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方 第9页

药方 第9页

  • 妊娠下肢浮肿辨为“子肿”中药方

    妊娠下肢浮肿辨为“子肿”中药方

    何某,女,26岁。患者主诉妊娠7月余,双下肢浮肿1月余。长期办公室工作,近1月来双下肢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曾查B超:胎儿发育正常,血压140/88mmHg,尿检正常,在当地医院予中药五皮饮、猪苓汤等治疗,药停肿复,延请导师单兆伟教授诊察。 刻诊:精神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面色白光白无华,口淡无味,不思纳谷,头昏寐差,时有腰酸,小溲短少,大便稀溏,日行2~3次。查其舌苔薄白,苔面水滑,舌质偏淡,脉细滑。 辨为“子肿”,乃脾虚湿盛。 处方:生黄芪10克,潞党参10克,...

  • 治疗乳痈“奶疮”加减运用中药方

    治疗乳痈“奶疮”加减运用中药方

    组成 瓜蒌20克,牛蒡子15克,柴胡15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5克,炮山甲10克,皂刺30克,漏芦15克,路路通15克,通草6克。 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消痈。 主治 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红肿、有硬块,伴见发热、身痛等症状。 用法 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绞净药液,趁热作局部湿热敷,每次30分钟,日敷2次,第二次热敷前可将药渣再加热。 方解 乳痈,俗称“奶疮”,现代医...

  • 采用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87例

    采用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87例

    乳腺增生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发 病比例位居乳腺疾病之首,好发于青春 期以后的任何年龄,不同人群其发病比 例不同。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5~45岁, 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达90%以上。乳 腺增生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 为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随着生 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及女性承担的 工作及家庭压力的增大,乳腺增生呈现 出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也呈年 轻化趋势,已成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不 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但往往 不理想,中医药是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 手段。采用中药方治疗乳腺增生8...

  • 乳腺增生 中药方治乳房肿块1年

    乳腺增生 中药方治乳房肿块1年

      《素问·六气正纪要大论》提出“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是古人因时用药的原则。因为时令的不同,日照的长短,寒温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用药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来制定相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个典型案例,深受启发。   杨某某,女,36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   发现两乳房肿块1年多,近来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伴乳房胀痛,痛连两腋窝,情志抑郁及劳累时疼痛加重。月经基本正常,饮食尚可,余无不适。体...

  • 乳腺炎不及处理易形成脓疡 针灸疗法中药方

    乳腺炎不及处理易形成脓疡 针灸疗法中药方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炎分为感染性、 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乳腺炎是以金 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源,病菌经由乳 头伤口侵入乳腺,进而引起发炎。患者 乳汁排空后仍有硬块,而且硬块范围会 扩大,奶量明显变得比较少,伴随畏寒发 烧、硬块、红肿热痛,恶化后发生脓疡等 症状。非感染性乳腺炎主要是乳腺阻塞 所造成,患者乳汁排空后仍有硬块,而且 奶量明显减少,没有发烧情形,硬块范围 也没有扩大。 乳腺炎属中医乳痈的范畴,产后哺 ‘乳期因乳汁蓄积而致病,称为外吹乳痈, 如果发生在怀孕期又称为内吹乳痈。患 者常见乳房肿块、疼...

  • 断奶的方法 乳病中药方

    断奶的方法 乳病中药方

      回乳 断奶的方法:适用于需要断奶的产妇。   药用麦芽60~100克,蒲公英20克,山楂20克,重者加川牛膝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缺乳:乳水少而质稀,乳房软而无胀感,属气血两虚的产妇。   药用当归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熟地黄20克,黄芪60克,党参20克,王不留行10克,路路通10克,漏芦15克,青皮10克,甘草5克。若乳房胀痛乳腺不通者,上方去党参、黄芪,加皂针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乳腺炎:乳房胀痛有肿块、发热的哺乳期患者。   药用金银花3...

