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燥 第13页

干燥 第13页

  • 如何防治干燥性鼻炎

    如何防治干燥性鼻炎

    进入冬季,天气 愈发干燥,这个季节 正是干燥性鼻炎的 高发季节。本病是一 种常见的职业性慢 性鼻炎。干燥性鼻炎 一般认为是由于长 期受外界的物理或 化学物质的刺激所 敛,如长期粉尘的机 械性刺激,空气过 热、过干的影响等。 近年来,干燥性 鼻炎的发病率明显上 升,这与气候异常:环 境污染、滥用血管收 缩剂、激光和微波等 因素有关。加上气候 干燥、高温或寒冷、温 差大、风沙和扬尘发 生频繁,工作生活环 境差、维生素缺乏或 有慢性病的患者易诱 发此病。 干燥性鼻炎经 过治疗,大多数可以 治愈,且预后良好, 但是如果...

  • 干燥性鼻炎 局部维生素C治疗

    干燥性鼻炎 局部维生素C治疗

    干燥性鼻炎主要因鼻中隔前端长期受干燥空气、粉尘等刺激,致鼻黏液腺体萎缩,黏液分泌减少,过稠分泌物潴留刺激鼻黏膜,导致黏膜糜烂、溃疡、穿孔、反复鼻出血。局部应用维生素C治疗效果较好。 方法:取用棉签蘸10%维生素C溶液,涂双鼻中隔前端,每日6~10次,疗程2~3 周。如果遇鼻出血,需在血止后间隔12小时后再予治疗。 洪乐旭...

  • 肺热鼻腔干燥经验方

    肺热鼻腔干燥经验方

    临床表现:鼻腔干燥,出血,色红,但量不多,咳嗽,痰少,口干舌红,脉数。 治法:清热疏肺,凉血止血,除烦热。 验方组成:桑叶12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连翘12克,杏仁10克,甘草5克,薄荷5克(后下),芦根15克,牡丹皮8克,白茅根10克,栀子炭8克。水煎2次后,分早、中、晚饭后服用。mifang.fuwenhao.com 典型病案:一患女12岁,因鼻燥、鼻痒常用手指挖鼻,时有少量鼻血,无清涕、脓涕,也不打喷嚏,小便黄,大便2至3天1次,晚上睡觉不出汗,时有头目眩晕,近阶段独自睡觉...

  • 鼻子干燥锹额头

    鼻子干燥锹额头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引起鼻腔内干燥、鼻塞,甚至鼻出血。揪额头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祛除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额头部,两眉头中间有印堂穴,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做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一般揪揉2分钟。揪印堂穴可增加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促进黏液分泌,保持鼻腔湿润,并且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

  • 干燥性鼻炎 一套自疗方法

    干燥性鼻炎 一套自疗方法

    鼻炎种类很多,干燥性鼻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发病与气候、环境有关,我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人群易患此病;纺织、铸造、冶炼行业的工人长期受纤毛、粉尘及高温刺激也易患此病。主要症状是鼻腔干燥,分泌物减少,易形成千痂,时间久了鼻黏膜逐渐萎缩。患者常感到鼻子干燥,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在擤鼻,挖鼻时易引起鼻出血。由于病程长,还可以发展成慢性咽炎和鼻咽癌。对此病医学上无甚好办法。但用自我保健法治疗,不仅可治好鼻炎,还可防范鼻炎的发生。下面是作者总结出来的一套 “自疗”方法。 按摩 每日...

  • 治鼻炎 干燥鼻炎方

    治鼻炎 干燥鼻炎方

    处方:生地12克,黄柏,黄芩各 lO克,桅子8克,天花粉、金银花、连翘各7克,黄连,丹皮各6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鼻炎,中医辨证为热毒壅肺型,症见鼻塞,流脓稠黄涕,鼻黏膜红肿较甚,发热恶寒,便秘尿黄,苔黄腻,脉滑数。 张伟 辛夷鸡蛋巧治鼻炎 慢性鼻炎往往在秋季发作或者加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中医认为其主要是肺气虚所致,可用辛夷荷包蛋来治疗。具体方法为:辛夷花5克,加水煎煮10分钟,去药渣,打入1个鸡蛋,煮熟后吃蛋喝汤。每日1次,连续1周为1疗程。 刘先元 干燥鼻炎 桃叶巧治 桃叶味...

