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方 第6页

药方 第6页

  • 枳(木具) 子 醒酒药方

    枳(木具) 子 醒酒药方

        在《苏东坡集》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苏东坡的一个同乡揭颖臣得了一种饮食倍增、小便频数的病,许多人说是“消渴”(糖尿病)。揭颖臣听从了一些医生的意见,服了很多治消渴的药,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加重。后来苏东坡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张肱的医生,张肱诊后认为此病不是消渴,而是慢性酒精中毒。     酒性辛热,因此病人喜饮水,饮水多,故小便亦多,症状极似消渴却不是消渴。于是张肱用醒酒药为他治疗,多年痼疾就此痊愈。张肱所用的一味主药就是“枳(木具) 子”。苏东坡不仅记录了这个小医案,还常以枳(木具)子作为醒酒良...

  • 减掉

    减掉"啤酒肚"香港中药方

    要想消除“啤酒肚”,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比如,平时吃饭吃7分饱;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睡前洗个温水澡,改善睡眠状况等。 也可以用我国香港等地有一种用中药配制而成的“爸爸汤”堪称啤酒肚的克星,该汤不仅能去小腹寒气,消除腹部脂肪,还有暖中除寒和减肥的作用。   材料:水芹菜200克、鲫鱼1条(约1斤)、姜少许。   中药:制香附5克、香砂仁5克、淮山3克、枳棋子3克。   制作:鱼刨净去内脏后洗净,用生油起锅,煎至微黄约八分熟后待用。  芹菜及各种药材先用十碗水煮沸20分钟后,加入鲫鱼同煲约2小时即可。若无水芹菜,单...

  • 生活中轻松减肥:附中药方

    生活中轻松减肥:附中药方

    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最好不要边看电视边进食,但是可以一边听轻音乐,一边享用菜肴。轻柔缓慢的音乐,可以放慢进食的速度,在你还没来得及吃下很多食物之前,神经中枢就会告诉你已经饱了。 一边吃饭一边闻菜香。吃下第一口东西之后,“吃饱”的信息至少要10分钟才能传送到大脑中。如果一边进食,一边闻闻菜肴所散发的香味,这会加快“饱”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中,就会提早出现饱感。 进餐前休息5分钟。当身心高度紧张、压力过大时,很难做到细嚼慢咽,常常会狼吞虎咽地将饭菜吃到肚子里,而且很容易吃得过饱。而进餐前养成休息5分钟的习惯,就可以预防这种...

  • 大脑常健忘 中医有药方

    大脑常健忘 中医有药方

    健忘症又称暂时性记忆障碍,就是大脑的思考能力暂时出现了障碍,症状随着时间的发展会自然消失。健忘症发病原因是多样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近年来健忘症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健忘症的发生还有其外部原因,持续的压力和紧张会使脑细胞产生疲劳,而使健忘症恶化。过度吸烟、饮酒、缺乏维生素等可以引起暂时性记忆力恶化。心理因素对健忘症的形成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诱发健忘症。 用验方治疗健忘症,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炒芝麻、蜂蜜各500克,大蒜3头(捣烂),调匀后装入容器中,放在阴干处,1个月后每次取半茶匙兑90毫升热水饮服,每日1次,...

  • 减肥中药方

    减肥中药方

    黄芪白术汤 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己6克,炙甘草9克,生姜6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2次。不仅能有效降低体重,减小腹围,而且能明显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尤其是对肌肉结实型肥胖症的治疗更为理想。 白术黄柏汤 白术、黄柏、荷叶、苍术、牛膝、薏苡仁、黄芪、桂枝、木瓜、茯苓、泽泻、山楂、车前草、虎杖、夏枯草、甘草各等份,水煎服。肥胖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者服用,效果尤为明显。 丹参牛角汤 丹参20克,水牛角15克,黄芪15克,首乌15克,茵陈15克,泽泻10克,山楂10克,防己9克,白芷9克,川芎9克,...