  • 阴道炎_中药方集

    阴道炎_中药方集

    阴道炎是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由阴道环境酸碱度改变或局部粘膜变薄、破损、抗病力减低,被滴虫、霉菌或细菌入侵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性交痛、白带增多呈白色乳酪状,如合并有尿道口感染时,可有尿频尿痛。以下三种:①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②霉菌性阴道炎白色念珠菌。③老年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多为黄色稀薄的泡沫状,有臭味。霉菌性阴道炎的白带典型为灰白色稠厚的豆渣样。 1.芦荟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配 方] 芦荟6克,蛇床子、黄柏各15克。 [制用法] 以上3味煎水。用时先用 棉花洗净阴部,后用线扎棉球蘸药水塞人...

  • 闭经 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中药方治之

    闭经 妇女的常见多发病 中药方治之

    闭经,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证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实证和虚证。实证表现为:经闭,小腹胀痛拒按,胸闷不适,两肋胀痛,精神不爽,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紫红,多因气滞血瘀而成。虚证表现为:经闭,病人面色淡黄或无血色,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口淡无味,身体瘦弱,四肢无力,手足心热,心烦不安,舌质淡红无舌苔,多因气血两虚所致。 治疗实证,宜活血化瘀,余常投以《医宗金鉴》之桃红四物汤合《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加味而获效。 方药: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泽兰、鸡血藤、牡丹皮、茯苓、三棱、...

  • 滴虫性阴道炎怎么根治 中药方

    滴虫性阴道炎怎么根治 中药方

    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原虫,叫阴道毛滴虫。它寄生在阴道内,消耗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元,从而减少了乳酸的形成,使阴道酸性减弱,细菌易于繁殖,引起炎症。 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分泌物增多。这种分泌物呈灰黄色,带肥皂样泡沫,且有臭味。其分泌物对外阴有一定刺激,引起外阴瘙痒、灼热、疼痛、性交痛等症状,还可有尿频、尿痛。这种虫子还可吞噬精子,妨碍精子存活,引起不孕。 阴道滴虫可以借性交、公共浴池、浴盆、浴巾、衣物、器械等传播,因此,必须注意个人卫生。治疗强调夫妻同治。 1.川椒8克,蛇床子15克,黄芩、连翘、金...

  •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中药方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中药方

    经验方:当归、桃仁、三棱、香附各10克,王不留行、莪术各12克,夏枯草、贯众、天葵子、川断各15克,海藻、生牡蛎各20克,昆布30克。气血不足加党参20克,黄芪30克,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加女贞子、杜仲各12克,旱莲草20克;月经淋漓不断者用生化汤加龙骨、牡蛎、海螵蛸各20克,伏龙肝30克,三七粉3克(冲);白带多色黄加薏苡仁30克,并用燥湿清热药坐浴。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5例,治愈(症状消失,肿瘤消散,子宫恢复正常)19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肿瘤缩小2/3)13例,有...

  • 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中药方

    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中药方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近70年,对中医文化、中医理论精髓谙熟于胸。现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于2007年跟随路志正侍诊,2008年被选拔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后再次拜路志正为师,他首倡从脾胃论治胸痹病;被崇为杂病圣手。现举异病同治一案:肠澼、带下兼湿热毒淋案,与同道共饷。   病例:患者史某,女,40岁,2007年2月23日初诊。山西大同郊区农民。于4年前出现小腹疼痛,大便溏薄带脓液,肛门下坠,渐至腰酸,并伴有多汗。近一年小便淋漓不畅,小腹痛引于脐。月经前期,色暗黑有块,白带量多为黄色或粉...

  • 痛经_中药方集

    痛经_中药方集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前后或是在行经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身体不适状况,常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严重的将影响工作和给生活带来烦恼。 痛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月经痛,称功能性痛经。这种病常发于月经初潮或初潮后一、二周,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一般在生育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另一种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由子宫内膜异位,子宫粘膜下肌瘤和盆腔炎等病症引起的月经疼痛,称继发性痛经。应针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 1.老丝瓜汤治痛经 [配 方] 千丝瓜1条。 [制用法] 将干丝瓜加水1碗煎服。每日1次,连服3-...

