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梅核 第2页

梅核 第2页

  • 茴香散治疗瘹气。小儿生下5个月以上至7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脐下痛者。茴香散秘方制作方法。

    茴香散治疗瘹气。小儿生下5个月以上至7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脐下痛者。茴香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茴香散的秘方制作方法,茴香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瘹气。小儿生下5个月以上至7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脐下痛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茴香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瘹气。小儿生下5个月以上至7岁,有结癖在腹成块,如梅核大,来去,或似卵大,常叫疼痛不住,在脐下痛者。...

  • 唅化丹治疗喉中梅核气。唅化丹秘方制作方法。

    唅化丹治疗喉中梅核气。唅化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唅化丹的秘方制作方法,唅化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喉中梅核气。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唅化丹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喉中梅核气。...

  • 法制消糟汤治疗梅核气。法制消糟汤秘方制作方法。

    法制消糟汤治疗梅核气。法制消糟汤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法制消糟汤的秘方制作方法,法制消糟汤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梅核气。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法制消糟汤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梅核气。...

  • 二气散治疗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如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二气散秘方制作方法。

    二气散治疗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如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二气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二气散的秘方制作方法,二气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如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二气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如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 丁香透膈丹治疗梅核气。丁香透膈丹秘方制作方法。

    丁香透膈丹治疗梅核气。丁香透膈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丁香透膈丹的秘方制作方法,丁香透膈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梅核气。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丁香透膈丹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梅核气。...

  • 出声消肺散治疗咽喉病,痄腮,梅核气。出声消肺散秘方制作方法。

    出声消肺散治疗咽喉病,痄腮,梅核气。出声消肺散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出声消肺散的秘方制作方法,出声消肺散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咽喉病,痄腮,梅核气。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出声消肺散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咽喉病,痄腮,梅核气。...

  • 辰砂丸(《博济》卷三。)治疗上膈风壅有痰,结实如梅核及稠浊者。辰砂丸(《博济》卷三。)秘方制作方法。

    辰砂丸(《博济》卷三。)治疗上膈风壅有痰,结实如梅核及稠浊者。辰砂丸(《博济》卷三。)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辰砂丸(《博济》卷三。)的秘方制作方法,辰砂丸(《博济》卷三。)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上膈风壅有痰,结实如梅核及稠浊者。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辰砂丸(《博济》卷三。)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上膈风壅有痰,结实如梅核及稠浊者。...

  • 草灵丹治疗膈气、反胃呕吐、梅核气及胃脘疼痛。草灵丹秘方制作方法。

    草灵丹治疗膈气、反胃呕吐、梅核气及胃脘疼痛。草灵丹秘方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带来了草灵丹的秘方制作方法,草灵丹的配方治疗功效用于膈气、反胃呕吐、梅核气及胃脘疼痛。欢迎大家收藏。 秘方配方:草灵丹秘方的配方仅会员可见,欢迎注册查看。 主治功效:膈气、反胃呕吐、梅核气及胃脘疼痛。...

  • 治疗梅核气偏方

    治疗梅核气偏方

      组成:厚朴花10克,佛手花10克,玫瑰花10克, 萼梅10克,夏枯草10克,制半夏10克,玄参10克,鲜生姜3片,大枣6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3次,早、中、晚分服。连服12剂。功用:疏肝解郁,行气化痰。主治:梅核气,症见咽部不适,如物梗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性情急躁则加重。注:服药期间,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等食物,性情要舒畅愉快,切忌急躁动怒。...

  • 梅核气怎么治疗_中医治疗梅核气

    梅核气怎么治疗_中医治疗梅核气

    中医治疗梅核气(痰热互结)方 处方:柴胡、厚朴、黄芩、栀子、夏枯草、白芍、瓜蒌、浙贝母各12克,甘草、香附各10克,海浮石20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涤痰开结。用于治疗梅核气,中医辨证属痰热互结型。患者多兼见胸胁满闷,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中医治疗梅核气(痰瘀互结)方 处方:香附、郁金、半夏、浙贝母、川芎各12克,马勃、红花、厚朴各10克,当归、丹皮、赤芍、射干各15克。 用法:水煎服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化痰。用于治疗...