  • 中药方连用2疗程治肥胖症

    中药方连用2疗程治肥胖症

    1.番泻叶12克,半夏、荷叶各10克,茯苓、泽泻各15克,焦三仙9克,大腹皮6克。将上药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每取药末15~30克,用大黄15克水煎取汁调成软膏状,敷于脐部,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连用2疗程。治肥胖症。   2.桃仁、红花、川芎、当归、泽兰、炒白术、苍术、泽漆、浮萍各10克,益母草15克,茯苓30克,车前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连用14天。治肥胖症。...

  • 好吃的药方 强壮剂

    好吃的药方 强壮剂

      一般人对中药的反应是太苦、难以下咽,而且太麻烦了。   但是这里向大家推荐的一服药方却大不相同。这种药方是可以增加内分泌的强壮剂,不仅好吃,而且对消化器官有很好的效用。   莲子20克,大枣5粒,茨实20克,枸杞子20个。   以上是一人的分量,加上3杯水煮至剩一杯的量即可。若想用它代替宵夜来吃,不妨加些鸡肉丝。   莲子在中国古时候被视为长生不老的食物,因为其生命力特强,且具收敛、滋养强壮、祛除疲劳、安定精神的效果。   枸杞子则有补血的效果,对贫血、失眠症、神经衰弱等症状均有效。...

  • 秒用药方 润肤保湿

    秒用药方 润肤保湿

    冬季皮肤干燥光靠外搽护肤品不能起到护养作用,润肤保湿需要由内而外。通过中药的调养,补益气血,使津液滋润皮毛肌肤,可避免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和皱纹。     一、中药方剂     1.四君子汤潞党参、焦白术、云白苓各3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连服1年。有补益润肤之功。     2.冬瓜子丸冬瓜子60克,天门冬90克,远志、杜蘅、白芷、当归、车前草、云母粉各30克,柏子仁、细辛、橘皮、白石脂各15克,铅丹3克。上药晒干,研为细末,用筛筛过,再将筛取之极细粉末用白蜂蜜揉合成丸,每...

  •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中医养生美容药方配方

      40多岁的王女士两颊黄褐斑前一阵不但颜色越来越深,而且还有发炎的迹象,其原因是爱美心切的她去美容院做了梅花针祛斑治疗,因美容师操作不当引发皮肤感染,美容不成反毁容。   近年来,中医美容市场持续火热,除了医疗机构外,越来越多的生活美容馆以及休闲娱乐场所开始打“中医”牌,“针灸减肥”、“推拿按摩”等服务价格从几十元立刻涨至几百元。中医美容吸引力为何这么大,疗效如何?消费者如何科学选择?针对此,四川省中医院美容医学科主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美容医学教研室主任刘宁教授一一解读。   中医美容历史悠久   ...

  • 中医美容方 洗面药方 乌发方

    中医美容方 洗面药方 乌发方

    《御药院方》是以宋金元时期御药院所制成方为基础,进行校勘、修改、补充而成的一本中药方书。该书于元代至元四年(1267)刻板成书。全书共 11 卷,收方 1 0 0 0余首,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养生、美容等内容。《御药院方》特色之一是中药美容方,这些美容方被另立章节,称“洗面药门”。由于该书收集的多是宋金元时期的宫廷秘方,所以能较全面地反映当时宫廷用药的经验。《御药院方》也反映了元代以前美容处方组成、美容化妆品制作加工经验。   《御药院方》由元代许国祯等人修订编辑而成,明清后已在国内亡佚。《御药院方》...

  • 能使人皮肤光白如玉的中药方

    能使人皮肤光白如玉的中药方

    白嫩肌肤的三白汤 流传比较广泛的中医美容方,可能要数明代(16世纪)医学著作《医学入门》记载的三白汤,“白芍、白术、白茯苓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温服”。这个方子最初治疗伤寒虚烦,后来发现可以补气益血、美白润肤,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此方配伍精当,适于气血虚寒导致的皮肤粗糙、萎黄、黄褐斑、色素沉着等。 白芍、白术和白茯苓是传统的润泽皮肤、美白的药物,它们与甘草一起还可以延缓衰老。在中医理论中,白芍味甘、酸,性微寒,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术性温,味甘、苦,有延缓衰老的功效;白茯苓味甘、淡...

