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 第2232页

方 第2232页

  • 治萎缩性胃炎方

    治萎缩性胃炎方

    处方与用法:太子参、淮山药,丹参、玄参、石斛各20克,麦冬10克,沙参、茜草各15克,陈皮、炙甘草、春砂仁(后下)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20日为1个疗程。 功效:养胃阴,补胃气,治萎缩性胃炎,胃脘隐痛,不思饮食,身体消瘦,舌红干,脉细数,胃镜检查明确诊断者。...

  • 治腹部痞满隐痛 方药三才汤加减

    治腹部痞满隐痛 方药三才汤加减

    张某,男,24岁。 主诉:脘痞、纳差5月。 现病史:患者于5月前进食火锅后出现上腹部痞满,隐痛,食欲减退。症状逐步加重,6月初在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报告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等口服,效果不佳,就诊中医,现症见:精神萎靡,形体羸瘦,怠倦乏力,口唇干燥,腹平软,左上腹压痛,舌红少苔,脉弦细。 中医辨证:胃气阴两伤。 治法:补益气阴。 方药:三才汤加减 组成:人参10克,天冬6克,生地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天花粉10克。水煎温服,每日1剂,...

  • 治产后泄泻民间单方

    治产后泄泻民间单方

      谢某,女,36岁,村民。2005年6月28日初诊。产后半月始觉食欲不振,肠鸣泄泻,完谷不化,一日四、五次,无腹痛、黏液及后重感,小便短少,口燥咽干殊甚,但不引饮,头晕目眩,继之心悸不宁,精神倦怠,肢体无力,屡服中西药,均未获效验,自服民间单方,取焦木炭研末冲入开水,服后泻3少减,起病迄今已三月余。   诊见患者面色苍白,形体消瘦,他症如前,舌质红而欠润、无苔,脉象沉缓。殊感证候错杂,索检前所服诸方,不外桂附、四神、归脾、补中益气汤等加减,似未大错,但服后少效,何故?反复研讨,断为阳虚水停,久泻伤阴,治当...

  • 盛夏腹泻食疗有方

    盛夏腹泻食疗有方

    盛夏季节是腹泻的好发期。一则因人体消耗较大,体质下降,免疫功能降低,而肠道运动功能亢进,消化与吸收功能减弱。二则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高温条件下繁殖甚快,活动能力增强,摄人被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污染的食物,而致食物中毒、急性肠炎或痢疾等腹泻的机会增多。三则因夏季人们习惯纳凉消暑,并易过食生冷,从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而腹泻。 腹泻给人体带来的损害值得重视,认为腹泻可以把“毒素泻掉”而有益健康的说法是片面的,“千金难买.六月泻”的观念也是不科学的。腹泻不仅导致...

  • 芳香化浊祛痰治腹胀方

    芳香化浊祛痰治腹胀方

    处方:藿香、厚朴、苏梗、苍术、茯苓、前胡各10 克,木香、半夏、生姜、黄芩各7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芳香化浊祛痰。主治因饮食所伤而致脘腹胀痛,不思饮食,恶心欲吐,或兼咳嗽,咯白泡沫痰,或大便溏泻,或大便秘结,舌苔白滑或白黄滑。 专家点评:此方巾藿香芳香化浊、行气和中,为君药;苏梗、生姜理气健胃消食;厚朴、木香行气宽中消胀;前胡、半夏祛痰止咳;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共为臣药;黄芩清热燥湿,为佐使。合而用之,共同发挥芳香化浊、宣肺祛痰之功效。可治积食便溏、积食便秘、积食咳嗽三证,故名&ld...

  • 胃脘痛治疗中药方剂 消化性溃疡

    胃脘痛治疗中药方剂 消化性溃疡

      憩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肥胖、便秘、少吃蔬菜的人群容易患这种病。下面介绍3个治疗此病的中药方剂。   消化道憩室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噎膈”等范畴。中医认为系阴虚肠燥、气滞血瘀所致。适宜滋阴润燥、解郁理气、活血止痛。   处方1:白花蛇舌草30克,野菊花15克,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威灵仙15克,银花10克,皂刺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橘核15克。水煎服。本方适用于食道憩室,吞咽困难者。...

  • 疏肝理气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疏肝理气 治肠易激综合征方

    处方:白芍、茯苓、神曲各12 克,柴胡、枳壳、姜半夏各lO克,苏 梗、青皮、陈皮各6克,甘草4克, 黄连3克,吴茱萸、白豆蔻各2克。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瓜蒌12 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运脾化湿。 主治: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 为肝郁气滞型,症见胁下、少腹胀痛 不适,常在排便后缓解,大便次数、 性状的改变常不严重,平时情志不畅, 舌淡红苔薄,脉弦。 刘淑英...

