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虚实 第2页

虚实 第2页

  • 从虚实论治斑秃

    从虚实论治斑秃

    病例一,患者,女,12岁,于11月4日初诊。患者3周前晨起时发现后枕部头发脱落呈片状,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内服及外用中药,但未见新发生长。诊见:后枕部、颞部共4片头发脱落,最大2.5x2.5厘米,皮损区有细软毳毛生长,自觉脱发区轻度痒感。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考虑为斑秃,肝肾阴虚所致。医嘱予以生发酊外涂,4-6次/日。酊剂配方如下:骨碎补30克,闹羊花15克,赤霉素200毫克,75%酒精1000毫升。用法:将骨碎补、闹羊花研末浸入酒精内,3天后加入赤霉素并多次振荡混匀。用时以毛笔或棉签蘸药液涂抹皮损处,每日4次...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斑秃虚实
  • 辨治小儿腹泻 用食疗方分清寒热虚实

    辨治小儿腹泻 用食疗方分清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三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辨治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清寒热虚实,采用食疗方。   伤食型腹泻   饮食不节引起腹泻,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肚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导滞。   苹果汤:苹果一个,洗净后连皮切碎,加水250毫升,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周岁以上宝宝可以吃苹果泥。   焦三仙饮: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加水250...

  • 小儿腹泻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

      小儿腹泻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究其原因,多为外感风寒、湿热,内伤饮食,加上脾胃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清浊混杂,而引起泻下。对待小儿腹泻,应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轻重,泻下粪便的性质,舌苔等,来辨别泄泻的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伤食泄泻   患儿喂养不当伤食后停滞不化,腐浊之物壅积胃肠,致使脘腹胀满疼痛,哭闹不安,厌食,泻前腹痛,泻后痛减,粪便酸臭,舌苔厚腻或微黄垢,指纹多见紫滞,脉象滑而实。证属脾胃受损,难以腐熟水谷而致泄泻。治宜消积和胃,清利湿热,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焦山楂、炒神曲、清...

  • 汗证病机为阴阳失调 腠理不固 治疗要辨虚实

    汗证病机为阴阳失调 腠理不固 治疗要辨虚实

    阳气蒸腾阴液,使阴液出于腠理而为汗。汗证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的汗液外泄失常。 汗证主要分为自汗与盗汗,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后自止者,称为盗汗。 中医学认为汗证是由于病后体虚、情志不调、饮食不节所致,多与心悸、失眠、眩晕、耳鸣等病证同时并见。现代医学在治疗汗证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此病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等特点,优势显著。 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 历代医家对汗证的论述...

  • 中医学对小儿遗尿症的认识 寒热虚实论治

    中医学对小儿遗尿症的认识 寒热虚实论治

    “反方向”从病性病位病时论小儿遗尿症 中医学对小儿遗尿症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 传统论治方法已捉肘见襟, 临床疗效难以满足临床 需要 。“反方向” 不同于反治法: 治病求本、 针对疾病 本质治疗, 而是逆向思维, 采用与常规相反的方法, 从 而开阔遗尿症临证思维,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 病性: 寒热虚实论治 1. 1 正方向( 传统方向) : 虚寒立论 中医对遗尿的认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灵 枢·九针论》 中就有对遗尿的文献记载 [...

  • “宫寒”一词分而论之“寒”有虚实之分

    “宫寒”一词分而论之“寒”有虚实之分

    “宫寒”其实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中医学术专有名词,因此很难在正式的中医学专著或教材上找到相关记载。在中医临床中,“宫寒”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可导致女性形形色色疾病的一种状态,如痛经、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黯,有血块,肢冷畏寒,白带清稀且量多,大便溏稀,不孕等,都属于“宫寒”的表现。有关“宫寒”导致女性疾病多从寒凝宫胞、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等病因病机进行论治。   “宫寒”为引起女...

  • 产后病变 中医防治虚实夹杂

    产后病变 中医防治虚实夹杂

    由于产后阴血骤虚,阳气浮散,故其病变既有亡血伤津,又有瘀血内阻,多是虚实夹杂并见。《金匮要略》把痉、郁冒、大便难等称为产后三病,后人将其概括为神病、筋病、液病,其实质为亡血伤津,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之变。故治疗产后疾病,柔养和息风之品在所常用。但柔养之品多遏阳致瘀,息风之药易化燥伤阳,应用时必须注意养血不碍瘀,息风不过燥。如产后遍身诸节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肿胀麻木,重着不举,得热则舒,遇寒加剧,或游走不定,疼痛剧烈,宛如针刺,伴发热恶寒,脉浮紧或浮缓者,此属产后气血亏损,百脉空虚,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滞筋脉关节,治...