  • 白带增多症_中药方集

    白带增多症_中药方集

    白带是指妇女在青春期、月经前期或妊娠期,从阴道中排泄出的少量无臭异气味的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如果妇女在经前期或妊娠期、青春期带下量多,颜色深黄或淡黄,或混有血液,质粘稠如脓或清稀如水,气味腥臭,称为白带增多症,是妇女生殖器官炎症或肿瘤疾病的先导。 1.黄荆子治白带增多 [配 方] 黄荆子35克。 [制用法] 炒焦为末,空腹酒服6克。 [功 效] 治白带增多。 2.白胡椒治白带增多 [配 方] 白胡椒30粒,银杏25粒,母丁香25粒,雄黄3克,白牡丹1个,石榴皮 5.4克,麝香1.8克,海螵蛸5.4克。 [...

  • 产后癃闭乃气虚不能升举之故 中医药方

    产后癃闭乃气虚不能升举之故 中医药方

    刘某,女,29岁,2004年5月6日来诊。诉1周前产一男婴,因产程较长,产后小便难出,已7昼夜。观患者面色不华,脉细,舌淡苔白,身无寒热,周身未见肿胀,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中气虚弱明显。医生诊后云:“此乃中气不足,气化无权之故也。” 处方:黄芪30g,红参10g,麦冬12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5g,云苓12g,升麻3g,当归3g,车前子(包)12g,通草5g,甘草3g。3剂。水煎服,日1剂。患者服药2剂后即有小便自行排出,服3剂后,小便畅通,已无所苦。 产后癃闭...

  • 女人易血虚血瘀月经不调 中药方

    女人易血虚血瘀月经不调 中药方

    “ 一朋友去参加同学聚会,发现邻座一位多年不见的女同窗容光焕发,娇艳动人,全然不显人近中年的沧桑,也早不见了苦读时粗糙小女孩的样子。不少女同学前来讨教,问她如何养颜。伊人微笑,得意告之,自己从来不去美容院,也不用昂贵化妆品,保养得宜的关键是常服丈夫为她熬制四物汤膏。四座恍然,这实则“四物汤+爱”的共同效力。 ” 朋友回家后,找我详细询问四物汤是否真有如此效力。我将四物汤的来源、功效以及对女性的好处详细告诉了他。他又向我求教方子以及如何熬制四物汤膏。后...

  • 少女痛经中医治疗药方

    少女痛经中医治疗药方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孕的女性,往往生育后痛经就会减经或消失。在未婚少女中,原发性痛经较多见,多数女子在月经初潮或初潮后数月即发生痛经,每次月经来潮小腹疼痛,经血紫黯或有血块,痛经轻者一般用热水袋热敷一会儿可缓解。现提供一中药治疗方: 处方与用法:红花、丹参、当归、元胡、香附、山楂、牛膝、泽泻各10 克,小茴香、吴莱萸各3 克,肉桂(后下)5克。水煎服,日1剂,月经期前3 天,连服3天。下个月经周期再服,连服3个月经周期,共9剂。血块较多者,加桃仁5克,红花 5克,莪术5克。 功效:温经化瘀.行气止痛,治少女腹部受寒后...

  • 中药方或食疗方治疗阴干症

    中药方或食疗方治疗阴干症

    本病除阴道干燥、性交涩痛不适外,往往还伴有白带量少、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月经过多或过少、舌质红、苔薄少或无、脉沉细等肝肾阴精不足征象。采用能滋肾益精、养血润燥的中药方或食疗方治疗阴干症,疗效显著。 1.取杞果15克、山药30克、山萸肉9克、龟板10克、熟地15克、陈皮12克、黄精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取牛肉500克、熟猪油50克、胡萝卜250克、土豆30克、洋葱50克、西红柿汁50克、枸杞子30克。将牛肉洗净切块,加盐、胡椒粉和面粉各适量拌和;把猪油置锅中加热倒入牛肉;再将牛肉炒至黄色,加...

