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方 第12页
-
血管性头痛 自拟中药方治疗效果满意
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多年来,笔者自拟六味芍药汤治疗,效果满意。 六味芍药汤组成:白芍30克,川芎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丹参30克,全蝎5克,生甘草5克。头痛甚者川芎重用至30克,偏头痛者加柴胡10克,头后痛甚加蔓荆子10克,前额痛甚加白芷10克,口苦心烦者加栀子10克,呕恶者加姜半夏10克。将上药浓煎,取汁500ml,分3次温服。日1剂。 病案举例 马某,女,42岁,干部。2009年11月初诊。周期性右侧头痛2...
-
偏头痛是属少阳经病变 中药方
李某某,男,49岁,患左侧偏头痛三月余。疼痛为发作性胀痛,伴恶心、视物不清及头晕。眩晕时天旋地转,发作时间不定,似与情绪有关,每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经西医多方诊治收效甚微,故来求诊。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少阳头痛。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24克,半夏12克,党参9克,茯苓12克,葛根12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分2次服,3剂。患者服上药3剂之后头痛止,也不再眩晕,但视物仍觉模糊,视力容易疲劳,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血不足,改用逍遥散加减服3剂巩固治疗,随诊二年来未再发...
-
头痛病因复杂 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
头痛病因复杂,临床分类繁多。应用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头痛67例,疗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67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7例, 女性50例;年龄21~64岁;病程3个月~20 年;其中9例为初治者,其他均为反复发作 者;轻者数月发作1次,多数间隔数周发作 1次,重者数日发作1次;大多接受过药物 或针灸治疗而效果不明显,或需长期服止 痛药以缓解头痛。 二、治疗方法 处方:羌活、防风各5克,黄芩、独活、 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白菊花、细 辛、麦冬、甘草各3克,生姜3片。 加减:偏头痛者,...
-
胃下垂治疗方法 中药方三则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一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各10克,砂仁、蔻仁、谷芽、木香、山楂各9克,甘草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二白术20克,党参30克,茯苓、枳实、陈皮、半夏、川厚朴9克,莱菔子、槟榔各10克,砂仁、黄连、干姜各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胃下垂治疗方法 方三黄芪50克,党参、白术各15克,砂仁、炒麦芽各10克,鸡内金、炙甘草各5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教授蒋改苏献方...
-
癫痫病 抗癫痫中医药方民间偏方
癫痫 【病因与症状】 癫痫也叫羊角疯,是以脑功能短暂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的区别。癫痫的发作大多具有间歇性、短暂性、刻板性三个特点,以突然昏仆,口吐涎沫,肢体抽搐,移时自醒,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有大发作(羊痫风)、小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四种形式。中医称本病为“痫病”,其病机因先天遗传,或大惊卒恐,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以及继发于脑部疾患,或患他疾之后,使风痰、瘀血等蒙蔽清窍,扰乱神明,其中以痰邪为患最为重要。 癫痫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和...
-
治疗产后失眠 中药方加减
黄连阿胶汤出自中医经典《伤寒论》,运用该方加减,治疗产后失眠36例,收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6例患者,年龄为22~34岁,平均26 岁;顺产18例,胎头吸引、产钳产8例,剖宫产10例;病程3天~3个月,平均27.8 天;表现为人睡困难,时睡时醒者20例,彻夜不眠者16例。全部患者均兼有不同程度的潮热盗汗,烦躁不安,心悸怔忡,腰酸眩晕,神疲体倦,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状。 二、治疗方法 处方:生地、熟地各15克,阿胶(烊化) 12克,白芍、黄芩各lO克,山萸肉、酸枣仁、当归各9克,黄...