  •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 止带先辨虚实祖传止带效方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 止带先辨虚实祖传止带效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上海沈氏女科止带颇具疗效优势。   止带先辨虚实   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其治清热利湿。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苦参、茯苓、生薏苡仁、椿根皮;渗湿选用萆薢、猪苓、泽泻、石韦、车前草、桑白皮、白鲜皮、白花蛇舌草;清热选用生栀子、野菊花、黄芩、公英、连翘。   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其治健脾举陷。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

  • 阴吹一证,临床有虚实之分,方用益气止带汤

    阴吹一证,临床有虚实之分,方用益气止带汤

    张某,女,28岁,1986年9月18日初诊。 近一年来,经常从前阴排出气体,甚则哄哄有声,心情苦闷,食欲不振,小腹常感下坠作痛,肢体倦怠无力,白带稍稀,时时淋漓,前医治疗,或作肾虚或作湿浊,或作气虚,都未见收效,诊见病人消瘦,面带愁容,语声低弱,舌淡苔厚,脉沉弱,中医辩证:阴吹(证属正气不足,清阳下陷),治宜补气升阳,健脾固肾。 方用益气止带汤,药用炙黄芪10g,白术10g,党参12g,升麻3g,柴胡3g,陈皮3g,炙草6g,当归10g,金樱12g,芡实10g。上方加减治疗l个多月,阴吹消失,带下也愈,嘱其以成...

  • 沈绍功虚实间治显良效

    沈绍功虚实间治显良效

    沈氏女科传承六百余年,至当代沈绍功教授,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创新临床治略学说,又广纳异姓弟子,将家族传承完全融入现代中医发展的宏大事业之中,功莫大焉。其中,对现代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发展与完善贡献最大者,是“虚实序列配套方案”和“间治取效”的治疗策略。为继承先生学术,本文将这两个核心的治疗策略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中相应的基础做一初步的整理。 虚实序列配套方案 “虚实序列配套方案”:先祛邪,后补虚,此法用于临证多见的虚实夹杂...

  • 乳腺癌辨虚实阴阳 乳腺癌多发转移之痰瘀互结当以健脾为要

    乳腺癌辨虚实阴阳 乳腺癌多发转移之痰瘀互结当以健脾为要

    晚期乳腺癌指局部晚期和复发或转移性(Ⅳ期)乳腺癌,处于乳腺癌发展的特殊阶段。现代医学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主要依据肿瘤分子分型,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为24~30个月。对于转移性乳腺癌,全国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林毅在强调养气血的同时,常从痰瘀论治,现介绍如下。 辨虚实阴阳 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常以正气亏虚、冲任失调为本,气滞、痰瘀互结为标,并在病理因素长期影响和积累下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导致癌毒内生。内生毒邪常随经脉流窜,致五脏俱损。林毅认为,正气亏虚是癌毒流窜的先...

  • 便秘分虚实切忌乱服药

    便秘分虚实切忌乱服药

    便秘是常见疾病,中医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引致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周期时间延长,或排、出不畅。便秘有虚实之分;热秘、气秘及冷秘属实秘;阴阳气血不足所致属虚秘。 体质偏热,或发热后余热未清,或进食辛辣煎炸食物太多,伤津耗液,肠道失润,可形成热秘。治宜清热通便。食疗可用炒决明子,每次5 克,泡水反复饮用,味淡后再换。 忧虑抑郁或久坐少动令气机郁滞,肠道蠕动减慢,可引发气秘。治宜顺气行滞。食疗可选郁李仁粥(郁李仁 10克捣碎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 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外感寒邪,或恣食寒凉生冷,阴寒凝...

  • 痛风的邪正虚实转化复杂 中医治疗

    痛风的邪正虚实转化复杂 中医治疗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 证”范畴,邪盛正虚是其发病的 主要病机。因素食膏粱厚味,以 致湿热内蕴;或因外感风寒、湿 热之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通 畅或久郁化热,而成血热;或因 邪气久留,损伤气血,凝滞为 痰,阻滞经络及肌肉关节,经络 不利,营卫不行,不通则痛,因 而产生局部肌肉关节疼痛或红 肿表现,久则可致气血虚损,血 热致瘀,痰瘀滞结,阻塞络道, 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及功 能障碍。由于本病邪正虚实转 化复杂,常需辨证治疗。 湿热型表现为下肢小关 节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 热,得凉则舒服...

  • 肛肠疾病多从湿热论治 因时因证加减重视虚实辨证

    肛肠疾病多从湿热论治 因时因证加减重视虚实辨证

    陈民藩,教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福建省中医肛肠学科重要创始人。他从事中医肛肠学科医教研工作50余年,长期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功绩卓著,成果颇丰。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一至四届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一至三届主任委员及第四、五届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陈民藩在50多年肛肠科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肛肠疾病防治模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在...

