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风 第19页

防风 第19页

  •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防风通圣散由凉膈散加减而成

      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出自“风门”,而凉膈散一方在“伤寒门”中。   凉膈散“以意加减,退表里热”。伤寒“发汗不解,下后前后别无异证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退其热。两感仿此而已”。   在凉膈散方后加减中,有“咽喉痛,涎漱,加桔梗一两、荆芥穗半两;嗽而呕者,加半夏半两,每服生姜三片同煎;血衄呕血,加当归半两、芍药半两、生地黄一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去皮);风眩,加芎半两、...

  • “圣丹妙方”防风通圣丸

    “圣丹妙方”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能治上通下,解表益里;上下并医,表里同治;具有上不损下,下不损上;表不伤里,里不伤表;上下表里,虚实寒热;无不俱到的绝妙之功效;难怪名日 “通圣”。真乃是通圣道,显圣应,保健康,祛疾病的灵妙的“圣方”。常用于外感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晕目眩、目赤睛痛、口苦燥干、咽喉不畅、胸膈痞满、咳嗽喘急、唾涕稠粘、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疮疡肿毒、湿疹丹斑、皮肤瘙痒、惊狂谵言等。难怪古往今来,医生首选之药,四季皆宜,男女效显,真正是“圣丹妙方”...

  • 防风通圣散治疗诸般杂症之临床

    防风通圣散治疗诸般杂症之临床

    防风通圣散是表里双解的著名方剂。由防风、荆芥、麻黄、连翘、薄荷、川芎、当门、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10克,石膏20克,黄芩、桔梗各15克,甘草6克,滑石30克组成,加牛姜三片,共细,每服 6克;作汤剂,水煎服,剂量按原方比例调整;也可做丸剂,每服9克,每日2次。 功能:解表攻里,清热解毒。主治:表里实热证,憎寒壮热,头昏目眩,目赤肿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嗽喘满,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洪数或弦滑,本方具有表里双解,前后分利,气血均调之力,寓散泻于补养之中,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

  • 防风通圣丸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防风通圣丸临床应用不断扩展

      防风通圣丸属于解表类中成药,出于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为外散风邪、内清蕴热的表里双解剂,由防风、麻黄、芥穗、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草等17味药物组成。方中以防风、麻黄、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以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使里热积滞从大便而解;配滑石、栀子清湿利尿,引邪热从小便排出;用黄芩、石膏、连翘清泻肺胃积热;加入川芎、白芍、当归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各药配合,共起解表通里、散风清热之效。因此,本品适用于由外感风邪...

  • 防风通圣散方解

    防风通圣散方解

      吴昆在《医方考》中对防风通圣散的方解较为精彩:“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   上下、表里分消,气血、三焦同...

  • 学习了防风通圣散的理法及配伍

    学习了防风通圣散的理法及配伍

    “有病没病,防风通圣。"对于这一首流传很广并且颇有几分韵味的打油诗,我们似乎说不清楚究竟是一句生于民间的民谣,还是一个源于中医学的道理反正记得小的时候,长辈们在嘱咐服用“防风通圣丸"时常唠叨,因而记忆很深。后来,走上了习念中医的道路,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学,更在方剂学课程中学习了防风通圣散的理、法及配伍,便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防风通圣散 中医学认为,冬春交替之时乃“闭藏"与“发陈"变换之际。“冬三月,水冰地坼",农家收藏秋实,鸟兽迁徙...

  • 荆防方,荆防败毒散与防风通圣散的比较

    荆防方,荆防败毒散与防风通圣散的比较

    功效主治 出处:《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方解:方中防风、麻黄、荆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表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小便分消,共为主药。辅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散肺胃之热...

  • 从防风通圣散谈起

    从防风通圣散谈起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1],《王旭高医书六种》评其:“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2]笔者也常效其思路,临床颇有斩获,理念上也有一些思考,现与大家一道交流探讨。 此方构架,不外4组药。第1组解表药,分散寒药与清热药两队。散寒药有防风、荆芥、麻黄,清热药有栀子、连翘、石膏、黄芩、薄荷。本科教材将这两类药归为疏风解表、清泄肺胃蕴热之类,笔者认为不妥。其一,这样的认识否定了防风、荆芥、麻黄作为解表散寒药的基本性质;其二,原方中这3...

  •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 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 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全国名中医李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尤善治疗消渴、胸痹、心痛等证。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主治表虚自汗之证。自汗实证者常责之于风、湿、热。玉屏风散所治之证为虚,证因表气不固而自汗出。而此方立法亦有尚待探讨之处。受业李冀数载,获益良多,侍诊之暇,忝集此三案,以飨同道。 方解 《神农本草经》谓黄芪“补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赖后天之滋养。而脾胃之气不足,则易累及肺气,正如东垣所谓“脾胃一伤,肺气先绝&rd...

