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 第3页
-
危重症流行性感冒中医疗法
危重症流行性感冒 1.热毒壅肺。 (1)主症:高热,咳嗽咯痰,气短喘促;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2)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①基本方药:炙麻黄、生石膏、炒杏仁、知母、全瓜蒌、黄芩、浙贝母、生大黄、桑白皮、丹参、马鞭草。 ②煎服法:水煎400ml,每次200ml,口服,日四次,病情重不能口服者可进行结肠滴注,用量和次数同上。 ③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抽搐者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腹胀便结者加枳实、元明粉。 2.正虚邪陷。 (1)主症:呼吸...
-
临证治流行性感冒验方
王某,男,50岁,职工。2009年10月18日初诊。主诉近日偶感风寒,发病已2日。证见发热恶寒,鼻流流涕,咽喉疼痛,咳嗽无痰,口干思饮,体温37.5℃,下午全身酸痛、寒热较甚,脉象浮数,舌质红苔黄。 诊断: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辨证:风寒侵袭,入里化热。 治则: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方药:流感清解饮。处方:银花、连翘、桑叶、菊花、大青叶、鱼腥草各15g,生石膏30g,柴胡、黄芩各12g,牛蒡子、杏仁、羌活、葛根各10g,桔梗、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2服,早晚分2次服,重症者每4~6小时...
-
董幼祺治疗流行性感冒经验方
董幼祺,全国名老中医,著名的董 氏儿科第六代传人,其临床上以推理论 病、推理论治作为指导思想,并运用董 氏儿科的独特经验治疗各种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本期举验案介绍董老治疗流行性感冒经验,以飨读者。 1.湿温(湿热并重):王某某,女,15 岁。发热2天。前天起发热,体温39~(2 以上,伴咽痛,轻咳,流涕,恶心纳呆,稍有 恶寒。昨天在外院就诊,予阿洛西林、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及退热剂等,发热不 退。今晨起呕吐3次,无明显腹泻,同上 输液1次,发热反剧,呕恶不食,体温 39.8~C,服退热剂汗出而热不退,求助中 医。诊...
-
轻症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
1.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 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 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2.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
-
山东名医治流行性感冒方
处方:柴胡、桔梗、黄芩各10克,葛根20克,生石膏、金银花、芦根各30克,连翘、玄参各15克,苏叶9克,板蓝根18克,蝉蜕、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辛凉透邪,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疫毒侵袭,邪在卫分型。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咽干或咽痛,舌偏红,苔薄黄微腻,脉浮数。 专家点评:本方是柴葛解肌汤和银翘散的合方,用于疫毒侵袭,邪在卫分证。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高热、咽喉肿痛者疗效显著。...
-
治流行性腮腺炎 乳腺炎方
治流行性腮腺炎方 方一:山乌龟100克(鲜品)。用醋磨汁外涂患处,一天涂数次,3天可愈。 方二:青木香100克(鲜品)。用白酒20克(10毫升)将药磨成浓汁,外涂患处,干了又涂,每天连涂1个小时。 方三:七叶一枝花15克(干品),用冷开水磨成浓汁涂患处,每日涂4次,连涂3天即愈。 治乳腺炎方 方一:蒲公英100克(鲜品),夏枯草50克(鲜品),车前草30克(鲜品)。三种药洗净后用淘米水泡10分钟,用锤子打烂成泥,敷在患处,用绷带捆好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3-5天即愈。如已溃破者,要留口子,...
-
治流行性腮腺炎 淋巴肿大偏方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痄腮”,以发热、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治疗腮腺炎的方法很多,而中医有很多方法效果也不错。 方一 取新鲜大青叶60克,捣成糊状,均匀地敷于肿胀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方二 取青黛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方三 取冰硼散2-3克,用植物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方四 取吴茱萸12克,浙贝母9克,生大黄9克,胆南星3克。上药...
