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治 第656页
- 
	
	
崩漏重症 孟广奇以安冲汤治之
1975年前后,恩师孟广奇老师告诉我,他解放前在黑龙江省通河县行医时,曾用安冲汤治疗城西一个农妇的崩漏重症,效若桴鼓之应。那时农村生活条件很差,患者丈夫赶了一辆牛车接他出诊。牛车慢悠悠晃荡了两个多小时,才到病人家中。进门一看,一位中年妇女面黄肌瘦、披头散发坐在炕头,用被子捂在身上取暖。目光呆滞,语言有气无力。诊脉时,患者掀开被角,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孟广奇诊为芤脉,断定为崩漏。患者然诺,说已经大出血一个多月了,吃什么药都不好使。孟广奇以《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安冲汤治之,处方如下: 白术30克,黄芪29克,煅龙骨、...
 - 
	
	
人流手术后难孕育 运用完带汤治之
一诊(1992年1月16 日):药后带下减少,阴痒 减轻,余症大减,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当归10克,丹 参15克,赤芍10克,白术 10克,土茯苓20克,泽泻 10克,黄柏10克,苡仁15 克,苍术6克,牛膝10克, 甘草6克。4剂,每日l 剂,水煎服。 三诊(1992年1月23 日):月经逾期4天未行, 带下量多,质稠,舌淡红, 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党参15克,白 术10克,土茯苓20克,陈 皮6克,柴胡6克,荆芥6 克,白芷10克,莲肉15 克,炙甘草6克。4剂,每 日l剂,水煎服。...
 - 
	
	
行气消瘀汤治疗输卵管不通
妇人输卵管不通多系脏腑功能失调.气机不调,气滞血凝所致。凡内伤生冷,或外感风寒,或恙怒伤肝,气逆而血流;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瘰弱,气弱而不行。总之,由于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渐以成症。故用行气消瘀汤调治。 药物组成:当归15克,赤芍10克,香附12克,白术12克, 丹皮10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瓜蒌壳15克,川楝子炒焦5克,路路通12克,川牛膝12克,桃仁10克,丹参15克,红花6克,橘叶15克。 加减方法:小腹畏寒加肉桂6克,炮姜12克,小茴香12克;小腹痛拒按加莪术6克;乳...
 - 
	
	
阳和汤治产后身痛
赵某,女,36岁。2009年12月7日初诊。主诉:产后37天,周身酸痛,双下肢为甚,痛时难以举步,入夜疼痛转剧,难以转侧翻身,苦不堪言。近几日来,天气骤冷,全身疼痛加重,精神萎顿,食欲渐减。刻诊:面色黎黑,倦缩畏寒,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缓而弱。产后恶露已尽,时有自汗,乳汁不足。证属产后气虚,气虚及阳,故呈产后肾阳亏虚之症,加之寒邪乘袭,经络之气痹阻。立方以阳和汤加味治之;熟地30g,炒白芥子6g,鹿角胶12g(烊化),肉桂3g,炮姜3g,炙麻黄3g,当归18g,怀牛膝10g,甘草5g。水煎服...
 - 
	
	
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 脏躁崩漏
归脾汤首载于南宋严用和所撰的《严氏济生方》(简称济生方)[1]。由黄芪、白术、当归、酸枣仁、人参、龙眼肉、木香、大枣、茯苓、远志、甘草、生姜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心脾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不寐,及脾不统血、气不摄血之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等症。笔者灵活的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举例如下。 脏 躁 王某,女,48岁,2008年4月初诊。近1年来感心悸怔忡,同时伴疲乏无力、失眠健忘,潮热、心烦,饮食减少。月经数月一至。舌淡苔白,脉细弱。同时查心电图示:T波改变,心得安试验阳性。中...
 - 
	
	
归地猪心汤治更年综合征
笔者近年来用药膳归地猪心汤治疗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46例,疗效满意,现 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46例均为门诊病人,女 性,年龄44~55岁,平均50岁,绝经前 期11例,绝经期4例,绝经期后31例。 治疗方法:生地、丹皮、当归、天麻、 淫羊藿、香附各10克,猪心l具,共置于 砂锅中文火炖熟,食猪心并饮汤,1日分 3次服完,连服3日为l疗程。 治疗效果:本组46例中,29例经治 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为痊愈,占63%;16例临床症状明显好 转,为有效,占34.8%;仅l例无效,占 22%。 典型病...
 - 
	
