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 第2页
-
分型治产后缺乳 疗效显著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乳儿正常需要。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气血虚弱型 本型多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产后失血过多,气血亏虚致产后乳汁不行或行而甚少,乳房软而无胀痛感,体倦神疲,头晕气短,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或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补气养血,健脾通乳。 处方:党参、黄芪、当归各15克,茯苓、麦冬、熟地各12克,桔梗、白术、天花粉、炒麦芽、炒谷芽、炒神曲各10克,炙甘草、通草各6克。 加减:食少便溏加山药、扁豆;头晕心悸加阿胶、制何首乌。...
-
耳针毫针疗法治产后缺乳
母乳喂养对婴儿益处很多,但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产后缺乳却困扰着哺乳期的母亲。产后缺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量过少或全无,或在哺乳期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不能满足哺乳需要的病症。中医认为本病的原因在气血虚弱或肝气郁滞。气血虚弱致乳汁化源不足,表现为产后乳少,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面色无华,舌淡少苔,脉细弱;肝气郁滞致乳汁运行不畅,表现为产后乳少,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苔薄,脉弦细。 毫针法 治法:补气益血,疏通乳络。 处方配穴:膻中、乳根、少泽。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脾俞,肝气郁滞...
-
产后缺乳各种治疗方法
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乳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不够喂哺婴儿的,统称为缺乳,又称“乳汁不行”。 由于乳汁过少或无乳的最明显表现为新生儿生长停滞及体重减轻。因此,不仅给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而且也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和麻烦,故对产后缺乳要积极进行有效的防治,能够有效地治疗产后缺乳的秘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芝麻酱100克,鸡蛋4个,小海米、葱丝、味精各适量,食盐少许。先用水将麻酱调成稀糊状,然后打人鸡蛋,加适量水搅匀,再加入调料...
-
河南名医治缺乳方
河南名医治缺乳(气血虚弱)方: 处方:党参15克,黄芪20克,麦冬、桔梗、全瓜蒌、天花粉、漏芦、黄精各10克,通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养血,佐以通乳。缺乳是指妇女在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全无,多发生在产后1周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本方用于治疗缺乳症,中医辨证属气血虚弱,乳汁生化乏源者。症见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加减:若纳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止泻。 专家点评:本型除了药物治疗外...
-
产后缺乳 体穴按摩 辨证用药膳
母乳是婴儿最天然和最理想的食品,然而不少新妈妈却在产后缺乳,为此苦恼不已。乳汁的分泌与乳母的精神、情绪、营养状况、休息和劳动都有直接关系。任何诸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等精神上的刺激都会减少乳汁分泌。新妈妈在保持心情愉快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食通乳的水果和食物,配以体穴及耳穴按摩,使新妈妈乳汁丰盛不断。 耳穴按摩、适吃具有通乳功效的食物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均可达到催乳的效果。 体穴按摩 乳根穴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左右乳房各一个穴。按摩者用中指点按被按摩者乳根穴1分...
-
主治缺乳方 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痛
治缺乳经验三则 一法:取蒲公英、夏枯草各 15克,白酒1杯。前两味研粉,用 酒炒热,敷乳房上,外盖纱布,胶 布固定,每日1换。 二法:取葱白10根。洗净,捣 烂,加少许食盐,煎成饼,贴敷乳 房,每日1换,连贴敷3 H。 三法:取三棱15克。水煎2 次,混合,洗乳房,每FI洗2~3次, 以乳汁出为度。 主治:缺乳,中医辨证为肝郁 气滞型,症见产后乳汁少,乳房胀 痛,胸胁胀闷不舒,情志抑郁,苔 薄黄,脉弦细或数。 李芳明 治产后缺乳方 处方:党参20克,当归12克, 王不留行、路路通、穿山甲各6克, 通草...
-
产后缺乳 乳汁不通无乳 中草药
产后缺乳多是由于气血虚亏或肝郁气滞引起。肝郁气滞所致的缺乳是因为乳汁不通,而非本身无乳,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或有硬结,这类缺乳用蒲公英治疗有良效。 取蒲公英15克(鲜品用6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两次服,连服2-3剂。蒲公英属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药,它能治疗缺乳,可能与其能调节神经、扩张血管、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等作用有关。 一般来讲,婴幼儿母乳喂养8-10个月后需要慢慢断奶,此时母亲需要及时回乳,否则会因乳汁瘀滞而引发乳房胀痛等不适,多见于体质较好、乳汁较多的产妇。蒲公英煎水服可有效回乳。...
