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 第14页
-
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 扶正清瘿汤
唐汉钧,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终身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防治协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疮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工作50余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擅长治疗疮疡、乳腺病、甲状腺病、外科杂症等中医外科疾病,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有独特心得。 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姜半夏9克,苏梗15克,...
-
主治多种过敏性疾病 祛风解毒汤
石恩骏,1953年出生,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贵州省名中医,贵州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编写,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神农本草经>发微》等书。从医近50载,对内、妇、儿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组成:蝉蜕6克,僵蚕6克,连翘6克,紫花地丁15克,赤小豆15克,苦参10克,地肤子12克,土茯苓25克,甘草9克。 功...
-
血府逐瘀汤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 主治头痛 治胸痛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有血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
胸闷目糊 以小陷胸汤丹参饮为主治方
某女,60岁,2008年6月20日就诊。主诉:胸闷,胸骨后疼痛,两侧腹胀以髂前上脊为主,头胀,舌淡红,舌边齿痕,苔黄腻,舌下静脉迂曲显露,脉细弦。肾功能、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正常。 此为胸中痰瘀互阻,以小陷胸汤、丹参饮、柴胡疏肝散为主。 处方:半夏12克,全瓜蒌30克,(打),黄连6克,丹参30克,檀香6克,砂仁3克,(后下),降香12克,蒲公英30克,枳壳12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香附15克,柴胡15克,川芎15克,7剂。 二诊(7月1日):胸骨后痛、头胀痛均...
-
伏邪发热的认识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熟谙经典,学验俱丰,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疾病时,强调要审机用方,做到圆机活法,异病同治。所谓圆机活法,就是运用经方时,如果病机相同,则可举一反三,扩大经方的使用范围,打破原来某一方应用的格局。本文通过王老师运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为主方治疗伏邪发热的经验,以体现本方的治法和所针对的病机,并阐明经方之理,介绍如下。 1 葛根黄芩黄连汤功效与主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见于《伤寒论》第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rdquo...
-
化风双解散 本方主治解析
组成及用法:防风6克,连翘6克,当归6克,生地黄15克,泡参15克,徐长卿9克,熟大黄6克,荆芥6克,麻黄5克,苍术9克,炒栀子6克,蝉衣9克,薄荷6克,地肤子12克,竹叶6克,甘草9克,原为散剂,现水煎每日1剂分3服;或为水滴丸或为蜜丸皆宜。 主治: 一般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气血怫郁之证。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石恩权的经验方。本方疏风解表,清热通便,凉血活血,临床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肿痛,咽喉痛,口苦口干,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弦数有力,举凡普通感冒、疫毒感染、诸多内脏炎症、...
-
主治热结旁流 六一顺气汤
组成及用法:黄芩9克,白芍9克,北柴胡3克,大黄9克,玄明粉(冲服)9克,厚朴4.5克,枳壳4.5克,甘草4.5克,铁锈粉3克,黄连3克,白僵蚕3克,蝉衣3克,蜂蜜1匙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热结旁流。胃实热闭继之下利清水无粪,日三五次或十余次。 解析:此为贵州四大名医王聘贤之经验方。王氏临床师古不泥,遣方用药,切中要害,疗效很好。 但凡伤寒温疫邪传阳明之腑,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里热实证,因积滞互结,浊垢填充,必然大便秘结。所谓热结旁流者,自利清水无粪,色青而臭秽不可...
-
五苓散配伍特点 主治病机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名方,具有温阳化气利水之功,用以治疗包括太阳蓄水证在内的多种病证,临床使用广泛,效果显著,堪称千古利水第一名方。五苓散在药物组成、配伍特点、主治病机以及服用方法等方面颇具深意,值得中医学者仔细玩味,领会经方魅力之所在。 药物组成比例特点 五苓散中猪苓、白术、茯苓各一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桂枝半两,它们之间的剂量比等于3:3:3:5:2。根据汉代与现代度量衡的换算,24铢等于1两,16两等于1斤,1斤等于现在的250克,进行计量换算五苓散一剂方中各药物的剂量约为...
-
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 主治表虚自汗之证
全国名中医李冀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国医大师段富津,尤善治疗消渴、胸痹、心痛等证。玉屏风散由防风、黄芪、白术三药组成,主治表虚自汗之证。自汗实证者常责之于风、湿、热。玉屏风散所治之证为虚,证因表气不固而自汗出。而此方立法亦有尚待探讨之处。受业李冀数载,获益良多,侍诊之暇,忝集此三案,以飨同道。 方解 《神农本草经》谓黄芪“补虚”,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赖后天之滋养。而脾胃之气不足,则易累及肺气,正如东垣所谓“脾胃一伤,肺气先绝&rd...