  • 祛除鼻部干燥

    祛除鼻部干燥

    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引起鼻腔内干燥、鼻塞,甚至鼻出血。揪额头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祛除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位于额头部两眉头中间的印堂穴,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一般揪揉2分钟。揪印堂穴可增加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促进黏液分泌,保持鼻腔湿润,并且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更灵敏。 曹靖...

  • 治慢性干燥性鼻炎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慢性干燥性鼻炎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病例:患者,男,25岁。患干 燥性鼻炎10余年,近5年加重。 夜间鼻塞,难以入睡,鼻前部有干 痂,并夹杂干血块,时有脓涕,口 中干苦,渴思冷饮,咽干而痛,目 眦俱红,眼球干涩,性急易怒,心 情烦躁,嘈杂易饥,手心常热,大 便干结,舌胖偏红,舌苔薄白,脉 弦。此属脾肺气虚,肝胆郁热,肺 阴受损。治以补脾肺,开鼻窍,清 肝胆,养肺阴。 拟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党参、葛根、沙参各20克, 白术、苍耳子各10克,柴胡、黄 芩、甘草各6克,菊花、薄荷各5 克,细辛3克。每日1剂,水煎分 3次服。服12剂诸症消失而愈。...

  • 鼻孔黏膜干燥破裂出血 治风热鼻出血

    鼻孔黏膜干燥破裂出血 治风热鼻出血

    李某,女,70岁,1995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5天前自觉口鼻干燥,心烦口干不欲饮,呼出气体有热灼感,继而左鼻孔出血3天。大发作时用棉球阻塞鼻孔,则血从口腔内溢出,肌注安络血和口服止血西药或冷敷等,出血暂时缓解,但仍小量出血,从鼻腔内外溢,其他无不适。脉弦细微数,舌质红,苔薄黄。 检查:血压130/75mmHg,体温36.5℃。神志清晰,精神不振,胸、肺、腹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耳鼻喉科检查:鼻中隔无弯曲,左侧犁氏区有2厘米×3厘米溃疡性出血区,出血鲜红,无血块。 此乃风热袭于肺系而致鼻孔...

  • 医学博士陈小宁治干燥性鼻炎经验方

    医学博士陈小宁治干燥性鼻炎经验方

    陈小宁,医学博士,江苏省中医院 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 国家中医耳鼻喉科重点专科组组长,江 苏省中医耳鼻喉科学会主任委员。现将 陈老治疗干燥性鼻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干燥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干”范 畴,它是慢性鼻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 变部位在鼻腔及鼻咽腔,也可波及口 咽、喉咽、喉及气管等处。其特征为鼻 黏膜干燥,分泌物减少,但无鼻黏膜及 鼻甲萎缩。 一、病因病机 陈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干 燥污染的环境与干燥性鼻炎存在一定关 联。 干...

  • 鼻子干燥出血怎么办?

    鼻子干燥出血怎么办?

    钟女士:近来每天晚上睡觉时都会觉得鼻子疼痛,有时还会流出少量鼻血,请问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好办法呢? 答:每年进入秋冬季节,各种鼻子不适的病人特别多,譬如鼻干、鼻痒、鼻子疼痛、出鼻血等,这些症状绝大多数都与天气干燥导致鼻粘膜干燥有关。也有不少的全身性疾病如血管硬化、高血压、维生素不足、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等等也会引起鼻出血。最好请耳鼻喉科医生观察一下鼻腔,就大体可以判定是否存在上述严重疾病。 鼻子出血的紧急止血措施有:将棉花卷从鼻孔向后上方向多送入一些,再用指头在鼻翼外边压一会儿,血就可以止住。如果有麻黄素液、云南白...

  • 天寒干燥鼻先知:治方

    天寒干燥鼻先知:治方

      入秋以来,雨水渐少,气温忽高忽低,气候日趋干燥,五官科门诊的病人也随之增多了,多以鼻塞、鼻腔干燥不适为诉。检查发现多数人的鼻黏膜干燥、萎缩,鼻腔宽大,鼻道内有黄绿色脓稠鼻涕潴留或有黑褐色鼻痂。中医诊断为“鼻槁”,类似于西医的萎缩性鼻炎,此病多发生于天寒、干燥的环境,症状在秋冬季节比春夏季节为重。   究其病因,既有肺、脾、肾虚损导致的正气不足,也有外邪为患,多为燥热邪毒侵袭,以致伤津耗液,鼻失滋养,加之邪灼黏膜,发生脉络瘀阻,黏膜干枯萎缩而为病。秋令属金,其性燥,易伤肺,且多从口鼻而入,...