	
临床时常用桂枝汤治产后盗汗
刘某,女,25岁,2011年9月初诊。 患者产后35天,从产后以来,每日入睡后汗出蒸蒸,衣被尽湿。常感头晕目眩,四肢无力,食欲减退,时有失眠。大便如常,小便色黄。刻诊:观其舌淡,边有齿痕,脉浮缓。 中医认为,盗汗属阴虚。故治疗以滋阴敛汗为治疗常法。但此患者阴虚内热之证不明显,故立法以调和营卫,桂枝汤加减。 组方:桂枝10克,炒白芍12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6克,牡蛎15克,龙骨12克,麻黄根6克,山茱萸12克,生姜3片,大枣3枚。3剂,水煎温服。 患者药后盗汗渐止,可安然入...
 - 
	
	
血府逐瘀汤治乳癖之见
理论依据:《疡科心得集》云:“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肤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说明乳癖之病因多与肝郁血滞有关。乳癖因肝郁不疏,肝血行而不畅;肝气犯脾,脾伤则运化不力,则湿聚成痰,并积于乳房所致。 选方理由:故笔者选用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加地鳖虫、地龙、海藻,并有意用反药来治此病。为什么呢?因为上方加味系由桃仁12克,当归、红花、生地、牛膝各15克,枳壳、赤芍各6克,川芎、桔梗各4.5克,地鳖虫、地龙各9克,海藻18克,柴胡、甘草各3克组成,方以四物汤为基础,用赤...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乳衄
王某,女,39岁。患左乳头溢出血性液体,或黄色浆液2年余,呈间歇性。行经期量有增加。曾两次做双乳B超均提示:乳腺增生;左乳后方导管稍宽;左乳实性结节。建议手术。因不愿手术切除,欲服中药治疗。观其之前所服中药,有大、小柴胡汤,逍遥丸,消瘰丸,乳癖消之类中药,未见显效。邀余诊治。刻诊:间歇性乳头溢液,时有血性,胸胁胀闷,左乳胀憋,心悸烦躁,惊惕不安,失眠易怒,耳鸣抑郁,小便灼热,大便时干,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为肝胆郁热证。 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柴胡9克,龙骨、牡蛎(先煎)各20克,黄芩9克...
 - 
	
	
魏北涵名老中医经验方柴贝汤治疗乳癖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乳房增生疾病。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有一定的癌变危险。笔者采用鄂州魏北涵名老中医经验方柴贝汤治疗乳癖,疗效显著。 柴贝汤药物组成:柴胡、皂角刺、蒲公英、紫花地丁、橘核、白芷、白茯苓、瓜蒌各10克,射干、夏枯草各15克,连翘20克,浙贝母、甘草各6克。加减:伴带下色黄量多,加板蓝根、半枝莲各20克;肿痛明显加制乳香、制...
 - 
	
	
八珍汤治乳腺炎
八珍汤出自《正体类要》,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为主治疗乳腺炎久不收口,获效显著,介绍如下: 刘某,26岁,2011年3月7日初诊。50天前右乳乳腺炎行切开引流术,术后予抗感染等治疗,然刀口迁延至今未愈。查见切口处流淡白色清稀液,疮面色淡红。伴面色少华,肢体倦怠乏力,纳食不香,时常自汗等症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乳痈术后日久,气血两虚。治宜补益气血,生肌敛疮。方用八珍汤加味:当归15克,白芍3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0克,黄芪30克,党参...
 - 
	
	
崩漏 月经过多用固冲汤治疗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陈宝贵教授认为,凡见到崩中漏下或月经过多的属于脾肾两虚而致的均用固冲汤治疗。脾为后天之本,脾气健旺,气血生化有源,则冲脉盛,血海盈。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健固,封藏有司,则月事能按期而来,适度而止。若脾虚而不摄,肾虚而不固,以致冲脉滑脱,则血下如崩或漏下难止。对于舌淡齿痕,面色无...
 - 
	
	
小柴胡汤合竹叶汤治产后发热有良效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其方由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炙甘草三两、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组成。主治邪入少阳半表半里之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有以上少阳证者亦可参用。该方还可治疗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竹叶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一两、桂枝一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五枚、炮附子一枚组成。主治产后中风兼阳虚,症见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而头痛。 我于...
 - 
	