-
桂枝汤 处方来源 常规用法 功能主治
名方是历代名医名家临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依法遣治,收效甚佳,为后世学者所习之、崇之、用之。如医圣张仲景治疗太阳病表虚证的桂枝汤、治疗少阳证的小柴胡汤,李东垣治疗脾虚气陷证的补中益气汤等,每一个名方都有它相对固定和特有的适应病证。然而,在临床沿用过程中,后代医者或遵异病同治之旨,或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逐渐将其应用于原适应证之外的一些新病症,并取得确切疗效。为进一步发掘名方的潜能与新用,助提临床疗效,特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庞国明教授团队组稿撰稿,开设《名方新用》专栏,旨在能为学用、推...
-
主治夜盲症13个中医秘方
1.取50克羊肝捣烂,用半碗净凉水冲服。主治夜肓症,重者连喝3次即愈,轻者一次便好。 2.取新鲜胡萝卜6个,洗净,用砂锅加水适量煎煮,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每次2个),连汤服用,10天为一疗程。主治夜盲症。 3.取鲜猪肝120克,南瓜花适量,放在砂锅内同煮(不加盐),煮熟后,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一疗程为七天。主治夜盲症。 4.苍术10克,研为细粉;猪肝50克,洗净切片,加精盐、味精、酱油、葱、姜及适量水,拌匀后共置碗中,入锅内加水炖,至猪肝将熟时撒上苍术粉,继续炖5分钟左右即可出锅食用。每日服1次,...
-
主治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
(1)山甲马钱子方 配方:穿山甲尾片(炒成珠)60g,精制马钱子6g,熟附片3g,僵蚕3g,醋适量。 制法:诸药分别研细末,混匀备用。淡醋汤送服,每次3g,每日1次。主治半身不遂。 (2)加味补阳还五汤 配方:黄芪120g,白芍50g,归身、桂枝、牛膝、地龙各20g,何首乌、云苓、赤芍、菟丝子、女贞子各25g,土鳖虫lOg,醋20g(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睡前服。连续服药15剂为1疗程。主治半身不遂。 (3)海风藤秦艽方 配方:海风藤、秦艽、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5g,巴戟、白芍、木瓜...
-
认清各种牛黄丸不同的功效和主治
入伏后,天气也变得更加炎热,上火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上火时可出现牙疼、嗓子疼、便秘、口唇出现疱疹,很是痛苦。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到药店自行选购清热祛火的中成药来治疗。但在购买这些药物时总是会遇到很多以牛黄为命名的药物。大家都知道牛黄是泻火解毒的良药。以牛黄为命名的药物,名字都差不多,功效也差不多,但到底该选哪一种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中成药的组成均有具体的功能及主治,即使差一个字也是有不同主治和功效。所以认清各种牛黄丸不同的功效和主治,对于正确的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牛黄清心丸 药物组成:牛黄清...
-
瓜蒌皮仁蒌 功效与主治
瓜蒌是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分为瓜蒌皮、瓜蒌仁、全瓜蒌,三者功效与主治有所差异。 瓜蒌皮:即瓜蒌除去瓤及种子的果皮,具有清肺化痰、行气宽胸的功效,用于治疗脘腹胀满、胸膈痞闷,以及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近年来还常用治冠心病心绞痛。 瓜蒌仁:即瓜蒌的种子,具有润肺化痰、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治疗肠燥便秘,以及燥痰咳嗽、咳痰稠厚。 全瓜蒌:皮、仁合用即为全瓜蒌,但现在药店一般只有瓜蒌皮、瓜蒌仁两种饮片,如果处方用全瓜蒌,药店一般配给1/3的瓜蒌皮、2/3的瓜蒌仁。全瓜蒌除兼具皮、仁二者的...
-
《金匮要略》中茯苓的配伍及主治
1.配桂枝,通阳化气行水、止逆气,见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苓桂草枣汤证、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桂枝茯苓丸证等; 2.配泽泻,淡渗利水、开通水道,见肾气丸证、猪苓汤证、茯苓泽泻散证、当归芍药散证等; 3.配白术,健脾渗湿、利水,见肾着汤证、茯苓戎盐汤证、猪苓散证等; 4.配甘草,健脾化饮、泄满,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证等; 5.配半夏,化痰降逆,见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半夏厚朴汤证、赤丸证等; 6.配薯蓣,补益脾土、输运水津于中,见薯蓣丸证、栝楼瞿麦丸证; 7.配知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