  • 排卵期出血 中药方瞿麦萹蓄柴胡

    排卵期出血 中药方瞿麦萹蓄柴胡

    排卵期出血 案一 张某,女,28岁,2017年2月17日初诊。患者排卵期出血1年半,带下色黄、量多,月经后期,曾有复发性口腔溃疡,饮食、二便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排卵期出血(清肝利湿汤证)。 处方:瞿麦15g,萹蓄20g,柴胡18g,黄芩10g,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蒲公英30g,车前子30g,牡丹皮20g,白芍20g,甘草9g。12剂,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 3月10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减轻,但大便溏,1日2次。守上方加生姜9g...

  • 妊娠恶阻 止呕醒胃安胎中药方

    妊娠恶阻 止呕醒胃安胎中药方

    吴某,女,26岁,2012年4月2日初诊。 妊娠1个月余,晨起呕吐,厌食,食则吐,二便常。舌红,苔白,脉弦细滑。西医诊断:早孕反应;中医诊断:妊娠恶阻。治法:止呕、醒胃、安胎。处方:白术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砂仁10g(后下),谷芽30g,內金10g,柿蒂10g。服3剂后已止呕,仍有厌食,继续服用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能进食。 【组成】 白术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砂仁10g(后下),谷芽30g,內金10g,柿蒂10g 【功效】 止呕、醒胃、安胎 【主治】 妊娠恶阻 【组方原理】妊娠...

  • 老年性阴道炎两则外洗药方

    老年性阴道炎两则外洗药方

    老年性阴道炎在中医学里归属为“带下”、“阴痒”的范畴。现推荐两则外洗药方。 方一:生地、白鲜皮、鸡血藤各30克,红花6克,苦参15克。上药水煎2次,去渣后合并药液,待温后坐浴。每日2次,每次洗30分钟。 方二:野菊花、紫草各30克,蛇床子、当归、黄柏各15克,冰片3克。药物水煎2 次,药液合并,每日熏洗外阴2次。...

  • 乳腺增生“乳癖”中药方随证加减病案

    乳腺增生“乳癖”中药方随证加减病案

    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病,临床以乳腺肿块和发生性痛苦为特色。相当于祖国医学“乳癖”、“乳中结核”的领域。本病大多因为情志不遂,恼怒伤肝,肝气郁结所造成的。《外科正宗》载,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曰:“有乳结核,形如丸卵,不痛苦,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 依据经络学说,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腺肿块与肝胃关系密切,尤其是肝,肝为刚脏,喜条达,主疏...

  • 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中药方

    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中药方

    治膝关节慢性滑膜炎(气滞血瘀)方 处方:秦艽、川芎、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各9克,当归尾5克,桃仁、红花各6克,甘草3克。 加减:年老体弱者去没药、五灵脂,重用当归尾 15克,加杜仲、补骨脂各9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去瘀,通络止痛。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症见有外伤史,患膝肿胀疼痛,以刺痛为主,局部瘀黯,皮温稍高,关节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浮髌试验(+),X线片无异常。 创方者:刘森 周其璋 治...

  • 妇人腹痛的中药方药

    妇人腹痛的中药方药

    散结定痛汤是《傅青主女科》治疗产后下腹疼痛的方子,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金亮老师灵活应用,收效颇佳。 病案一 刘某,女,33岁。 2013年9月14日初诊,自诉少腹疼痛7天。一周前在县计划生育指导站于早孕50余天做刮宫流产术后,出现左侧下腹部疼痛。 刻诊 表情痛苦,手捂腹部,无法站立和走动,伴腰腹部憋胀下坠感,大便稀溏,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产后小腹疼痛属瘀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处方 傅氏散结定痛汤。方药如下: 当归15克,川芎6克,乳...