  • 治梅核气经验

    治梅核气经验

    经验方:炒山甲、石菖蒲、炒僵蚕、枳实、知母、炒白芥子、海藻各9克,瓦楞子、青黛、川楝子、昆布各15克,食醋750毫升。 用法:上药入醋煎沸约20分钟,取汁,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服药期间禁吃辛辣食物。 疗效:本方治疗梅核气(自觉咽喉如有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患者18例,治愈16例,无效2例。...

  • 散结除痰治疗梅核气

    散结除痰治疗梅核气

    咽喉有异物感,如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中医称之为梅核气。本病多由七情郁结,以致痰浊凝聚,气阻咽喉所致。心情舒畅症状自减,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味治疗,以达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之效。 方药: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20克,郁金 15克,香附12克,桔梗 10克,柴胡12克,生姜9 克,苏叶6克。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l剂。一般服药5~7剂可见效果。 (郭旭光)...

  • 经方治梅核气案

    经方治梅核气案

    半夏厚朴汤降气化痰,四逆散疏肝解郁,两方合用可标本兼治,临床效果明显。海螵蛸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之功被大众所知。其实它还可入肝胆之经,另有舒缓营气、定惊通络之功,对于性格敏感之人患病,加入辨证方中可增强疗效。 黄某,女,43岁。于2015年10月13日初诊。 主诉:咽喉异物感一年余。刻下见咽喉不红不肿,亦无疼痛,饮食可以顺利下咽,但患者总感觉喉中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深以为苦,偶有嗳气和烧心感,无胸痛、气促,无呃逆,纳食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沉弦。2015年8月28日曾于外院...

  • 胡幼平针罐结合治疗梅核气临床经验

    胡幼平针罐结合治疗梅核气临床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赖小燕,胡幼平,张琪,梁凡,艾虹静,王卓慧 关键词 针刺;拔罐;梅核气;胡幼平 梅核气是因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或痰气互结、停 聚于咽所致,以咽中似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为主要表现。 [1] 梅核气属中医“郁证”范畴,大多数学 者根据“七情郁结,痰滞气阻喉中”,认为本病的病因 是“肝郁气结,气机升发疏泄失常而致脾胃运化失职, 聚湿生痰,气痰上逆咽喉而为病” [2-4] 。目前西医对本 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

  • 半夏甘草液防治“梅核气”

    半夏甘草液防治“梅核气”

    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不适,有 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 还可伴有咳嗽及恶心。中医学里,本病也 称“梅核气”,多因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等 因素所致。因此,治疗应以疏肝健脾、除 湿化痰为重点。 具体方法为:取姜半夏、桔梗、甘草 各6克,研粉后冲入沸开水,代茶频饮。 饮用时仰头让药液在局部停留片刻,再 缓缓咽下,5~7天为1疗程。此方对体虚 气郁的咽炎患者疗效尤佳。也可用桔梗、 甘草加麦冬直接泡水喝,都能起到很好 的效果。 吴彪...

  • 慢性咽炎也叫梅核气 小偏方

    慢性咽炎也叫梅核气 小偏方

      从中医角度来讲,慢性咽炎也叫梅核气,主要是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等因素导致的,所以多从疏肝健脾、除湿化痰的角度来治疗。急慢性咽炎常表现为咽痛、咽痒、咳嗽等。   慢性咽炎偏方:姜半夏15克,桔梗15克,甘草15克,研粉,放入米醋泡48小时后,倒入打好的两个鸡蛋清搅匀,放入瓷瓶内备用。每日两次,每次喝5毫升慢慢吞服。   服用时之所以少量地缓缓咽下,是为了让药物多停留在咽部,起到缓慢刺激局部的作用。此外,由于醋的酸性较强,胃不好的人,尤其是经常胃酸、胃胀的人是不适合服用此方的,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辨证选用中成药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辨证选用中成药