-
野菊花叶治流行性腮腺炎
痄腮,即流行性腮腺炎,是春季小儿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临床应用证明,用野菊花叶为主外治痄腮,效果极佳。现将方法介绍于下: 治法:先用常规消毒法处理患部,取鲜野菊花叶一把(约50克),洗净捣烂如泥,加入赤小豆粉30克,用适量蛋清调和上述药泥,涂在纱布上并贴于患处,加以固定。一般每日一换药,重者换两次药。大多数患者在贴药后,局部即觉清凉,数小时后热痛显著减轻。 中医认为,痄腮系由外感风温时邪,内有胃热上乘,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络脉失和,气血凝滞于頣颌之间而致。野菊花叶性味苦辛、微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
中药合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好疗效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作“痄腮”。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并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病征,可并发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等,故须格处重视。笔者以小柴胡汤合白蛇合剂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简介如下。 病例一 梁某,男,8岁,河北省宁晋县人,2012年1月25日诊。两侧耳下端周围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如枣大10天。曾于县医院诊断为:腮腺炎、颌下淋巴结肿大。10余天来体温37.8℃~39℃波动。现:咀嚼疼痛,双侧腮腺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3...
-
中药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紫花地丁:取新鲜紫花地丁(带根)两根,用水洗净后切碎,用鸡蛋两个搅拌均匀后水煎服,两次即可。如无鲜品可用干品代替,用量酌减,先以温水浸泡至软后切碎。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能兼清气血之热,解毒散结消肿。用之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既经济实惠,又有显著的疗效。 仙人掌泥:每次取新鲜仙人掌一块,去刺,洗净后捣泥或切成薄片,贴敷患处,每日两次。 胡椒膏:胡椒粉一克,面粉10克,用温水共调成糊状或者膏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2~3日即可痊愈。 连黄糊:连翘粉、大黄粉各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
-
治龋齿牙痛 流行性腮腺炎偏方
治龋齿牙痛经验 方法:取花椒50克,放入250 毫升陈醋内,小火煎沸后,再煮3~5 分钟后,去掉花椒,醋凉后漱口(不 内服)。或取花椒适量,研成粉,醋 调成糊,塞人龋洞内。 主治:龋齿牙痛。 陈宏礼 编后语:药物只能暂时止痛, 根本的办法是牙科修补或拔牙。 治流行性腮腺炎经验 方法:取青黛粉30克,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涂于塑料布上,敷贴患处,每日2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据报道,本法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38例,敷药2次痊愈67例,4次痊愈者65 例,5次以上者6例。 李玉栏...
-
中成药治流行性腮腺炎
痄腮是由风热时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肿疼痛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冬春易于流行,学龄儿童发病较多,又称腮颌发、蛤蟆瘟等。现代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药对该病的辨证治疗也有着较好的效果,如果再配合西医治疗其效会更佳。 风热在表:症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咽红,舌质红。治宜清热解表,药用银翘解毒丸。 热毒壅结:症见壮热头疼,烦躁,口渴欲饮,食欲不振,或伴呕吐,咽红肿痛,腮部漫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舌质红、苔黄。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
流行性腮腺炎外治方
1.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入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 4小时换药1次。 2.胡椒粉0.5~ 1克,面粉5~10 克.用湿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 3.连翘粉60 克,大黄粉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4.吴茱萸12克,浙贝母9克,大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患左侧敷右足.患右侧则敷左足,如系患双侧,则敷双足。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奏效。 (潘东曙)...
-
流行性腮腺炎敷贴患处治方
特约专家、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潘东曙 方一: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入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日1次,连敷3日。 方二:胡椒粉l克,面粉10克,用温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痊愈。 方三:连翘粉、大黄粉各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方四:吴茱萸12克,浙贝母、大黄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足心涌泉穴。患左侧敷右足,患右侧则敷左足,如系患双侧,则敷双足。每¨换药1...
-
小柴胡汤治流行性腮腺炎
患儿吴某,男,8岁。2011年3月6日初诊。述其发热,双耳垂下肿胀疼痛2天,某医院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经服阿莫西林、阿昔洛韦,及外贴鱼石脂膏等无效。刻诊:发热38.6℃,双侧腮腺部位肿胀、疼痛,溲赤、便干、纳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证属外感风温之邪,蕴而化热,结于少阳之络。治宜和解少阳,疏风清热,化痰消肿,方选小柴胡汤化裁,药用(中药配方颗粒,所列剂量相当于饮片剂量,下同):柴胡12克,黄芩、党参各10克,甘草6克,法半夏6克,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各20克,生姜6克,大枣10克。3剂...