  • 阴道炎的中药方剂

    阴道炎的中药方剂

      阴道炎是感染引起的阴道炎症。表现为白带增多、性状改变,可伴有外阴瘙痒、性交痛或尿痛、尿频等。本病的发生,中医多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及风、冷、湿、热之邪。先提供三剂中药处方以供参考。      柴胡石膏汤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组成】柴胡6克,石膏15克,黄芩6克,荆芥4.5克,前胡6克,茯苓6克,升麻3克,桑白皮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化痒汤   【辨证】阴虚火燥,内火郁结不散。   【治法】清热解郁,散火止痒。   【组成...

  • 乳癖结块质地较硬者 主治乳腺增生中药方

    乳癖结块质地较硬者 主治乳腺增生中药方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然”字门内科中医术第十二代传承人。师从全国名中医任达然,临证善用经方,擅长治疗内科、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任达然老中医临床经验录》。 组成:炒柴胡10g,川郁金10g,制香附10g,青皮10g,陈皮10g,合欢皮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全瓜蒌15g,夏枯草15g,浙贝母10g,生牡蛎30g(先煎)。 功效:疏肝理气,化瘀软坚。...

  • 霉菌性阴道炎中药方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中药方治疗

    霉菌性阴道炎发病率目前已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医学上把霉菌感染称为是念珠菌的感染,因此霉菌性阴道炎也称念珠菌性阴道炎。多见于幼女、孕妇、糖尿病患者,以及绝经后曾用较大剂量雌激素治疗的患者。可用下方治疗。 虎杖50克,龙胆草40克。加水1300 毫升,煎至1000毫升,待温度适宜时,坐浴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 1周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治愈。 梁武生...

  • 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中药方

    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中药方

      桂枝汤中桂枝配芍药,具有温通营卫、通行气血之功。小柴胡汤通达表里上下,合以桂枝汤温通气血,则柴胡桂枝汤可广泛应用于气血痹阻之病变。   笔者常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新痹,而表现为多处关节疼痛者;常用柴胡桂枝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久痹,而表现为多处关节疼痛或关节肿痛者。下面介绍一个病案来说明。   刘某,女,68岁。2011年4月6日初诊。   近1年来周身不适,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左足大趾肿痛(皮色不变),影响走路。纳食好,大小便正常,精神尚好。舌质淡暗,舌苔白,脉细弦。证属营卫不畅,气血痹阻。治...

  • 肩周炎 中药方合并针推

    肩周炎 中药方合并针推

      患者因受凉而致左肩关节周围炎3月,遇寒加重,得热则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此乃“风寒痹阻”所致,采用针灸、推拿及内服当归四逆汤加减以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本案体现了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治疗筋伤病的学术思想。 陈某某,女,53岁,餐饮业退休人员。2010年11月9日初诊。   患者因“左肩关节疼痛伴活动不便3月”前来就诊。患者于3月前因受凉而致左肩疼痛,并伴见左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左手后背功能受限为明显,经盲人按摩治疗后症状稍有缓解。CR片示左肩部骨...

  • 膝关节肿痛外敷药方

    膝关节肿痛外敷药方

    膝关节肿痛属中医“ 痹证”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阐述,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痹证的成因,不外两端:体虚是致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侵袭是致病的外在条件。肿因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成;痛因气血壅滞,阻塞不通而致。根据“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笔者对本病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自拟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祛风化湿、清热温经之药。由于药物口服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煎煮不当亦能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

  • 治类风湿关节炎 方用中药方加减

    治类风湿关节炎 方用中药方加减

    胡某,女,50岁,2009年 10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四肢关节反复疼痛半个多月。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曾间断服用过多种药物,病情时有反复。就诊时发现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 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部分关节变形,遇到寒冷则病情加重。舌质暗红,舌苔白微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弦滑。笔者辨证其为寒湿痹阻,气虚血瘀。治宜温经通脉止痛,益气活血化.瘀。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地龙15克,当归12克,赤芍12 克,桃仁12克,川芎9克,红花9克,附子8克,细辛3 克。水煎2次,合并药液,分 2次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