,现代医学称之为咽异感症或咽部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女性。梅核气多由七情郁结,致使痰浊凝集、气阻咽喉所致。患者自觉咽喉有反常感,如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心情舒畅症状自减。临床采用半夏厚朴汤医治,往往可获得满足效果。 药取: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苏叶6g。水煎服,每日1剂,分迟早2次服。此方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之成效,一般患者服药5~7剂即可治愈。 若肝郁化火,呈现心烦烦躁,口苦咽干,或头痛目眩,月经不调,可用加味逍遥散,以疏肝解郁,健脾清热,每奏奇效。...

  • 梅核气慢性咽炎方加减治方

    梅核气慢性咽炎方加减治方

    潘某某,女,52岁。2018年2月22日初诊。患者咽中如有炙脔,咽痛,喉中有痰,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平素精神抑郁,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梅核气(气滞痰凝,阻滞胸咽),西医称慢性咽炎。 治法:理气化痰,养阴利咽。 处方:慢性咽炎方加减:射干10克,木蝴蝶5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玄参10克,制香附10克,川郁金10克,川厚朴花5克,合欢花6克,桔梗10克,甘草5克。5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煎2次,取药液250毫升,分早晚服。药后咽痛、胸部闷塞等症渐减,前方既效,毋庸改弦易辙,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