-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 验方偏方饮食疗法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与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病人和隐性患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为4~15岁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患儿可先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及结膜炎、咽炎症状,1~2天内出现耳下疼痛,继之腮腺肿大。通常先起于一侧,1~2天后波及对侧。肿胀部位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太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进食时疼痛加剧。颊内侧腮腺导管口有时可见红肿。腮腺肿大约4~5天后开始逐渐消退,全病...
-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4方
特约专家、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 潘东曙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一:取新鲜蚯蚓数条,洗净,加人等量白糖并搅拌,放置半小时后即成糊状,然后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处,每日1次,连敷3日。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二:胡椒粉1克,面粉10克,用温水共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2—3日即可痊愈。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三:连翘粉、大黄粉各60克。用黄酒调成糊状,然后取适量敷于患处。 流行性腮腺炎外用药方四:吴茱萸12克,浙贝母、大黄各9克,胆南星3克。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
-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辨治
流行性腮腺炎,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一种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为最,学龄儿童发病率高。笔者按以下四型辨治: 邪犯少阳,毒热初聚 症见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或伴头痛,咽痛,纳少,舌红,苔薄白或淡黄,脉浮数。治宜疏风透邪,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方用银翘散合小柴胡汤加减。药用牛蒡子、荆芥、桔梗、甘草、连翘、金银花、板蓝根、夏枯草、赤芍、僵蚕、马勃、玄参、竹茹、法半夏、柴胡、黄芩等。 热毒壅盛,痰热结滞 ...
-
冬春季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流腮”即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冬春两季,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唾液飞沫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常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散发或流行。病初多有发热、恶寒、头痛、咽干、食少、神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1~2天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腮腺部位弥漫性肿痛,张口困难,并出现39℃以上的高热;4~7天后,腮腺肿大消退,体温降至正常,疾病趋于康复。 但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并发舌下腺、颌下腺、颌下淋巴结、睾丸、卵巢以至心肌等部位的急性炎症。该病属中医&ldquo...
-
中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验案
伤津损肾(表里同病)症验案 郭某,女,26岁,1983年12月4日诊。诉前日受凉后而致发冷发烧。头疼四肢困乏无力,近2天病情加重,腰背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头痛发热恶寒加重等。口干而渴,心烦燥。体温38.5℃,曾在乡村诊所诊疗无效而来就诊。见脉数有力,舌质红,苔薄白而微燥。体温38.5℃。化验:尿蛋白(++),白细胞(++),管型(+)。 诊断:风水(热邪侵袭,表里同病)。 治则: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处方:金银花15g,黄芩12g,连翘20g,栀子10g,麦冬15g,生...
-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中医治疗方大全
【病因与症状】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上感,是由一般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普通病毒 (如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所致的疾病。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分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普通感冒症状轻、病程短、传染性小,病后免疫力低,可反复患感冒。受凉、疲劳、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情绪不佳等都可以成为感冒的诱因。 普通感冒的发病大多较急,初起可有咽干、喉痛或咽部发痒、有灼热感,继而出现鼻塞、流稀鼻涕、打喷嚏、咳嗽。同时可有发烧,体温在38.5度以下,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
-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中医验方民间偏方饮食疗法
【病因与症状】 感冒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外感,是由一般的细菌(如链球菌)或普通病毒(如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黏膜发炎所致的疾病。,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分男女老少,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普通感冒症状轻、病程短、感染性小,病后免疫力低,可反复患感冒。受凉、疲劳、营养不良、年老体弱、情绪不佳等都可以成为感冒的诱因。 普通感冒的发病大多较急,之玎起可有咽干、喉痛或咽部发痒、有灼热感,继而出现鼻塞、流稀鼻涕、打喷嚏、咳嗽。同时可有发烧,体温在38.5℃以下,头痛、头...
-
对流行性感冒防治的问题
说起感冒,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如何面对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疾病,特别是对流行性感冒防治的问题,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林棉教授的《流感的中西医治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一书,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完整、权威、实用、有新意的答案。 说它完整,是从书的内容说的。论学科,书中内容有中医的,有西医的,有中西医结合的;论科目,有病因病机学的,有诊断治疗学的,有预防保健学的,可谓面面俱到了。全书近40万字,分七章29节展开。前半部分是重点介绍西医知识。后半部分重点介绍中医知识的:既有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治疗原则,更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