  • 干燥鼻出血藕节巧治疗

    干燥鼻出血藕节巧治疗

    两年前,我因干燥等原因出现过 鼻出血现象,时好时坏,延时将近一 年。后来,一位老中医介绍给我一个偏 方,用藕节煎水内服。 具体方法是:每天将十余个藕节 洗干净,水煎2次,每次文火煎半小 时,混合2次所煎汁液约700毫升,当 茶频频饮用,汁液中不必添加糖或盐。 我连续喝了1个多月,鼻出血现象消失。 中医认为,藕节性味涩、平,人肝、肺、胃三经,具有很好的收涩止血作用。因此,若患者未患恶性肿瘤等疾病,仅仅是一般的出血症状,使用藕节水煎服用,既简单又节约。 河南信阳 吴 娟...

  • 白露后气候干燥 鼻炎闹 艾灸可以调理鼻炎

    白露后气候干燥 鼻炎闹 艾灸可以调理鼻炎

    你最近发现清晨路边花草叶子上的露珠了没?白露,即白色的露珠。根据阴阳五行规律来说,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其色白,所以白主要是指秋季;露则是指是“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是指秋季此时阴气在渐渐加重,早晨在路旁的树叶上可以看到露珠。 白露后气候干燥,灸大夫提醒,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秋天到,鼻炎闹! 有谚语是这样的:“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

  • 秋季鼻子干燥 清洁鼻腔可用温盐水

    秋季鼻子干燥 清洁鼻腔可用温盐水

    秋季,气温变化大,空气十分干燥,这时除了皮肤会因干燥而瘙痒外,我们的鼻子也会因为干燥而出现各种问题。对于皮肤的干燥,很多人都知道涂抹一些润肤露就可缓解了,但如果是鼻子干燥又该如何应对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何伟平表示,要缓解鼻子干燥,食疗滋润最关键,除此之外,科学地进行鼻腔清洁和鼻腔护理也很重要。 鼻子干燥也会诱发大问题 何伟平介绍,空气进入体内,首先需要通过鼻腔的加温和湿润,只有经过鼻腔的“加工”,其进入咽喉和肺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感觉不适。若鼻子...

  • 清热润燥解郁清热 李维新治疗干燥性鼻炎

    清热润燥解郁清热 李维新治疗干燥性鼻炎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燥邪伤鼻)方 处方:党参、桑叶、麦冬、枇杷叶各15克,生石膏20 克,黑芝麻、杏仁各10克,阿胶(烊化)6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润燥。用于治疗干燥性鼻炎,中医辨证属燥邪伤鼻型。症见鼻内干燥,可有灼热感、异物感,有时擤鼻带血,或伴咽痒干燥,咽干欲饮,腰膝酸软,心胸烦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创方者:李维新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郁热熏鼻)方 处方:葛根、地骨皮各18克,桑白皮、生地、麦冬各15克,升麻、赤芍、黄芩、路路通、甘草各10克,通草6克...

  •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方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方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燥邪伤鼻)方 处方:党参、桑叶、麦冬、枇杷叶各15克,生石膏 (先煎)20克,胡麻仁、杏仁各10克,阿胶(烊化)6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清热润燥。用于治疗干燥性鼻炎,中医辨证属燥邪伤鼻型。症见鼻内干燥,可有灼热感、异物感,有时擤鼻带血,或伴咽痒干燥,咽干欲饮,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前鼻镜检查:鼻粘膜干燥少津,下鼻甲前端常有少许结痂,鼻中隔前下方干红,或有少许结痂。 创方者:杨春晓 余秋焕 名医治干燥性鼻炎(郁热熏鼻)方...

  • 揪印堂穴缓解鼻部干燥

    揪印堂穴缓解鼻部干燥

      秋季天气干燥,很容易引起鼻腔内干燥、鼻塞,甚至鼻出血。揪印堂穴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鼻部干燥,使鼻腔内的黏液分泌增加,保持鼻腔的湿润,还可预防鼻出血、鼻炎以及感冒等疾病。   印堂穴位置:   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具体做法:   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印堂穴,并作轻柔和缓的揉动,以局部感觉发麻、发胀为宜。一般揪揉2分钟。   印堂穴的主要功效: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揪印堂穴可增加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促进黏液分泌,保持鼻腔湿润,并且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更灵敏,预防感冒和呼吸道...