  • 美目药方 熏治眼缓疲劳

    美目药方 熏治眼缓疲劳

    美目药方三则 1.苁蓉明目丸:肉苁蓉120克.巴戟天60克.菊花60 克,枸杞60克。以上药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5克.每日2次.淡盐开水吞服。用于肝肾亏损.视物昏花者。 2.拨云退翳还睛丸:密蒙花、木贼、蝉蜕、白蒺藜、青盐各30 克,薄荷、香白芷、防风、生甘草、川芎、知母、荆芥穗、枸杞子、白芍各25克.黑芝麻250 克。当归15克(酒洗晒干),甘菊花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饭后细嚼一丸,用苦茶送下。此药常服,眼不昏花。 3.明目延龄丸:桑叶6克,甘菊花6克.羚羊角尖5克f挫细...

  • 中药方让你更美丽

    中药方让你更美丽

    《女医明妃传》正在热播,剧中出现了很多中药方剂,其中第三集中提到的七白膏引起广大爱美人士的关注,这个七白膏是不是真有美白养颜的作用,我们在家可以自己做着用吗?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刘玮指出,七白膏,由七味名称中带“白”字的中草药配伍而成,最早的记载可追述到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太平圣惠方》的组方是白芷、白蔹、白术各10份,白芨5份,细辛、白附子、白茯苓各3份。将以上各药物研成细末后,用鸡子白(鸡蛋清)调成如弹子大小的小丸,阴干。每天晚上睡前用温水化开涂面,涂面前先用温水将脸洗干净。后世在制作七...

  • 中医皮肤科开的草药方子

    中医皮肤科开的草药方子

    2013年12月,孩子扁桃体发炎,发烧同时伴随全身点滴状银屑病。先在皮肤科就诊,医生开了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疗癣卡西甫丸,以及一种含激素的药膏。口服阿奇霉素1周后无效,又输了另一种不过敏的消炎药1周,仍然无效。我们决定去看中医。 中医皮肤科开了草药(方子:野菊花15克,土茯苓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因孩子一直嗓子红又开了点舌丸,同时还有两种药膏要混在一起用,这些药还挺见效,治到2014年3月底除小腿还有少量红疹,其余地方的皮损都消失了,只留了些白印。因为小腿上的红疹一直不好,就换了另一个皮肤科专家。...

  • 主治喑痱中药方

    主治喑痱中药方

    1980年秋天,我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张琪老师进行临床实习。一天,一个重症患者求诊。患者20多岁,1米85的大个,在一次火灾中救火时被浓烟薰倒,昏迷不醒。经抡救,保住了生命。但因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小脑萎缩,出现失语,步履蹒跚,需两个人扶持,才能勉强走几步。在上海、北京等地多方求医而未能见效。西医诊为不治之症。患者家属执意让张琪治疗。张琪先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服用数月后,未见丝毫效果,便改投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创立的地黄饮子。服用半年后疗效渐显,一年后,患者康复,结婚生子,创造了奇迹。我...

  • 手足皲裂几则行之有效的外治中药方

    手足皲裂几则行之有效的外治中药方

      手足皲裂是老年人冬季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冬季气候寒冷,皮下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皮肤角质增厚,失去弹性,故当手足活动时极易发生皲裂。主要表现为手指、足跟、足缘及手足掌侧皮肤干燥、增厚,并出现深浅长短不一、顺皮纹方向的裂口,严重者裂口伴有出血和明显的疼痛。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风寒血燥,肌肤失润所致。治疗主要是养血润肤除燥。现介绍几则行之有效的外治中药方,有关患者不妨试试。   1.取补骨脂15克,赤芍10克,蜂房20克,地肤子10克,地骨皮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浸泡患处20分钟,再用热水洗去药汁,将...

  • 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

    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

    自古以来,药膏都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其使用方便、药力可直达病所,不良反应小,特别适用于局部病变。正如《普济方》所言:“诸疮之证,或肿或溃,或硬或软不差者,皆藉以膏剂去臭腐、排恶汁、化死肌、生良肉者,正以此也。”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搜查并整理了几种外用治疗疮痈疔毒的膏药方剂,供参考。 寒水石膏(源自《普济方》) 配方 寒水石60克,羊蹄根、滑石、大黄、汉防已各30克,白蔹12克,木香、附子、丁香、榆白皮、莽草、半夏、玄参各15克,黄连10克,赤小豆90克,甘草20克,蜂蜜适量,生地黄汁150克。 功效 治...