  • 中医辨治肝病类狼疮性肝炎多从虚实人手

    中医辨治肝病类狼疮性肝炎多从虚实人手

    类狼疮性肝炎 类狼疮性肝炎的病 名,是MaeKaY氏在1956 年首先提出,并认为具有 狼疮细胞现象的活动性肝 炎,同时,还能见到系统性 红斑狼疮的某些临床特征 的就确认。1962年Burner 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 四大诊断条件:1.血清中 有大量丙种球蛋白;2.肝 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 胞浸润;3.几种同时存在 的病症,可以肯定一种为 自身免疫病,或至少与免 疫功能有关;4.用激素及 抗代谢药治疗有效。 不过,国内外学者对 本病是否为独立 性疾病的看法, 存在着不同意 见,一种认为本病是系统 性红斑狼疮的...

  • 朱良春以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

    朱良春以虚实辨证中医“石淋”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血淋”范畴,病机为:“肾虚而膀胱热故也”。国医大师朱良春以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湿热型与肾虚型。   而且他认为:“既要抓住石淋为下焦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又要注重湿热久留,每致耗伤肾阴或肾阳。故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抓住肾虚,气化无力,水液代谢失常,杂质日渐沉积形成结石之病机。”   湿热型   肾绞痛突然发作,伴肉眼血尿或发热,小腹痛,尿频...

  • 胡荫奇虚实兼顾治疗产后风湿经验

    胡荫奇虚实兼顾治疗产后风湿经验

    产后风湿是指妇人产后(产褥期和产后百日 内)出现肢体、关节、肌肉麻木、疼痛、肿胀等病 症,又称为 “产后痹” 。中医古籍多称为 “产后身 痛 ” “产后关节痛” “产后痛风” “产后中风” 等 [1 ] 。胡荫奇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第 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中华 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 科研、教学工作近 50...

  • 便秘脾虚不运案 便秘虚实夹杂案 便秘脾肾阳虚案

    便秘脾虚不运案 便秘虚实夹杂案 便秘脾肾阳虚案

    全国名中医王自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造诣颇丰,临证时辨证因、详论治、审脉法,擅长治疗多种病症,尤其是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就其治疗便秘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案一 脾虚不运案 肖某,男,60岁,2013年8月13日初诊。诉便秘2月余,大便偏干,平素3~4天1行,便下艰难,努挣乏力,食后胃院胀痛不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夜寐欠佳,舌淡胖、苔薄微腻,脉沉细。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脾虚不运型)便秘。 治则:补脾益气、行气通...

  • 便秘分虚实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便秘分虚实 中医治疗审证求因

    专家简介 贾小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肛肠科主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肛肠病学专家委会主任委员。 便秘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老龄化程度加重,便秘发病率有逐渐增多趋势。很多人或多或少经历过便秘带来的痛苦。 便秘分虚实 中医学把便秘分为实秘和虚秘两大类。实秘指便秘属实证的,又可分为热秘、气秘和冷秘;虚秘指便秘属虚证的,多为慢性便秘,常见气虚、阴虚、血虚以及阳虚四种证型。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

  • 慢性便秘调治五脏整体思辨 便秘审察病因首辨虚实

    慢性便秘调治五脏整体思辨 便秘审察病因首辨虚实

    全国名中医何晓晖是江西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学验俱丰,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对便秘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慢性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难”“脾约”“后不利”“阴结”“便秘”的范畴。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心等脏腑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对健康的危害性很大。 明确诊断有的放矢 何晓晖对慢性便秘诊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他认为西医辨病环节必不可少。西医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

  •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 辨经腑之位 审虚实之性 宗和法之治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临床表现多样,从现代医学系统归纳,有食少、腹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有情志改变、睡眠障碍、体乏等神经系统及精神障碍症状;还有胁肋不适或疼痛、胸颈部蛛丝赤缕及黄疸等肝病特有表现。从中医学理论认识,慢性肝病是相互联系的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及实质脏器损伤,病位在少阳。 辨经腑之位 确定病位是辨证中首要的环节,临床上患者所苦之处往往是病所指向。慢性肝病的症状与《伤寒论》中“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及96条所述...

  •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内耳眩晕病或耳源性眩晕又称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侧倒感,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听觉障碍等症,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育阴潜阳,和胃化痰,培补气血为主,在临证之时详辨虚实,灵活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一、分证论治 1.实证:眩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心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治以平肝潜阳,和胃化痰,拟方加味五苓散:茯...