  • 治久瘀胃痛中药名方

    治久瘀胃痛中药名方

      膈下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三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乌药二钱、元胡一钱、甘草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五灵脂二钱、红花三钱、枳壳钱半、香附钱半十二味药组成,有行气化瘀、破结止痛之功效,主治积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等病证。现在多用于治疗久治不愈的胃病、肝硬化、慢性肝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跌打损伤以及腹部积块等病症,有不错的疗效。陈宝贵教授对于膈下部位(中脘),病久属血瘀证者,也常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收效颇高,今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当归10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红花...

  • 该方治胃炎 清胃化瘀行气止痛

    该方治胃炎 清胃化瘀行气止痛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心口痛”、“胃痞”、“肝胃气痛”、“嘈杂”等范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常伴嘈杂、恶心、脘痞、纳差等兼症,一般发病率高,与人的饮食、情绪、体质和感受外邪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改变的一种常见病,包括各种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以及溃疡病等。中医认为,胃脘痛属标实本虚之证。标实为邪、毒、寒、湿、热互结,...

  • 治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验方

    治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验方

    慢性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为节律性腹痛、呕吐、厌食、甚至出血。下面介绍几则中医辨证调治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小验方。 1.醋炒柴胡、炒枳壳各12克,白芍、元胡各15克,制香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浓煎至400毫升,分2-3次服。本方适用于肝胃气滞型(胃部胀痛,连及肋背部,食后痛甚,胸闷,嗳气,泛酸水,口苦)。或用大黄、元明粉、栀子、香附、郁金各20克,滑石40克,甘草、黄芩各10克,共研为末,每次取适量加姜汁调成糊状,敷肚脐。 2.黄芪、白芍各15克,桂枝、炙甘草各3克,干姜6克,大枣...

  •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的中医诊治方

      消化道憩室病是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或囊状突出。也就是说,憩室是类似疝气一样的一种囊肿,是挂在食管壁、胃壁、肠壁上的一种袋状物,小的像黄豆,大的有鸽蛋那样大。这种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老年人。   憩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胃肠道器官壁虚弱及腔内压力过高,可能是憩室形成的主要原因,肥胖、便秘、少吃蔬菜的人容易得这种病。   消化道憩室病的自觉症状主要是疼痛。食管憩室发炎时,胸骨后部及胸上部会出现疼痛,而且往往是在进食时发生。如果是胃憩室发炎,也会在上述部位发生疼痛,但疼痛时间是在饭...

  • 治慢性支气管炎单方

    治慢性支气管炎单方

    海带50克(最好用海带根),地龙10克,杏仁25克,加水熬成浓汤300毫升,加入红糖频频饮服。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 呃逆多因气郁化火 偏方

    呃逆多因气郁化火 偏方

      呃逆多因气郁化火,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或年高体弱,以致脾胃阳衰、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均可发生呃逆。   取丁香3克,代赭石30克,白芍20克,半夏10克,黄连6克,沉香3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人参6克,大黄6克,炙甘草10克。将代赭石先煎30分钟,其余药倒入再煎30分钟,滤其汁液,早、晚温开水送服,1日2次,每日1剂,连用2~4剂。(胡佑志)...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肝胃气滞)方 处方:佛手、旋覆花、陈皮、香橼各15克,枳壳7.5克,川楝子、法半夏、香附、甘草各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症见胃脘胀痛连胁,嗳气频作,食后腹胀,或有烧心反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多正常,脉弦。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热内蕴)方 处方:吴茱萸3克,黄连6克,大黄4克,佛手、香橼、谷芽各10克,败酱草、连翘、煅瓦楞、陈皮各15克,蒲公英...

  • 反复呕吐月余治验方

    反复呕吐月余治验方

      谭某,男,40岁,公务员。于2004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反复呕吐月余,加重10天。10余年前,因饮食失调与情志不畅致胃脘部满闷不适,继之疼痛、泛酸,在某医院诊为胃溃疡,经用中西药治疗基本痊愈,后偶有胃部不适,经口服复方胃友等即可缓解。一个多月前外出感寒,经之饮食失调,初觉胃脘部不适,胀满隐痛,继则呕吐胃内食物,渐见清水痰涎,头晕乏力,夜寐不安。在当地诊为急性胃炎,给静脉输液加庆大霉素、维生素B6,肌注灭吐灵针剂等,同时服用化浊和胃降逆止呕之中药,20余日未见好转。仍呕吐,并感胃部坠胀,喜温喜按...