  • 汗疱疹中药方

    汗疱疹中药方

    汗疱疹是湿热引起的夏日湿疹类皮炎,一般在汗腺兴旺的手掌、手指重复起粟粒巨细的丘疹和水疱,周围没有明显炎症,最大的特点就是瘙痒、灼痛。在潮热的夏日,越是天气炎热,这种皮肤病越是高发。现在该病防备和医治没有特效方法,患者一旦呈现水疱不要用针挑破,更不要撕皮,不然导致水疱延伸,呈现感染发炎,加剧病况。患者可吃有健脾除湿成效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薏苡仁。   中医以为,汗疱疹属湿邪偏盛的一种表现。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可选用以下中药方:   1.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

  •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中药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中药方

    笔者发现,有个别中医大夫一见到带状疱疹就直接选用龙胆泻肝汤(丸)治疗,这是不应该的。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 “缠腰火龙”、“ 缠腰火丹”、“ 蛇丹”、“蛇串疮”、“ 蜘蛛疮”范畴。表现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性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的神经痛。初次感染发作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在年老体弱免疫功能减弱时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从而大量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大都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一般在发疹前...

  • 带状疱疹_中药方集

    带状疱疹_中药方集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 位,但以腰背为多见。病人感染病毒后,往往暂不发生症状,病毒 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才引 起发病,如感染、肿瘤、外伤、疲劳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等。本病好 发于三叉神经、椎神经、肋间神经和腰底神经的分布区,初起时患 部往往有瘙痒、灼热或痛的感觉,有时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 振等前驱期症状,随后有不规则的红斑、斑丘疹出现,很快演变成绿 豆大小的集簇状小水疱,疱液澄清,周围绕以红晕。数日内水疱干 涸,可有暗黑色结痂,或出现色素沉着;与此同时...

  • 慢性单纯苔藓外治中药方

    慢性单纯苔藓外治中药方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苔藓,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该病发病初期仅有自觉患部间歇性瘙痒,夜间尤甚,常致失眠,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有糠皮样鳞屑,密集成群,随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苔藓样变。此时病变皮肤干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好发于颈后、肘窝、腘窝、股内侧、尾骶及腕、踝等处。临床可选择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取老黄瓜500克,冰片10克。将老黄瓜捣烂如泥,取其汁加入冰片充分摇匀后涂搽患部。每日3次。   ...

  • 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 中药方

    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 中药方

    白花蛇舌草10克,苦参10克,薏苡仁10克,苍术10克,蒲公英10克,半枝莲10克,水煎到冷,涂搽皮肤。 适用于儿童因蚊虫叮咬导致的皮炎。若皮炎导致流黄水症状,可在药水中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混匀涂搽,按每公斤体重加入林可霉素注射液5毫克,每2日1剂。(梅松政)...

  • 外阴白斑熏洗外涂药方

    外阴白斑熏洗外涂药方

    外阴白斑是指外阴皮肤黏膜营养障碍所形成的的组织变性及色素减退,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症。多因湿热郁结,肝失调达,血虚不能养肝,部分血运不畅所形成的,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选用熏洗及外涂,作用满意,现介绍如下。 熏洗:取鱼腥草30g,苏木、红花、丹参、鸡血藤、大黄、赤芍各15g。水煎,取药液,倒入盆内,候温,熏洗外阴处,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阶段。 外涂:冰片、血竭各6g,研成细粉,参加人工麝香1g,用凡士林30g,调成糊状...

  • 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药方

    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药方

    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肝经风热) 处方: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各20克,连翘、荆芥、防风、黄芩、柴胡、桔梗各10克,薄荷6克,甘草 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可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中医辨证属肝经风热型。临床症见患者近期有外感或角膜擦伤史,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浅层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呈点状或树枝状着色,睫状充血,可伴鼻塞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创方者:张健 张明亮 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风寒犯目) 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

  • 阴虱病外洗药方

    阴虱病外洗药方

    阴虱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是由寄生于人的阴毛和肛门周围体毛上的阴虱叮咬其附近皮肤,从而引起瘙痒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阴部虫爬感、瘙痒,可通过性接触或被褥、衣物传染,治疗前患者应先刮除阴毛。 可取百部、苦参各30克,地肤子25克,黄柏15克。将上药同放入沙锅,加水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水煎30 分钟后去渣取汁,待温时用小块纱布洗敷感染部位。每日2—3次。持续1周。此方具有杀虫止痒、清热消炎之效,对阴虱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王洲鹏) ·长期阴痒要防阴虱病 ·什么是阴...