  • 鼻子干燥 去燥先健脾润肺

    鼻子干燥 去燥先健脾润肺

      渐入深秋,空气依然干燥。这时除了皮肤会因干燥而瘙痒外,我们的鼻子也会因为干燥而出现各种问题。对于皮肤的干燥,很多人都知道涂抹一些润肤露就可缓解了,但如果是鼻子干燥又该如何应对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何伟平表示,要缓解鼻子干燥,食疗滋润最关键,除此之外,科学地进行鼻腔清洁和鼻腔护理也很重要。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何伟平   记者 魏静红 通讯员 张秋霞      鼻子干燥也会诱发大问题   何伟平介绍,空气进入体内,首先需要通...

  • 治干燥性鼻炎验方

    治干燥性鼻炎验方

      1.桃叶嫩尖1~2枝。用手揉成棉球状塞入患鼻,待鼻内分泌大量清涕,不能忍受时,弃掉塞药。每日4次,一般连用一周即可。   2.夏枯草9克,辛夷花、苍耳子各3克。上药研极细末,用芝麻油适量调成稀糊状,滴患鼻,每日2~3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本方祛风泄热、散结通鼻窍,效果良好。   3.丹参30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麦冬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20天为一疗程。本方亦可治萎缩性鼻炎,一个月为一疗程。   4.辛夷花、苍耳子、白芷、丝瓜藤各100克,绿矾50克,薄荷80克。共研为极细...

  • 鼻腔干燥抹眼药膏

    鼻腔干燥抹眼药膏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很多人鼻孔出现干、痒等,会不由自主地用手挖鼻孔,结果越挖越痒甚至出血。 这种情况是患了干燥性鼻炎。表现为鼻腔黏膜干燥不适、分泌物少,一般不流鼻涕。因鼻内干燥有痒感,病人常挖鼻孔,有时可引起鼻腔出血。 对于干燥性鼻炎,不要经常用于挖鼻,以免损伤鼻黏膜。每天应清洗鼻腔,将结痂浸软取出。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用拇指沿鼻梁上下摩擦鼻翼数次,可加强鼻部血液流通。天气干燥时,出门时应戴口罩,在鼻腔滴用复方薄荷油等。平时补充维生素A、B2、C,有助...

  • 预防干燥性鼻炎用眼膏

    预防干燥性鼻炎用眼膏

    冬天气候干燥,很多人感觉鼻孔干燥、发痒,常不由自主地挖鼻孔,结果很容易引发鼻出血。这种现象就是干燥性鼻炎。 预防干燥性鼻炎宜采取以下方法: 1.每天应清洗鼻腔,将结痂浸软后取出。 2.每天做鼻部摩擦或按摩鼻穴。用拇指沿鼻梁上下摩擦鼻翼数次,用食指旋转按摩迎香穴数次,加强鼻部血液流通;气候干燥时,可滴用复方薄荷油等。 3.平时多补充一些维生素A、B2、C,有助于鼻黏膜上皮的恢复。因为维生素B2能增强细胞功能,促进鼻黏膜纤毛的运动。维生素C对毛细血管壁有保护作用。 4.戒除烟酒,少食辛辣、燥热之物,多吃些蔬菜...

  • 治嗓子不适、刺痒、干燥烧灼感

    治嗓子不适、刺痒、干燥烧灼感

    如果嗓子发生不适、刺痒、干燥或有烧灼感,可采用热熏气疗法。方法是将口腔对着有热气的茶杯或茶壶呼吸,很快就可使不适现象消失。也可将复方安息香酊约三十毫升用沸水约五百毫升冲在一个大缸子中,对着热气呼吸。有可能还可采用菊花、金银花或胖大海泡水当茶喝。也可试用一些民间偏方 (1)把生丝瓜刮去皮,切碎挤汁,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用1条丝瓜。 (2)用黄花菜根(金针菜根)50~60克熬水喝,每曰3~4次。 (3)用红枣5个,在火上把皮烧焦,配上白糖水喝。 (4)将鲜鸡蛋的蛋清分离出后,用竹筷(搅拌器更佳)反复搅拌调打,直到...

  • 防治口唇干燥 脾胃积热出现津液不足

    防治口唇干燥 脾胃积热出现津液不足

      天干物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的水分也随之流失,使得阴血亏损、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寒冷季节人们往往爱吃一些肥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体内脾胃积热,进而出现津液不足、口唇干燥等症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陈红涛主任医师提醒,要想缓解上述不适,首先要注意多喝水,保持环境中的湿度,适当使用润唇膏等。此外,可以泡上一杯“双冬茶”,日常饮用。取麦冬、天冬各10克,可加少许白砂糖,放入杯中,用300毫升左右的开水加盖冲泡10~15分钟左右即可。   麦冬的功效被总结成四句话...