-
产后缺乳服鲫鱼汤
产后缺乳症,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弱型者,症见产后乳汁点滴不下,乳房无肿胀感,食欲低下,气短乏力,头晕,面色黄白,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弱。 治宜补益气血。鲫鱼营养丰富,加黑芝麻能促进乳汁分泌,补气益血;王不留行、通草疏通乳络;芫荽醒脾悦胃,辛温发散,能鼓舞乳汁外出。 以上五味组方,既补且通,具有化生乳汁,促进乳液分泌的良好作用。症情复杂或严重缺乳症患者可辨证选加黄芪、当归、柴胡等药。 方法:取鲜鲫鱼0.2公斤以上者1条 (较小者用2条),去鳞、肠,再取黑芝麻 (炒微焦,研粉)30克,王不留行20克,通草10克,芫荽...
-
产妇缺乳 滋乳汤加减化裁治之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颇有见地与心得,临证多取得满意疗效。 组成:生...
-
产后缺乳对气血同治理论的认识
从气血同治理论探讨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属于 “产后病” 的范畴, 为产科临床常 见疾病和多发疾病, 其发病率约为20%-30% [1] 。 它 主要是在多因素刺激下, 下丘脑分泌的催乳素抑制 激素 (prolactin inhibiting hormone, PIH)通过垂体门 脉系统作用于垂体, 抑制催乳素(prolactin, PRL) 的合成和分泌 [2] , 从而引起产后乳汁分泌少或无乳 汁, 甚至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相关流行 病学显示: 母乳喂养失败多归咎于乳汁不足 [3]...
-
加味谷神增乳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产后缺乳
肖承悰为萧龙友的嫡孙女及学术经验传承人,燕京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经验丰富,勤求古训,勇于创新。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对女性疾病的影响,治疗主张平调肾中阴阳,认为女子阴柔之体,用药宜平和,组方精巧,擅用对药,衷中参西。历代医家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以脏腑辨证为主,药食同用;基于“乳房乃宗经之所”的特点,注重引经药物的应用,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尤其强调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的补泻。肖承悰治疗本病,从...
-
养血通乳 主治产妇缺乳方
处方:黄芪、王不留行各15 克,党参、白术、茯苓、路路通各12 克,当归、陈皮各10克,漏芦8克, 穿山甲6克。 加减:表虚不固,动则出汗而 属气不摄阴者,加仙鹤草、浮小麦、 桑叶、防风各10克;脘闷腹胀,食 少气逆而属脾胃气滞者,加苏梗、 枳壳各10克,砂仁6克;便难干结 而属津亏便秘者,加柏子仁、瓜篓 仁、火麻仁各10克;舌红少苔,口 渴而属阴伤者,加玄参、麦冬、玉竹 各10克;小便不利,尿频尿急甚或 尿痛而属膀胱湿热者,加通草、瞿 麦、冬葵子各10克;乳胀胸满而属 肝郁者,加柴胡、青皮、薄荷、瓜蒌 皮各10...
-
产后缺乳自拟验方配合针刺及耳穴埋豆治疗
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名中医李伟莉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载,对该病的治疗方面传承中又有创新,用药具有特色。由于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社会心理等因素,导致了产后缺乳发病率升高。缺乳指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多发生于产后2~3天至半月内,亦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近年来,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升高、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切口疼痛,社会心理因素等,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同时奶粉使用加重经济负担,奶粉安全问题威胁婴儿的健康。此外,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药物较少,易被新生儿通过乳汁吸收,安全性待进一步研究。中...
-
产后缺乳 治宜行气疏肝通络下乳
产后缺乳案 患者,女,32岁,2018年12月24日因“产后5个月,乳汁减少1个月”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自然分娩1名健康男婴,产程顺利,母子皆安。婴儿母乳喂养,1个月前患者骤然恼怒后出现乳汁减少,且呈渐进性加重,自行食疗半个月余无明显改善,遂至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求治。诉近1个月来乳汁减少,每日用吸奶器吸奶,至来诊当日,每次吸出奶水仅30mL,每日吸奶总量不足100mL,远不能满足婴儿需求。刻下症:时有双侧乳房胀痛,饮食尚可,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脉...
-
五行音乐疗法用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可行性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对生育方式的认识也逐渐改变。由于担心婴儿安全、恐惧疼痛及担心影响性生活等,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剖宫产分娩。据世界卫生组织2007—2008年对中国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剖宫产率达46.2%[1,2]。剖宫产后产妇乳汁量较少,且分泌较晚[3,4],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5]。五行音乐疗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选择音乐施治,有助于促进产妇分泌乳汁。本文从剖宫产术后缺乳的病因病机及“五音疗疾”的机制两方面分析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缺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