	
当归四逆汤治寒凝气滞型痛经疗效显著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病因较多,其中寒凝气滞型多见。寒凝胞宫,气血运行受阻,经血流通障碍,导致“不通则痛”。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气滞型痛经9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96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48 岁,多数在15—35岁之间,均为门诊病人,病程3个月—5年之间,1年以内46例,2-3年39例,4-5年11例。患者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色暗黑有块,恶心呕吐,畏寒,苔白;脉沉紧。 治疗方法 治则:温经散寒,行气...
 - 
	
	
红藤败酱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常发生于女性输卵管、子宫、盆腔腹膜及子宫旁结缔组织, 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 病情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而引发[1]。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异常、月经紊乱、下腹部及腰骶部酸痛, 严重者可发生异位妊娠或不孕。研究显示, 急性盆腔炎后不孕率高达25%,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多靶点、多层面治疗的优势, 在慢性病治疗中疗效显著。本研究将红藤败酱汤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观察其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许昌医院治...
 - 
	
	
升阳益胃汤治带下淋沥 皮肤皲裂
升阳益胃汤 病案1:带下淋沥 魏某,女,28岁。小产之后,续发带下淋沥,色白清稀,甚则小腹下坠。因带下太多,致使妇科无法外查。舌淡苔白,脉弦缓无力。证属脾气虚衰,清阳下陷,湿气不运,注入冲任,化而为带下。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30克,炙甘草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防风3克,羌活3克,独活3克,黄连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陈皮6克,白芍6克。 服六剂,带下减轻三分之二,膂力有所增加。又服六剂而带净。 病案2:皮肤皲裂 李某,女,43岁...
 - 
	
	
通管汤治输卵管阻塞
处方组成:赤芍、川芎、三棱、莪术、制乳香、制没药、桃仁、昆布、海藻、夏枯草、炮山甲、皂角刺各9g,丹参30g,益母草、路路通各15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凉血活血,软坚化结。主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青皮、陈皮;寒凝者,加附子、肉桂、乌药、小茴香;输卵管积水者,加猪苓、茯苓皮、泽兰、薏苡仁;有附件炎者,加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结核性者,加百部、十大功劳叶;小腹痛重,加延胡索、生蒲黄、炒...
 - 
	
	
少腹逐瘀汤治不孕 少腹逐瘀汤治行经时有腰腹酸胀
全国名中医陈宝贵系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行医50余载,屡起沉疴,善用少腹逐瘀汤,强调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灵活运用。现介绍验案如下。 典型医案 医案一 隋某,女,24岁,2017年11月2日初诊。行经时有腰腹酸胀,下腹坠痛,月经量少,夹杂暗色血块,伴有胃脘胀满及恶心感,望其体貌中等偏瘦,面色晦黯。 方药:益母草、佛手各30g,赤芍15g,小茴香、炮姜、元胡、川芎、当归、陈皮、甘草各10g,肉桂5g。7剂,每日1剂...
 - 
	
	
傅青主理气散瘀汤治不全流产
理气散瘀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跌扑闪挫致小产的方子,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流紫块,昏晕欲绝者。理气散瘀汤药用:人参3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茯苓9克,红花3克,丹皮9克,姜炭5克。 临床上王金亮老师常用于治疗流产后宫内残留阴道出血不止、腹痛等情况。我对此方的应用也颇有体会,经过适当加减,疗效较好,现举病案说明之。 病案1 张某,女,32岁,2014年6月20日初诊,自诉妊娠3月余,引产后阴道少量出血7天,行B超检查示宫内残留,在宫底部,经缩宫素肌注5天,不效,遂来我处诊治,见阴道少量出血...
 - 
	
	
温经汤治不孕症卵巢早衰 温经汤治更年期失眠更年期胃肠不适
本期主讲者: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 •温经汤适用于以月经量少、舌淡或闭经为临床表现特征的虚性体质人群。其病理基础是女性卵巢功能障碍或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 •温经汤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对内分泌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改善血液流变,降低血黏度,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以及子宫和周围组织的生理效应,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造血,镇痛,等等。 温经汤是一首调经方。战乱饥荒年代,营养不良常导致许多妇人生育能力下降,那些妇人面黄肌瘦,骨瘦如柴,不是没有月经,就是久不受胎,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