  • 治痢经验方

    治痢经验方

      痢疾主因外受寒湿、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气血阻滞,络伤血败,以致脓血下痢。在临床上有寒湿痢、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虚寒痢之分,在治疗方法上,临床多有“痢无补法”之说。使用清热利湿、导滞通下的方法治疗,目的在于祛除湿热,匆使稽留,在治疗上属于反治法,以达“通因通用”。如果湿热积滞不清,徒用补中止泻何益?如湿热既清,则肠胃调和,下痢自止。   关幼波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对“痢无补法”有其独特的见解,并研制了...

  • 中医“五更泻”治疗方剂

    中医“五更泻”治疗方剂

    冷天是“五更泻”的高发季节。“五更泻”中医又叫鸡鸣泻、晨泻、肾泻。“五更”是拂晓之前,意在黎明五更时分的腹泻,顾名思义叫“五更泻”。它的主要症状是黎明之时,肚脐周围发生疼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大便不成形、呈糊状、夹有不消化之物,无黏液、无脓血、大便常规检查无异常,常伴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等症状。“五更泻”多见于中老年人。 中医认为吗,“五更泻”为脾肾阳虚所致。人到老年,肾...

  • 治肺结核盗汗方

    治肺结核盗汗方

    牡蛎15克。加水 500毫升,煎至200 毫升,为1天量,早晚分服,连服数天; 汗止后再服2~3天,以巩固疗效。 如服数剂后疗效不明显.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随症加减。 一般服2~3 剂后盗汗消失。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郭旭光)...

  • 治久咳不愈 干咳无痰方

    治久咳不愈 干咳无痰方

    治久咳不愈方 处方:党参、茯苓各12克,法半夏、紫 菀、麦冬、五味子、杏仁各8克,橘红、甘草 各5克。每闩I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久咳不愈,中医辨证属肺脾两 虚型,症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痰多色 白,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洛曲研 治干咳无痰方 处方:石膏15克,玉竹12克,杏厂、麦冬各9克,甘草6克。每口1剂,水煎分 3次服。 主治:阴虚肺热导致的干咳无痰。 王福 治口干咽燥方 处方:沙参、玉竹、石斛、天花粉各8 克,乌梅5克。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每日l剂。 主治:阴虚口子咽...

  • 治噎膈单方

    治噎膈单方

    处方与用法:香附500克,生姜1500克。生姜捣烂绞汁,浸香附1昼夜,晒干再浸再晒,以姜汁收尽为度。研细末,每服5克,日3次,米汤送服。 功效:理气化痰,通膈畅喉,治噎膈,膈气不通,胸膈结决,坚如岩石.呕吐恶心,饮食难下者。...

  • 风热风燥犯肺型气管炎三偏方

    风热风燥犯肺型气管炎三偏方

      1.沙参20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川贝母10克,天花粉15克,苦杏仁10克,百合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肺阴亏虚型气管炎。   2.霜桑叶15克,菊花15克,连翘20克,薄荷6克(后下),芦根2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热犯肺型气管炎。   3.桑白皮12克,黄芩15克,石膏30克,知母10克,浙贝母10克,栀子9克,淡豆豉6克,麦冬、天冬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风燥伤肺型气管炎。...

  • 患痰咳病单方治之

    患痰咳病单方治之

      宋代李某,汴梁人,在宫中任防御史,人称李防御。他做宫廷医官时,遇上受宋徽宗宠爱的嫔御阁里的一个妃子患痰咳病,整夜难以入睡,脸浮肿得像盘子似的。宋徽宗看到她病得如此严重,甚为忧虑,于是立刻派人骑马去叫李防御来诊之。   李防御在这之前已给她服过好几种药物,但均无有效果。这次皇帝命令他到宫中东门立下保证书:倘若三天之内治疗不见效,就要把他斩首。   李防御因自己医技已穷而感到忧虑,与妻子相对哭泣。忽然听到门外卖药的叫卖声:“咳嗽药一文一帖,吃了当夜就能入睡。”李防御派人买了10帖...

  •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方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方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风痰犯肺)方: 处方:附子.(先煎)5克,炙麻黄、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黄芪20克,防风、白术、陈皮、茯苓、法.半夏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肺固卫,疏风宣肺。用于治疗慢性咳嗽,中医辨证属风痰犯肺、肺气亏虚型。症见咽痒即咳,咯白色泡沫或清稀痰,喷嚏时作,或流清涕,恶风自汗,遇冷诱发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云南名医治慢性咳嗽(痰湿蕴肺)方: 处方:太子参、茯苓、黄精各12克,白术、陈皮、法半夏、苏子、莱菔子、冬瓜仁各10克,生姜、白芥子、甘草...

