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结 第4页
-
大肠癌采用散结祛癌方加减治之
大肠癌证候常表现为虚实夹杂,辨证治疗首先要定病性,然后定治则。辨病性重在辨气病、血病及新病、久病。病在气者,其聚散无常,痞满无形,推之则动,痛无定处,治以理气行滞为主,佐以理血;病在血者,其块坚硬不散,固定不移,摧之不动,痛有定处,治以活血化瘀散结为主,佐以理气;新病体质较强者,宜攻宜破,久病体质较弱者,可攻补兼施,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随证施治,并遵循《黄帝内经》“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不可猛攻、峻伐,盖恐过于攻伐,伤其气血也。 李某,男,65岁,2006年6月20日行“回...
-
中州不调乃肠癌发病之根本原因 软坚散结中医案例
邓中甲运用平调散结法治疗肠癌经验 肠癌是世界上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的第三大肿瘤。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化疗等, 然而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仍在30%左右[1]。中医药在防治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运用中药防治肠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在临床治疗肠癌实践中逐渐形成“平调中州、软坚散结”的治疗理念, 用诸临床, 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以飨同道。 中州不调乃肠癌发病之根本原因 李东垣在《脾胃论》[2]中云:&ldquo...
-
瘿病(阴虚火旺)散结消肿方药治法
贾六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50余载,擅长治疗感染性疾病与疑难杂症等。贾六金临证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辨证精准,用药得当,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兹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李某,女,23岁,初诊时间2016年1月18日,主诉乏力、眠差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近2个月来自觉精神欠佳,神疲乏力,睡眠欠佳,心烦不寐,并伴有咽部不舒,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提示功能亢进。为进一步诊治遂来诊。刻...
-
喉痹,慢性咽炎 行气化痰散结治方
廖某,男,60岁,教师。门诊号:004002。咽喉部反复不适 10年,加剧1月。10年前患者始感咽部干燥不适,时有异物感如鱼刺,或如炙肉,干咳。口服螺旋霉素等药物症状缓解,但每受凉或劳累又发,近月来上述症状加剧。伴口腔溃烂。头痛,口干,尿赤,查:咽部充血明显,咽后壁可见多个淋巴滤泡,增生粘膜表面呈颗粒突起,舌尖红苔薄微黄腻,脉弦细。诊断:慢性咽炎一肥厚型。中医诊断:喉痹(虚火上炎)。 治则:滋阴降火,行气化痰散结,方药:厚朴、法夏、橘红、桔梗、知母、薄荷(后下)、木棉花各10g,青果6g,丹皮10g,生石膏30g...
-
软坚散结 廖志军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方
名医治甲状腺炎(瘀痰互结)方 处方:茯苓、赤芍、防己、陈皮各12克,桃仁、当归、法半夏、山慈菇各8克,夏枯草、川芎各10克,二棱、红花、木香各6克,莪术5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化痰,活血化瘀。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耳状腺炎中期,中医辨证属经络阻滞,瘀痰互结型。症见甲状腺肿大如马蹄、质地坚韧如橡皮、可伴有疼痛且部位固定。有时疼痛可向下颌角或颈部放射,胸闷心慌,易劳累,喜太息,舌苔薄白腻,脉滑或涩。 创方者:廖志军 名医治甲状腺炎(脾肾阳虚)方 处方:熟地20克,夏枯...
-
清热化痰散结 解发良治甲亢方
湖南名医治甲亢(气滞痰凝)方 处方:柴胡、茯苓、当归、白术、枳壳、厚朴、浙贝母、鳖甲、山慈菇、陈皮各10克,夏枯草、牡蛎、海藻、昆布、白芍各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痰凝型。症见颈粗甲状腺肿硬,随喜怒消长,急躁易怒,胸闷叹息,胁肋胀满,多食善饥,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象细弦。 创方者:解发良 湖南名医治甲亢(肝火亢盛)方 处方:龙胆草8克,车前子、黄芩、牡蛎、珍珠母、丹皮、玄参、赤芍、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