    1.肝气郁滞证见咽喉异物感,或如 梅核,或如肿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 不碍饮食,兼见抑郁多疑,胸胁脘腹胀 满,心烦易怒,喜叹息,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散结解郁。中成 药可选择:①逍遥丸,口服,每次6~9克, 每曰1~2次。⑦丹栀逍遥丸,口服,每次 6~9克,每日2次。③加味逍遥丸,口服, 每次6克,每日2次。 2.痰气交阻证见咽喉异物感,咽 喉多痰,咳吐不爽,或咳嗽痰白,兼见肢 倦纳呆,脘腹胀满,嗳气,舌淡红,苔白 腻,脉弦滑。治宜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中 成药可选择越鞠丸,口服,每次6~9克...

  • 行气豁痰 用于治疗梅核气 名医方

    行气豁痰 用于治疗梅核气 名医方

    河南名医治梅核气(气郁痰阻)方 处方:香附、白芥子、厚朴、生姜各10克,茯苓15 克,法半夏、柴胡、郁金各12克,桔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理气化痰。用于治疗梅核气(患者喉中如有梅核,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辨证属气郁痰阻型。患者每见精神抑郁或不安,多疑善虑,伴胸胁胀满,嗳气叹息,时有呕恶,无热象,舌苔白腻,脉弦滑。 创方者:朱崇华 河南名医治梅核气(气逆痰阻)方 处方:旋覆花、白术各10克,党参、代赭石、茯苓、陈皮各15克,法半夏12克,炙甘草6克,大枣4 枚。...

  •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症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症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觉,多见于女性,主要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癔病、疑病症、神经衰弱、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蚁行、灼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进食时可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梅核气”可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气郁痰结、痰郁化热伴心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行气开郁、清热化痰,处方:柴胡12克,瓜蒌30克,半夏、黄芩、黄连、香附、山豆根、薄荷(后下)各10克。每...

  • 中医治“梅核气"不错

    中医治“梅核气"不错

    有的中老年女性,常感觉喉咙深处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怀疑长了东西吧,可吃饭、喝水时并没有吞咽困难的感觉。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这种症状中医有个特殊的名词,称为“梅核气”。简单来说,就是有“气” 阻碍于咽喉部位。所以,此类患者去医院就诊.把西医的各项检查都做一遍。也仍然不会发现咽喉内有任何异样。 “梅核气”这种症状,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所以在焦虑、紧张、郁闷时,会使得喉中的异物感更明显、强烈,呼吸更不顺畅。早在明代的《古今医鉴》中就...

  • 梅核气 肝郁气滞型 痰气郁结型

    梅核气 肝郁气滞型 痰气郁结型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致。肝郁气滞型者饮食调理可选择百合、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茭白、丝瓜、芹菜叶、南瓜秧尖、生姜、陈皮等;痰气郁结者饮食调理可选择百合、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茭白、丝瓜、芹菜叶、南瓜秧尖、生姜、陈皮等。   生活中碰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她)老是感觉嗓子里好像长了个东西,有异物感,无疼痛,当吞咽口水或空咽时更觉明显。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但进食无明显梗阻感。在闲暇无事或心情不畅时异物感增强,而专注于工作或娱乐时症状消失。有些患者担心自己是食管癌或者咽喉部...

  • 偏方治梅核气

    偏方治梅核气

      太子参、沙参各15克,玉竹20克,半夏、陈皮、柴胡、麦冬、生姜各10克,木香、枳壳各12克,苏梗,竹茹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伴口苦者加龙胆草6克,心烦者加栀子10克。...

  • 梅核气 方剂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梅核气 方剂选用半夏厚朴汤加味

    秋天又到了,各种情志导致的疾病也找上了一些人群。 梅核气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发病较多,约占3/4,这与肝为女子先天有关。本病多因不良精神因素刺激而致,可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痰气交阻,结于咽喉,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同时伴有胸闷、太息等临床表现。梅核气虽算不上什么大病,但病人的思想容易有较重的负担,担心有癌变。 患者往往在心情舒畅时,症状就减轻,甚至完全消失;精神紧张、思虑过多,就会气机郁结而症状加重。因而,梅核气患者是越想越怕,越怕越重。 诊断梅核气的主要依据是咽喉部位有异物感,...