-
腹痛泄泻中药方
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气滞血瘀,肝脾失调。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川楝子9克,延胡索10克,乌药9克,赤芍9克,丹皮9克,炒白芍12克,丹参15克,三棱6克,莪术6克,甘草5克。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连服10剂后诸症均减,大便成形。察其脉弦,舌色暗,继以前方服5剂后诸症消失。 按:本例腹泻,乃气...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中药方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湿热郁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方解:太子参配炒白术:益气健脾,顾护后天之本,此是治病之本,为君药。黄芩配仙鹤草:黄芩善清胃热,仙鹤草清热化湿、活血,健胃补虚,两药配伍,清热泻胃之力有增,但不似芩连有苦寒败胃之弊,且仙鹤草尚于清泻之中寓固本之意;两药亦可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 用莪术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与参、术相合,则消补兼...
-
泄泻贴敷中药方 典型病案
泄泻是因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泻下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多发生于夏秋两季。一般以婴儿为多见。本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所致,若暴泻无度或治疗不当,易致耗伤气阴,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而出现险症。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药敷贴三阴交穴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较为显著。 方药组成:吴茱萸50克,公丁香50克,花椒20克,小型高压粉碎机制成极细粉末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用药末5克,平摊在三阴交穴位处,用活血止痛膏,或其他类膏药贴牢,勿使药末外漏,每...
-
哮喘偏方 胎盘入药方
1.猪胎盘1个,淮山药100克,枸杞子30克,党参15克。洗净胎盘,用水煮至半熟,取出切块,放沙锅中加水,加黄酒适量,入各药共炖熟,吃胎盘饮汤,连吃数剂。治哮喘偏方。 2.牛胎盘半个,柚皮15-30克。洗净牛胎盘,切成小块,洗净柚皮,切成长条小块,一起放锅内,加水适量煲汤,熟后饮汤吃肉,每日1次。治哮喘偏方。 3.牛胎盘1个,甜杏仁15 克,苦杏仁12克,生姜3克,红枣3个,酒适量。胎盘洗净后,水泡几小时后,再用开水焯透切块,炒锅烧热,加少量油再烧热,下胎盘块翻炒,加入适量白酒、姜汁,倒入沙锅煲至烂熟食用。治哮喘偏...
-
治结核性胸膜炎中药方
患者孙某,男,6岁,1991年9月15日初诊。 主诉:高烧不退两个月。两月来,高烧不退,38.5~40.5℃,微恶寒,左胸苦满,恶心,口苦,腹胀满,纳减。X线胸片报告;胸膜炎并积水(左),患儿在德州市某医院住院经抗痨、消炎输液治疗,仍高烧不退,转山东省某医院,用先锋5号等输液治疗,体温一度下降。后经会诊,转某胸科医院治疗,又按抗痨、消炎输液等治疗,住院30多天,一直高烧不退。邀笔者诊治。 刻诊:高热39.7°C,自汗,微感恶寒,胁痛,口苦,恶心,盗汗,上腹微胀,纳减,大便略秘,小便微...
-
治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药方
案例 李某,女,54岁。2010年3月22日初诊。 患“复发性口腔溃疡”2年余,近2月口疮屡发,旧疮未愈,新疮又起,口内灼痛,无有休止,影响进食。伴见心下痞满,大便不畅,痔痛便血。舌苔白腻中剥,脉沉细。辨六经属厥阴病,辨方证属生姜泻心汤加赤小豆、当归、生石膏、生地炭证。处方:炙甘草12克,黄芩10克,黄连3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赤小豆15克,当归15克,生石膏45克,生地炭12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2010年4月5日二诊:药后口疮即愈,...
-
心肌缺血的治疗中药方
患者,邵某,男,52岁,2009年11月初诊。 患者自述阵发性胸闷,胸痛一年余,加重一周。一周前因劳累过度出现心悸、胸闷、发憋,心前区刺痛前来就诊,询问患者一年来一直服用丹参片、地奥心血康、消心痛等药物。因近期症状加重,又觉天天服药繁琐,特来要求服用中药以治其本。刻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不适,心烦易怒,口唇紫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证属气血瘀滞,阻遏心脉,治以养血活血,逐瘀通脉。处方:熟地黄15克,川芎6克,白芍10克,当归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丹参15克,三七粉3克...