  • 中医治妇女口腔干燥症经验

    中医治妇女口腔干燥症经验

    妇女口腔干燥症又称为“干燥 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口腔 干燥症临床表现为:口腔干燥、味觉 减退、鼻腔干燥、结痂、嗅觉不灵、声 音嘶哑,也可波及眼,可见于干燥性 眼角炎、眼内异物感、眼痒、眼干;波 及皮肤及阴道有干燥、灼热烧灼感、 紫癜、红斑、皮下小结等。运用中药 治疗妇女口腔干燥症收到了一定的 疗效,现将妇女口腔干燥症中医治 疗经验介绍如下。 所治152例患者,最大为70 岁,最小18岁,18~28岁28例, 28。38岁28例,38—45岁30例, 45。50岁32例,...

  •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江西名医治五官干燥方

    处方:龟版10克,麦冬、天冬、天花粉、桑椹各18克,石斛、枸杞子各12克,绿茶、绿豆、生甘草、葛根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剂3煎,每麒200毫升,每日3 次。若为鼻病、咽喉病、口腔病、眼病,药煎煮完毕离火,先用毛巾围住鼻、口腔、眼与药罐趁热熏鼻、口腔、眼15分钟,然后内服。此外,可用药汁外洗或浸润五官局部。 功效主治:益阴升津,清燥润窍。主治邪热伤阴、燥烁清窍所致的五官不利之证,症见如五官干燥、耳鸣、耳疮、目赤、目涩、鼻衄、鼻疳、鼻槁、喉痹、喉喑、口疮、牙痛,干咳少痰,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

  • 嘴唇干燥起皮 中医怎么看

    嘴唇干燥起皮 中医怎么看

    干燥的季节,嘴唇很容易起皮,对待这些烦人的皮,很多人喜欢一“撕”了之,但撕皮一时爽,落得满嘴伤。中医教你从根本上解决起皮。 为什么嘴唇容易干燥起皮呢? 原来,嘴唇上的皮肤组织结构层很薄,只有身体皮肤的1/3厚。由于它本身没有汗孔,没有皮脂腺,所以对秋季日趋干燥的空气、低温等环境自然就特别敏感。唇部的干燥会造成唇纹明显、表皮脱落,并让口红失色,甚至油性的唇膏也无法令这种情况改观。 嘴唇问题 ,中医怎么看? 1脾经蕴热 《望诊遵经》言:&l...

  • 干燥综合征 中医增液汤治燥证

    干燥综合征 中医增液汤治燥证

    培土生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天地之气通肺脾,气味相合化气血,肺脾共司气血津液生化,为后天之天地”。而肺失宣降则脾不升清,脾运失常则气机壅滞,脾肺为母子,肺以肃降为顺,肺气虚损,多连及脾,除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外,多有腹胀,便溏,泄泻等脾气不足之象;脾气虚损,亦会出现咳嗽,自汗,气短之状。路志正教授禀“持中央”而“调升降”思想治疗疾病,尤在肺系疾病多用,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气机运行不利,血与津液不...

  • 调肝理脾法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源流与机制

    调肝理脾法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源流与机制

    口腔干燥是干燥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 随着现 代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医学界的日益重视, 该病得到 越来越多的研究。 中医虽无此病名, 但对于与之类 似的燥证(症) 、 口干(渴)等病症, 自古以来论述颇 丰, 治法多端, 疗效亦可。 本文拟就调肝理脾法治疗 口腔干燥综合征的源流与机制进行探讨。 “调肝理脾”之源流与内涵 1. “调肝理脾” 之源流肝脾 二脏生理特点不 同, 发病特点也各异。 如肝病多实, 常见肝气郁滞、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肝阴、肝血亏虚 较...

  • 唇风(口唇干燥肿胀)处方

    唇风(口唇干燥肿胀)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魏伟   李某,女,今年46岁。2017年9月8日初诊。患者自述一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口唇干燥、肿胀、起皮、夜间为甚等症状,自擦润唇膏反而加重,后又购买红霉素软膏涂擦也不见好转,反觉口唇干裂起皮加重而更觉不适。诊见:口唇干燥,肿胀起皮,舌质暗,苔薄少津,脉细涩等症状。   诊断:唇风(瘀血阻滞,津不上承)。   治则:活血化瘀、养阴疏风。   处方: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9克,红花6克,赤芍9克,当归10克,川芎9克,熟地15克,土鳖6克,玄参12克,鳖甲...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