  • 咽部异常感觉症 中医治“梅核气”

    咽部异常感觉症 中医治“梅核气”

      咽异感症又称咽部异常感觉症,中医称之为“梅核气”。常常表现为咽部干痒,发胀,堵塞感或异物感,咽部发痒时有轻咳。其症状时轻时重,无规律,病程长短不一,有数日、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咽部检查常见:咽后壁散在滤泡增生,咽侧索轻微肿胀,咽喉壁黏膜可缺少光泽感。咽异感症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医宗金鉴》谓:“咽部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此证男子亦有,不独妇人也。”笔者采...

  • 治疗梅核气治疗多用理气化痰之法

    治疗梅核气治疗多用理气化痰之法

    处方:生地、桃仁、川芎、枳壳、桔梗、厚朴、法夏、苏子、贝母各10克;红花、柴胡各6克;赤芍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服,连服7天为一疗程,用药1~3个疗程。 按:梅核气多认为是痰气郁结所致,治疗多用理气化痰之法,方用半夏厚朴汤。本方从痰瘀互结论治,加以活血化瘀之品,比单纯理气化痰之法效果要好。共治疗16例均有效。...

  • 咽异感症 分型辨治“梅核气”

    咽异感症 分型辨治“梅核气”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 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 觉,多见于女性,主要与精神因素有 关,如癔病、疑病症、神经衰弱、焦 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患 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蚁行、灼热、 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进食时可 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梅核气”可 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一、气郁痰结、痰郁化热伴心 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纳呆,舌质 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宜行气 开郁、清热化痰,处方:柴胡6克,瓜 蒌15克,半夏、黄芩、黄连、香附、山 豆根、薄荷(...

  • 巧用施今墨对药治梅核气

    巧用施今墨对药治梅核气

    施今墨临床善于成组双药合用的经验,通称“施氏对药”。 《施今墨对药》中载“桔梗、枳壳、薤白、杏仁。此四味药常常配伍应用,以治胸膈满闷,痰气不畅甚效”( 以下简称“桔梗四味”),笔者后在临床毎遇梅核气患者,巧用施老对药,随证加味治疗数例,效果不错。 病案1 王某,女,32岁,于1998年5月11日就诊。自诉二天前,因与朋友发生囗角,自觉胸满不舒,始则咽喉有痰难咯,继而如食物滞留在咽部,并伴有声音嘶哑。舌苔稍腻,脉弦。辨证为气郁...

  • 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病案

    应用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的病案

    经方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其文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原方由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组成,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即后世所谓梅核气。现举一例应用该方治疗梅核气的病案。   张某,男,59岁,2014年5月22日初诊,咽中异物感伴双耳闭气1年余,屡经中西医治疗未果,既往有中度抑郁症病史,服抗抑郁药。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吐不爽、进食不受影响,心情抑郁,双耳闭气,痰少,咽干,声音嘶...

  • 中医分型辨治 梅核气

    中医分型辨治 梅核气

    梅核气类似于西医的咽异感 症,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咽部异常感 觉,多见于女性,主要与精神因素 有关,如癔病、疑病症、神经衰弱、 焦虑、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等。 患者常感觉咽部有异物、蚁行、灼 热、紧束、闷塞、狭窄等感觉,进食 时可减轻或消失。中医治疗梅核气 可分为以下四型辨治。 一、气郁痰结、痰郁化热 伴心烦易怒、胸闷呕恶、口苦、 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 数。治宜行气开郁、清热化痰。 处方:柴胡8克,瓜蒌12克, 法半夏、黄芩、香附、山豆根、薄荷 (后下)各6克。 二、气郁痰结、气血亏虚 伴面白无华...

  •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梅核气案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疗梅核气案

      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描述胆腑病变会咽部有物梗阻,多次想把它吐出来,却怎么也吐不出来的症状。《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