  • 坐卧防风吹脑后 脑内入风人不寿

    坐卧防风吹脑后 脑内入风人不寿

      坐卧防风吹脑后,   脑内入风人不寿。   平时坐着躺着,都要注意不要让风吹到后脑勺,风邪侵袭了头脑,人就不会长寿。为什么呢?因为风为阳邪,风伤阳,容易从脑后侵袭人,有句话叫“神仙都怕脑后风”。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集中到头部,若一股阴风从脑后袭来,对人体的阳气相当于一个集中的歼灭。这是外风伤人。   “巅顶之上,唯风可到”,头位于人的巅顶,它相当于山的顶峰,这个地方很多邪气是来不了的,而风邪容易到。当人们爬上很高的山,第一感觉是风很大。人的...

    养生秘方 2024-03-07 19 0 防风
  • 春季多风 养生保暖防风 顾护阳气

    春季多风 养生保暖防风 顾护阳气

    “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说的是季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认为,各个季节的主气与人体五脏具有通应关系,如果不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容易被邪气所伤,还会影响到下个季节的健康。 春季多风,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始生发、生长。中医认为,春主肝胆,因此在养生方面要注意保暖防风、顾护阳气、养肝护肝。春季被风邪所伤,立即发病是感冒;如果当时不发病,风邪存留在体内,到了夏季会导致脾胃运化失调,消化不良,出现腹泻。...

  • 春发百病 防风于未然

    春发百病 防风于未然

      辞别了寒冬,阵阵轻风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拂面而来。风作为春天的主气,既表示一种气候变化,带来自然界万物生发的消息,又可成为致病邪气使人患病。因为,随着气候逐渐转暖,人体皮肤及毛孔开泄,腠理变得疏松,很容易让风邪“钻空子”,对此笔者认为,人们切莫掉以轻心。   春发百病有原因   春天乍暖还寒,气候变幻莫测,常令人不知所措,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善行数变”的风有关。风既可加快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热量过多散失,让人在春天感觉寒冷;又能降低空气湿度,带走人体...

  • 春季防风邪“春捂”重点

    春季防风邪“春捂”重点

    春季防疾病首当防风邪 春风拂面而来,它既表示一种气候变化,又可成为致病邪气,使人罹疾。春天阳气上升,人体皮肤开泄,腠理变得疏松,正气卫外能力尚显不足,易为风邪所侵。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风邪袭人之后,可引发风寒、风温、风湿等病症。 “春捂”重点 放在腿和脚 现在已经过了“雨水”节气。专家提醒说,此时节,气温虽然开始回升,但冷空气依然活跃,昼夜温差较大,要注意防寒保暖。人们在这个时节着装要谨记“春捂&rdqu...

  • “春捂”防风寒感冒

    “春捂”防风寒感冒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不少人已脱去臃肿的冬装换上了春装。然而早春时节冷空气活动仍然十分频繁,时冷时热,俗话说的“倒春寒”就经常发生在这个时段,专家提醒,早春时节穿衣要谨记“春捂”原则,以防风寒感冒。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些关于春捂的民间谚语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西安市中医医院肺病科主任白丽君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倒春寒频繁的季节,如果过早地脱掉棉衣或厚衣服,一旦气温骤降,很多...

  • 立春养生“升补”疏肝 春捂防风

    立春养生“升补”疏肝 春捂防风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今年的2月4日为立春,这一天揭开了春天的序幕。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市民如果从立春开始,顺应春季自然界万物生机勃勃的气象,注意调养身体,就会使自己有强健的体魄迎来新的一年。   春捂防风   立春前后,...

  • 习习凉风易得病 保暖护阳气防风邪

    习习凉风易得病 保暖护阳气防风邪

      天气越来越凉爽,早晨起来都能感受到习习凉风,在经过酷夏的摧残后很多人都会贪图享受这一刻的清凉。唐梁医生表示,但是要我们注意到风为百病之长,年老体弱的人,天气恶劣时应减少出行,防止单一部位反复受风,在几个风盛的时刻也要贴心呵护自己。   顺应季节、天气的变化,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风大、寒凉的日子,一定要增添衣物,戴好帽子、口罩、围巾再出门,把头颈、关节、口鼻防护好。   指导专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中医科中医师 唐梁   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陈瑶璇      夜间凉风 腰腹保暖护阳...

  • 防风御寒 药膳和按摩“处方”

    防风御寒 药膳和按摩“处方”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之说。这是古人在生活中智慧的总结,现在大寒应该怎样调养,我们来听听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的张钟爱主任中医师和针灸科陆瑾主任中医师为我们分别开出的药膳和按摩“处方”。 饮食进补巧应对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食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以护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

  • 防风通圣丸 清理体内的“火气”

    防风通圣丸 清理体内的“火气”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作为春天的主气,在春天人们常易感受风邪而引发多种病症,如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苦、鼻塞、咽喉不利、牙龈肿痛、眼干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以及皮肤疮疡、湿疹等症,这些时候服用一些防风通圣丸对清理体内的“火气”很有效果。 防风通圣丸出自《宣明论方》,是金代名医刘完素著名的代表方之一。中医有句俗话,叫“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里的“防风通圣”指的就是防风通圣丸,意思是说,常服用些防风通圣丸,有病可以...