  • 荨麻疹 全身瘙痒中药方

    荨麻疹 全身瘙痒中药方

      周某,男,66岁。2009年11月16日初诊。全身瘙痒,搔抓后起大小不一条状丘疹团块,色呈淡红,时起时消,反复发8月余。其间经用葡萄糖、钙剂、激素注射,服氯雷他定、特非那丁、赛庚定等,只能暂时止痒,过后仍如前状。患者述其血压偏低,时常头晕,肢体倦怠乏力,动辄汗出,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细弱。诊为慢性荨麻疹,辨证为中气虚弱,肌表不固,复受风邪。治则:补中益气,疏风止痒。处方: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5克,升麻6克,陈皮3克,防风6克,白蒺藜9克,僵蚕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

  • 尖锐湿疣治疗中药方

    尖锐湿疣治疗中药方

    处方:木贼50克,桃仁、白矾各30克,川椒10 克,苦参、蛇床予、百部、板蓝根、土茯苓各50克。水煎2次,浓缩取汁1000毫升。先熏后洗患处,每次 30分钟,日2次,7天为1 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主治尖锐湿疣。 (刘少庚) 尖锐湿疣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避免传染他人:首先要禁止性生活,配偶也应该一起接受检查治疗。其次,无论是有疣体长出者,还是无症状带病毒者,都具有传染性,因此个人的盆具、毛巾个人使用,不互穿内衣、内裤。每日清洗外阴1~2次,可采用坐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减少分泌物的刺激,换下的内裤要单...

  • 治淋病 尖锐湿疣中药方

    治淋病 尖锐湿疣中药方

    方一:马齿苋150克(鲜品用30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服。眼药1~3天。 疗效:本方治疗淋病患者13例,痊愈12例,无效1例。 方二:生地、土茯苓、银花各12克,淡竹叶、木通各10克,甘草、栀子各6克。发烧者加青蒿、银柴胡各10克;呕吐加藿香、半夏各10克;尿血加白茅根20克,重用栀子至10克;水肿加车前草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合药液约1000毫升,分3次服。 疗效:本方治疗淋病患者14例,痊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 治疗尖锐湿疣方 经验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各60克,苦参、香...

  • 治疗胸背面 痤疮 中药方

    治疗胸背面 痤疮 中药方

      齐某,女,20岁,2009年4月13日初诊。   面颊部痤疮满布,色红灼热,瘙痒,微痛,已4年。近日前胸后背也开始出现痤疮,其他无不适。舌红,苔白,脉无力。处方: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20克,川牛膝15克,夏枯草15克,皂角刺15克,僵蚕12克,蝉衣6克,川芎10克,菊花20克,紫草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7剂,水煎服。   服药14剂之后,胸背痤疮数量大减,面颊部痤疮红痒减轻,继以清热凉血解毒之剂调治月余而愈。   按: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田淑霄教授治疗痤疮多从血分入手,认...

  • 中药方斗“痘”治痤疮

    中药方斗“痘”治痤疮

    青春痘,医学上又称之为痤疮,包括上面讲到的迟到性和持续性痤疮。它们一般都长在脸部,尤以额头、鼻子、嘴巴周围较为多见,有些病人的背部、胸部也会长。 治疗方: 大黄、黄芩、黄柏各50克,硫黄15克,上药研细末,硫黄先用75%酒精溶解,然后将上药加入500毫升蒸馏水中摇匀,密封1周后备用。用法:用棉签蘸药外搽,每日4-6次,适用于寻常型青春痘和脓疱型青春痘,有消炎祛脂作用。 青春痘有三个元凶。我们称它们为“先天的禀赋”“内分泌的土壤”“微生物的种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