  • 柚子润肺祛痰 现举几款验方

    柚子润肺祛痰 现举几款验方

      柚子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水果,一般人在食用柚子时,将柚子皮扔掉,实在可惜,将柚子皮放置室内,可吸附居室污染,作为居室里的空气清新剂,柚子皮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柚子皮味苦、辛,性温,具有润肺祛痰、止咳平喘、疏肝利胆、健脾止呕的功效,现举几款验方如下。   哮喘 柚子皮1个,百合150克,冰糖200克,水煎去渣,每天服用3次,3天服完。   慢性支气管炎 柚子皮洗净切碎,开水冲泡代茶饮,频服。   食欲不振 柚子皮15克,鸡内金10克,山楂10克,砂仁5克,水煎服,日1剂。   妊...

  • 治支气管炎我有妙方

    治支气管炎我有妙方

    我和母亲都是自幼就患严重的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久治难愈。后来,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治气管炎的食疗方,母亲70岁时始用此方,一年后根治,寿至 86岁未再复发。我40岁那年治好,至今59岁未曾反复。 具体方法如下: 将250克冰糖(或蜂蜜)融化在一瓶陈醋中,再将2.5公斤左右白梨(如无白梨其他梨也可)切成玉米粒大小的块儿放人糖醋液中。每日餐后,当零食吃。坚持一个月后症状会减轻,半年后可基本治愈。 广西贺州 刘 熙 提示:糖尿病患者不宜用此方;脾胃虚寒者慎用,以免引起腹泻。...

  • 秋季咳嗽 四种食疗方法

    秋季咳嗽 四种食疗方法

    秋季天气干燥,气温多变,很多人都饱受咳嗽的困扰。桂林市中医医院营养科主任荣军介绍了如下四种食疗方法,大家可酌情试用。 雪梨罗汉汤 制作方法:雪梨去皮、核,切成碎块,罗汉果洗净,二者共放锅中,加适量水,煮30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因虚火导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咽喉部有异物感等症状。 萝卜陈皮汤 制作方法:白萝卜250克,陈皮3克。将萝卜切碎,与陈皮一同熬汤喝,分两次喝完。 适宜人群:对干咳痰少、口干咽燥的燥咳效果好。 三仁粥 制作方法:将白果仁5克、杏仁10克、核桃仁10克...

  • 久咳不已 经方治咳

    久咳不已 经方治咳

      案例   张某,女,54岁。2010年4月6日初诊。   咳嗽1月余,呈阵发性呛咳,晚上较甚,咳时遗尿,有痰不利。伴见头痛,流清涕,讲话有鼻音,咽痒,恶风,虚汗出,大便干。舌苔白,脉细弦。辨六经属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半夏厚朴汤加桔梗、炙枇杷叶证。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炒苏子10克,茯苓12克,桔梗10克,炒杏仁10克,炙枇杷叶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13日二诊:咳嗽明显减轻,鼻窍清利,头痛已,畏风、汗出不...

  • 咯痰变黄 治疗偏方

    咯痰变黄 治疗偏方

    人人都会咯痰,正常的痰颜色发白,比较清稀,对人的呼吸道有湿润作用。随着天气转热,不少老年人的痰变黄、变多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通过支气管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黏液。 当空气污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分泌就会增加.痰量也会增加,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由黏痰变成黄痰。黄痰不易咳出,如果黄痰在肺里越积越多...

  •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方

    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气阴两虚)方

    处方:太子参4克,黄苠、麦芽、山药、茯苓、山楂 8克,板蓝根、大青叶各6克,防风、白术、桔梗、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分4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滋阴。用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属脾胃气阴两虚型。症见发热咳嗽反复发作,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舌质红、苔少,脉细。 创方者:高 真...

  • 家传秘方治顽固咳嗽

    家传秘方治顽固咳嗽

      方药组成:当归12克,白芍15克,泡参18克,山药15克,天花粉12克,炙紫菀12克,牛蒡子9克,天冬12g,炙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已故贵州名医石玉书先生所撰,为其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久咳难愈者之常用家传良方。   支气管炎之咳嗽常年多见,于抗生素滥用之今日,迁延月余者众多。《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有肺、肝、心、脾、肾诸咳之分。古贤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如《景岳全书》谓咳有外感内伤之别。然凡久咳者,无不始于外邪袭肺,时日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