  • 冬至重防风寒湿 挺胸翘脚益心肺

    冬至重防风寒湿 挺胸翘脚益心肺

    冬至一到,便入数九,此时天气更加寒冷。寒冷刺激会导致人体热量耗散,阳气损伤,抵抗力下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为有效抵御疾病,人们在养生上需严防以下外邪侵犯。 首当防寒邪寒冬腊月,要尽可能减少体内热量散发,注意身体保暖,尤其是头、背、足的保温,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寒邪入侵。此外,要设法增加机体产热,如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等,所谓“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以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和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在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含热量高...

  • 风是百病之长 养生防风疏风

    风是百病之长 养生防风疏风

    现在正值初夏时节,最近天气晴好,温度很高,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也直接入夏了,其实专家提醒,虽然温度高,风也不小。中医认为,风是百病之长,此时在防湿的同时还应防风疏风,避免风邪引发各类疾病。 从后背吹过的风最难防 气温升高后,此时皮肤腠理疏松,毛孔放大,风邪极易侵入体内。体质虚弱的人更易后背着凉。此时就要防从后背人一活动就容易出汗,贼风,就是从人体后背侵入使人受风寒致病的风。 专家提醒,人体背面的阳气不如正面充足,睡觉时不宜背对门窗;坐车时不要开着窗户睡觉;厕所时不宜蹲太久,以防贼风入侵。 睡觉时要防强劲的过堂风 过堂风...

  • 风为百病长 入春要防风

    风为百病长 入春要防风

      风为春季的主气,属六气之一。如果太过或不及则成了一种致病因素,会使正气虚弱或体质易感的人发生疾病。这时,则称之为风邪,居中医理论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首。   《素问·风论》中提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风邪有内风和外风的区别,外风的症状主要有出汗、怕风、头晕、头痛、皮疹等,最常见的就是伤风感冒。   在《素问·...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防风
  • 春防风邪少生病

    春防风邪少生病

    中老年人受春季风邪侵袭,易诱发血压升高, 耳鸣, 头痛, 心律不齐, 中风 春季,不少中老年人常常会突然感觉心烦意乱,有一股热气直冲头顶,并感到阵阵眩晕,测量血压明显升高,有的甚至引起中风。临床医学资料显示,50%以上的中风发生在春季。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著名中医专家李显筑教授提醒,这是体内风邪扰动所致,风邪侵袭人体不同部位会引起头痛、心悸、荨麻疹、偏瘫等多种疾病,所以中老年人春季防病,首先要祛除人体内风,方能气血通畅百病不生。 中医中药秘方网日前采访李显筑教授时了解到,春季风邪较盛,体质虚弱者受风极易导致...

  • 大寒节气养生 大寒饮食 防风御寒

    大寒节气养生 大寒饮食 防风御寒

    - 大寒的由来 -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但实际最冷的时候通常在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 大寒气候 - 大寒期间,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

  • 浅析防风通圣散及二类方

    浅析防风通圣散及二类方

    防风通圣散出自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组成。 从方药上看,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凉膈散加上桔梗、荆芥、当归、芍药、滑石、川芎、防风、石膏、麻黄、白术,就与防风通圣散一致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凉膈散)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黏,睡卧不宁,谵语狂妄,肠胃燥涩,便溺秘结,一切风壅,并宜服之。&...

  • 晨练要注意防风防雾免受凉感冒

    晨练要注意防风防雾免受凉感冒

      许多市民都有晨练的习惯,尤其是在桂林市滨江路漓江沿岸,每天都有不少中老年人一大早就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开始一天的“生命之旅”。然而,专家提醒,桂林的春天多阴雨湿雾,江边又是风口,晨练要注意防风防雾,以免受凉感冒。      晨练变成“上午练”   早晨的气温偏低,室内外温差悬殊,锻炼的人稍有不慎就容易着凉感冒。因此,市民起床后最好不要急于锻炼。此外,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在日出之后随着植物的光合作用才逐渐增多的,也就是说,日出后的空气质量要比早晨天蒙蒙...

  • 夏季也要防风湿 女性关键是护膝

    夏季也要防风湿 女性关键是护膝

      7月9日,广西中医学院2008级护理学专业的同学组织了一场下乡义诊活动。在活动现场南宁市金陵镇金城社区,记者发现,这里的老年人风湿病患病率较高。而来到义诊活动现场的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主任谢冰提醒,很多人都认为风湿是冷天的事,其实大热天时就得先预防。尤其是女性,在夏天,从年轻时候开始,就要保护好膝盖,预防患上风湿病。      农村女性   风湿病患病率高   “我的膝盖一受风就感觉酸胀胀的。”今年56岁的张女士就是典型的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在义诊现场,她告诉谢冰说,前几...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