-
甲状腺腺瘤“瘿瘤”中药方
安某,男,46岁,工人。2009年8月10日初诊。主诉患颈前左侧肿块已有半年,近来肿块增大不适。经西安某医院T3、T4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瘤,建议手术,患者因惧而转求中医治疗。诊见左侧肿块呈椭圆形,约6cm×5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缘清晰,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并感憋气胸闷,观其形体丰腴,面色微黄,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脉象滑数,舌质绛红、苔黄腻。 诊断:肉瘿(甲状腺腺瘤)。 辨证:肝郁气滞,痰瘀交结。 治则:疏肝解郁,化痰消瘀。 方药:金夏消瘿汤。处方:金樱子、夏枯草各3...
-
颞动脉炎中药方
颞动脉是一条比较表浅的动脉,其位置在耳的前上方,与太阳穴相毗邻,触诊时可感觉到心脏搏动相一致的规律性跳动。 颞动脉炎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变虽然在颞动脉,但有时常能影响到全身的动脉,尤其是供应脑的动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为乏力、食欲下降和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单侧颞部疼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重时不能梳头戴帽,吃饭时由于咀嚼动作,使颞部肌肉收缩刺激动脉,疼痛加剧。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视力障碍或关节痛等症状。血液化验显示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增高。 治方:猪蹄1只,毛冬青根150克,鸡血...
-
自制降压药枕3中药方
药枕对于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现介绍自制药枕两验方,可缓解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头晕、头痛及失眠等症。 药枕降压是—种非常好的辅助治疗手段,通常每天应枕用8小时以上。 用决明子2000克,菊花500 克,捣碎,做成枕芯后,装入枕套(枕套须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棉布,不宜用化纤之类制品)即成。此药枕可清肝火、降血压,兼有良好的明目作用。 (陕西 许洁) 验方二 取杭菊花、野菊花、冬桑叶各500克,辛夷200克,薄荷150克,粉碎后,加入冰片30克混匀。装入布袋中做枕头经常使用(枕头高低以舒适为度),一般使...
-
失眠重症中药方
失眠患者宋某,男性,41岁,就诊于2005年9月,系住院病人。主因失眠、焦虑1年余入院。发病前有惊吓和颅脑外伤史(无脑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患者1年来,失眠严重,每日睡眠一般2~3小时,最多4~5个小时,多梦易醒。经常思虑不断,食欲时好时差。在不少医院做过多项检查,均未见异常。 1月前在某医院诊为神经衰弱,口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舌质暗,有瘀斑,左脉有力,右脉弦滑数。予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山茱萸10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五加皮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板蓝根20克...
-
神经衰弱体疗法与中药方
神经衰弱中医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神经衰弱的关键所在。 中药方:丹皮6克,焦山栀9克,柴胡6克,白芍、当归、茯神各9克,炙甘草3克,生牡蛎1 5克,钧藤12克,佛手片、酸枣仁各9克,远志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疏肝理气,凉肝宁心,对神经衰弱有一定疗效。 食疗方:猪心1个(约250克),莲子50克,太子参25克,桂圆肉10克,食盐、味精各少许。猪心、莲子(去心)、太子参、桂圆肉洗净,放入沙锅中...
-
治疗心脏病草药方
1.缬草3克。研细 末。水冲服。适用用于 心悸。 2.徐长卿根15克.山 楂15克,盐肤木30克。 水煎服。适用于冠心病。 3.芭蕉花250克. 猪心1个。加水炖服。 适用于心绞痛. 4.土败酱9克.柏 子仁9克。研末.加猪肝 60克.共蒸吃。适用于 风湿性心脏病. 5.鲜定心散60克。 水煎服。适用于冠心病。 6.草柏枝适量.柏 子仁、白醋少许。水煎 服。适用于心脏衰弱、心 悸、咳嗽、痰中带血。 7.鲜泽漆茎叶60 克,鸡蛋2只。将泽漆 茎叶洗净,切碎,加水 500毫升.放入鸡蛋煮 熟,去壳刺孔。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