  • 临床治腹胀 辨别虚实

    临床治腹胀 辨别虚实

      1997年,乡邻李姓妇人,患腰部胀满而数次到余处诊治。观其腹胀如鼓,下午尤甚,大便溏薄,口干口苦纳差,脉弦细,苔薄白。余认为患腹胀者多腑气不通,当理气除胀以通之。故首以平胃散加枳壳、青皮、木香、乌药、佛手之品。药后胀满未除,又加大腹皮、甘松、炒莱菔子。药后胀更甚,余无策,请家父诊疗。   父诊后说:腹胀当辨虚实,细观患者,口干口苦,午后胀甚,大便也溏,可视为脾虚不运之象。即处方健脾益气为治。   处方:党参15克,焦术15克,苏梗6克,云苓10克,香附6克,炮扁豆9克,炒山药18克,炒薏仁12克,砂...

  • 田从豁治哮喘分为虚实 平喘为先 兼顾扶正

    田从豁治哮喘分为虚实 平喘为先 兼顾扶正

      田从豁,男,83岁,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立项,成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及名誉顾问。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哮喘、荨麻疹、功能性胃肠病、骨关节病、癫痫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田从豁从医60余载。在针灸临床中,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调理气血和调理脏腑并重。笔者在此仅简要介绍其应用扶正平喘法治疗哮喘的经验。   平喘为先...

  • 冠心病 虚实之要脉以沉为本

    冠心病 虚实之要脉以沉为本

    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主症:是心前区疼痛、胸闷、喘憋等。 疼痛原因有二:邪阻,实——邪气阻遏,气血不通而痛,虚——正气亏虚,无力运行,致气血不通而痛,不荣亦痛;心悸虚者是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实者为邪扰于心而心悸。事实上,各种因素常繁杂交织,虚实夹杂。另常有由其他脏腑的病变传于心而引发而致者则以治他脏病为主。 李老认为,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根据几个症状、几个分型,就有几个原则,不是几个方药来就能统治所有患者,不是一个活...

  • 脑鸣为病虚实均有 刮痧变黑

    脑鸣为病虚实均有 刮痧变黑

      刮痧后脸上、背部皮肤发红变黑是咋回事?是火气和毒气排出来的结果吗?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阻塞人体脉络和气血,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直到刮出皮肤凝结成砂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痧毒”排出体外。不过,现代有些西医理论认为,刮痧后皮肤上留下的红色,是痧板刮破了皮肤内大量毛细血管,导致机械性皮下出血,并不是“毒”。但是老祖宗的东西不是现代医学所能解释得通的。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

  • 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症

    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症

    以阴阳消长脏腑虚实理论辨治失眠症 睡眠是机体的生理现象, 是避免大脑过度疲劳导致衰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人体通过睡眠得到休整 ,精神和体力充分恢复 ;睡眠时人体还进行着一系列“养息 ”的生理过程, 以维系人的身心健康。当前,睡眠学已经发展成为医学的专门学科, 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经典 《黄帝内经 》曾经采用 “天人相应 ”及“阴阳消长”理论对睡眠的生理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病证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这些论述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涵义, 还对...

  • 失眠不寐虚实不一 中医治疗处方

    失眠不寐虚实不一 中医治疗处方

    中医学中失眠称之为“不寐”。失眠 症状较轻者,其具体表现为难以入睡,睡 后易醒;情节严重的表现为彻夜不能入 眠。对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取 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选取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 30~57岁,病程3~12个月。排除药物 因素、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导致失眠的 患者。 一、诊断标准 ①难以入睡、多梦、易醒、觉醒次数 频繁,总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②白天经 常感觉疲劳、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③ 多导睡眠图表明:睡眠潜伏...

  • 肺气肿 分辨虚实证治

    肺气肿 分辨虚实证治

    肺气肿属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本病多因外感病邪羁留既久,脏腑功能失常所致。咳喘久久不愈,伤肺损牌,内蕴痰湿,一遇风寒或风热之邪相袭,则新邪宿邪相引,喘息陡作。疾病反复发作,由肺及肾,肺失肃降,肾不纳气,以致清气难入,浊气难出,肺气壅胀,病情严重时可致闭证或脱证。本病一般可按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脾肾阳虚等证型辨证施治,急性发作可参照急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属肺肾两虚者,可见胸满气短,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

  • 中医耳鸣分为虚实两大类

    中医耳鸣分为虚实两大类

    耳鸣的辨证分型,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结合临床经验,耳鸣总体上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主要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浊上壅3型,虚证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2型。 1.风热侵袭型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给以解毒丸:双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败酱20克,虎杖15克,桔梗15克,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